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418184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1,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即发生在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的感染,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2,SSI诊断标准,SSI诊断标准,3,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症状或体征:局部红热、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4,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 38;局部疼痛或压痛,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5,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6,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胸部:,乳腺脓肿,乳腺炎,纵隔炎,肺脓肿,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腹部:,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生殖道:,子宫内膜炎,骨关节:,骨髓炎,关节或滑囊感染,椎间隙感染,鞘套感染,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7,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1),病人因素:,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免疫低下、低氧血症,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1)病人因素:高龄、营养不良,8,术前处理:,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指征者未用抗菌药物预防,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2),术前处理: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9,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创,10,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目的不是一味减少其用量,而是合理使用。如果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而因感染造成的死亡增加了,那么抗菌药物管理就失去了意义。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床日等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临床效果。,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目的不是一味减少其用量,而是合理使用。如果抗,11,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作为某些手术中的预防用药是推荐使用的。但是在医疗实践中,手术预防用药经常无适应证而用药,这种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增加了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机会,也提高了发生ADR的可能性和促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作为某些手术中的预防用药是推荐使,12,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师、药师对原则等知晓率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只培训不落实,不重视病原学送检和培养,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病历、医嘱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书写不规范:,在查房记录、病历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详细记录,包括选药目的、结束时间、更换抗菌药物的理由,联合用药的原因等,有些有记录但记录过于简单;联合用药在病历中无用药分析;延长用药依据无记录或分析简单。病历中缺少细菌性感染的明确诊断,医嘱不能体现抗菌药物药动学特点出现bid、tid、qd用法,预防用药单次剂量偏大,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防用药时间过早,术前1天开始使用,不能在正确时间内给予。术后用药时间长。滴注结束时间病例中反映不出来,无法确定手术带药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立即使用,并且长时间大于3小时的术中追加用药无记录,用药不连贯;更换药品频繁;有1g规格的使用0.5g的,有0.5g规格的使用1g,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防用药时间过早,术,15,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适应症用药:,类切口手术无需用药的(头皮包块、皮下脂肪瘤等),放疗患者肿瘤患者预防用药。,无指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奥硝唑注射液):如左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预防使用注射剂后,又继续开具口服抗菌药物预防,。,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适应症用药:类切,16,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防用药单次剂量大,溶媒剂量超过250ml,联合用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如长期医嘱开具了一个注射剂,临时医嘱同时开具了该药的口服制剂,个别病历治疗感染性疾病常规联合用药,出院时换用抗菌药物,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卫生部已做的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 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把贯彻“指导原则”列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年的重要内容,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建立“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严格考核医疗机构相关工作,卫生部已做的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8,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乳房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19,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肝胆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甲硝唑,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妇科手术,剖腹产,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噻肟,甲硝唑(涉及阴道),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胃十二指肠手术第,20,注释:,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注释: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1,“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22,一般情况下,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一般情况下,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2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我院为试运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保留了45种,临床科室临时需要使用保留品种以外的抗菌药物,需要到药学部填写临时购用申请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我院2012年全年指标完成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2.0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3.3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6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012年我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58.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我院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为29.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9,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3-6),:,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我院药学部每月定期完成此项工作,并在药讯上进行反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0,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按方法划分:技术干预,行政干预(全院通报、,诫勉谈话、,停品种等),按时效划分:事前干预,事后干预,特殊情况下:重点点评法(辅助用药、重点科室),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按方法划分:技术干预,31,行政干预方式,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设立质量控制办公室,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使考核制度化,考核结果每月全院通报,并据此落实每月的经济奖惩,行政干预方式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32,对重点或突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在医院HIS系统公示,并将分析结果及扣分结果发布,进行诫勉谈话,由医务部组织实施,停用某些超常使用的药物,行政干预方式,对重点或突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在医院HIS系统公示,并将分析结,33,技术干预方式,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的确定和更换,督导落实,参与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和用药方案,技术干预方式 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的作用,34,技术干预方式,相关部门配合;药剂、感染、检验、信息科等,坚持常规细菌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报告,实施临床路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会诊、咨询、用药评价、用药建议、讨论用药方案、用药教育、效果追踪、提供用药信息、用药分析、汇总反馈、专题讲座等,技术干预方式相关部门配合;药剂、感染、检验、信息科等,35,抽查在院病历,处方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查房过程,会诊中,将不合理用药及时与医生沟通或讨论建议改进处方(医嘱),追踪纠正情况及疗效,事前干预方式,抽查在院病历 事前干预方式,36,定期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住院病历或门诊处方并点评,与医生讨论不合理用药问题,以面对面形式反馈不合理用药问题,事后干预方式,定期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住院病历或门诊处方并点评 事后,37,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药物,用量大的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治疗),ADR 发生率高的药物,价格昂贵的药物,治疗窗较窄的药物,高风险药品,注射剂(如中药注射液),疗效差的药物,复方制剂,高危患者的用药,超适应症用药,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药物用量大的药物,38,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幼儿、孕妇 哺乳期,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高危患者的用药,器官移植患者,抗凝治疗的患者,高敏患者,其它,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特殊人群老年患者,39,“重点点评法”,医院使用“重点点评法” 进行专项合理用药点评。,重点点评法时要注意结合医院近期就诊病种的改变及就诊病人数的上升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免出现点评偏差,。,“重点点评法” 医院使用“重点点评法” 进行专项合理用药点评,40,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往往将以上几种方式联用,以实施不合理用药干预的全过程。其中技术干预方式是基础,行政干预方式在目前的医疗模式下也不失为一种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在这几种干预方式中,要更强调事前干预,以体现干预的及时性、有效性。,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往往将以上几种方式联用,以实,41,制定行动计划和反馈结果,在医院HIS系统公布前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大讨论,并有资深专家参加。药师针对药物使用问题(不恰当的药物选择及使用、患者预后不佳等)充分发表意见。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由药师与处方医师沟通交流反馈,以规范处方,促合理用药。,制定行动计划和反馈结果在医院HIS系统公布前对不合理处方进行,42,制定行动计划和反馈结果,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实施医师分级处方权制度,规定处方权限,药物使用规格化表,药师对处方者提供无偏颇的实时更新的药品信息,停用高耐药抗菌药物或定期“开放”高新抗菌药物,实施超常预警,避免不正当的利益动机,制定行动计划和反馈结果严格执行一品两规,43,对医生、药师来说:,不应停留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或概念上,而,应从提高疗效、避免耐药、以及经济节约这三个目的出发,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具体化,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医生、药师来说: 不应停留在合理使用抗菌药,44,基本思路,中、重度细菌感染尽力明确病原菌,病原不明者,按经验疗法给药,发挥每个品种最突出的药理特点,菌,药,基本思路中、重度细菌感染尽力明确病原菌菌药,45,区分和运用药物共性与个性,共性 同类药共性药理特点,个性 最突出的抗菌特点,独特的抗菌特点,药物在感染部位达足够浓度,对患者安全性高,区分和运用药物共性与个性共性 同类药共性药理特点,46,合理用药对医师、药师的责任,􀂆专业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合理用药对医师、药师的责任,47,感谢聆听 请批评指正,感谢聆听 请批评指正,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