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与防护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719587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中毒与防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职业中毒与防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职业中毒与防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中毒与防护1编辑版ppt目录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二、毒物的危害二、毒物的危害三、常见化学毒物三、常见化学毒物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一)毒物1.毒物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2.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称中毒。3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3.毒物的广泛性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统计约有近2000万种,其中约40万种是有毒的。通常接触的毒物可以存在于空气、水、土壤、食品、药品、化妆品、日用品中,特别是工业原料、中间品和产成品中种类更多。在常见的化学反应,例如加热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包括烹饪、吸烟、火灾、燃料燃烧等。4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4.毒物的相对性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瑞士的一位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Paraselsus,1493-1541年)说过:“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这是对毒物相对性的精辟概括。也就是说,达到一定剂量,任何一种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例如,药物与毒物的作用及其机理只有相对的区别,各种药物在其治疗范围内发挥正常疗效,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达到中毒剂量时,或是作用于健康人和非适应症的人则成为毒物。5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身体内含有约40种元素,某种元素缺乏就会得病,但是某种元素过量也会得病。人体内通常有重金属存在如铅、汞、镉等,但是在正常值内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中毒。可见化学物质的平衡体系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重要的还有微生物的平衡体系。毒物与生物体相互间的作用过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物质一般只有以一种溶解而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时才能被吸收,吸收后的物质才能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定6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的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可能出现毒害作用。影响职业中毒的条件包括,毒物的性质、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身体状况和防护条件等。7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二)工业毒物1.工业毒物定义:工业毒物或称生产性毒物,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毒物的性态包括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物以及产成品。劳动生产过程包括制造、搬运、储存、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置的各个环节。2.职业中毒:在劳动过程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属于职业病范畴,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予以诊断和确定。8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 工业防毒以正常生产中的职业中毒为研究和管理对象,事故性中毒属于安全管理内容,甚至与法医学有关;工业防毒技术主要研究以分子状态分布于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防护问题。3.工业毒物的分类 由于毒物的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根据管理、研究和使用的方便,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物理形态分类1)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气、氨气、一氧化碳等。9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2)蒸气: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如苯、汽油蒸气,碘、磷蒸气等。3)烟: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往往小于0.1微米。有机固、液体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如苯、汽油、塑料、橡胶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金属熔炼,如铅、铜熔炼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后形成烟。4)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系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如电镀時的铬酸雾,喷漆作业的漆雾等。10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5)粉尘:为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径在0.110微米之间,多由固体经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如铅尘、水泥尘等。上述气体和蒸气又称为气态污染物,烟、雾、尘又统称为气溶胶。(2)按化学类属分类 按毒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态,可分为无机毒物(金属与金属盐、酸、碱、气体及其他无机物)和有机毒物(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两大类。11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毒物按其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结合其临床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氨、二氧化硫等均属于此类毒物。尽管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机体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2)窒息性毒物:常见的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其作用结果是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坏死甚至人员死亡。12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等均属于此类毒物。该类毒物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4)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镉等。金属类毒物在体内难于降解,并易于蓄积造成慢性中毒。(4)综合性分类金属、类金属毒物:铅、汞、镉、砷等。刺激性气体:酸蒸气、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窒息性气体:分为单纯性窒息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气13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体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有机溶剂:汽油、苯系物、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三硝基甲苯、氨基苯、联苯胺。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含氟塑料、二异氰酸甲苯酯。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百草枯等。14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4.毒物的毒性 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可以造成机体损害的相对能力称为毒性。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越大,其毒性越高。高毒物质即使较小的剂量,也会造成机体损害;而低毒物质则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造成机体损害。(1)毒性作用 又称为毒效应、不良效应或有害效应,是指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作用。(2)毒性评价指标 毒性的计算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15编辑版ppt一、毒物概述一、毒物概述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对于吸入中毒则用空气中该毒物的浓度表示。目前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来表示,常用到的几个指标如下。LD0、LC0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LD、MLC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LC5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指总体染毒动物中,动物死亡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到的50%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常用于化学毒物之间急性毒性比较的指标,也是卫生标准制定的重要数据。LD100、LC100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16编辑版ppt(3)影响毒性的因素 在工业毒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中毒,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如下。物质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毒物物理化学性质与毒物的关系、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的影响、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以上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了解和利用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预防职业中毒。17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控制或防护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中毒的可能性。1.呼吸道 整个呼吸道,特别是肺部的肺泡具有50100的扩散面积,毒物随呼吸作用,随时可以经呼吸道迅速进入血循环而分布全身,其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毒物不经过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大循环,危害性更大。据统计,95%的职业中毒是经呼吸道引起的,是最主要、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18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2.皮肤 皮肤对于外来化合物具有屏障作用,但是有些化合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如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等。破损的皮肤更容易造成毒物吸收,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接进入大循环,危害性更大。3.消化道 经消化道摄入毒物的情况较少见,主要是误食或意外事故中物料喷溅引起的。不良的卫生习惯也可以使毒物进入人体。19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二)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工业毒物的种类很多,可引起人体不同系统的损伤,甚至多系统损害,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以苯为例,急性苯中毒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则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职业中毒按主要受损系统而具有不同表现。1.神经系统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缺氧;也可直接造成神经系统损伤,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20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 例如,慢性铅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乏力等症状。急性汽油中毒的临床表现则是哭笑异常、易怒、妄想等;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表现为痴呆、严重记忆力减退等。2呼吸系统 在作业环境中,工业毒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系统。因此,工业毒物可引起呼吸系统多种损害。例如,刺激性气体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变,严重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21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3血液系统 工业毒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白血病等。例如,铅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苯、三硝基甲苯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工业毒物吸收、生物转化、排出和肝肠循环再吸收的场所。例如,经口进入人体的汞盐、三氧化二砷所致的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铅、汞中毒时,可见牙釉质脱落;慢性铅中毒时,经常出现脐周或全腹剧烈的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等症状。22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5泌尿系统 职业性泌尿系统损害大致有4种临床类型。它们分别是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中毒性泌尿道损害及泌尿道肿瘤,前2种类型较多见。例如,铅、汞、镉、砷及砷化物、四氯化碳、乙二醇、苯酚等均可引起肾损伤。6循环系统 许多金属毒物和有机溶剂可直接损害心肌;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导致心肌缺氧;有机溶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引起心律不齐;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可诱发冠心病的发生。23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7生殖系统 毒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涉及对接触者本人及其对子代发育过程的不良影响,即所谓“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生殖毒性表现为对接触者本人生殖器官、有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能力、妊娠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发育毒性包括可引起胎儿畸形、发育迟缓、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有研究显示,对睾丸有损伤的工业毒物有二硫化碳、二溴氯丙烷、铅、三硝基甲苯等;对女性生殖产生危害的工业毒物有铅、汞、镉、农药、氯乙烯等。24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8皮肤 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40%50%。其致病涉及因素很多,其中化学因素占90%以上。化学灼伤:常由酸、碱等引起,出现剧烈疼痛等症状;接触性皮炎:常由酸、碱、有机溶剂等引起,出现红斑、水肿、丘疹等症状;光感性皮炎:常见于沥青作业人员,受日光照射后皮肤出现发红、刺痛、水疱、痒感等症状;职业性痤疮:常见于接触各种矿物油、卤代芳烃化合物;25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皮肤黑变病:常见于接触焦油、沥青等所致的皮肤变色;职业性皮肤溃疡:常见于接触铬、铍等;职业性疣赘:常见于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少数人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癌;职业性角化过度和皲裂:常见于接触有机溶剂、碱性物质等,可使皮肤脱脂、粗糙、干裂等;职业性毛发改变:氯丁二烯可引起暂时性脱发;皮肤肿瘤:常见于接触砷、煤焦油等。26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9眼部改变 工业毒物可引起多种眼部病变。酸、碱可引起急性结膜炎、角膜炎,主要表现为羞明、流泪、灼痛;腐蚀性强酸、强碱进入眼部可引起化学烧伤,常引起结膜、角膜的坏死、糜烂;镍、铍等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等;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可引起白内障;甲醇可引起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等。10发热 五氯酚、二硝基酚等中毒可引起发热;吸入锌、铜等金属烟后,可引起发热,称“金属烟尘热”;吸入聚四氟乙烯的热解物可产生“聚合物烟尘热”。27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三)职业中毒类型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临床类型。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在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CO中毒。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接触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一个月内发病者,称为亚急性中毒或亚慢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28编辑版ppt二、毒物的危害 各种工业毒物的毒性作用特点不同,有些毒物在作业环境中,难以达到引起急性中毒的浓度,一般只有慢性中毒,如铅、锰、镉等金属毒物;有些毒物的毒性大,且易散发到车间空气中或污染作业人员的皮肤,往往引起急性中毒,如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等;有些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易引起急性中毒,通常它们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不明显,如氰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29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一)金属与类金属中毒1.概述 金属与类金属包括铅、汞、砷、镉、镍、锰、铬、锌、硒、铊、锡、磷、硼等。生产环境中经常可以见到金属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盐类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些金属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羰基金属,其特性是易挥发,毒性较大,如羰基镍Ni(CO)4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与其无机化合物在理化性质、毒性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大差别,如铅和四乙基铅、汞和甲基汞、锡和有机锡等。30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2.接触机会 金属和类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建筑业、汽车、航空航天、油漆、电子、涂料、催化剂等生产上。这些物质常常污染工作场所,给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金属及其化合物常以粉尘、烟和气溶胶状态存在于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较大或难溶性粉尘送到喉部,以咳出或咽下的方式排出体外。较小的粉尘可进入肺泡,少部分粉尘可长期存留在肺内,其中有的对肺的损伤较小如铁、锡等;有的可形成刺激、致敏、恶性变等,31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如铍、铬等;有的可致纤维化如二氧化硅等。水溶性强的可被吸收如铅、汞、镉等,由肺进入大循环,再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系统或器官。此外,生产环境中的金属经消化道吸收比较少见。皮肤在正常情况下是保护机体的有效屏障,只有少数金属及其化合物如具有脂溶性的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等可通过皮肤吸收。金属毒物的蓄积部位,既可成为该种金属毒物的靶器官,又可能是该种金属的代谢解毒场所、排泄部位或贮存库。32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二)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1.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气体多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管道被腐蚀而发生刺激性气体的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溢造成中毒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工厂车间,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在失火、爆炸和大量泄露等情况下可造成人群的急性中毒。33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刺激性气体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酸类:包括无机酸,如硫酸、氢氟酸、铬酸等以及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乙二酸、丙烯酸等;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等;成酸氢化物: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等;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等;无机氯化物:光气、三氯化砷、三氯化磷等;卤烃类:溴甲烷、氯化茚等;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等;34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糠醛等;强氧化剂:臭氧等;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硒化氢、五氧化二钒等。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形式各有不同,其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35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2.窒息性气体 化学毒物以气体形式侵入机体,直接影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造成机体缺氧。该类气体毒物,称为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等)、血液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及细胞窒息性气体(氰化氢和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毒性机制,主要是引起机体缺氧。脑是机体耗氧量最大的组织,尽管它只占体重的2%3%,但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25%。因此,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36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通常,大部分神经细胞在缺氧时只发生功能性改变,经适当治疗后可恢复其正常功能。若供氧继续受到抑制,则很难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这些细胞死亡。典型物质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不容易被活性炭吸附。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均可产生一氧化碳。生产中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不下70余种,主要有冶金工业中的炼钢、炼焦、炼铁等;37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化学工业中用一氧化碳作原料制造光气、甲醇、甲酸、丙酮、合成氨;采矿的爆破作业;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锻造车间;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等。毒理及毒性作用表现为,主要引起机体组织缺氧。急性缺氧可以引起头痛、情绪改变、脑功能障碍,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脑水肿。38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3.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油脂、树脂、蜡、橡胶和染料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其本身也是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多,用途广泛。可以作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或重要的中间产物。除用作溶剂外,还可作为燃料、稀释剂、萃取剂、麻醉剂、清洁剂及灭火剂等。几乎各种类型的工业都可以接触到有机溶剂。使用最多的行业有涂料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印刷业、制鞋业、皮革业、医药卫生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洗染业等。39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目前已在工业及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有机物有500多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烃类、卤代烃类、醇、酮、醚等几大类。典型物质苯 苯在常温下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由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而来。常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含苯环的染料、塑料、农药、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炸药等以及作为有机溶剂、萃取剂、稀释剂用于油漆、油墨、树脂、喷漆等。40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苯属中等急性毒物,苯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兴奋状态,步态不稳,头晕,恶心等;重者会进入麻醉状态,出现剧烈、持久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是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类神经症。损害造血系统,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41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4.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属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是苯及其同系物如甲苯、二甲苯、酚等的苯环不同位置上代入不同数量的氨基(-NH2)或硝基(-NO2)以及卤素或烷基而生成的多种衍生物。常见的有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和硝基苯等,苯胺和硝基苯是这类化合物的代表物质。该类化合物广泛用于染料制造、药物、橡胶、油墨、炸药、塑料、鞋油、香料、农药、涂料等化学工业。42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在生产条件下,该类化合物主要以粉末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对于液态化合物,经皮吸收途径更为重要。常因生产过程中热料喷洒到身上,或因搬运及装卸过程中,外溢的液体经浸湿的衣服、鞋袜沾染皮肤而吸收中毒。其吸收率随气温、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典型毒物苯胺:无色油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遇空气或见光变为棕色。用于制造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橡胶促进剂和抗氧化剂、照相显相剂以及药物合成、香料、塑料及树脂等工业。43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苯胺是一种脂溶性的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以经皮肤吸收为主。急性中毒早期表现为口唇、指端等部位发绀,呈蓝灰色;进一步可以出现头昏、乏力、恶心、手指麻木等;严重者出现心悸,胸闷、恶心,呕吐,抽搐,甚至休克、昏迷。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轻度发绀及贫血等。44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范围极广,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许多优点和特殊性能如高强度、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成品无毒或毒性很小等,所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3个方面:生产基本化工原料、单体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生产中的助剂以及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45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问题比较突出。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对人无毒或毒性很小,但高分子化合物的粉尘吸入后可致肺轻度纤维化。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某些化学物质的远期作用值得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证实氯乙烯可致接触作业者发生肝血管肉瘤;丙烯腈对动物有致癌作用;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苯乙烯都是致突变物质,对人类遗传物质DNA具有损伤作用。46编辑版ppt三、常见化学毒物典型毒物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略有芳香气味的气体。氯乙烯用途极为广泛,如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与醋酸乙烯及丙烯腈制成共聚物,用作黏合剂、涂料、绝缘材料和合成纤维。从事氯乙烯的合成生产、设备检修、特别是清洗和维修氯乙烯的合成反应釜或者氯乙烯生产设备发生意外事故时,可接触到大量氯乙烯。常温下氯乙烯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氯乙烯急性毒性的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性的靶器官为肝脏;氯乙烯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47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几十年来,我国开展防毒工作是从预防与治理等方面着手的,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实践表明,只有做好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由于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复杂的,而且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也各异,所以要从多方面采取防毒措施,即采取综合防毒措施。由工业毒物引起的危害常常是可以预防的,采取的综合性防毒措施应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同时入手。防毒技术措施就是从防止工业毒物危害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操作等方面进行设计、检查和保养;另一方面,是对作业环48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境中的有毒物质采取净化回收的措施。净化回收,就是把有毒物质收集起来,予以净化处理或回收加以利用。净化回收对降低作业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以及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一)防毒技术措施1.预防措施(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和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和工艺1)电泳涂漆 由于油漆溶剂中的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对人体危害大,所以采用水作为溶剂的水溶性漆,49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用电泳涂漆工艺,以解除苯系物的危害。在电泳槽的直流电场中(电压为3650V或150170V),带负电的树脂粒子连同附着的颜料粒子,向作为正极的工件方向泳去,并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电泳涂漆安全无毒且经济。2)无苯稀料 油漆稀释剂(稀料)中含大量苯及其同系物,采用低毒物料代替苯系物作为溶剂,在我国曾作过大量研究和试验。目前推广使用的抽余油,是炼油厂抽去芳香烃后余下的油,切割去属于橡胶溶剂油的6090馏分,只用95145末段馏分,其毒性大大低于苯类溶剂。50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3)无汞仪表 工业生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汞仪表,制造和使用汞仪表的工人必然要接触汞。改有汞仪表为无汞仪表是消除汞害的重要防护措施。4)无铅油漆 为防止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在油漆行业中以立德粉(即锌钡白,硫化锌和硫酸钡的混合白色颜料,一般硫化锌含2830)或钛白粉(即二氧化钛,TiO2)代替铅白(即碱式碳酸铅2PbC03Pb(OH)2)。在防锈底漆中,用氧化铁红(Fe 2O3)代替铅丹(Pb 3O4)。51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改革工艺 改革工艺即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吋,应尽量选用那些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除在此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在选择工艺路线时,应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主要条件。改革工艺大多是通过改动设备,改变作业方法,或改变生产工序等,以达到不用(少用)、不产生(少产生)有毒物质。例如在镀锌、铜、镉、锡、银、金等电镀工艺中,都要使用氰化物作为络合剂。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且用量又大,在镀槽表面易散发出剧毒的52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氰化氢气体。采用无氰电镀,就是通过改革电镀工 艺,改用其它物质使其代替氰化物,起到络合剂的 作用,从而消除了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此外,机器人喷漆、干粉料喷涂等也具有相同意义。(3)生产过程的密闭 防止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中散发、外逸,关键 在于生产过程的密闭程度。生产过程的密闭包括设 备本身的密闭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过程有毒物质的不散逸。53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是造成有毒物质散逸,设备遭到腐蚀破坏,及发生急性中毒等事故不可忽视的原因。消灭这些现象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然而实际生产中由于受生产条件限制而无法将设备完全密闭,或密闭的生产设备仍有毒物外逸时,应采用局部排风的办法,用排风罩将把有毒物质从其发生源抽走。使用易挥发的物料时,容器应加盖;堆放的粉料,应用苫布盖好或喷一层覆盖剂,水分蒸干后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硬壳;用特定的矿物粉(如石墨、碳酸钙等)覆盖在熔融金属液面,以减少其烟尘的挥发。54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4)隔离操作 隔离操作,就是把工人操作的地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隔离,可以是把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装置使隔离室内保持负压状态,也可以是把工人的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采用向隔离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使室内处于正压状态。前者多用于防毒,而后者多用于防暑降温。当工人远离生产设备时,就要使用仪表控制生产或采用自行调节,以达到隔离的目的。如生产过程是间歇的,也可将产生有毒物质的操作时间安排在工人人数最少时进行,如铸件开箱,落砂等可以安排在夜间,这就是有人提出的“时间隔离”。55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治理措施 工业生产中采用一系列的防毒技术预防措施后,仍然会有有毒物质散逸,如受生产条件限制使得设备无法完全密闭,或采用低毒代替高毒而并不是无毒等等,此时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治理,以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治理措施就是将作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收集起来,然后采取净化回收的措施。(1)通风排毒 对于逸出的有毒气体,蒸气或气溶胶,要采用通风排毒的方法收集或稀释。将通风技术应用于防毒,以排风为主。在排风量不大时可以依靠门窗渗透来补偿,排风量较大时则需考虑车间进风的条件。56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通风排毒可分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有毒物质从发生源直接抽出去,然后净化回收;而全面通风换气则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气体稀释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前者处理风量小,处理气体中有毒物质浓度高,较为经济有效,也便于净化回收;而后者所需风量大,且无法集中,因此也不能净化回收。因此,采用通风排毒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局部排风的方法。局部排风系统是由排风罩、风道,风机、净化装置或排放装置等组成的。设计局部排风系统时,首要的问题是选择排风罩的形式,尺寸以及所需控制的风速,从而确定排风量和局部排风系统的设计。57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全面通风换气适用于低毒物质,有毒气体散发源过于分散而且散发量不大的情况,或虽有局部排风装置但仍有散逸的情况,全面通风换气可作为局部排风的辅助措施。采用全面通风换气措施时,应根据车间气流条件,使新鲜空气或污染较少的空气先流经工作地点,再去冲淡污染较严重的空气。应该指出,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58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净化回收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净化回收,对于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净化回收,就是把有毒物质予以处理或回收,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净化回收的方法,因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而不同,一类是气溶胶状态,即雾、烟、尘等微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构成的非均相系统;另一类是气体、蒸气状态,它们与空气呈分子状态均匀混合,构成均相系统。59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3)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措施也是综合防毒措施之一,根据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个人健康。防止有毒物质从消化道进入人体,最主要的是搞好个人卫生,再加上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这两方面的个人防护,就构成了防止毒物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60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二)防毒净化技术1.燃烧净化技术 用燃烧方法来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叫作燃烧净化技术。燃烧净化的特点是,仅适用于可燃物质或在高温下能分解的物质,其分解的最终产物必须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其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气态),在燃烧净化中可以回收燃烧氧化过程中的热量。61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燃烧净化可以用于各种有机溶剂蒸汽及碳氢化合物的净化处理,也经常用于消烟、除臭方面,但燃烧净化法不适用于卤化物及可能产生二氧化硫及多氮化合物的场所。(1)燃烧净化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特点 1)直接燃烧法 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就是用可燃有害废气当作燃料来燃烧的方法。因此可燃废气的浓度要求较高,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必须高于燃烧下限,其燃烧热应能维持燃烧区域的最低温度要求,方能实现直接燃烧。62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一般说来,一个设计很好的燃烧器可以使热值约为3350kJ/m3的气体维持燃烧,如果废气的热值小于此值,往往无法使用直接燃烧法。直接火焰燃烧,通常在1100以上进行,燃烧完全的产物应为二氧化碳、水和空气组分。而废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或碳氢化合物则作为燃料,并在燃烧过程中提供主要热量。直接燃烧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等排放高浓度可燃废气的生产过程,国内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也有用直接燃烧处理的实例。直接燃烧的设备一般使用的是炉、窑和火炬,火炬多用于碳氧化合物的燃烧。63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热力燃烧法 热力燃烧适用于可燃有机物质含量较低的废气净化处理,由于大多数废气通常只含有几百PPm 的有机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能提供的热值远远低于维持燃烧的最低热值,往往在38753kJ/m3左右,不能 依靠本身提供的热量燃烧。热力燃烧需要提供辅助燃料,以维持一般炉内540820以上的温度需求。此时废气中可燃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所占比例很小,仅仅作为燃烧的对象,此类燃烧净化称为热力燃烧法。在应用热力燃烧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重要概念。64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燃烧与热力燃烧 燃烧通常是指伴有光和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应,或者说是伴有火焰的剧烈的氧化还原过程。燃烧是以有光(指火焰)、有热、有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并存为其特征,而有别于一般的氧化反应。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或氧化剂)、着火能源(明火、电火花、赤热物体等)三者缺一不可,同时也只有具备了燃烧的充分条件才能形成燃烧。热力燃烧是依靠辅助燃料所提供的热量提高废气的温度,使可燃的有害组分氧化而达到销毁的目的。当辅助燃料燃烧时,有光和热的出现,而热力燃烧的氧化作用是依靠温度使有害的有机物质氧化,并无火焰的发生。65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混合气体的燃烧与爆炸 仅仅从气体的角度上看,燃烧与爆炸在化学变化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主要指爆震反应;而化学性爆炸,有的是氧化还原型,有的是分解反应型,如迭氮铅的分解性爆炸等。爆炸与燃烧的区别只是在产生的压力和传播速度的不同,对大多数可燃气体而言,在某一点着火后,会迅速传播开来,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就形成火焰,维持着燃烧;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迅速蔓延并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则形成气体爆炸。66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爆炸现象比较多见,由于空气的含氧量为21(V),所以只要规定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即可。维持燃烧的最低可燃组分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浓度,形成燃烧的最高可燃组分浓度称为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上限的出现,是由于氧气或氧化剂的不足而产生的上限制约;当混合气体中可燃物浓度处于上下限之间即是可燃可爆的了。爆炸极限范围不是一个不变值,它因系统的温度、压力等条件而改变。67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当系统温度升高时,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即下限下降而上限上升,使得原来不可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的系统。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系统温度升高而分子内能增加,从而加剧了反应能力使爆炸危险增大。当系统压力升高时,爆炸极限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受压力的影响,气体的分子间距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得燃烧的初始反应以及反应的进行更为容易,其结果是使爆炸的危险性增大。在燃烧净化的工艺过程中,可燃物、明火和氧都具备,并且在高温条件下运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燃爆事故的发生。68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3)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是利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净化方法。由于催化剂改变了氧化分解的历程,大多数碳氢化合物在300450的温度时通过催化剂就可以氧化完全,因此催化燃烧法所需的辅助燃料较少,设备也比热力燃烧要小而轻。所谓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却无变化或消耗的物料。工业上应用的催化剂种类很多,而用于催化燃烧方面的催化剂多为贵金属(铂、钯)和稀土。69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为了工程上的需要,微粒状或溶胶状的催化剂需要“嵌着”在催化剂载体上。金属载体有网状、膨体球状(金属丝折绕成的弹性球体)、片状等形式,陶瓷载体有蜂窝状、密孔陶瓷块等形式。催化剂的使用年限不等,如不发生催化剂中毒或过热事故,可达38年左右。催化剂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衰变性老化,催化活性会逐年降低。使用得法,催化烧燃法比热力燃烧净化法更为经济有效。在应用催化燃烧时也要注意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防止燃爆事故的发生70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燃烧净化的安全技术 用燃烧净化方法来处理废气的首要条件是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组分是可燃物质。因此,如何防止废气在风道、炉子等设备中的燃烧爆炸,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废气是要在燃烧净化炉中参加燃烧反应或予以销毁的,但是在此以前却不能烧,也不能爆炸,回火也不行。爆炸和燃烧要毁坏设备,甚至引起火灾。回火也是燃烧,它是在前面点火时,把火焰传播回后面风道、设备中来,同样会引起爆炸。所以,使用燃烧净化方法,也必须防火防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71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因此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主要是控制可燃混合气体的浓度,以及阻火、泄压等。安全操作规程在燃烧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安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燃烧设备点火前,必须用空气将风道、燃烧室等处吹扫,清除可燃气体;2)设备中积存的油污、凝液等可燃物质要及时清除;3)点火时要以火等气,而不能气等火。72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冷凝净化技术 冷凝回收只适用于蒸气状态的有害物质,多用于从空气中回收有机溶剂蒸气。冷凝法本身可以达到很高的净化程度,但净化要求越高则所需冷却温度越低,冷凝操作的费用也就越大。因此,只有当空气中所含蒸气浓度比较高时,冷凝回收才是比较经济的。而对于一般冷却水的温度来说,冷凝净化的程度是有一定限制的。冷凝回收的优点是所需设备和操作条件比较简单,而回收的物质比较纯净,因而冷凝回收往往用作吸附、燃烧等净化技术的前处理措施,以减轻这些设施的负荷。73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1)冷凝净化原理 以冷却的方法使空气中的蒸气凝成液体,其极限就是冷却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如果已知空气中某种有机蒸气的分压(蒸气压),对应于此分压数值的饱和蒸气压下的温度即为该混和气体的露点温度。然而,空气中能够凝结出来的有机蒸气,只是高于冷却温度下饱和蒸气压的那一部分,而对应于冷却温度下为饱和蒸气压的有机蒸气仍然留在气相中不能凝结出来,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冷凝净化程度以冷却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极限。74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冷凝设备 在冷凝操作中所使用的设备称为冷凝器,按照流体流动方式的不同,冷凝器分为直接接触式冷凝器与间壁式冷凝器两大类。75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3.吸收净化技术 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过程称为吸收。有害气体的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有选择地清除某种气体组分的过程。被溶解的气体从溶液中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解吸。吸收作为一种单元操作过程,应用于分离混合气体,尤其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净化。吸收是质量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质量传递是指物质通过相界面的扩散,是混合气体中有害组分从其浓度较高的气相,传递到浓度较低的液相中的过程。76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1)分类 吸收操作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指气体的溶解不伴随有化学反应,所以又称为简单吸收。当吸收过程伴有化学反应时,称为化学吸收。在物理吸收时,惰性气体和吸收剂是不消耗的。并且不参与组分从一相到另一相的传递过程。但在化学吸收时,吸收剂和被吸收组分能够发生化学作用。在气体净化中,通常使用化学吸收多于物理吸收。77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过程 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而溶解,可溶组分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常见的水溶性物质有氯化氢、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氧气也溶于水。(3)设备 吸收塔78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4.吸附净化技术 气体吸附是一种在空气污染控制中日益获得重视的很有用的方法,吸附技术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别增强了吸附作为一种气相污染控制方法的吸引力。一般说来,吸附在实用上和经济上优于有竞争性的湿法工艺(如洗涤法)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干床层、非腐蚀性系统;(2)良好的控制和对过程变化的敏感;(3)没有化学品的处理问题,(4)全自动、无人管理操作;(5)能把生产过程气流中的污染物去除到极低的含量。因此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的净化过程,以及有毒气体的个人防护过程。79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1)吸附应用的发展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就将木炭用于医治疾病;古希腊将木炭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中国汉朝将木炭用于墓穴中的防腐。16世纪后期,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的液相脱色;至于气相吸附的应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1918),德国纳粹军在前线首次使用了毒气,1915年俄罗斯学者捷林斯基(l8611953)发明了第一个通用的木炭防毒面具,以防御敌军施放的毒气。其间,俄罗斯的学者其中包括捷林斯基,展开了防毒气方法的研究工作。80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2)概念1)吸附操作 是利用某些固体能够从流体中有选择地把某些组分凝聚到其表面上的能力,因此也就可能把不同的组分分离开。2)吸附现象 当气体与某些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分子会或多或少的变浓变稠的现象称为吸附。81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3)固体的表面与孔 对一定量的某种物质来说,如果其表面积较小,则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弱。但是,随着物质的分散程度或多孔性的增加,对于某一定量物质而言,其总表面积的增加可以达到很大的数字,例如有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700m2/g,这时表面性质的影响也就不容忽视了。工业吸附剂要具有极大的表面,多孔性固体的总表面积是外表面和内表面之和,而且内表面积要占绝大部分。多孔固体内的裂缝和毛细孔管壁的壁面就形成了固体的内表面积,而吸附和催化现象的发生,主要在内表面进行。82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4)表面能 由于表层分子具有一种向内的引力差,因此,要把内层分子移到表层上来,就必须耗费一定的功,所消耗的功就变成了表层分子的位能,故表层分子总是比内层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人们把物质表层分子较其内层分子所多余的能量称为表面能。显而易见,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分子数越多,消耗的功也愈大,表面能也愈大。由于表面能的存在,固体或多或少地具有吸附某种物质而降低其表面能的倾向,从而使其受力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倾向导致了吸附的自发进行。83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 还要注意,当固体物质被粉碎后,其表面积增加很多,表面能随之增加,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5)工业吸附剂 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四种重要的吸附剂,这就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和分子筛。前三种是具有不均匀内部结构的非晶形吸附剂。但分子筛却是晶状的,因而具有洞穴规则分布的内部结构,而洞穴中又有一定尺寸的互相连接的微孔。84编辑版ppt(3)吸附的流程及装置吸附流程包括三个步骤,即1)使流体和固体吸附剂进行接触,使吸附质吸附在吸附剂上;2)将未被吸附的流体从已吸附了吸附质的吸附剂上分开;3)吸附剂的再生或更换。因此,吸附流程中应包含脱附及再生的部分。85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吸附器可按吸附剂和流体的接触方式不同而分为1)固定床吸附;2)移动床吸附;3)流化床吸附。86编辑版ppt四、职业中毒的防护措施(三)小结 工业防毒技术是我国几十年工业防毒工作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体系,适用于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新的产业模式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工作作出贡献。87编辑版ppt感谢您的关注!作者-88编辑版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