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176504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并购事件三方简介(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1982年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该公司以上游产业为核心,正在开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中海油现已形成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专业技术效劳、基地效劳、化工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效劳六大业务板块,呈现出各板块良性互动的良好开展态势。2004年,中海油的产量持续增长,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0 912亿元人民币,利润24 2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2%和62%。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增至153 21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83 01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年初增长28%和21%。公司的利润总额居中央企业第5位,总资产列中央企业第12名。中海油良好的开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BBB+和A2的评级,均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二)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公司(Chevron),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业务普及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包括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石油炼制、营销和运输,化学品制造和销售,发电。2004年雪佛龙公司平均日产原油250桶,其中2/3产自于海外20多个国家。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在全球拥有每天200万桶的石油炼制能力,并且用强大的营销网络为普及全球90个国家的257 000座加油站提供支持。(三)优尼科公司优尼科公司(Unocal),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100多年的历史。2004年12月底公司的市场价值约为110亿美元,净负债2 618亿美元。优尼科连年亏损,并曾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作为一家小型企业,优尼科也不具有壳牌、BP那样的品牌影响,因此早就被列为收购目标。截至2003年底,优尼科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共计1 716 亿桶油当量(石油占到38%左右),其中50%位于远东。产量方面,远东占到该公司2003年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46%,海外其他地区占8%。该公司还向泰国的发电提供天然气,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拥有热电厂。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而优尼科选在国际油气价格偏高的时候出售油气资产,不失为良机。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动因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动因(一)中海油的国际化战略驱动(二)通过并购从战略角度取得战略性资源储量,并产生协同效应(三)通过并购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规模效应(四)通过并购加快培育中海油核心竞争力中国石油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收购兼并的原因分析1、躲避高油价风险,是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收购兼并浪潮的直接原因纵观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兼并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案例都属于行业内的横向兼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海外兼并的手段,获得已探明石油资源的所有权。这样,在当今愈演愈烈的能源争夺战中,我国作为一个高耗能的国家,就可以从国内能源企业购置到经济开展所需的资源,而不用因为战略资产的缺乏,而看外国人的脸色行事。2作为国内能源企业,油价高企会使其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作为以能源为生国内众多下游产业,那么会因为承担了高油价而出现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不过,这一问题同样可以因为国内能源企业所掌控的石油资源的增加而得到缓解。由于国内能源企业是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可以采取制定较国际油价低的国内油价方式,让国内能源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相关企业供油,从而保持国内经济开展的平衡性。因为这样做,尽管会使国内能源企业利润减少,但同时减轻了以能源为原材料的国内下游企业的负担,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调控手段。近两三年以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加快了其步伐,海外四处寻油。而采用资本运作,通过并购方式,获得资源和渠道,是一种快捷而有效途径。事实上,油气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并不是很轻易就能获取的。3、石油企业国内垄断,国家为大股东。融资渠道丰富,资金实力雄厚,使海外收购兼并成为可能。本次中海油并购资金来源为:中海油自有资金30余亿美元;高盛、摩根大通提供的过桥贷款3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过桥贷款60亿美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供的长期次级债形式贷款45亿美元;中海油大股东提供的次级过桥融资25亿美元。可见,其自有资金仅30余亿美元,而其他的融资渠道,或多或少地占了国家大股东的光。如果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中海油大股东对于本次并购的融资支持是顺理成章的话,那么假设是没有国家大股东这个牵强的后台撑腰,中海油能够如此顺利地获得高盛、摩根大通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吗?本次中海油并购过程及其最终失败本次中海油并购过程及其最终失败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1、并购仍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而非股权转换的方、并购仍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而非股权转换的方式。式。从外表上看,中海油本次并购采取现金支付的付款方从外表上看,中海油本次并购采取现金支付的付款方式优惠,对优尼科很有吸引力。与对手的付款方式相比,式优惠,对优尼科很有吸引力。与对手的付款方式相比,竞争力强。但其背后反映的事实,却是中国企业尚不能很竞争力强。但其背后反映的事实,却是中国企业尚不能很好融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海外并购模式。这是因为:一方好融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海外并购模式。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国有控股的国内能源企业,我们并不愿意将局部面,作为国有控股的国内能源企业,我们并不愿意将局部股份换给美国的公司,主要是害怕此类具有国家平安战略股份换给美国的公司,主要是害怕此类具有国家平安战略意义的企业控制权易手。而另一方面,作为被并购方的优意义的企业控制权易手。而另一方面,作为被并购方的优尼科也不见得愿意接受股权置换的付款方式,显然,握有尼科也不见得愿意接受股权置换的付款方式,显然,握有中国公司的股权,就意味着承担了中国的政治风险。而这中国公司的股权,就意味着承担了中国的政治风险。而这一风险,却往往是外企最担忧和最不愿意面对的。这一情一风险,却往往是外企最担忧和最不愿意面对的。这一情况,涉及到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股权改制问题,也况,涉及到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股权改制问题,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这一方面的不成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这一方面的不成熟。2、对于跨国公司并购的游戏规那么还不甚熟悉,资本运作手法上不熟练。用功败垂成来形容本次中海油的失败是不为过的。中海油的CEO傅成玉在反思本次收购失败时认为:没买到非常懊悔,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我们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展时机。同时,优尼科也指出了中海油的弱点,称中海油竞购尚不够果断。其实,中海油在早些时候差点就能赢取优尼科董事会的芳心,但在合并谈判的关键环节,中海油拒绝了优尼科开出的一些条件导致了情况的逆转。7月中旬,中海油与优尼科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完成了合并协议草案,如果当时中海油同意将收购价格再提高一点的话,获得优尼科董事会推荐的就该是中海油而不是雪佛龙。然而,中海油当时拒绝提价,要求优尼科同意支付与雪佛龙交易的中止费用,并就交易向美国国会游说。谁是真正的失败者?谁是真正的失败者?1雪佛龙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雪佛龙公司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得到的是一个拥有超级资产的独立的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不仅有主要的上游资产,它还开发了一些先进的钻井技术,以及拥有行业的完整的技术。两个公司的结合提高了雪佛龙公司在快速开展和充满战略时机的亚太地区的地位。优尼科公司重要的深水发现和有希望的开发面积,也会加强雪佛龙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投资时机。在里海地区,收购优尼科公司也会使雪佛龙公司成为里海地区主要的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还为雪佛龙公司带来了有先进技术的、能适应创新的员工。优尼科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其可开展的能力覆盖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整个行业。优尼科公司的钻井队被认为是石油行业最好的钻井队之一。成功并购优尼科公司加强了雪佛龙作为全球能源的领导地位,增加了其在世界范围内重要盆地的资产。收购优尼科公司使雪佛龙已探明的储量增加了大约15亿桶石油当量,未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明显地增加。雪佛龙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产商,并排在壳牌集团之前成为全球石油储量第三大国际石油公司。2中海油并没有失败虽然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并没有成功,而且收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比方说跟海外独立董事的沟通问题,谋事不密问题等等,但整体上中石油并没有失败,甚至是个成功者。从6月23日到8月10日整个期间中海油股票的累计收益率,可以看到市场的反响是明显正相关的,大概在30到35,这场收购演习使股东获得了30到35的额外收益。另外,这次中海油出价收购,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从2005年1月到8月,?金融时代?上有290篇关于中国海油的报道,相比之下在2004年全年仅有46篇。中海油这次收购失败本身不是商业竞争的失败,国际社会反而通过此次收购事件看到中海油锐意进取、严格遵守市场游戏规那么的跨国大公司风范,为公司进一步海外拓展打下了根底。3优尼科公司和美国政府是真正的优尼科公司和美国政府是真正的失败者失败者优尼科公司丧失了得到更高收购收入的优尼科公司丧失了得到更高收购收入的时机,并且面临着大量裁员和公司资产分时机,并且面临着大量裁员和公司资产分割的可悲命运。而美国政府在此次收购中割的可悲命运。而美国政府在此次收购中违背了他一向自我标榜的自由市场原那么,违背了他一向自我标榜的自由市场原那么,借口所谓能源平安对一桩普通并购事件横借口所谓能源平安对一桩普通并购事件横加干预,使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所谓自由市加干预,使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所谓自由市场体系产生疑心,严重损害了其国家形象,场体系产生疑心,严重损害了其国家形象,暴露了他大国沙文主义的本来面目。暴露了他大国沙文主义的本来面目。收购启示收购启示可以一只眼睛瞄着经济,另一只眼睛盯着政治,但不要轻易把企业行为习惯性地上升为对国家负责的高度,更不要忽略那些隐藏在各种细节中、最后可能影响整个局面的反面因素。这是中海油并购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大财富。收购思考收购思考中海油并购案给那些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带来的启示:1企业走向国际时要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和全方位准备。此番中海油案例将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事前所做的调查研究不可谓不充分,一波三折后,洋独董们聘请的诸家机构调研结论甚至比原先更好,但是这么多的美国著名机构和著名专家却任谁都没想到在全世界竭力倡导市场化、商业化理念的美国会对一个商业工程大讲政治。这足以提醒我们不可以轻信任何承诺,必须在出征之前更加充分地设想问题和困难。2中国公司应该深入研究“走出去的“自我营销策略。中海油遭遇美国“政治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必须要思考更加有效的自我营销策略。中国仅仅对外宣示“和平开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企业,化解因为陌生和偏见带来的本能防范和恐惧感。商业活动中的心理因素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改变认知决非例行的公关程式就能迅速解决的事情。中海油竞购中,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佛龙利动用政治手段有意放大对所谓“中国威胁的恐惧感。这也促使我们自问:在国际舞台上,政府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营销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营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