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训诂-训诂学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802044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训诂-训诂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献训诂-训诂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献训诂-训诂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 文献训诂文献训诂第一节第一节 文献训诂概说文献训诂概说 文献训诂文献训诂指的是对古代文献的注释整理和考指的是对古代文献的注释整理和考证工作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资料和著作。证工作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资料和著作。文献训诂资料主要有两类:文献训诂资料主要有两类:1、随文释义随文释义的古书注本,如的古书注本,如毛诗故训传毛诗故训传、论语集解论语集解等。等。2、把有关文献的训诂材料编成著作、把有关文献的训诂材料编成著作单独刊行单独刊行。如如经典释文经典释文、读书杂志读书杂志等。等。文献训诂历史悠久第二节第二节 文献训诂使用的名称文献训诂使用的名称一、注释类名称一、注释类名称 注释类名称重在解释字词注释类名称重在解释字词 1、诂、故:解释古代语言。、诂、故:解释古代语言。说文:说文:“诂,诂,训故言也。训故言也。”如诗经注本,鲁诗有鲁故,韩诗有韩如诗经注本,鲁诗有鲁故,韩诗有韩故。故。2、训:解释。说文:、训:解释。说文:“训,说教也。训,说教也。”如如贾逵尚书训贾逵尚书训 3、注:注释。说文:、注:注释。说文:“注,灌也。注,灌也。”如郑如郑玄玄“三礼注三礼注”。“注释注释”义有个后起专用字作义有个后起专用字作“註註”,简化字又合并为,简化字又合并为“注注”。4、笺: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和订、笺: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和订正。说文:正。说文:“笺,表识书也。笺,表识书也。”如郑玄毛如郑玄毛诗笺。诗笺。5、释:分析解释。说文:、释:分析解释。说文:“释,解也。释,解也。”如黄式三春秋释。如黄式三春秋释。6、诠:详细解释。说文:、诠:详细解释。说文:“诠,具也。诠,具也。”如李翱易诠。如李翱易诠。二、疏解类名称二、疏解类名称 疏解类名称重在疏通文义,包括语句篇章思想疏解类名称重在疏通文义,包括语句篇章思想义理等。义理等。1、传:传授,引申为解说。中国古代最早的训诂、传:传授,引申为解说。中国古代最早的训诂名称。如春秋三传。欧阳修名称。如春秋三传。欧阳修春秋论春秋论:“传所以述传所以述经。经。”传又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传又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2、说:阐发文义。如洪兴祖论语说。、说:阐发文义。如洪兴祖论语说。3、解:分析文义。如苏辙孟子解。、解:分析文义。如苏辙孟子解。4、微:阐发隐微含义。如左氏微。、微:阐发隐微含义。如左氏微。5、章句:离章析句。如赵岐孟子章句。、章句:离章析句。如赵岐孟子章句。6、疏(义疏、注疏)、疏(义疏、注疏)疏通文义,包括串讲、翻译疏通文义,包括串讲、翻译等。如十三经注疏。等。如十三经注疏。7、正义:官方性质的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正义:官方性质的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三、考述类名称三、考述类名称 考述类名称重点在于辨析比较,考证校勘,多考述类名称重点在于辨析比较,考证校勘,多侧重于学术研究方面。侧重于学术研究方面。1、集解:又称集注、集传、集释。如何晏论语集、集解:又称集注、集传、集释。如何晏论语集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并起来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并起来作注,与汇集各家注释的集解名同而实异。作注,与汇集各家注释的集解名同而实异。2、补注、补注 对前人注释加以补充订正。如洪兴祖对前人注释加以补充订正。如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补注。3、述:遵循旧说加以发挥。如陆绩周易述。、述:遵循旧说加以发挥。如陆绩周易述。4、学:含有谦意,谓解说承学于师。、学:含有谦意,谓解说承学于师。5、校:校勘为主。、校:校勘为主。6、订:订正旧说为主。、订:订正旧说为主。7、证:又称义证,征引文献材料证验原书。、证:又称义证,征引文献材料证验原书。如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如桂馥说文解字义证。8、疏证:疏通证明,补充校订。如王念孙、疏证:疏通证明,补充校订。如王念孙广雅疏证。广雅疏证。9、音义:注释中包括注音和释义。如玄应、音义:注释中包括注音和释义。如玄应音义、慧琳音义;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慧琳音义;陆德明经典释文。10、句读:注书时加上句读,如王筠说文、句读:注书时加上句读,如王筠说文句读句读补充:现代出现的注释名称补充:现代出现的注释名称 1 1、译注:内容包括今译和注释。如杨伯峻、译注:内容包括今译和注释。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程俊英诗经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译注。2 2、校译:内容包括校勘和今译。如袁珂、校译:内容包括校勘和今译。如袁珂山海经校译。山海经校译。3 3、校注:内容包括校勘和注释。、校注:内容包括校勘和注释。4 4、笺注:内容包括辨正和注释。、笺注:内容包括辨正和注释。5 5、考辨:内容包括考证辨析。如缪文远、考辨:内容包括考证辨析。如缪文远战国策考辨。战国策考辨。第三节第三节 文献训诂的体式文献训诂的体式文献训诂的体式可以分为四类:文献训诂的体式可以分为四类:正文体训诂正文体训诂 传注体训诂传注体训诂 义疏体训诂义疏体训诂 著作体训诂著作体训诂一、正文体训诂一、正文体训诂 (一)什么是正文体训诂(一)什么是正文体训诂 正文体训诂是文献典籍正文中的训释性的内容,是作正文体训诂是文献典籍正文中的训释性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作的注释。者自己作的注释。尚书尚书洪范洪范: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曰金,五曰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二)正文体训诂的类型(二)正文体训诂的类型 1.训诂形式的正文。这种训诂材料是正文的有机组训诂形式的正文。这种训诂材料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部分。2.正文形式的训诂。这种训诂材料是附加在正文中正文形式的训诂。这种训诂材料是附加在正文中的。的。二、传注体训诂二、传注体训诂 (一)什么是传注体训诂(一)什么是传注体训诂 传注体指的是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式。传注体指的是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式。古书有古书有“经经”和和“传传”之分,经指经典著作原文,传是之分,经指经典著作原文,传是对古书原文的注释,大多是后人作的。对古书原文的注释,大多是后人作的。传:传:zhun,传述。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传述。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二)传注体训诂的类型(二)传注体训诂的类型 作者:自注和他注。作者:自注和他注。自注较少见,他注有一人作注和多人作注。自注较少见,他注有一人作注和多人作注。三、义疏体训诂三、义疏体训诂 义疏体训诂是既注释古书正文,又疏通前人注释的义疏体训诂是既注释古书正文,又疏通前人注释的一种训诂体式。又叫正义。一种训诂体式。又叫正义。出现原因:汉代以后,不仅古书难以读懂,前人注出现原因:汉代以后,不仅古书难以读懂,前人注释也难以读懂了,所以也需要把前人注释加以疏通。释也难以读懂了,所以也需要把前人注释加以疏通。下面用图片说明各种体式。下面用图片说明各种体式。一人注(李善文选注)一人注(李善文选注)多人注论语集解魏魏何晏何晏 论语集解论语集解附以己意附以己意毛亨传毛亨传多人注毛传、郑笺郑玄笺郑玄笺毛毛亨传亨传郑玄笺郑玄笺郑玄笺郑玄笺多人注毛诗正义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孔颖达疏附:文献训诂简介附:文献训诂简介下面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重要文献下面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重要文献的一些著名的古代注释本。是我的一些著名的古代注释本。是我们今天治学研究有关问题必须了们今天治学研究有关问题必须了解和应该注意参考的资料书解和应该注意参考的资料书。十三经十三经13121110987654321春秋春秋周礼周礼周易周易尚书尚书诗经诗经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左氏传左氏传 孟子孟子汉武帝初唐唐文宗宋仁宗 416卷647560字 周周易易 尚书尚书 诗经诗经 周礼周礼 仪礼仪礼 礼记礼记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左氏传左氏传 周礼周礼 仪礼仪礼 礼记礼记 周易周易 尚书尚书 诗经诗经 孝经孝经 论语论语 尔雅尔雅 公羊传公羊传 谷梁传谷梁传 左氏传左氏传 周礼周礼 仪礼仪礼 礼记礼记 周易周易 尚书尚书 诗经诗经孝经孝经论语论语尔雅尔雅四书五经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南宋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二篇,与 论语、孟子配合,撰四书章句集注。五经五经周易周易诗经诗经尚书尚书周礼周礼春秋春秋汉代五经汉代五经包含了除包含了除孝经孝经尔雅尔雅以外的全以外的全部儒家经部儒家经典。典。三礼与礼记注疏仪礼仪礼 记仪式(各种礼仪)周礼周礼 记职务(政治制度)礼记礼记 言意义(儒学杂编)三礼大戴礼记大戴礼记西汉戴德辑录 原有原有85篇,现存篇,现存39篇篇小戴礼记小戴礼记戴圣辑录 共共 49篇,篇,即今通行之即今通行之礼记礼记 礼记礼记注疏注疏 汉汉 郑玄郑玄注注 唐唐 孔颖达孔颖达正义正义 礼记注疏礼记注疏 元元 陈澔陈澔 礼记集说礼记集说 清清 朱彬朱彬 礼记训纂礼记训纂 清清 孙希旦孙希旦 礼记集解礼记集解三传与三传与左传左传注疏注疏三传三传 春秋春秋 三传三传左氏传左氏传 左丘明 (汉代称(汉代称春秋内传春秋内传)鲁隐公元年鲁隐公元年 鲁哀公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前)(前(前)隐隐 桓桓 庄庄 闵闵 僖僖 文文 宣宣 成成 襄襄 昭昭 定定 哀哀公羊传公羊传 公羊高谷梁传谷梁传 谷梁赤春秋春秋 :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前年前年)计年计年左传左传注疏注疏 晋晋杜预杜预 春秋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经传集解 唐唐孔颖达孔颖达 春秋春秋左传注疏左传注疏 清清刘淇刘淇 左传旧注疏证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今人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注论语的版本汉初时的汉初时的论语论语论,论,ln,编纂编纂义。义。古论语古论语 简称简称古论古论,出于孔壁,出于孔壁,古文字写成,古文字写成,2121篇篇齐论语齐论语 简称简称齐论齐论,齐国学者齐国学者所传,所传,2222篇篇鲁论语鲁论语 简称简称鲁论鲁论,鲁国学者鲁国学者所传,所传,2020篇篇今本今本今本今本论语论语论语论语 东汉郑玄参考东汉郑玄参考古论古论、齐论齐论,为为鲁论鲁论作注。魏何晏作作注。魏何晏作论语集解论语集解流传至今流传至今。今已亡佚论语的注本论语论语注疏注疏魏魏 何晏何晏 论语集解论语集解宋宋邢昺邢昺 论语集解疏论语集解疏宋宋 朱熹朱熹 论语集注论语集注清清刘宝楠刘宝楠 论语正义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今人杨伯峻 论语译注论语译注孟子与注本 孟子孟子,是,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撰孟子和他的弟子撰写的关于孟子言行写的关于孟子言行的书,共的书,共 7 篇(每篇(每篇分上下)。篇分上下)。孟子孟子注疏注疏 东汉东汉赵岐赵岐 孟子章句孟子章句 宋宋孙奭孙奭(sh)孟子疏孟子疏 宋宋朱熹朱熹 孟子集注孟子集注 清清焦循焦循 孟子正义孟子正义老子与注本 老子老子,一般认为是,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ndn)所作。所作。8181章,约章,约 5000 5000 字,字,多为韵文。多为韵文。老子老子分为上下篇,分为上下篇,上篇为上篇为道经道经,下篇为,下篇为德经德经,因而又称,因而又称老老子子为为道德经道德经。老子老子注疏注疏 三国三国魏魏王王弼弼 老子注老子注 汉河上公汉河上公(后人假托)(后人假托)老子章句老子章句 今人马叙伦今人马叙伦 老子校诂老子校诂 今人高亨今人高亨 老子正诂老子正诂 庄子庄子,战国时蒙(今河,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周所著,现存南商丘)人庄周所著,现存 33 33 篇,其中内篇篇,其中内篇 7 7 篇,外篇篇,外篇 15 15 篇,杂篇篇,杂篇1111篇。一般认为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著,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周所著,外篇、杂篇为庄周后学所著。唐天宝元年为庄周后学所著。唐天宝元年二月尊称庄子为南华真人,于二月尊称庄子为南华真人,于是始称是始称庄子庄子为为南华经南华经或或南华真经南华真经。庄子庄子注疏注疏 晋晋郭象郭象 唐唐成玄英成玄英 庄子注疏庄子注疏 唐唐陆德明陆德明 庄子音义庄子音义 清清王先谦王先谦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 清清郭庆藩郭庆藩 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庄子庄子与注本与注本荀子荀子注疏注疏 唐唐杨倞杨倞 荀子注荀子注 清清王先谦王先谦 荀子集解荀子集解 今人梁启雄今人梁启雄 荀子简释荀子简释 荀子荀子现存现存3232篇,篇,多数是荀子所著,小部多数是荀子所著,小部分出于门人之手。分出于门人之手。荀子,名况,时人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末期尊称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诸子中的赵国人,先秦诸子中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荀子荀子与注本与注本韩非子韩非子注疏注疏 清清王先慎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韩非子集解 今人陈奇猷今人陈奇猷(yuyu)韩非子集释韩非子集释 今人梁启雄今人梁启雄 韩非子浅解韩非子浅解 韩非,战国末期韩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诸公子,荀子的学国的诸公子,荀子的学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杀于秦。者。被杀于秦。韩非子韩非子现存现存5555篇。篇。韩非子韩非子与注本与注本西汉传诗的 四四 家家齐人辕固所齐人辕固所传传齐诗齐诗鲁人申培所传鲁人申培所传鲁诗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燕人韩婴所传韩诗韩诗鲁人毛亨所传鲁人毛亨所传毛诗毛诗东汉后 散佚毛毛 诗诗风风(十五国风)(十五国风)160篇雅雅(大雅、小雅)(大雅、小雅)105篇颂颂(周颂、鲁颂、商颂)(周颂、鲁颂、商颂)40篇产生时间:产生时间:西周初期西周初期(前(前1111世纪)世纪)春秋中期春秋中期(前(前6 6世纪)世纪)诗经诗经的版本的版本西汉西汉毛亨毛亨传传东汉东汉郑玄郑玄笺笺唐唐孔颖达孔颖达正义正义 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宋宋朱熹朱熹 诗集传诗集传清清陈奂陈奂 诗毛氏传疏诗毛氏传疏清清马瑞辰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毛诗传笺通释诗经诗经注疏注疏诗经诗经的注本的注本 西汉刘向汇编屈原、西汉刘向汇编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题为宋玉等人的作品,题为楚辞楚辞。“楚辞楚辞”是公元前四是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之间,楚国世纪至三世纪之间,楚国诗人屈原等在民歌基础上诗人屈原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加工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彩。楚辞楚辞注疏注疏 东汉东汉王逸王逸 楚辞章句楚辞章句 宋宋洪兴祖洪兴祖 楚辞补注楚辞补注 宋宋朱熹朱熹 楚辞集注楚辞集注 清清蒋骥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山带阁注楚辞楚辞楚辞与注本与注本 国语国语是我国是我国第一部国别第一部国别史史,是先秦的历史散文集,是先秦的历史散文集,2121卷。卷。作者旧传为左丘明,其实是春秋作者旧传为左丘明,其实是春秋时各国史官所记时各国史官所记史料的汇集史料的汇集整理。整理。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楚、吴、越八国八国自西周中期至春自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的秋战国之交的500500年年的史实。的史实。由于此书史料丰富,可与由于此书史料丰富,可与左左传传相互参证,所以被汉代学者称相互参证,所以被汉代学者称为为“春秋外传春秋外传”(左传左传被称为被称为“春秋内传春秋内传”)。)。国语国语注疏注疏 三国三国吴吴韦韦昭昭 国语注国语注 清清董增龄董增龄 国语正义国语正义 近人徐元浩近人徐元浩 国语集解国语集解国语国语与注本与注本 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作汇编,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作了校理,按国编排,分为东周、了校理,按国编排,分为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3333篇。篇。初名初名国策国策,又叫,又叫国国事事、事语事语、短长短长、长书长书、修书修书等,刘向等,刘向定名为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注疏注疏 东汉东汉高诱高诱 战国策注战国策注 元元吴师道吴师道 战国策校注战国策校注 清清黄丕烈黄丕烈 战国策札记战国策札记 今人缪文远今人缪文远 战国策考辨战国策考辨战国策战国策与注本与注本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战国末年吕,战国末年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是先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诸秦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诸子散文集。子散文集。原书分十二纪、六论、原书分十二纪、六论、八览,现存八览,现存160160篇,篇,2020万字。万字。又称又称吕览吕览。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注疏注疏 东汉东汉高诱高诱 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注 清清毕沅毕沅 吕氏春秋校正吕氏春秋校正 近人许维遹近人许维遹(yy)吕氏春秋集释吕氏春秋集释 近人陈奇猷近人陈奇猷(yuyu)吕氏春秋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注本与注本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完成于战国至的一部地理著作,完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作者不可考。西汉时期,作者不可考。18 18 卷,卷,分为分为山经山经、海经海经。原文。原文有图,故又称有图,故又称山海经图山海经图,但,但图早已散失。图早已散失。山海经山海经记述了古代传说记述了古代传说中的山川、道里、部中的山川、道里、部 落、物产,落、物产,还保存了近还保存了近100100个个 神话故事,如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夸父逐日”、“鲧鲧禹治水禹治水”等。等。山海经山海经注疏注疏 晋晋郭璞郭璞 山海经注山海经注 清清毕沅毕沅 山海经新校正山海经新校正 清清郝懿行郝懿行 山海经笺疏山海经笺疏 今人袁珂今人袁珂 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注山海经山海经与注本与注本 淮南子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原书内篇撰写的一部著作。原书内篇 2121卷,外篇卷,外篇 3333卷,卷,今仅存内篇。今仅存内篇。淮南子淮南子本名本名鸿烈鸿烈,刘向校定后称为,刘向校定后称为淮南淮南,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始题作始题作淮南子淮南子。此书又称此书又称淮南鸿烈淮南鸿烈。鸿烈,东汉高诱注云:。鸿烈,东汉高诱注云:“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此书思想内容接近道家,但也杂糅先秦各此书思想内容接近道家,但也杂糅先秦各家学说,家学说,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归于杂家类。书中保归于杂家类。书中保存了存了“女娲补天女娲补天”、“共工争帝共工争帝”等神话资料。等神话资料。淮淮南南子子注注疏疏 东东汉汉高高诱诱 淮淮南南鸿鸿烈烈解解淮南子淮南子与注本与注本文文 选选(昭明文选)萧萧 统统(501501531531)从隋代起成为从隋代起成为“文文选学选学”高宗年间 李善李善 注注玄宗年间 五臣五臣 注注 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南朝梁南朝梁唐唐文选文选与注本与注本史记史记与注本与注本史记史记,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反映了我国汉以前的纪传体通史,反映了我国汉以前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130篇,其篇,其中十二中十二本纪本纪(帝王的传记)(帝王的传记)、十十表表(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等)(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等)、八八书书(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三三十十世家世家(王侯外戚的传记)(王侯外戚的传记)、七十七十列传列传(多为人物传记,也有少数民(多为人物传记,也有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我国有交往的国家的族的历史、与我国有交往的国家的历史)。历史)。5252万字。万字。史记史记注疏注疏 南南宋宋裴骃裴骃 史记集解史记集解 唐唐司马贞司马贞 史记索隐史记索隐 唐唐 张守节张守节 史记正义史记正义 清梁玉绳 史记志疑史记志疑 近代 日 泷川龟太郎 史记会注考证史记会注考证 汉书汉书是我国是我国第一部第一部断代史断代史,记载西汉,记载西汉 230230年的年的史事。全书史事。全书 100100篇,包括十篇,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列传。班固班固在兰台令史任上所在兰台令史任上所著,历二十余年。班固死于著,历二十余年。班固死于狱中,八表由其妹班昭续成,狱中,八表由其妹班昭续成,天文志天文志由马续所补。由马续所补。汉书汉书注疏注疏 唐唐颜师古颜师古 汉书注汉书注 (集注,(集注,2323家)家)清清王先谦王先谦 汉书补注汉书补注 今人杨树达今人杨树达 汉书窥管汉书窥管 今人陈直今人陈直 汉书新证汉书新证汉书汉书与注本与注本 后汉书后汉书,南朝宋,南朝宋范晔(范晔(398398445445)著,今)著,今本本 120 120 卷卷(范晔完成其中范晔完成其中的纪的纪1010卷,列传卷,列传8080卷;志卷;志3030卷是后人从西晋司马彪卷是后人从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续汉书中抽出补入的),中抽出补入的),记载东汉近记载东汉近200200年的历史。年的历史。后汉书后汉书注疏注疏清清惠栋惠栋 后汉书补注后汉书补注清清王先谦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后汉书集解后汉书后汉书与注本与注本 三国志三国志,西,西晋陈寿(晋陈寿(233233297297)著。)著。与与史记史记、汉书汉书、后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并列,称为“前四史前四史”。三国志三国志注疏注疏南南宋宋裴松之裴松之 三国志注三国志注清清赵一清赵一清 三国志补注三国志补注清清梁章巨梁章巨 三国志旁证三国志旁证近人卢弼近人卢弼 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解三国志三国志与注本与注本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是编年体通史,通史,294 卷,系统地记卷,系统地记载了载了1362年年(前403年959年)的历史。的历史。主编:司马光司马光助编:刘恕、刘攽刘恕、刘攽(bnbn)、范祖禹范祖禹用时:19年年(1065年1084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注疏注疏元元胡三省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音注 贡献最大,与贡献最大,与三国三国志志裴松之注齐名。裴松之注齐名。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与注本与注本四、著作体训诂四、著作体训诂 (一)专释一书的著作(一)专释一书的著作 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为一部书作解说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为一部书作解说的著作,著名的有著作,著名的有周易大传周易大传和和“春秋三传春秋三传”。(二)汇释群书的著作(二)汇释群书的著作 汇集有关文献的训诂材料成书。著名的著作汇集有关文献的训诂材料成书。著名的著作有有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玄应音义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慧琳音义、读书杂志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义述闻、群经平群经平议议、诸子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等。等。第四节第四节 文献训诂常用的术语文献训诂常用的术语一、释义术语一、释义术语 解释词语、文句以及篇章段落所用的训诂术语。解释词语、文句以及篇章段落所用的训诂术语。曰、为:曰、为:用来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特点:被释词用来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特点:被释词在后。在后。谓之、之谓:谓之、之谓:用来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特点:被用来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特点:被释词在后。释词在后。谓:谓:常用来解释词语的特殊意义。常用来解释词语的特殊意义。言:言:常用来解释句子意义或段落意义。常用来解释句子意义或段落意义。犹:犹:用同义词或意义相通的词语解释。用同义词或意义相通的词语解释。貌、之貌、状、然:貌、之貌、状、然:形容状貌的专用术语。形容状貌的专用术语。之言、之为言:之言、之为言:声训专用术语。声训专用术语。属、别属、别:解释事物的类属关系。:解释事物的类属关系。二、辞例术语二、辞例术语 解释词语性质用法和特点的术语。解释词语性质用法和特点的术语。辞、词辞、词:说明虚词词性的专用术语。:说明虚词词性的专用术语。读曰、读为读曰、读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的术语。:用本字说明假借字的术语。对文、散文对文、散文;用于说明同义词。对文指同义词相用于说明同义词。对文指同义词相对出现,散文指同义词不出现在对立语境。对出现,散文指同义词不出现在对立语境。对文对文:又叫相对为文,还可以指同类词相对。又叫相对为文,还可以指同类词相对。浑言、析言浑言、析言:用于分析同义词含义。浑言意思是用于分析同义词含义。浑言意思是“笼统地说笼统地说”,析言意思是,析言意思是“区别地说区别地说”。通语通语:几个地区通用的词语。几个地区通用的词语。凡语凡语:各地普遍使用的词语。各地普遍使用的词语。转语转语:读音或意义发生变化的词语。读音或意义发生变化的词语。代语代语:可以互相代替的词语。可以互相代替的词语。如字如字:表示多音字应读其本音。表示多音字应读其本音。破字破字:指用本字破解通假字。指用本字破解通假字。互文(互文见义、互言、互辞)互文(互文见义、互言、互辞):指词语或语指词语或语句意义前后文互补的修辞现象。例:主人下句意义前后文互补的修辞现象。例:主人下马客在船。马客在船。连文、复语连文、复语:指同义词连用现象。指同义词连用现象。重文重文:指叠音词。(说文中的指叠音词。(说文中的“重文重文”指指异体字)异体字)连语连语:指联绵词。指联绵词。三、注音术语三、注音术语 言之言之:譬况法注音常用的术语。见于早期文献中。譬况法注音常用的术语。见于早期文献中。读若、读如读若、读如:用同音或近音字注音使用的术语。用同音或近音字注音使用的术语。切、反切、反:反切法使用的术语。早期反切注音一般反切法使用的术语。早期反切注音一般用用“反反”或或“翻翻”,中唐以后改用,中唐以后改用“切切”。叶叶:古人为求押韵改读字音,叫做古人为求押韵改读字音,叫做“叶音叶音”。常。常用术语用术语“叶叶”注音。注音。音音:直音法注音术语。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注音的直音法注音术语。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注音的方法。方法。读与某同,读若某同读与某同,读若某同:用同音字注音,见于说用同音字注音,见于说文。文。从某,某声从某,某声:说文用于分析形声字的用语。说文用于分析形声字的用语。四、考校术语四、考校术语 古文、今文古文、今文:汉代儒家经书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汉代儒家经书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种版本,文字上有出入。郑玄注释经书,把不同种版本,文字上有出入。郑玄注释经书,把不同的版本加以对照,用古文、今文说明版本文字异的版本加以对照,用古文、今文说明版本文字异同。同。当为、当作当为、当作:改正错字用的术语。改正错字用的术语。或为、或作或为、或作:说明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使用这说明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使用这两个术语时,表示没有正误之分或不能判断正误。两个术语时,表示没有正误之分或不能判断正误。脱文、夺字脱文、夺字: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漏掉的字。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漏掉的字。衍文、羡衍文、羡: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倒乙倒乙:用于说明文字或字句颠倒现象。用于说明文字或字句颠倒现象。故书故书:郑玄注中用以说明周礼旧版本。郑玄注中用以说明周礼旧版本。一、一、注音释义注音释义二、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三、三、篇章凡例篇章凡例四、四、史实典故史实典故五、五、考证校勘考证校勘第五节第五节 文献训诂的内容文献训诂的内容(一)注音(一)注音1.给难字、僻字注音给难字、僻字注音2.给多音字注音(多音字形成原因:以音别义)给多音字注音(多音字形成原因:以音别义)3.给通假字注音(通假字形成原因:音同或音近字借给通假字注音(通假字形成原因:音同或音近字借用)用)用本字注借字,具有释义作用。用本字注借字,具有释义作用。(二)释词(二)释词1.解释实词解释实词 (实词承载表义功能,是训诂的主体)(实词承载表义功能,是训诂的主体)2.说明虚词说明虚词 (虚词表达语气或语法结构内部关系)(虚词表达语气或语法结构内部关系)(三)通句(三)通句1.翻译翻译 (以今语释古语)(以今语释古语)2.串讲串讲 (特点:不受拘束,释义比较灵活)(特点:不受拘束,释义比较灵活)(四)阐释句旨(四)阐释句旨阐发句子所隐含的深层含义。阐发句子所隐含的深层含义。一、一、注音释义注音释义二、语法修辞二、语法修辞 (一)分析句读(一)分析句读 断句不同,意义不同。断句不同,意义不同。论语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厩焚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传说祝枝山为一财主写春联,故意用断句造成歧义:传说祝枝山为一财主写春联,故意用断句造成歧义:明日逢春明日逢春/好好/不晦气,终年倒运不晦气,终年倒运/少少/有余财。有余财。(二)说明语法(二)说明语法 古人具有语法观念,训诂中常有语法问题的说古人具有语法观念,训诂中常有语法问题的说明。主要有语序、词类活用、句法结构、省略等。明。主要有语序、词类活用、句法结构、省略等。(三)说明修辞(三)说明修辞 训诂主要解释难懂的修辞现象。常见的有:训诂主要解释难懂的修辞现象。常见的有:互文、并提(合叙)、比喻、引用、连及、避讳等。互文、并提(合叙)、比喻、引用、连及、避讳等。(一)解释篇题(一)解释篇题 1.解释篇题的含义。解释篇题的含义。2.说明篇题取名的原由。说明篇题取名的原由。3.概述全篇的中心思想。概述全篇的中心思想。(二)揭示章旨(二)揭示章旨 章旨又写作章旨又写作“章指章指”,指一段文章的中心旨意。,指一段文章的中心旨意。赵岐孟子章句每段都有赵岐孟子章句每段都有“章指章指”。(三)阐明哲理(三)阐明哲理 训诂重点是思想内容理解。如郭象庄子注。训诂重点是思想内容理解。如郭象庄子注。(四)发凡起例(四)发凡起例 说明体例或具有普遍规律的现象。说明体例或具有普遍规律的现象。三、篇章凡例三、篇章凡例四、史实典故四、史实典故 (一)叙事补史(一)叙事补史 代表著作:左传、裴松之三国志注代表著作:左传、裴松之三国志注 左传左传是解说是解说春秋春秋的,补充了事件的详细的,补充了事件的详细过程。过程。三国志注三国志注补充了大量材料,与补充了大量材料,与三国志三国志互互相印证。相印证。(二)诠释典故(二)诠释典故 代表著作:李善文选注代表著作:李善文选注 文选注征引大量文献资料,引书达文选注征引大量文献资料,引书达1689种。种。重点注释词语典故的出处。以至于有人批评此书重点注释词语典故的出处。以至于有人批评此书“释事而忘义释事而忘义”。因其征引资料丰富,备受后人重视。因其征引资料丰富,备受后人重视。五、考证校勘五、考证校勘(一)考证(一)考证 1.考证字词。常用方法:引用工具书或古考证字词。常用方法:引用工具书或古人注释证明字词用法或意义。人注释证明字词用法或意义。2.考证史实。引用其他史料记载互证。考证史实。引用其他史料记载互证。3.考证名物。包括事物名称、地名、职官、考证名物。包括事物名称、地名、职官、人物等。引用其他有关文献资料证实。人物等。引用其他有关文献资料证实。(二)校勘(二)校勘 古书的错误:衍脱倒讹。古书的错误:衍脱倒讹。“鲁鱼亥豕鲁鱼亥豕”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晋师三豕涉河。涉河。”子夏曰:子夏曰:“非也,是亥也。夫己与三相非也,是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察传)察传)校勘的方法:校勘的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对校:用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互相对照,校其异同。对校:用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互相对照,校其异同。本校:用同一本书的前后文比较互证。本校:用同一本书的前后文比较互证。他校:用其他书引用的有关资料比较异同。他校:用其他书引用的有关资料比较异同。理校:综合利用各种知识据理推断是非。理校:综合利用各种知识据理推断是非。第三章作业第三章作业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节第一节1.1.笺笺 2.2.传传 3.3.章句章句 4.4.义疏义疏 5.5.集解集解 6.6.音义音义第二节第二节1.1.经典释文经典释文 2.2.读书杂志读书杂志 3.3.经义述闻经义述闻 4.4.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第三节第三节1.1.之言之言 2.2.读为读为 3.3.对文对文 4.4.如字如字 5.5.互文互文 6.6.夺字夺字 7.7.衍文衍文第四节第四节1.1.校勘校勘 2.2.对校法对校法 3.3.本校法本校法 4.4.他校法他校法 5.5.理校法理校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