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期末复习上课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78757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8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期末复习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论语期末复习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论语期末复习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内容梳理的几个要点2018高考高考论语论语复习复习高考怎么考?(2015(2015浙江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5分分)知言者知言者,尽心知性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养气,则有以则有以配夫道义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1)(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知言,我善养吾我善养吾_”一句的注释。一句的注释。(2(2分分)(2)(2)从画线句中概括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知言”和和“养气养气”的功能。的功能。(3(3分分)2.(2016浙江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题。(5分分)墨子墨子节用节用:“圣人为政一国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不劳,其兴利多矣。”注注加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更有用、更有价值。德德:通通“得得”。(1)从这段文字看,从这段文字看,“节用节用”的含义是的含义是_。(不超过不超过6个字个字)(1分分)(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为政”思想。思想。(4分分)1.(2017浙江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题。(6分分)子谓子贡曰: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对曰: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也。”(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子谓颜渊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论语述而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语、政事、文学“四科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子贡属于。(2分分)(2)一说一说“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中的“与与”为连词,可断为连词,可断为为“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分)年年份份201720162015备考考重点重点20172017年年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此考点的表述为:对此考点的表述为:“传统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经典(如如论语论语)的理解和评价。的理解和评价。”了解了解论语论语主要内容;对孔子主要思想观点的理解、主要内容;对孔子主要思想观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了解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其他传统文化经典(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庄子子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内容;结合社会现实评价其主要观点。评价其主要观点。第一、知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第一、知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课文标题)课文标题)第二、知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第二、知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也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复习对策复习对策】1.每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每篇课文的主要观点2.每篇课文的重点问题每篇课文的重点问题3.课后课后“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的内容的内容熟悉课文材料熟悉课文材料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4、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5、仁者爱人:、仁者爱人:6、君子之风:、君子之风:8、周而不比:、周而不比:11、诲人不倦:、诲人不倦:12、高山仰止:、高山仰止:13、课沂水春风:、课沂水春风:14、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孔子的德政主张孔子的德政主张孔子的礼治主张孔子的礼治主张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观)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观)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孔子的交往观孔子的交往观孔子的教育观孔子的教育观感人的师生关系与道德观感人的师生关系与道德观师生关系与理想观师生关系与理想观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第一课第一课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本课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即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即“德治德治”或或“礼治礼治”。二、本课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思想内容:21以德为政以德为政23教民(法治、礼治)教民(法治、礼治)139富民、教民富民、教民127取信于民取信于民15节用爱人节用爱人161均无贫、修文德均无贫、修文德1117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横征暴敛129“足民足民”藏富于民藏富于民仁仁政政以以民民为为本本1361219正己,教民正己,教民220正己,正己,教民,举贤教民,举贤145正己正己(德治)(德治)执政者的要求执政者的要求1.“政政”“”“德德”“”“刑刑”“”“礼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政政”和和“刑刑”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么,重在重在制裁惩罚制裁惩罚;“德德”和和“礼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么,重在重在鼓励和熏陶鼓励和熏陶。前者是前者是法治法治思想,后者是思想,后者是德治德治思想。思想。重点问题重点问题重点问题重点问题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均无贫均无贫”的的“均均”?“均无贫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立场上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上下各得其分。“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是站在穷人的立场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上提出的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的纲领,实际含义是在的纲领,实际含义是在劫富济贫劫富济贫。第二课第二课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一、本课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1、“礼礼”的内涵(的内涵(12.1)一是一是制度之礼制度之礼。他认为,。他认为,“礼礼”(制度制度)的完善是根本,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的所以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周礼”。(以。(以“等级制等级制”为核为核心的心的“周礼周礼”,巩固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秩序)二是二是个人之礼个人之礼。孔子竭力提倡。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要求个,要求个人人以以“礼礼”为规范,不违规逾矩为规范,不违规逾矩。2“礼礼”与与“仁仁”(3.3 17.11)孔子认为孔子认为“礼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内核“仁仁”;“礼礼”是是“仁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孔子用“孝悌孝悌”把把“仁仁”和和“礼礼”统一起来。统一起来。孔子的孔子的“礼礼”就是建立就是建立在在“仁仁”的基础上礼,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孔子的“仁仁”是在是在“礼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爱。2.“仁仁”与与“礼礼”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礼礼”,是一种制度、规范,是一种制度、规范,而而“仁仁”则是则是“礼礼”的基础。的基础。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离开了“仁仁”,也无所谓,也无所谓“礼礼”了。了。重要问题重要问题3“孝悌孝悌”之情之情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孝悌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生。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生。一个人在家中能孝顺一个人在家中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会犯上作乱,就可以使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得到保证。会犯上作乱,就可以使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得到保证。(1.2)“色难色难”在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在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孝不仅仅表现在孝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孝”,真正的孝心须是,真正的孝心须是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的。(2.8)1.“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执著精神执著精神执著精神和和和和牺牲精神牺牲精神牺牲精神牺牲精神。这种精这种精这种精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2 2儒道之辩儒道之辩儒道之辩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入世与出世入世与出世入世与出世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挺身而出,匡扶正道。挺身而出,匡扶正道。挺身而出,匡扶正道。“不仕无义不仕无义”(18.718.7)在儒家看来,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起隐士来是积极的。仁者爱人“仁仁”是是修身要务修身要务。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仁”的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4.15 5.12 6.30)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仁”的的具体实践具体实践。(6.30 14.17)为仁由己:近取譬(推己及人),泛爱众(孔为仁由己:近取譬(推己及人),泛爱众(孔子理想),不拘小信。子理想),不拘小信。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仁爱仁爱”观?观?(14.17)“仁仁”的高标准是看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不能,不能只讲小谅小信。只讲小谅小信。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知权达变。孔子的孔子的“仁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孔子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也表明他的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孔子的孔子的“仁爱仁爱”观和墨子的观和墨子的“仁爱观仁爱观”有何区有何区别?(课后练习)别?(课后练习)孔子的孔子的“仁爱仁爱”是建立是建立在在“礼礼”(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的基础上,的基础上,也是以也是以“礼礼”为原则和指导的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所以他提倡“君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仁爱”。孔子的仁爱是孔子的仁爱是孔子的仁爱是孔子的仁爱是以以以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墨子的兼爱墨子的兼爱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的爱。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无我相,无人相的爱,虽然墨家还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却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宗教情怀。墨子的兼爱是是是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孟子说墨子的兼爱孟子说墨子的兼爱孟子说墨子的兼爱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是无父是无父是无父,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兼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兼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兼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兼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君子具有君子具有安贫乐道安贫乐道的精神。的精神。君子修养君子修养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志于道,杀身成仁,仁以为己任。志于道,杀身成仁,仁以为己任。君子君子修养目标修养目标:仁者,智者,勇者,乐以忘忧。仁者,智者,勇者,乐以忘忧。君子修养必须处理好的君子修养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关系 “义义”与与“利利”的关系。的关系。“精神精神”与与“物质物质”的关系。的关系。“质质”与与“文文”的关系。(文质兼美。的关系。(文质兼美。“文文”,就,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质”就是内在的修养。)就是内在的修养。)1、什么是、什么是“浮云浮云”?短暂、无关、清淡。短暂、无关、清淡。形象地表明了孔子的富贵形象地表明了孔子的富贵金钱观。金钱观。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主张儒家主张“见利思义见利思义”,反对,反对“见利忘义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这里所讲的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这里所讲的“利利”,是指私利。,是指私利。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区别。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区别。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孔子之论符合。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道德”、正确处理、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好利与义关系。“儒商儒商”,市场经济言,市场经济言“利利”而不忘而不忘“义义”。周而不比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君子君子:周而不比周而不比 群而不党群而不党合群团结而不结党营私。(一是合群团结而不结党营私。(一是要要胸襟宽广胸襟宽广,不要排除异己;二要以,不要排除异己;二要以道义为重道义为重,做人,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惟私利是图,以原则做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惟私利是图,以原则做交易。)交易。)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谐状谐状态,叫做态,叫做“和和”。小人:小人:比而不周、结党营私、同而不和比而不周、结党营私、同而不和(掩盖或否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同”)察友的方法:察友的方法:2.10,4.7,15.17为交友的标准:为交友的标准: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处友的具体方法:处友的具体方法:薄责于人(薄责于人(15.15)以直报怨(以直报怨(14.34)客观待人(客观待人(15.23):):适度交友(适度交友(4.264.26、12.23):):“规过劝善规过劝善”是朋友的真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感情疏远甚至反正价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感情疏远甚至反目成仇;朋友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目成仇;朋友之间的交往应遵循适度适度原则,原则,保持一定的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以直报怨以直报怨“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率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以德报怨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善”的心的心理,但是理,但是“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以以牙还牙牙还牙”“”“以怨报怨以怨报怨”,显得太,显得太偏狭偏狭。冤冤相报,不。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当是比较高的境界。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当是比较高的境界。诲人不倦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师风范教师风范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11.22启发诱导启发诱导7.8激励式激励式5.9诲人不倦述而不作文行忠信、诗文行忠信、诗礼礼循循善诱循循善诱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注重后天学习注重后天学习讨论式讨论式3.8重要问题重要问题4述而不作述而不作所谓所谓“述而不作述而不作”,是指只,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这是孔子谦虚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说法,也跟他“复古复古”的政治倾向的政治倾向有有关。当时现实是关。当时现实是“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宣扬古代文化。一方面孔子一方面孔子“复古复古”,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自己的体系,有创新有创新在,并非在,并非“传声筒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更非今天一些“学者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高山仰止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1.1.1.1.富有富有富有富有“使命感使命感使命感使命感”。(不忘职责)(不忘职责)(不忘职责)(不忘职责)“归与归与”之叹之叹2.2.2.2.具有具有具有具有“亲切感亲切感亲切感亲切感”。(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对子路:提醒其注意对子路:提醒其注意“好勇好勇”。对颜渊:对颜渊:“天丧予天丧予”之悲痛。之悲痛。对伯牛:对伯牛:“斯疾斯疾”之叹。之叹。对子游:莞尔对子游:莞尔3.3.3.3.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崇高感崇高感崇高感崇高感”。(学生赞颂)(学生赞颂)(学生赞颂)(学生赞颂)颜渊叹圣颜渊叹圣 子贡驳武叔子贡驳武叔孔子的话孔子的话生活化,生活化,口语化口语化,多处采,多处采用用叠句形式叠句形式,极,极富感染力富感染力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用行舍藏用行舍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择与人生态度。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通权达变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暴虎冯河暴虎冯河登堂入室登堂入室沂水春风这是一次课堂实录。这是一次课堂实录。讨论话题:讨论话题:礼乐治国礼乐治国。师生师生表现表现:子路子路勇而直,争强好胜勇而直,争强好胜冉有冉有谦而容,留有余地谦而容,留有余地公西华公西华谦而退,年少知礼谦恭谦而退,年少知礼谦恭曾皙曾皙从容洒脱从容洒脱孔子孔子循循善诱,平等待人,雍容循循善诱,平等待人,雍容儒雅。儒雅。重要问题重要问题孔子为什么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孔子为什么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和和乐说乐说:尧尧舜气象、礼舜气象、礼乐乐治国、治国、积积极极济济世世;太平社会之缩影太平社会之缩影中庸之道中庸之道1.中庸之德:中庸之德:折中、适当、不走极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中庸中庸”即以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2.中庸之行:中庸之行:好人恶人好人恶人 是非原则是非原则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适中原则适中原则 无适、无莫;无适、无莫;不狂不狷不狂不狷 交交往原则往原则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中和原则中和原则 3.中庸原则:中庸原则:义之与比,以礼节之义之与比,以礼节之。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不是中庸,不是“过过”,也不是,也不是“不及不及”,是指在,是指在“过过”与与“不过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度”。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要达到“和和”。“中庸中庸”与与“和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中行、中礼、中和。问:区别问:区别“和和”与与“同同”的意义(君子和而不的意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小人同而不和。)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和谐状态,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和谐状态,叫做叫做“和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整齐一致,谓之“同同”。和:对立中的统一;同:无差别的同一。和:对立中的统一;同: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承认,是承认“不同不同”,尊重,尊重“不同不同”,在在“不同不同”的基础上求中致和,体现了经由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求中致和,体现了经由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斗争或变革(首重良性竞争)寻求特别是对立因素的斗争或变革(首重良性竞争)寻求统一或调谐的精神。统一或调谐的精神。“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仁:核心。礼:规范。仁和和信信忠恕忠恕孝悌孝悌礼自我修养上的中庸之道自我修养上的中庸之道文文犹犹质质也,质犹文也。也,质犹文也。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忠恕而已矣。而已矣。交友待人上的中庸之道交友待人上的中庸之道周而不比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