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114326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1,十二对颅神经,颅神经损伤多系颅底骨折所致,或因脑干损伤累及颅神经核,或继发于颅内高压,十二对颅神经颅神经损伤多系颅底骨折所致,或因脑干损伤累及颅神,2,神经损伤:,连接脑的部位:,端脑,进出颅腔部位:,筛板,原因:,颅前窝骨折,-,波及筛板,临床表现:,常有筛骨骨折或额底脑挫伤表现:,如脑脊液漏、一侧或双侧嗅觉部分或完全丧失,神经损伤:,3,临床表现:(,1,)伤后即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正常。(,2,)若视交叉部受损,蝶鞍骨折直接累及视交叉,或将来自前交通动脉的视交叉营养动脉撕裂,产生继发性损害出现双眼视力受损,视野缺损。,动眼神经损伤与视神经损伤的鉴别:,视神经损伤:瞳孔散大侧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和集合反射存在。动眼神经损伤,:瞳孔散大,集合反射消失,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视神经损伤,连接脑的部位:间脑,进出颅腔部位:视神经管,原因:常伴有累及眶尖和视神经管的前、中颅窝骨折。,临床表现:(1)伤后即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直接光反射消失,,4,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5,动眼神经,损伤,连接脑的部位:中脑,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原因:眶尖或眶顶骨折,临床表现:,上睑下垂,睑裂变小 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偏向外下方,复视,动眼神经损伤必须与小脑幕切迹疝相鉴别,:外伤后动眼神经损伤,伤后即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直接与间接光反射消失,同时并相应眼肌麻痹而无意识障碍;头部外伤后颅内高压脑疝,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改变,早期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光反射迟钝,继而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晚期双侧瞳孔散大伴有昏迷,动眼神经损伤 动眼神经损伤必须与小脑幕切迹疝相鉴别:外伤后,6,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资料课件,7,IV,滑车神经损伤,连接脑的部位:中脑,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原因:颅前窝骨折,临床表现:向下凝视时出现复视,IV滑车神经损伤,8,V,三叉神经损伤,连接脑的部位:脑桥,进出颅腔部位:,眼支,-,眶上裂,上颌支,-,圆孔,下颌支,-,卵圆孔,原因:颅中窝骨折、或因颌面部骨折累及其分支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三叉神经损伤可见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经,-,眼支)、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下颌神经,-,颊神经)、咀嚼无力(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肌支),偶有三叉神经痛,。,V三叉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三叉神经损伤可见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9,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原因: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颅中窝岩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原因:颅前窝、颅中窝骨折,临床表现:常有筛骨骨折或额底脑挫伤表现:如脑脊液漏、一侧或双侧嗅觉部分或完全丧失,:瞳孔散大,集合反射消失,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下颌支-卵圆孔,损伤后临床表现:舌后1/3和咽部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3) 手术方式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颅外入路,以磨钻磨除压迫神经之骨片,清除神经周围血肿,显微镜下切开神经外膜,如视神经管及面神经管减压术;,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一、 非手术治疗:,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 手术指征: 骨折片压迫脑神经。,原因:颅前窝骨折-波及筛板,(3)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尼膜同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治疗:止血,降颅压,健脑,保护胃粘膜。,动眼神经损伤与视神经损伤的鉴别:视神经损伤:瞳孔散大侧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和集合反射存在。,VI,连接脑的部位:脑桥,进出颅腔部位:眶上裂,原因:颅前窝、颅中窝骨折,临床表现:损伤可致受损侧眼球外展受限、眼球内斜 外展神经损伤可引起患侧眼球内斜,外展受限,双眼向患侧注视时出现复视,病案1:吴某,女,5岁,因高处坠落至昏迷2小时于 年3月29日11am入院。PE:浅昏迷,GCS6分,左侧眶周青紫肿胀,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初步诊断:1.右颞顶骨粉碎性骨折,左额顶部线性骨折,广泛脑挫裂伤。治疗:止血,降颅压,健脑,保护胃粘膜。病情逐渐好转。 年4月10日,神智清晰,GCS15分,发现右眼呈内斜视,右眼外展受限,左眼内收幅度较右眼外展幅度大,颅脑损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VI,10,(2) 术前准备 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动眼神经损伤必须与小脑幕切迹疝相鉴别:外伤后动眼神经损伤,伤后即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直接与间接光反射消失,同时并相应眼肌麻痹而无意识障碍;,面神经损伤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原因:多为累及中耳或内耳部位的颞底骨折所致,神经重建术,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经断端直接吻合、神经移植吻合术;,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瞳孔散大,集合反射消失,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2) 术前准备 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原因: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颅中窝岩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损伤后临床表现:舌后1/3和咽部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面神经损伤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损伤后临床表现:舌后1/3和咽部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2) 术前准备 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11,VII,面神经,连接脑的部位:脑桥,进出颅腔部位:内耳门,原因:,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颅中窝岩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面神经损伤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具体表现有:(,1,)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2,)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从口角漏出;(,3,)因轮匝肌瘫痪不能闭眼,故角膜反射消失;(,4,)听觉过敏(,5,)舌前部味觉消失(,6,)因泪腺障碍引起角膜干燥(,7,)泌涎障碍,VII,面神经,连接脑的部位:脑桥,进出颅腔部位:,内耳门 茎乳孔,VII 面神经原因: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颅中窝岩骨部及乳,12,VIII,连接脑的部位:脑桥,进出颅腔部位:内耳门,原因:多为累及中耳或内耳部位的颞底骨折所致,临床表现:第八对颅神经由蜗神经(传递听觉)和前庭神经(传到平衡觉)组成,如前庭受刺激,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眩晕、呕吐,VIII,13,IX,连接脑的部位:延髓,进出颅腔部位:颈静脉孔,原因:颅中窝骨折,损伤后临床表现:舌后,1/3,和咽部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IX,14,X,连接脑的部位:延髓,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原因:颅中窝骨折、上段颈髓损伤,临床表现:内脏活动障碍: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困难、呛咳、吞咽障碍、软腭瘫痪及颚垂偏向患侧。,X,15,XI,连接脑的部位:延髓,进出颅腔的部位:颈静脉孔,原因:颅中窝骨折,临床表现: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斜方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XI,16,XII,连接脑的部位:延髓,进出颅腔的部位:舌下神经管,原因:颅中窝骨折,损伤后临床表现:舌肌瘫痪萎缩,XII,17,诊断:,(1),线头颅片、颅底断层摄片、,CT,扫描 通过骨折线走向推断脑神经损伤;,(2)MRI,颅底薄层扫描偶可见神经根肿胀、出血、断裂情况;,(2),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可检测视神经、听神经损伤情况;,(3),肌电图检查可测定面神经的损伤并判断预后。,诊断:,18,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一、 非手术治疗:,(1),脱水药 缓解颅内压及神经水肿。常用,20,甘露醇,150,2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2),糖皮质激素治疗 保护神经,常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3),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尼膜同,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4),神经营养及代谢药 常用有能量合剂、脑活素、,GM1,、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弥可保静脉滴注,500g,,每日,1,2,次,,10,天后改口服,每日,3,次。,疾病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9,二、 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 骨折片压迫脑神经。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神经受挤压。非手术治疗无效。引发后期严重神经刺激症状如眩晕、神经痛。,(2),术前准备 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选择供移植用神经肌肉。,二、 手术治疗:,20,(3),手术方式,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颅外入路,以磨钻磨除压迫神经之骨片,清除神经周围血肿,显微镜下切开神经外膜,如视神经管及面神经管减压术;神经重建术,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经断端直接吻合、神经移植吻合术;间接重建,如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成形手术,如面瘫病人行口角悬吊术或颞肌和咬肌转移术等;脑神经毁损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4),术后处理:结合药物、理疗、针灸行综合性恢复,(3) 手术方式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颅外入路,以磨钻磨,21,谢谢!,谢谢!,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