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考古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80206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石器时代考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旧石器时代考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旧石器时代考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定义与时代特征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第三节旧石器时代文化第四节中石器时代考古第三讲:石器时代考古第一节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定义与时代特征石器时代的定义与时代特征一地质年代地球历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古、始、渐、中、上新世)和第四纪(更、全新世)更新世始于距今约300万年前后,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全新世是地史上的现代,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二石器时代的定义及发展阶段石器时代的分期所谓石器时代是指距今约200万年至6000年间人类的生活阶段。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第四纪冰期、古人类、古文化对应关系表第四纪冰期、古人类、古文化对应关系表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表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表三石器时代的特点1属于史前时代。2发展极其缓慢。3发展不平衡。4之后进入了“铜器时代”。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一旧石器时代概述考古学家把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期称作“旧石器时代”。就世界历史而言,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总长度的99%以上。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体质不断演化,由猿人向现代人逐渐进化。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晚期还发明了骨器磨光技术和骨、石器钻孔技术。使用火。晚期,人类社会出现了宗 教意识和艺术。二旧石器时代的技术(一)用火与造火技术1.早期用火遗迹最早:肯尼亚切索万加地区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了40多块烧土块,和化石、石制品共存,距今140万年左右;中国西侯度文化(距今180万年)发现烧过的骨头、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发现炭屑。以上不能确认是否人工造火。2.确认用火遗迹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了多处灰烬,有的厚度可达6米,灰烬中有草木灰素、烧骨、烧石、烧土、烧过的树仔等。从北京猿人遗址的许多层位都发现有用火遗迹看,他们用火是经常性的,且具有保存和控制火种的能力;但可能还不会人工取火。3.人工取火方式的发明(1)撞击取火,特别是燧石和铁矿石至今四川木里县的普米族人利用赤铁矿石和白色火石相击取火。(2)摩擦取火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出现而出现;在海南岛黎族和云南西盟佤族等地有摩擦取火技术。(二)工具制作与使用旧石器时代主要以打制石器为生产工具,但也有骨器、木器等工具。旧石器是旧石器时代考古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二)旧石器的制作技术1、选择原料旧石器以天然岩石为原料。其条件有:易获得;有一定的硬度;有一定的韧性和脆性。符合上述条件的各类岩石或矿物中,以燧石和火石最为理想。2、打击石片据现有的出土资料分析,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A,碰砧法:选择好一块较小的石料向另一块作为石砧的较大的自然砾石上碰击,碰下来的石片经过第二步加工即可作为工具使用。B,摔击法(也称投击法):把选择好的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另一块石头摔击放在地上的石料,以此打下所需要的石片。用这种方法打下来的石片,其石片角也较大,但打击点往往不够明显。C,锤击法:把选择好的一块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一块石头作为石锤去锤击石料。D,砸击法(也称两极打击法):把选择好的1块石料放在另1块作为石砧的大石块上用1只手扶住,然后用另1只手握着石锤砸击放在石砧的石料。E,间接打片法:在选择好的一块石料上面放置一根木棒或骨料,然后再用一块石头作为石锤,用力锤击木棒或骨料,把重力传递到石料上,使其剥落下石片。3、加工修整有锤击法和压制法等。锤击法是用石敲击石片的某一部位,使刃部薄而锋利;流行于整个旧石器时代。分为“硬锤”和“软锤”两种:即石质和木质(三)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种类按照功用来划分,可分为加工工具和使用工具两大类。1.加工工具有石锤、石砧等。2.使用工具按照形状又可分为如下几类: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1)砍砸器 以石片、石核或砾石打制而成。这类石器的个体大而重。由于加工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又可区分为单面砍砸器、双面砍砸器和盘状砍砸器等。砍砸器多数是在刃缘部位进行第二步加工,其它部位则保持原来形态。(2)刮削器 多用小块石片加工而成。根据刃缘或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直刃、凹刃、凸刃、双面刃或圆头等,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常见的石器器形。(3)尖状器 顶端有一个尖刃,尖刃两侧多经第二次加工修整。(4)石球 一种圆球形石器,表面往往能辨认有剥落石片的痕迹,是一种狩猎工具。(5)其他以上几种是常见的。此外还有雕刻器、锥钻、细石器等。如雕刻器形似一屋脊形小平刃,类似现代的雕刻刀,估计是在骨、木器材料上雕刻花纹或岩石上刻画用的。石锥细小而精致的石锥反映出北京人石器制作的进步砍斫石器用以砍柴和对付野兽刮削石器北京人最普遍的工具,用以修理木棒。尖狀石器用以切割兽肉三人类起源(一)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创始论和进化论(二)人和猿的界限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否有社会意识、语言以及自觉能动性,是区别人类和猿类的根本标志。距今300万年左右,人猿分化。(三)从猿到人的理论人类起源的外界条件是环境的变化:原来生活在森林里的树栖猿群攀树的猿群下到地面生活,并逐渐摆脱用手帮助行走的习惯,开始用脚走路,即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性的第一步,成为“正在形成的人”;一旦开始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四)中国人种的特点1.上颌骨颧突2.矢状嵴3.上门齿的铲状结构四旧石器时代经济采集、狩猎是其主要经济形式。(一)初期主要用大型砍砸器砍伐树木和砸击植物坚果或兽骨;刮削器和小型尖状器割剥兽肉、兽皮或刮削木棒;大型尖状器用于挖掘。经对19271931年获得的北京猿人遗址动物化石个体数量统计:肿骨鹿2000个,葛氏斑鹿1000个,李氏野猪200个,德氏水牛80个,北京麝30个以上。(二)中期各种石器加工更加精细,出现了圆头刮削器等器型。华北地区,石球大量出现,仅许家窑一处,就出土石球1500余枚,一般认为是远距离的投掷武具。可能是和绳索结合在一起,做成“流星索”(三)晚期用间接打击法从石核上剥落细石叶,然后加工成复合工具,如镶嵌在骨木柄上制成刀或镰,或安装成石镞。骨磨器,如骨针、锥等的出现和使用,为新石器奠定了技术基础。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采集一些野生谷物,并对其简单加工;捕鱼业有显著发展: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有鱼化石和鱼骨制作的穿孔装饰品。五旧石器时代的生活起居自然形成的山洞是其主要栖息地,灵魂观念逐渐出现。在北京猿人遗址2万平方米的堆积中,人骨化石和动物化石、石器等混在一处,有40多个个体,表明当时尚没有埋葬习俗。随着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和祖先崇拜的萌发和发展,墓葬逐渐出现。已知中国最早的是山顶洞人时期,出现了三具随葬有装饰品,周围撒赤铁矿粉的人头骨化石。第三节旧石器时代文化第三节旧石器时代文化一概况地域广: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与西藏等地都有发现。内容丰富:地点200多处;包括各个阶段的人类化石;遗物丰富。二各地区各期旧石器时代文化举例(一)华北及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比较重要的有:北京周口店、辽宁金牛山、山西许家窑等处。不但发现有人类化石,而且还发现有人类居住遗址和遗物。1早期举例:北京周口店洞穴遗址(1)地层堆积和年代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的一个洞穴内。洞穴形成于第三纪,东西长约140米,平均宽约20米,穴的顶部已塌陷。穴内的堆积厚度约50米,由上到下共划分出13层。(2)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历次周口店遗址发掘,共发现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人头骨碎块、下颌骨、牙齿、股骨、肢骨、胫骨、锁骨、肱骨等197块化石,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这些猿人骨骼化石和现代人骨骼相比较,其特征是:头骨头骨头盖骨较低平、头骨高度低于现代人,额部也较低平并向后倾斜。眉脊非常粗壮,并明显向前突出。头骨壁较厚,平均厚度达97毫米(现代人平均厚度为52毫米)。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现代人脑量平均为1400毫升)。颧骨也较高,上颌明显向前突出,下颌粗大牙齿牙齿 比现代人粗壮。咬合面纹理较复杂,牙齿髓腔比较大。肢骨肢骨 总的特征比较接近现代人,但也有差别,如股骨体上半段内侧明显隆起,向前弯曲部位在骨体中部以下直径最小的地方。总之,北京猿人和现代人相比,两者的肢骨比较相近,而头骨有着明显的原始特征。(3)生产工具 在周口店猿人洞穴遗址中,曾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打制石器和石器半成品。石器原料主要是石英石,约占总数80以上,其次是绿色砂岩、燧石、水晶等。石器大体采用碰砧法、锤击法和砸击法三种打制方法。(4)用火遗迹 有许多被烧过的土块、石头、骨头等,说明北京人已懂得用火。石器的种类有砍砸器、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球形器、石锤和石砧等工具。发展过程:打制技术,早期多用碰砧法,晚期多用砸击法.种类上,早期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晚期又增加了雕刻器、尖状器、石锥和圆头尖状器等。石料上,早期以质软的砂岩为主,晚期则采用优质的石英石和燧石。(4)动物化石有剑齿虎、棕熊、洞熊、野猪、羚羊、披毛犀、猎豹、大河狸、水獭、肿骨鹿、狼等化石。这些动物大部分是温带古北界的种类,表明当时周口店一带的气候总的来说属于温带。2中期举例:山西许家窑遗址(1)位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的梨益沟。远古时代这里是有名的“大同湖”。在距地表深约8米处的砂结核层里,发现有人骨化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大约在万年前迁徙西行,遇大同湖相隔,遂在此定居。(2)人骨化石(“许家窑人”)已发现的有头顶骨、枕骨、上颌骨、右侧下颌骨和牙齿等,代表着1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和北京猿人相比,头骨最大宽处的位置比较靠上,吻部向前伸的程度不像北京猿人那样长,牙齿粗大,齿冠的嚼口较复杂。体质特征既有一定的原始性又有些接近现代人。一般认为它具有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性质。(3)打制石器 已发现石制品1.4万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其中石器约占。原料以石英、燧石和石英岩居多。石器类型多样,有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砍斫器、石球等,刮削器和石球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前者约占石器总数的55,后者为36左右。已发现石球1千多个,最大的重量超过1500克,可能是一种投掷武器;最小的不到50克,可能用作狩猎工具“飞石索”上的弹丸。(4)动物化石有野马、拉毛犀、羚羊、诺氏古象、赤鹿、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等20余种动物化石,属于草原性种类。说明许家窑人生活时期,大同盆地的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一些。u中期除许家窑人外,1976年发掘的北京周口店新洞,位于龙骨山第四地点的裂缝处。在这里发掘出1枚男性左上第一前臼齿,几十件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火烧灰烬,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等。新洞发现的人牙较北京猿人有了进化,应是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人类化石。3旧石器时代晚期举例: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顶部、即发现中国北京猿人洞穴的上部。山顶洞发现的人骨化石,其形态比中国北京猿人晚得多,故称“北京山顶洞人”。1930年发现此洞,19331934年进行过发掘。在这里发现有人骨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器、骨器等遗物。现分述如下:(1)地层堆积和年代山顶洞分洞口、上室、下室和地下室4个部分。上室是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8米。下室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发现完整人骨架化石3具。再靠下是自然形成的陷井,发现有许多完整的动物化石。整个山顶洞内的堆积,由上到下可分五层。第一层:位于洞口之上约3米处,厚约0.3米,内含有人骨化石、石器和装饰品。第二层:在上室洞底之上,厚约1米,内含有人骨化石和装饰品。第三层;位于上室底部,厚约0.6米,黑灰土为烧烤遗存。第四层:位于下室底部之上约5米处。在该层上部发现3具较完整的人头骨和躯体化石,在人骨化石处散存有赤铁砂粉粒,说明这里是死者葬地。第五层:位于下室洞底之上,发现有人牙化石。从洞内外的堆积层来看,似有早晚之分。上室底部堆积的黑灰土层,是洞穴中早期人们生活的遗留,而上部约l米和洞口之上约3米的堆积为晚期遗存。(2)人骨化石 在山顶洞发现的人骨化石,计有完整的人头骨、脊椎骨、枕骨和零散的人牙,代表着不同年龄的男女约8个个体。这些人骨的待征是:头型较长,头骨最宽处已移到顶骨结节附近,额骨后倾,面部低矮,眼眶低扁,鼻孔宽阔,牙齿较小,齿冠变高,下颊突出,脑容量已达1300一1500毫升。这些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一致,说明山顶洞人已处于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新人”阶段。(3)遗物除了常见的打制石器外,发掘有削磨带穿的骨针,钻孔石坠、穿孔小石珠以及兽牙饰,鱼眼上骨及骨管等。有的装饰品上还被赤铁矿粉染红。从山顶洞的人骨化石和伴随发现的石器、骨器与装饰品等观察,当时人们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是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4)山顶洞发现的动物化石有虎、豹、熊、狼、披毛犀、鹿、鱼、龟等。基本与现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动物相同。(二)黄河流域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1早期举例:蓝田猿人(1)1963年至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分别发现了人骨化石、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两地相距约29公里。经古地磁测定,陈家窝村猿人距今65-50万年。公王岭猿人距今约115万年。人骨化石1963年9 月,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颌骨。1964年5月,又在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老年女性下颌骨特点与北京猿人相似,但头骨壁极厚,脑量小,大约为780毫升,形态比北京猿人原始。(2)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200余件,其种类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3)动物化石公王岭动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公王岭动物群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动物,一方面表明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时的秦岭不象今天这么高,还未隆起成为妨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陈家窝与公王岭不同,缺少带有强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22公里,动物群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时代的不一致。2中期:丁村古人(1)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约有20多处地点发现有丁村人化石、石器和动物化石等。(2)丁村人化石已发现的有1块约两岁小孩的右顶骨和十二三岁儿童的3颗牙齿。从小孩头骨的骨壁较薄等特征看,明显比北京猿人进步。(3)石器石器原料,均采自丁村附近山上,以角页岩为主,也有一些燧石、石灰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等。制法以碰砧法为主,也使用投击法和锤击法。个体大。种类计有砍砸器、刮削器、多边形器、三棱大尖状器、球形器等。(4)丁村出土的动物化石达26种之多。主要有梅氏犀、披毛犀、纳玛象、扁角鹿、野马、野驴、赤鹿、斑鹿、原始牛和羚羊等。并有一些鲤鱼、青鱼、蚌类和蜗牛等软体动物化石。3晚期:下川遗址(1)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70年发现,分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及其附近的阳城、沁水、垣曲三县毗邻的山岳地带,纵横二三十公里,以沁水县下川地区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为“下川遗址”。1973年开始调查发掘,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石器文化。细小石器以燧石为原料,器物类型达四十余种之多。如琢背小刀、锯、雕刻器等制作精细,器型固定,为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者所不及。三棱小尖状器和扁底三棱尖状器是制作最精细的微型尖状器,实为石器工艺之上品。(三)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存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择其中主要者分别介绍于下:1早期:安徽和县猿人化石1980年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的龙潭涧,时代约和北京猿人相近。有一个较完整的头盖骨、一块左下颊骨和五颗单个牙齿,代表着三个不同的个体。动物化石 约有40种,其中有华南类型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小型猪、和华北类型的肿骨大角鹿、葛氏斑鹿、棕熊、大河狸、剑齿虎、中国髭狗,以及华东特有的四不像鹿、杨子鳄等。另外伴随出土的还有打制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头与灰烬。2中期:贵州桐梓人化石发现于贵州省桐梓县云蜂岩的一个洞穴中。化石为两颗牙齿;一颗为老年人的右上内侧门齿。一颗为年轻人的右上第一前臼齿。类似北京猿人牙齿,但比较进化些。与牙齿伴出的有打制石器与动物化石。石器原料以燧石为多,并有一些硅化岩、火成岩和石英岩。多由锤击法打制。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动物化石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最晚髭狗和相中国犀等。3晚期主要有广西麒麟山人、柳江人化石等。如广西麒麟山人是195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麒麟山盖头洞发现一个人头骨化石(包括颅骨一部分、上颅骨、额骨、右侧颧骨和大部枕骨),是一个男性个体。形体近似现代人。伴出的有用石英岩砾石打制的刮削器,动物化石有剑齿象、熊猫、鹿牙、猪牙、猪肢骨等。旧石器时代文化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从“猿人”到“直立人”到“智人”的整个发展阶段和过程。如在已发现的早、中、晚的人类化石,上门齿皆为铲形结构,颧骨高而前突,阔鼻型,下颌圆枕较多见,发育有矢状脊等等。这些特征明显反映了我国的古人类是属于蒙古人种而有别于欧洲和其它地区人类的体质形态。再如石器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打制石器始终以石片石器为主体,石核石器次之。制法以石锤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主。种类以刮削器和尖状器最为普遍,构成我国旧石器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种类的石器也在不断地完善,而且出现新的种类,反映了我国先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第四节中石器时代考古第四节中石器时代考古中石器时代是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但也有人把中石器时代归属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部分。一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在经济生产方面,除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植物果实与根茎外,逐步出现了饲养羊、狗等动物。使用狩猎工具方面,比较普遍地使用加工精细而锐利的打制箭头工具。这种锐利的狩猎工具,大大提高了猎取野生动物的水平。在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氏族部落。二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存我国只发现少量遗址和遗存(一)黄河流域及中部地区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已发现的有陕西沙苑遗址、河南灵井遗址、青海拉乙亥遗址和山东凤凰岭遗址等。陕西沙苑遗址位于陕西省朗邑县和大荔县之间的沙丘地带。已调查了15个地点,采集了大量细小石器,石质分石英岩、燧石、玛瑙、碧玉和蛋白石等。石器的制法是先用间接打击法,后用压制法加工。石器的种类有石叶、尖状器、刮削器和箭头等细石器。箭头形状多为三角形。也有一些打制石片石器。(二)北方地区的中石器时代遗址有:黑龙江松山遗址和大义发泉遗址等。黑龙江松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拉尔市西郊的松山。在这里采集有细石器、石片和大型石器。石质分火石、燧石、凝灰石和石髓等。石器的制法多为间接打制法。石器的种类有刮削器、雕刻器、矛、箭头等。另有一些石核器。(三)南方地区的中石器时代遗址有广东南海西樵山遗址,广西武鸣芭桥遗址等。广东西樵山遗址位于广东省南海县西栈山上,是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一座古火山。曾发现有细石器和打制石器。石器质料主要是燧石和玛瑙。石器的种类计有打制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石核和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刀、箭头等细石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