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介绍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80180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陶渊明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陶渊明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介绍陶渊明介绍12简介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陶渊明(365427),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生于没落官僚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儒家的六经,老、庄之学以及其他“异书”无所不读。早年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加上受到陶侃(曾祖父),孟嘉(外祖父)的影响,陶渊明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幻想;又因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喜园林而不喜政治,加上黑暗的现实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济世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贯穿陶渊明的一生,既表现为出仕与归隐的反复,又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悲愤。2简介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3(一)青少年时期(1-29岁)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父亲早死,家境日渐衰落,生活贫困。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从青年时代起,充满建功立业愿望,有远大政治抱负,希望将来“大济于苍生”。3(一)青少年时期(1-29岁)4当时的社会环境生当黑暗,东晋朝廷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混浊不堪,桓玄、刘裕等军阀多年混战,社会动乱。官僚士子攀龙附凤,荒淫无耻。陶渊明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并贯穿一生,一方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与悲愤。4当时的社会环境生当黑暗,东晋朝廷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5(二)官与隐(29-41岁)为实现理想和解决生活困难,曾几次出仕作官。29岁始,先后作过江州祭酒、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彭泽令等官。担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回家。约36岁时,又到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幕僚。因不能实现理想而失望,又产生归隐念头。次年母去世,丁忧3年开始参加农业劳动,写了时运等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留下他首次躬耕的记录。5(二)官与隐(29-41岁)6第三次出仕,做镇军将军刘裕参军。由于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他又离开了官场。41岁,求为彭泽令。对时局有忧虑,但因家贫不得不出仕谋生。但只做80多天官,宣告“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了,从此不再出仕。其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幻想破灭后选择的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虽是消极反抗,但不与统治者合作,躬耕自资,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值得肯定。6第三次出仕,做镇军将军刘裕参军。由于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他7(三)归隐(42-63岁)归隐后,在长期躬耕生活中,逐步接近劳动人民。诗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中不时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阶级已不抱任何幻想,开始抱定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态度。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登门请他出仕,并赠以粱肉,饥饿中的陶渊明却婉言谢绝。7(三)归隐(42-63岁)844岁时,家中遭受火灾,生活急剧下降。从此他要亲自劳动以谋衣食,贫困时还得向人乞贷度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的苦难,幻想有“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的美好社会。他饮酒、采菊,看来很潇洒,其实内心异常沉痛。元嘉四年深秋,63岁时,预感将离开人世,写3首挽歌诗和一篇自祭文。两月后,与世长辞。844岁时,家中遭受火灾,生活急剧下降。从此他要亲自劳动以谋9他的生平可分为四期:1、二十九岁前一直居家,读书,游览,从事轻微农活。“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其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2、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三仕三隐,时出时归。先后做过江州祭酒、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彭泽县令。3、十一至四十四岁,离开官场彻底归田的第一阶段,经济情况尚好,心情较为轻松愉快。4、十四至六十二岁,家中失火,生活贫困,思想斗争激烈,苦闷与悲愤交织,实际生活与劳动人民的距离缩小了。9他的生平可分为四期:1、二十九岁前一直居家,读书,游览,从10他的出仕,是想做一番事业,也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的退隐,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仕途险恶,为了避祸全身,二是厌恶官场韵黑暗,自己既无力改变它,又不肯与它同流合污,三是远出做官,繁忙辛苦,与自己爱好自由的习性不合,四是儒家思想影响,想做一番事业。10他的出仕,是想做一番事业,也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的退1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之际,从公元399年以孙恩、卢循为首的农民起义失败后,统治集团的权位之争愈演愈烈,直到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而又代晋自立,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分裂与混乱的状态之中。这个时期,玄学、佛教、道教都很盛行,统治阶级亦重儒术。豫章、浔阳一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学术活动都很活跃。陶渊明是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1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之际,从公元399年以孙恩、卢12思想(1)青少年时期对老庄、游侠思想感兴趣,又受儒家学说影响,充满建功立业幻想。(2)29岁到41岁,为反复出仕和归隐时期。出仕是为了实现“明主贤君”的社会理想,归隐是因为官场黑暗污浊,理想难以实现从而采取洁身远祸态度。(3)41岁到63岁是归隐时期。对统治阶级不再抱任何幻想,把诗歌作为反抗黑暗现实的武器,极写山水的清新优美,反衬官场的污浊丑恶。对人民苦难有深切体会,构想出理想的王国“桃花源”。12思想(1)青少年时期对老庄、游侠思想感兴趣,又受儒家学说13陶渊明的退隐:1.害怕仕途险恶,避祸全身;2.厌恶官场黑暗和仕途恶浊,既无力改变,又不肯同流合污;3.作官任职,繁忙劳顿,不合自己自由的风格习性。13陶渊明的退隐:14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辞赋也写得很有特色,现存十一篇。(一)陶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是咏怀、咏史诗。其成就最高的田园诗,又可分为四类:14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15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心情的。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叙述了归田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与村居生活的热爱;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写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和心境。此外,还有不少写登高、饮酒、读书、赋诗与朋友谈心等,也都表现了农村的幽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15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心情的。如:16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如: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16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如173、反映农村经济的凋蔽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有会而作。173、反映农村经济的凋蔽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如:归园田居18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有桃花源诗并记。陶的咏怀、咏史诗,继承和发展了阮籍、左思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写他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并批判了时政的混浊、黑暗。如:杂诗、读山海经(其十)和咏贫士、咏荆轲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18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有桃花源诗19(二)陶的散文意新情真,朴素自然。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作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不肯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文简而意腴。19(二)陶的散文意新情真,朴素自然。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作20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它反映了作家在黑暗困苦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美好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憧憬。虽然只是乌托邦,但也说明了乱离时代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是陶的抒情赋的代表作。前者写作家辞官回乡的经过和归隐田园的乐趣,突出地表现了他鄙弃黑暗官场的坚决态度和孤高傲世、怡然自得的性情。写得形象生动、含蓄有致、平淡自然、音韵和谐。后者直抒高尚的志节,抒情性很强,辞采华美,情文并茂。20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它反映了作家在黑暗困苦2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作家,历代文学批评资料对他褒贬不一。迄至今天,人们仍然尊重鲁迅先生的意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并不是一个“浑身静穆”,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人物,而是一位内心蕴藏着热情的作家。他的田园诗描写农家生活,乡村景色,写得淳朴而宁静,平凡而亲切。2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作家,历代文学批评资料对他22三、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陶渊明的诗文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作品洋溢着真情实感,往往是强烈的创作冲动才使他不得不形之于笔墨的,因此,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其艺术特色主要是:22三、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23(一)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陶诗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古人多所评论。钟嵘诗品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世叹其质直”。说其诗简洁明净,几乎没有多余的话,世人叹惋过于质朴率直,又说陶诗既有“风华清靡”的一面,也有“田家语”的一面。这是符合实际的。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古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23(一)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陶诗平淡自24(二)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自屈原以后,只有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涛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扭卞簿);“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辞)。松、虬成了诗人坚贞、孤高品格的象征。又如饮酒(其五):“采蒴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漫不经心地在东篙下采菊,就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被王国维誉为“无我之境”,意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见人间词话)。象这种写景、抒情、谈理三者浑然融合的特色,在陶诗中是不少见的。24(二)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25(三)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叙述渔人发现槐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25(三)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26桃花源记26桃花源记27陶渊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创造的2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创造的 28诗人理想中的桃花28诗人理想中的桃花29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29归园田居-陶渊明 30陶渊明陶渊明:一生知己酒与菊30陶渊明:一生知己酒与菊 31平淡、真淳、亲切的风格。陶作情真、事真。读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直写其事,无隐避,无虚浮,无夸张,带有真切感受。萧统:“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陶作所写的内容,所展现的形象都是日常生活,都是习见熟知的,即使写神奇的桃花源也是如此。把这些日常习见生活素材加以提炼,使人觉得分外亲切。31平淡、真淳、亲切的风格。32(四)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如:归去来兮辞,前一段散文是序,后面的辞赋是正文。序和正文的体裁和写法虽不一样,但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也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闲情赋和感土不遇赋都可以作如是观。陶诗一般是风格平淡、自然。但也有豪放的,如咏荆轲。他的作品,还有辞采华美的,如闲情赋;也有感情愤慨,语气强烈的,如感士不遇赋,诗人常把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中去,又常常在写景,抒情中阐明一些哲理。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飘然”、“静穆”一面,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风格多样而又统一,在抒情化和个性化的道路上形成了独创的特色。32(四)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如:33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图青花瓷3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图青花瓷 34朱熹:“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陶诗多“田家语”,平淡质直,不用雕饰和辞彩,而用较接近生活的语言。与同时代谢灵运、颜延之比,陶诗铺排语很少,对偶和用典也不多,渲染物色的形容词就更少,一切都如实写来,看似平平淡淡,明白如话。陶诗平淡见深情,质朴含至味。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陶渊明写诗不在于浓状粉黛精雕细刻地描绘事物本身,而在于把他冲和淳厚、坦荡磊落的心灵表现出来,达到了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统一,读来意味隽永,真趣无穷。34朱熹:“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陶诗多 35鲁迅: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界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35鲁迅: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36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一)地位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在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时代,陶之出现,给沉闷文坛带来新的气息。陶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而且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有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地位。36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一)地位37陶渊明在当时并不受重视颜延之陶徵士诔只赞扬他清高人格;沈约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文心雕龙不曾提到他。钟嵘诗品将他列入中品,竟在潘陆之下。直到萧统文选,陶才开始被肯定。唐代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普遍承认,陶的事迹和作品,广为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可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37陶渊明在当时并不受重视颜延之陶徵士诔只赞扬他清高人格38影响1.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他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曾被后世许多文人引以自励。当然,陶渊明的安分守38影响 1.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39陶诗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更为积极和广泛。从鲍照、江淹起,唐宋以来学陶体诗相沿成风。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苏轼与苏辙书:“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唐宋大诗人无不受其影响和启示。元好问等在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时,也以陶渊明为榜样,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39陶诗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更为积极和广泛。从鲍照、江淹404041陶渊明纪念馆41陶渊明纪念馆42陶渊明纪念馆景区42陶渊明纪念馆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