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九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76389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子罕篇第九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论语-【本篇引语本篇引语】主要记载孔子的人生经主要记载孔子的人生经历(少也贱,畏于匡,子疾病)、理历(少也贱,畏于匡,子疾病)、理念和感怀,以及别人对孔子的评价和念和感怀,以及别人对孔子的评价和孔子对弟子们的劝勉和告诫。孔子对弟子们的劝勉和告诫。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注释注释】(1)罕:稀少,很少。()罕:稀少,很少。(2)与:赞同,肯定。)与:赞同,肯定。一、一、【译文译文】孔子很少谈到财利,孔子很少谈到财利,却肯定天命,赞许仁德。却肯定天命,赞许仁德。【赏析赏析】“子罕言利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在论语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他要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他要求人们不要见利忘义;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求人们不要见利忘义;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孔子不只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孔子不只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应对进退,如何待人接物,而且教人如何安何应对进退,如何待人接物,而且教人如何安身立命;反映一种人世的精神皈依和对人生的身立命;反映一种人世的精神皈依和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一种终极关怀。二、达巷党人曰: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释注释】(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2)博学而无所成名:)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二、二、【译文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驾车吧。”【赏析赏析】本章孔子撇开本章孔子撇开“博学博学”不提,只是商量不提,只是商量“成名成名”之事,御是六艺之一,古代的御者是相当有之事,御是六艺之一,古代的御者是相当有能耐的人。孔子的说话,轻松幽默,有自我解嘲的能耐的人。孔子的说话,轻松幽默,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可见孔子不知板着脸做人的老学究,而是意意味。可见孔子不知板着脸做人的老学究,而是意味诙谐风趣、平易近人的人。味诙谐风趣、平易近人的人。三、子曰:三、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虽违众,吾从下。”【注释注释】(1)麻冕:麻布制作的礼帽。()麻冕:麻布制作的礼帽。(2)纯:丝绸,)纯:丝绸,黑色的丝。(黑色的丝。(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跪拜。(5)泰:骄纵,傲慢。)泰:骄纵,傲慢。三、三、【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做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现。虽然与大家的做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赏析赏析】这一章记叙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合乎礼仪规定和这一章记叙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合乎礼仪规定和节俭原则的改变,孔子表示可以随大流。简化不符合规范节俭原则的改变,孔子表示可以随大流。简化不符合规范的变动,特别是那些有骄慢之嫌的变革,他不敢苟同,如的变动,特别是那些有骄慢之嫌的变革,他不敢苟同,如拜君之礼,只能因袭既定的做法。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都拜君之礼,只能因袭既定的做法。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都要合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上坚持己见,不要合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子有根本的区别。四、子绝四四、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释注释】(1)意:同臆,猜想,猜疑。()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必:必定。(3)固:固执己见。()固:固执己见。(4)我:自私,自以为是。)我:自私,自以为是。四、四、【译文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臆猜,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臆猜,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赏析赏析】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是孔子的立身行事、出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是孔子的立身行事、出处语默的自律条。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处语默的自律条。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了这四个不要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有首先做到了这四个不要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要克服偏见、主观、固执和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格。要克服偏见、主观、固执和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坚持真理、要随时、随处、随事严格要求自己,来很难。要坚持真理、要随时、随处、随事严格要求自己,勇敢地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四个不要的关键是毋我。勇敢地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四个不要的关键是毋我。毋我必须无我,即超越自我,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毋我必须无我,即超越自我,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五、五、太宰问于子贡曰: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固天纵之将圣,有多能也。”子闻子闻之,曰:之,曰:“太宰知我乎?无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太宰知我乎?无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注释注释】(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2)纵:)纵:让,使,不加限量。(让,使,不加限量。(3)鄙事:卑贱的事情。)鄙事:卑贱的事情。五、五、【译文译文】太宰问子贡说: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技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啊。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啊。”【赏析赏析】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六、牢曰:六、牢曰:“子云:子云:吾不试,故艺。吾不试,故艺。”【注释注释】(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史记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中未见此人。(2)试:用,被任用。)试:用,被任用。六、六、【译文译文】牢说:牢说:“孔子说过: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我(年轻时)没有任用做官,所以学会许多技艺。没有任用做官,所以学会许多技艺。”【赏析赏析】孔子认为他不曾被国家于以重用,始终处孔子认为他不曾被国家于以重用,始终处于社会底层,故学会了不少生活的本领。语云:于社会底层,故学会了不少生活的本领。语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东方日出处,桑东隅,指东方日出处,桑榆,指日暮时光或日落之处。某一方面有所丢失,榆,指日暮时光或日落之处。某一方面有所丢失,另一方面可能得到补偿。另一方面可能得到补偿。七、子曰:七、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注释注释】(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人。()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人。(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3)叩:叩问,)叩:叩问,询问。(询问。(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5)竭:穷尽,尽力追究。)竭:穷尽,尽力追究。七、七、【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一些问题),我一点也不知道。有一个乡下人问我(一些问题),我一点也不知道。我询问了(那些问题)正反两方面,这样就全部搞我询问了(那些问题)正反两方面,这样就全部搞清楚了。清楚了。”【赏析赏析】做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要学而时做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要学而时习之;问,要自问、问人。孔子首先反躬自问:习之;问,要自问、问人。孔子首先反躬自问:“我有知识吗?我有知识吗?”他虚怀如谷地承认:他虚怀如谷地承认:“没有呀没有呀”人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从无知到有知,孔子采取的办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从无知到有知,孔子采取的办法是法是“叩其两端而竭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八、子曰:八、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矣夫!”【注释注释】(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他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他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世。(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八、八、【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将要完了啊!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将要完了啊!”【赏析赏析】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了一生。到了晚年,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了一生。到了晚年,大概是孔子大概是孔子7171岁时,伯鱼、颜渊先后短命去世,鲁国管山岁时,伯鱼、颜渊先后短命去世,鲁国管山林的人在曲阜西南的林的人在曲阜西南的“大野大野”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十分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十分伤感,乃曰:伤感,乃曰:“吾道穷矣吾道穷矣”。同时他心中寄望的凤鸟总是。同时他心中寄望的凤鸟总是不曾出现,黄河上也见不到龙马河图的出没,周礼的恢复不曾出现,黄河上也见不到龙马河图的出没,周礼的恢复似乎己经成为了泡影。换言之,他虽然想挽回这个变乱的似乎己经成为了泡影。换言之,他虽然想挽回这个变乱的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纪大了,也办不到了,于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纪大了,也办不到了,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这种宗教式的感情宣泄,却是进取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这种宗教式的感情宣泄,却是进取者的悲辛,读书至此,不禁使人想起了惠特曼的名句:者的悲辛,读书至此,不禁使人想起了惠特曼的名句:“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1 1”当然这种失败是当然这种失败是进取者的失败。进取者的失败。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做;过之,必趋。虽少,必做;过之,必趋。【注释注释】(1)齐衰:用麻布制的丧服。()齐衰:用麻布制的丧服。(2)冕衣裳者:)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穿官服的人。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穿官服的人。(3)瞽:盲人。()瞽:盲人。(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作:站起来,表示敬意。(5)趋:)趋:赶快走,表示敬意。赶快走,表示敬意。九、九、【译文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官服的人和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官服的人和盲人,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盲人,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也一定要恭敬地快步走过。前经过时,也一定要恭敬地快步走过。【赏析赏析】本章主要说到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他看到本章主要说到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他看到有丧事的人,心里就产生一种同情心,态度也随之有丧事的人,心里就产生一种同情心,态度也随之肃然,至于对第二点冕衣裳,穿制服的人,执政的肃然,至于对第二点冕衣裳,穿制服的人,执政的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执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国家的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执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国家的体制,就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自然肃敬。对于体制,就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自然肃敬。对于瞽者,就是可怜的人,范围扩大包括残疾的人,看瞽者,就是可怜的人,范围扩大包括残疾的人,看到这种人,心里自然肃然起来。到这种人,心里自然肃然起来。十、十、颜渊喟然叹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卓尔。虽欲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从之,末由也已。”【注释注释】(1)喟:叹息的样子。()喟:叹息的样子。(2)弥:更加,越发。)弥:更加,越发。(3)钻:钻研。()钻:钻研。(4)瞻:视,看。()瞻:视,看。(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6)卓尔:高大、)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超群的样子。(7)末: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末: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十、十、【译文译文】颜渊感叹地说: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觉得不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可穷尽。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用尽了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很想要攀登上去,却没有路径了。然很想要攀登上去,却没有路径了。”【赏析赏析】这一章颜回对孔子师道崇高的叹咏。孔子这一章颜回对孔子师道崇高的叹咏。孔子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多么崇高,无法估计,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多么崇高,无法估计,所以用这四句话的文学境界来形容,益见孔子伟大。所以用这四句话的文学境界来形容,益见孔子伟大。这是颜回跟从孔子,对孔子所加赞叹的结论。此外,这是颜回跟从孔子,对孔子所加赞叹的结论。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表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日后为人师表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十一、子疾病,子路使人门人为臣。病间,十一、子疾病,子路使人门人为臣。病间,曰: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注释注释】(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2)病间:病情减轻。)病间:病情减轻。(3)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4)大葬:)大葬:指大夫葬礼。指大夫葬礼。十一、十一、【译文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孔子的)门徒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孔子的)门徒去做家臣(以便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去做家臣(以便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家臣。让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家臣。让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我与其在家臣的照料下死去,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我与其在家臣的照料下死去,倒不如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倒不如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而且,即使我不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没人埋吗?”【赏析赏析】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地有关规定加以埋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地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地规定。孔子强调要维系礼的名分,没有是为了恪守周礼地规定。孔子强调要维系礼的名分,没有礼仪、礼节制约的社会,他认为是无序的社会。礼仪、礼节制约的社会,他认为是无序的社会。十二、子贡曰:十二、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注释】(1)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2)善贾:识货)善贾:识货的商人。(的商人。(3)沽:卖出去。)沽:卖出去。十二、十二、【译文译文】子贡说: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的人呢。”【赏析赏析】本章以美玉比作本章以美玉比作 孔门的学说与才能,务必孔门的学说与才能,务必在世间得以实行。所谓在世间得以实行。所谓“怀其宝而迷其邦怀其宝而迷其邦”也是以也是以玉比才学。人们至今珍爱玉石,是石器时代遗风。玉比才学。人们至今珍爱玉石,是石器时代遗风。十三、子欲居九夷。或曰:十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陋,如之何?”子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释注释】(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十三、十三、【译文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呢?”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居住到那里(去实行教化)君子居住到那里(去实行教化)还有什么闭塞落后的呢?还有什么闭塞落后的呢?”【赏析赏析】前面曾记述了孔子因道不行,而有前面曾记述了孔子因道不行,而有“乘桴乘桴浮于海浮于海”的感喟,本章却发出的感喟,本章却发出“欲居九夷欲居九夷”的牢骚的牢骚话。有人对孔子说,九夷文化闭塞,经济落后,民话。有人对孔子说,九夷文化闭塞,经济落后,民风习俗野蛮。孔子认为只有自己有为有守,可以安风习俗野蛮。孔子认为只有自己有为有守,可以安身立命,不会有闭塞、落后、野蛮的感受。孔子的身立命,不会有闭塞、落后、野蛮的感受。孔子的华夷观念,不是种族的区分,也不是地域区别,而华夷观念,不是种族的区分,也不是地域区别,而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标。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标。十四、子曰:十四、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雅颂各得其所。”【注释注释】(1)自卫反鲁:公元)自卫反鲁:公元484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十四年游历不定的生活。(回鲁国,结束了十四年游历不定的生活。(2)乐正)乐正:调整调整乐曲的篇章。(乐曲的篇章。(3)雅颂:这是)雅颂:这是诗经诗经中两种不同的诗中两种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十四、十四、【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订正,使雅归雅,颂归颂,各以后,乐才得到整理订正,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适当的位置。有适当的位置。”【赏析赏析】雅雅、颂颂,诗经诗经的组成分风、的组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国的地方民歌,雅是秦声,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国的地方民歌,雅是秦声,颂是祭祀时乐曲或舞曲。孔子回鲁后,使杂乱的乐颂是祭祀时乐曲或舞曲。孔子回鲁后,使杂乱的乐章各得其所,这就是章各得其所,这就是“乐正乐正”,即乐章得到整理、,即乐章得到整理、纠正。纠正。十五、子在川上曰:十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昼夜。”十五、十五、【译文译文】孔子在河边说: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赏析赏析】本章一般认为慨叹岁月之流逝,勉励人们本章一般认为慨叹岁月之流逝,勉励人们不要枉费年华。但不要枉费年华。但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中说,孔子之意,中说,孔子之意,取川流不息,是有本源,故君对无本无源的声誉,取川流不息,是有本源,故君对无本无源的声誉,应引以为耻。应引以为耻。荀子荀子.宥坐篇宥坐篇中则讲孔子观于东流中则讲孔子观于东流之水,悟出了德、义、道、勇等等一大番道理。两之水,悟出了德、义、道、勇等等一大番道理。两者皆可作参考,因为他们都是接近孔子时代,并对者皆可作参考,因为他们都是接近孔子时代,并对孔子深有研究的人。孔子深有研究的人。十六、子曰:十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也。”【注释注释】(1)篑:土筐。)篑:土筐。十六、十六、【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譬如在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譬如在平地堆土成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堆土)前进,平地堆土成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堆土)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前进的。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前进的。”【赏析赏析】本章是两个比喻,前一比喻是传统的,早在本章是两个比喻,前一比喻是传统的,早在尚尚书书.旅敖旅敖就有:就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语,那里是取之语,那里是取慎终如始的意思,不能因缺了最后一次取土,竟使前功尽慎终如始的意思,不能因缺了最后一次取土,竟使前功尽弃。孔子推陈出新,把它说成一种主观努力的重要性;目弃。孔子推陈出新,把它说成一种主观努力的重要性;目标的明确与否,意志的坚定与否,毅力的发挥与否。第二标的明确与否,意志的坚定与否,毅力的发挥与否。第二个比喻是从前一比喻演化出来的,是前一比喻的相反方面个比喻是从前一比喻演化出来的,是前一比喻的相反方面的引申,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同一个道理。的引申,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十七、子曰:十七、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十七、十七、【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赏析赏析】颜回听老师讲课或解释些什么事物,总是颜回听老师讲课或解释些什么事物,总是聚精会神,精诚贯注地谛听,并且在行动上能够跟聚精会神,精诚贯注地谛听,并且在行动上能够跟上,做到力学不欺,其他人却很难跂步。为什么颜上,做到力学不欺,其他人却很难跂步。为什么颜回能够做到这一步,有的注家认为颜回悟性高,懂回能够做到这一步,有的注家认为颜回悟性高,懂得得“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的真诠,并能带着问题听老师讲的真诠,并能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所以在进德修业上乐此不疲。课,所以在进德修业上乐此不疲。十八、子谓颜渊曰:十八、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未见其止也。”十八、十八、【译文译文】孔子在评价颜渊说:孔子在评价颜渊说:“可惜呀!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赏析赏析】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很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的孔子自然很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的学生。学生。十九、子曰:十九、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不实者有矣夫!。”【注释注释】(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十九、十九、【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却不结果实的情况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却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吧。也有吧。”【赏析赏析】孔子联系人才成长的艰难,面对作物的孔子联系人才成长的艰难,面对作物的“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现象发出感叹。如王安石现象发出感叹。如王安石伤仲永伤仲永中的方仲永是苗而不实的实例,颜回却中的方仲永是苗而不实的实例,颜回却是秀而不实的典型。为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这是秀而不实的典型。为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这种现实存在,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找原因。单就种现实存在,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找原因。单就人才成长而言,作为社会,有一个人才成长的因缘人才成长而言,作为社会,有一个人才成长的因缘(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环境问题。(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环境问题。二十、子曰:二十、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畏也已。”二十、二十、【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但如果到了四、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但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了。”【赏析赏析】本章是名言本章是名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的出处,是勉励的出处,是勉励青少年要趁少壮时期努力上进,才不致蹉跎岁月。青少年要趁少壮时期努力上进,才不致蹉跎岁月。从而充分肯定后来者可能取得的成就,也是为警戒从而充分肯定后来者可能取得的成就,也是为警戒壮年人而发的。孔子对年轻人寄予殷切的期待,对壮年人而发的。孔子对年轻人寄予殷切的期待,对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抱积极乐观的态度。孔子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抱积极乐观的态度。孔子认为一个人四十岁,最晚五十岁该出成果、出成绩;认为一个人四十岁,最晚五十岁该出成果、出成绩;到了这种年纪还熬不出名堂来,往后很难再有出类到了这种年纪还熬不出名堂来,往后很难再有出类拔萃的建树。拔萃的建树。二十一、子曰:二十一、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制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改制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已矣。”【注释注释】(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法规则正言规劝。(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3)说:同悦。)说:同悦。(4)绎:原义为帛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绎:原义为帛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5)未:没有。)未:没有。二十一、二十一、【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是在是没有办法了。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是在是没有办法了。”【赏析赏析】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勉励,于是我们一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勉励,于是我们一生为人做事值得效法的地方。必须记取:生为人做事值得效法的地方。必须记取:“唯善人,唯善人,能受荩言能受荩言”;听到顺从附己之言,要以理性对待。;听到顺从附己之言,要以理性对待。二十二、子曰:二十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夺志也。”【注释注释】(1)三军:古制,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三)三军:古制,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2)匹夫:平民)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百姓,主要指男子。二十二、二十二、【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丧失一国军队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但一个人却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它的主帅,但一个人却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赏析赏析】“三军可夺帅三军可夺帅”是外在的力量比较的结果。是外在的力量比较的结果。,“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不可夺志”是一己志向坚持的问题。只要是一己志向坚持的问题。只要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力,才不会被别人所左右。本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力,才不会被别人所左右。本章颂扬意志的顽强。章颂扬意志的顽强。二十三、子曰:二十三、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是道也,何足以臧?”【注释注释】(1)衣:穿,当动词用。()衣:穿,当动词用。(2)敝缊袍:敝,破)敝缊袍:敝,破坏。缊,旧的丝绵絮。这里指破旧的丝绵袍。(坏。缊,旧的丝绵絮。这里指破旧的丝绵袍。(3)狐貉:)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这两句见诗经诗经.邶风邶风.雄雉雄雉篇。忮,嫉妒别人。臧,善,篇。忮,嫉妒别人。臧,善,好。好。二十三、二十三、【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绵袍,穿着破旧的丝绵袍,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一起站着,而不觉得耻辱的人,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一起站着,而不觉得耻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诗经上说:)上说:)不嫉妒,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会不好呢?不贪求,为什么会不好呢?”子路终身反复背诵子路终身反复背诵这句话。孔子又说:这句话。孔子又说:“做到这样固然是道之所在,做到这样固然是道之所在,但怎么算得上是十足的好呢?但怎么算得上是十足的好呢?”【赏析赏析】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还要有更高的更远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二十四、子曰:二十四、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也。”二十四、二十四、【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后凋也。”【赏析赏析】本章也是孔子名言,极大地鼓舞起人们的本章也是孔子名言,极大地鼓舞起人们的坚强品格,历来为人赞赏。歌颂松柏的句子,坚强品格,历来为人赞赏。歌颂松柏的句子,诗诗经经中就有了,但是成为名言,赋予更丰富优美的中就有了,但是成为名言,赋予更丰富优美的含义,还数孔子这一章。含义,还数孔子这一章。二十五、子曰:二十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二十五、二十五、【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实行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迷惑,实行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畏惧。”【赏析赏析】本章仍应放在本章仍应放在论语论语中间来理解它,中间来理解它,“不惑不惑”就是有了仁义之道的信仰,孔子四十而不惑,就是有了仁义之道的信仰,孔子四十而不惑,若是没有界定的不惑,恐怕任何智者也做不到。若是没有界定的不惑,恐怕任何智者也做不到。“不忧不忧”就更有具体内容,就更有具体内容,述而篇述而篇中中“德之不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忧的内容,做到这些,或正在做着,便不忧,这是忧的内容,做到这些,或正在做着,便不忧了。可见,不忧是很难的,不惧也不易,见义勇为,了。可见,不忧是很难的,不惧也不易,见义勇为,要有一个义字在壮着胆,若是一般的胆大而为,便要有一个义字在壮着胆,若是一般的胆大而为,便不叫不叫“不惧不惧”。二十六、二十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思,室是远而。”子曰:子曰:“未之思也,夫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何远之有?”【注释注释】(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3)室是远而:只)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是住的地方太远。二十五、二十五、【译文译文】古文写到:古文写到:“唐棣的花朵啊,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思念你?只是由于住的地方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思念你?只是由于住的地方太远了。太远了。”孔子说: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赏析赏析】本章前四句为当时流传的一首民歌,写一本章前四句为当时流传的一首民歌,写一方思念对方,但还反复不定,未够忠诚,家室遥远,方思念对方,但还反复不定,未够忠诚,家室遥远,思不可的云云。孔子借此发挥,遥远并不怕,要看思不可的云云。孔子借此发挥,遥远并不怕,要看有无执著的追求。有无执著的追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思念心上的人和希望做一名有仁心仁德的同一道思念心上的人和希望做一名有仁心仁德的同一道理,只要你真心实意就可以了,当然话是这么说,理,只要你真心实意就可以了,当然话是这么说,现实的存在却大相径庭,这是一种两难处境:说得现实的存在却大相径庭,这是一种两难处境:说得轻易,可能引起骄人之志;说得万难,可能拒人于轻易,可能引起骄人之志;说得万难,可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千里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