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06章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2005722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第06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然辩证法第06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然辩证法第06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科技与社会,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第一、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第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第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二、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运行的特点,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在当代,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趋势,并进一步出现了科学 技术 生产双向互动的趋势。,这一特点要求发展科技要注重研发,注重培养复合性人才,建立新的机制与之相适应。,二、科学技术社会化,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小科学、大科学概念由美国学者普赖斯提出。,19,世纪前的科学属小科学,其特点是投入小、规模小、效应小,科学家自由选题,自己解决经费。,20,世纪后科学进入大科学,即科学成为按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的科学。其特点是投入大、规模大、效应大,科学被社会有组织进行。,2,、工业研究室和研发中心兴起,与科学被社会有组织进行相适应,为了更好地使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许多国家、企业成立了工业研究室和研发中心。,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特点要求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与决策。,三、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成为制高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里,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高技术又是重中之重,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战略产业,为许多国家所重视。,2,、国家创新系统应运而生,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层面上,整合各有关部门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该特点要求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宏观调控,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科技发展。,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在社会运行中还会表现出不平衡性,一、区域的不平衡性,科学中心的转移(近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二、过程的不平衡性,科学发展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三、学科发展不平衡性,不同时期,有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走在其 它学科前面,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两个新的情况:,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的技术群,,二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联合国,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同。,1,,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一,产业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信息业为主导。,()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转变为知识密集。,()消费结构从硬化转向软化。,第二,就业结构的改变。,信息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三类产业,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的道路,并据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的文件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1994,年我国依据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根据本国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四个方面组织实施,并通过双边、多边方式,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中国发展的新道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经济结构是二元的:一方面是技术比较先进、生产率比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另一方面是大量技术落后、生产率很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如下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等。,根据当代发展观的转变,根据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在总结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1,,不仅要实现工业化,而且要实现信息化,并且要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强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不仅要用硬指标(物耗、能耗、人员数量等),而且要用软指标(科学技术含量)来衡量经济发展,力求通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3,,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把教育现代化放在现代化的优先地位。,第二,新型工业化要以信息化为主导。,1,,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主导产业。,2,,围绕信息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3,,充分考虑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第三,新型工业化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加速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与信息化为手段,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2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1,、科技发展战略。,现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各个国家无不制订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我国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五大与十六大都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制订科技发展战略的原则,第一,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为此必须注意两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过程,并抓住这两个过程相互转化的中间环节,技术科学研究,即:,科学研究过程:基础科学研究,科学理论创新;,中间环节: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理论创新;,技术开发过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创新,第二,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工业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过程,1993,年才起步;,二、科技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第三,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说,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人口、资源与发展的问题。,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进全社会科技进步建制的形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主干的科技发展战略。”,第一层次是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研究。,(,1,)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2,)加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3,)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最新技术成就。,第二层次是创造新知识的技术开发研究。它以高技术研究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建立为目标,寻求科学知识上的重要突破,然后再由技术研究部门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工作。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1986,年,3,月,由科学家提议,经党中央批准的“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即八六三计划)属于这个层次。它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目标有限,重点突出”的指导思想,集中一部分精干力量,在今后十多年内,在几个最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第三层次是从事科学知识上的重要突破的基础科学研究。它的重大意义:,1,,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基础科学的新发现是新发明的源泉,是新技术的土壤。,2,,是创造性劳动,是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研人才的摇篮,是向开发研究输送基础扎实、善于开拓的人才的途径。,3,,对人类文明进步往往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导致人们自然观、宇宙观的重大转变,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4,,一旦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往往会促进一系列新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产生新技术与新产品,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部门。,2,、国家创新体系,1,,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重要特点是知识化。知识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在一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知识附加值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因而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是关键。,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战略重点调整为:重视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创新体系”,2,,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20,世纪以来,研究与发展在知识经济中起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的关键作用。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就是把科学研究过程与技术开发过程紧密结合的、现代的、扩展了的形式。,1998,年中国科学院提出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设想和政策措施:,(,1,)知识创新系统。,任务。通过科学研究过程获得新的基础科学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目的。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组织机构。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其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性大学,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2,)技术创新系统。,任务。应用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技术开发过程,,目的。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提高竞争力。它是国家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组织机构。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企业,还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教育培训、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3,)知识应用系统。,任务。将“研究”与“发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把科学和技术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它是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关键。,(,4,)知识传播系统。,任务。知识的学习与传播,,目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是联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桥梁,可以把创新快捷地转变为实际应用。,组织机构。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成。,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研究与发展”为轴心运转的,研发强度(,R&D/GDP,),反映国家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研发活动的内在需求和有效供给能力,决定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研发活动的类型和研发活动的部门分布,反映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四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信息技术是主导技术,信息产业是主导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必须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的建设工作:,1,,建立信息技术体系,信息化过程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完整的信息技术体系包括,(,1,)基础技术,即新材料、新能量技术;,(,2,)支撑技术,即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3,)主体技术,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4,)应用技术,即应用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各类具体技术。,发展信息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信息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一,信息工业产业群,包括:(,1,)电子计算机工业;(,2,)微电子产业;(,3,)通信工业。,第二,信息服务业产业群,包括:(,1,)通信网络信息服务业;(,2,)专业计算机服务业,但从总体上说,我们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信息网络化方面,各国都把建设一个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网络,作为推进信息网络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任务,我国带宽不足已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瓶颈”,必须在这项技术上取得突破。,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是工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渐渗透并发挥巨大作用的过程。,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在国外传统工业经历两大变革:,一是机电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从传统的依靠机械化为主的方式,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柔性、集成自动化生产为主的方式转变;,二是机电工业的制成品从过去机械与电子彼此独立,向彼此高度融合,深入多种高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目前工业信息化进程正在许多领域蓬蓬勃勃地进行,我国当前的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精密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RPM,),技术;(,4,)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技术;(,5,)超精密加工技术;(,6,)数控技术;(,7,)工业机器人;(,8,)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9,),分散网络化制造(,DMN,)。,工业信息化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工业中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将有极大的提高,这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销售方式、企业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的变革。,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从生态化的观点可以把产业分为如下几类:,生态农业,它以生物为对象,生产过程与自然生态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生态工业,它以无生命的物为对象,生产过程虽然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但必须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信息业,它以信息为对象,生产过程与自然界完全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必须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服务业,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特殊产业部门,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关于如何建立生态产业的问题。,一个新时代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总是由产业研究实验室来推动的。生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样要由研究与发展,也就是要由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来推动。,我国提出的生态工程,是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实践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区域治理等领域取得很大的进步。以生态工程工程为先导,由政府推动,社会兴办,群众参与,先后涌现,2 000,多个生态工程示范基地,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设现代农业,按人类经济活动过程来说,一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因为农业提供原料,特别是提供粮食,所以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和信息生产的特点:,(,1,)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工业时代是指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良种化;,信息时代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和信息业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上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2,)“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合作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利益均衡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农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如:生物学;生态学;肥料学、农药学、农业机械学、农业化;农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农业管理科学,等等。因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课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方法是多元性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对地球表层的系统认识),利用信息革命成果(包括系统管理的最新成果),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建立的现代农业,必将改变传统农业,出现新型的、知识密集型的农业。,走“发展知识型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建设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农业与工业,这将大大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有利于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对综合国力的竞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结合起来,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1,,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得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科学精神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具有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从这两门科学发展的历程看:,(,1,)社会科学最初是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2,)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有区别的。,(,3,)工业革命进行过程中显示出科学技术的两重社会效应:,(,4,)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应两种文化并重。,2003,年,10,月党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迫切需要繁荣与发展“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社会及经济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2,,坚持创新精神,开展创造力的研究与开发,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开展对创造力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智力资本的质量,是事关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大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20,世纪中叶前后形成一门关于人的创造力研究的领域。它涉及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80,年代后,这一研究领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朝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首先引进国外成果。经历了引进传播、消化推广到开始从事独立研究等阶段。在推广创造技法的同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并在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90,年代后兴起了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的热潮。,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十六大报告:“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创新性、综合性与社会性,必须改革同科学技术发展新特点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第一,教育思想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在创新问题上:西方文化传统重视批判性思维。西方哲学是爱智,是思想自由。中国经学传统重在训诂和解释,重在继承,强调“圣人之言不可违”,在教学中表现在授课方式与学习方法上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化进程中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要求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特别是创新素质。,第二,教育内容要反映科学发展历史潮流的文理综合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二、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进程正在步入大科学、大工程、大生产的时代。,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日益强大,自然科学的两种社会效应要求它的工作者有高度的人文关怀;,社会科学的复杂性要求它的工作者有科学素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教育必须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与相互结合。,第三,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信息革命使得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依靠手脑并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其他高级能力,如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和与他人广泛合作等能力方面,单凭个人的手和脑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依靠延长手脑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1,,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2,,远程教育;,3,,虚拟现实教育。,为了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建立了联结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网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