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667211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6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大庆石油学院物探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大庆石油学院11.绪论绪论2.地震波的运动学地震波的运动学 3.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4.地震组合法原理地震组合法原理 5.共反射点叠加法共反射点叠加法6.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的速度 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8.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9.地震勘探的发展方向地震勘探的发展方向报告提纲绪论报告提纲2一、概念一、概念 地地震震勘勘探探:通通过过人人工工方方法法激激发发地地震震波波,研研究究地地震震波波在在地地层层中中传传播播的的情情况况,以以查查明明地地下下的的地地质质构构造造,为为寻寻找找油油气气田田或或其其它它勘勘探探目目的的服服务务的一种勘探方法。的一种勘探方法。二、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流程二、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流程1、野外工作、野外工作 这这个个阶阶段段的的任任务务是是在在地地质质工工作作和和其其它它物物探探工工作作初初步步确确定定的的有有含含油油气气希希望望的的地地区区,布布置置测测线线,人人工工激激发发地地震震波波,并并用用野野外外地地震震仪仪把把地地震震波波传传播播的的情情况况记记录录下下来来。进进行行野野外外生生产产工工作作的的组组织织形形式式是是地地震震队队。这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盘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磁带。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盘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磁带。一、绪论一、概念一、绪论32、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处理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利用数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字电子计算机,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工作,以及计算地震波在地层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工作,以及计算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速度等,这一阶段得出的成果是内传播速度等,这一阶段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资料。和地震波速度资料。3、地震资料的解释、地震资料的解释 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就是要以辨证唯物主义思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就是要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想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综合地质、钻井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的分析研究。一、绪论2、室内资料处理一、绪论4二、地震波的运动学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形成弹性波的条件、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形成弹性波的条件是要有一种能传播弹性振动的介质,并且要在这种弹性介是要有一种能传播弹性振动的介质,并且要在这种弹性介质中激发振动。质中激发振动。2、地震子波:用炸药激发地震波时,爆炸产生的脉冲向、地震子波:用炸药激发地震波时,爆炸产生的脉冲向外传播外传播10多米后,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多米后,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再向外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成分的吸收,直到传播更大再向外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成分的吸收,直到传播更大距离后,振动图的形状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距离后,振动图的形状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个相位延续位延续60100毫秒的地震波。毫秒的地震波。二、地震波的运动学 一、基本概念53、费费马马原原理理:波波在在各各种种介介质质中中的的传传播播路路线线,满满足足所所用用时时间间为为最最短短的的条件条件4、惠更斯原理:利用波前的概念来处理问题、惠更斯原理:利用波前的概念来处理问题5、纵纵波波:炸炸药药爆爆炸炸造造成成岩岩石石膨膨胀胀和和压压缩缩,这这种种形形变变使使质质点点振振动动的的方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不一致。向与波传播的方向不一致。6、横横波波:由由于于实实际际的的爆爆炸炸作作用用不不具具有有球球形形对对称称性性及及实实际际的的地地层层不不是是均匀介质,会产生使质点沿着与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振动。均匀介质,会产生使质点沿着与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振动。7、体体波波:纵纵波波和和横横波波可可以以在在介介质质的的整整个个立立体体空空间间中中传传播播,把把它它们们合合称为体波。称为体波。8、面面波波:只只在在自自由由表表面面或或不不同同弹弹性性的的介介质质分分界界面面附附近近观观测测到到,其其强强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加大而迅速衰减的波。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加大而迅速衰减的波。9、直直达达波波:由由震震源源出出发发向向外外传传播播,没没有有遇遇到到分分界界面面直直接接到到达达接接收收点点的波。的波。二、地震波的运动学3、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610、波波阻阻抗抗:波波在在介介质质中中的的密密度度与与波波速速之之积积。波波阻阻抗抗界界面面才才是是反反射射界界面,速度界面不一定是反射界面。面,速度界面不一定是反射界面。11、时时距距曲曲线线:波波到到达达测测线线上上任任一一观观测测点点的的时时间间同同观观测测点点与与激激发发点点之之间的距离的明确定量关系。间的距离的明确定量关系。12、正正常常时时差差:界界面面水水平平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对对界界面面上上某某点点以以炮炮检检距距x进进行行反反射射波波旅旅行行时时同同以以零零炮炮检检距距(自自击击自自收收)进进行行观观测测得得到到的的反反射射波波旅旅行行时时之差。(正常时差校正)、(倾角时差校正)之差。(正常时差校正)、(倾角时差校正)13、动动校校正正:在在水水平平界界面面的的情情况况下下,从从观观测测到到的的波波的的旅旅行行时时减减去去正正常常时差,得到时差,得到x/2处的处的t0时间。时间。14、倾倾角角时时差差:由由激激发发点点两两侧侧对对称称位位置置观观测测到到的的来来自自同同倾倾斜斜一一界界面面的的反射波的时差。反射波的时差。15、视速度:在地震勘探中沿测线观测时得到的速度。、视速度:在地震勘探中沿测线观测时得到的速度。16、回回折折波波:波波不不是是从从震震源源出出发发沿沿直直线线传传到到地地面面各各观观测测点点的的,而而是是沿沿着着一一条条圆圆弧弧形形的的射射线线,先先向向下下到到达达某某一一深深度度后后又又向向上上拐拐回回地地面面,到到达观测点,这样的达观测点,这样的“直达波直达波”称为回折波。称为回折波。二、地震波的运动学10、波阻抗:波在介质中的密度与波速之积。波阻抗界面才是反射7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一、野外工作方法一、野外工作方法1、野野外外工工作作基基本本任任务务是是采采集集地地震震数数据据。主主要要内内容容是是激激发发地地震震波波,接接受受地地震震波波。以以及及地地震震测测线线、激激发发点点的的测测定定和和一一系系列列后后勤勤保保障障等等具具体体工作,它包括两个阶段工作。工作,它包括两个阶段工作。(一)实验工作(一)实验工作(1)干扰波调查;)干扰波调查;(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二)生产工作(二)生产工作(1)地震测量;)地震测量;(2)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激发;(3)地震波的接收。)地震波的接收。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一、野外工作方法82、干扰波的类型、干扰波的类型(一)规则干扰波(一)规则干扰波(1)面波:它的特点是频率低、速度低、时距曲线是直线、面波随着传面波:它的特点是频率低、速度低、时距曲线是直线、面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振动延续时间也越长,形成播距离的增大,振动延续时间也越长,形成“扫帚状扫帚状”,即发生频散。,即发生频散。妥善选择激发条件和组合是克服面波的主要办法。妥善选择激发条件和组合是克服面波的主要办法。(2)声波:它是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声波:它是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为了避免声波干扰,应尽量不在浅水及浅井中放炮,较短,呈窄带出现。为了避免声波干扰,应尽量不在浅水及浅井中放炮,尽量采用井中爆炸,并用埋井的办法以增强有效波和防止干扰。尽量采用井中爆炸,并用埋井的办法以增强有效波和防止干扰。(3)浅层折射波:在表层存在高速层浅层折射波:在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4)侧面波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还会出现还会出现一种来自非测线平面的干扰波。一种来自非测线平面的干扰波。(二)识别和区分干扰波与有效波(二)识别和区分干扰波与有效波(1)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2)干扰波是沿着地表附近传播的,有效波是从地下垂直来到地面的)干扰波是沿着地表附近传播的,有效波是从地下垂直来到地面的(传播方向)(传播方向)()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传播规律()传播规律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2、干扰波的类型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9二、二、地震测线的布置地震测线的布置、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1)测线应为直线)测线应为直线(2)一般应垂直构造走向)一般应垂直构造走向、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1)路线普查)路线普查(2)面积普查)面积普查(3)面积详查)面积详查(4)构造细测)构造细测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二、地震测线的布置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10四、地震波的激发四、地震波的激发1、对激发的要求、对激发的要求(1)有足够的能量)有足够的能量(2)应使地震有效波具有较强能量、显著的频谱特性和较高的分辨)应使地震有效波具有较强能量、显著的频谱特性和较高的分辨能力。能力。2、激发条件的选择、激发条件的选择(1)激发岩性的选择)激发岩性的选择(2)激发深度的选择)激发深度的选择(3)激发药量的选择)激发药量的选择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四、地震波的激发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11五、地震波的接收五、地震波的接收1、对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对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1)对来自深层的地震信号进行放大;)对来自深层的地震信号进行放大;(2)仪器必须有频率选择的作用;)仪器必须有频率选择的作用;(3)估计地震波的最大动态范围;)估计地震波的最大动态范围;(4)地震记录仪器需要有良好的分辨率;)地震记录仪器需要有良好的分辨率;(5)地震仪必须有精确的记时装置,并在记录地震信息的同时标上时)地震仪必须有精确的记时装置,并在记录地震信息的同时标上时间标志;间标志;(6)仪器结构轻便,稳定,耗电少,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仪器结构轻便,稳定,耗电少,操作简单,维修方便。2、道间距的选择、道间距的选择(1)道间距: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道间距: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2)道间距过大,将导致同一层有效波追踪辨认的可靠性受影响,道)道间距过大,将导致同一层有效波追踪辨认的可靠性受影响,道间距过小,则使野外工作量增加。间距过小,则使野外工作量增加。(3)选择道间距应以在地震记录上能可靠地辨认同一有效波的相同相)选择道间距应以在地震记录上能可靠地辨认同一有效波的相同相位为原则。位为原则。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五、地震波的接收三、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12一、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特点和组合法的提出一、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特点和组合法的提出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在传播方向上不同(2)在频谱上不同)在频谱上不同(3)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4)在它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在它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二、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二、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1、组合:把、组合:把n个检波器的输出叠加起来,作为一道的信号。个检波器的输出叠加起来,作为一道的信号。2、即在最有利条件下,组合的方向性效应与组内检波器数相等,检、即在最有利条件下,组合的方向性效应与组内检波器数相等,检波器个数波器个数n越多,信噪比的改善越大。越多,信噪比的改善越大。四、地震组合法原理四、地震组合法原理13三、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三、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1、随机干扰:地震勘探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特殊的干扰、随机干扰:地震勘探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特殊的干扰它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平稳随机过程,它有三个统计参它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平稳随机过程,它有三个统计参数:平均值、方差和相关函数数:平均值、方差和相关函数四、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则四、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则1、干扰波的调查、干扰波的调查2、理论分析和计算、理论分析和计算3、正常时差和倾角时差对组合的影响、正常时差和倾角时差对组合的影响五、组合方式五、组合方式1、不等灵敏度组合、不等灵敏度组合2、面积组合、面积组合3、震源的组合、震源的组合四、地震组合法原理三、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四、地震组合法原理14五、共反射点叠加法一、共反射点叠加法概念一、共反射点叠加法概念 共反射点叠加法: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共反射点叠加法: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室内处理中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与水平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与水平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但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反映界面上距曲线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但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反映界面上一个点的情况,而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一个点的情况,而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界面的情况。五、共反射点叠加法一、共反射点叠加法概念15二二、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反射波的特点1、多次波的类型、多次波的类型(1)全程多次波:在某一深层界面发生反射的波在地面)全程多次波:在某一深层界面发生反射的波在地面又发生反射,向下在同一界面发生反射,来回多次。又发生反射,向下在同一界面发生反射,来回多次。(2)短程多次波:地震波从某一深部界面反射回来后,再在地面向)短程多次波:地震波从某一深部界面反射回来后,再在地面向下反射,然后又在某一个较浅的界面发生反射。下反射,然后又在某一个较浅的界面发生反射。(3)微屈多次波:在几个界面上发生多次反射,多次反射路径是不)微屈多次波:在几个界面上发生多次反射,多次反射路径是不对称的,或在一个薄层内受到多次反射。对称的,或在一个薄层内受到多次反射。(4)虚反射:进行井中爆炸激发时,激发能量的一部分向上传播,)虚反射:进行井中爆炸激发时,激发能量的一部分向上传播,遇到地面再反射向下遇到地面再反射向下2、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多次波的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多次波的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omom之差。之差。五、共反射点叠加法二、多次反射波的特点五、共反射点叠加法16三、多次覆盖参数多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三、多次覆盖参数多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1、道间距的选择、道间距的选择随着道间距的增大,有利于压制与一次波速度相近的多次波,但是,随着道间距的增大,有利于压制与一次波速度相近的多次波,但是,道间距也不能太大,特别是排列长时,一次反射也可能存在剩余时差。道间距也不能太大,特别是排列长时,一次反射也可能存在剩余时差。2、偏移距的选择、偏移距的选择加大偏移距能使多次叠加压制多次波的效果提高。偏移距太大会使激加大偏移距能使多次叠加压制多次波的效果提高。偏移距太大会使激发点的一些道因炮检具太大而产生一些问题。发点的一些道因炮检具太大而产生一些问题。3、覆盖次数的选择、覆盖次数的选择叠加次数越多,对于干扰波的压制越好,特别是对压制与反射波速度叠加次数越多,对于干扰波的压制越好,特别是对压制与反射波速度差异差异较大的多次波有利。较大的多次波有利。4、选择观测系统的原则和步骤、选择观测系统的原则和步骤(1)要根据地下地质情况,地质任务和干扰波的特点来选择)要根据地下地质情况,地质任务和干扰波的特点来选择(2)必须确保有效波处于通放带)必须确保有效波处于通放带(3)经济原则)经济原则五、共反射点叠加法三、多次覆盖参数多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五、共反射点叠加17四、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四、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1、动校正速度选取不准确的影响、动校正速度选取不准确的影响(1)对一次波的影响,如果选取的动校正速度与一次波的实际速度)对一次波的影响,如果选取的动校正速度与一次波的实际速度有误差,一次波不会校正到有误差,一次波不会校正到x/2处的回声反射时间处的回声反射时间t0(2)当动校正速度大于一次波速度而使一次波校正不足,则多次波)当动校正速度大于一次波速度而使一次波校正不足,则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将增大,这样可以使多次波进入压制带而更有利压制多次的剩余时差将增大,这样可以使多次波进入压制带而更有利压制多次波;相反,当动校正速度小于一次波速度,剩余误差将越小,到一定波;相反,当动校正速度小于一次波速度,剩余误差将越小,到一定程度则多次波可能进入通放带而不受压制。程度则多次波可能进入通放带而不受压制。2、地层倾斜对叠加效果的影响、地层倾斜对叠加效果的影响(1)共反射点分散的影响)共反射点分散的影响此时的水平叠加实际上是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共反射点叠加。此时的水平叠加实际上是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共反射点叠加。(2)界面倾斜时动校正剩余时差的影响)界面倾斜时动校正剩余时差的影响倾斜地层的剩余时差总是负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倾斜地层的剩余时差总是负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t1时,倾斜层的动时,倾斜层的动校正量总是比水平层的要小,对倾斜层的一次波来说总是校正过量。校正量总是比水平层的要小,对倾斜层的一次波来说总是校正过量。五、共反射点叠加法四、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五、共反射点叠加法18六、地震波的速度六、地震波的速度一、影响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因素一、影响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因素1、岩石弹性参数、岩石弹性参数2、岩性的关系、岩性的关系3、密度的关系、密度的关系4、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关系、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关系5、埋藏深度的关系、埋藏深度的关系6、孔隙度和含水性的关系、孔隙度和含水性的关系7、频率和温度的关系、频率和温度的关系8、沉积岩中速度的一般分布规律、沉积岩中速度的一般分布规律六、地震波的速度一、影响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因素19二、几种速度的概念二、几种速度的概念1、平均速度: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的介质、平均速度: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的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2、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的均方根速度。3、等效速度:、等效速度:4、叠加速度:主要用于动校正叠加,叠加速度谱中能量、叠加速度:主要用于动校正叠加,叠加速度谱中能量团最大对应的速度。团最大对应的速度。六、地震波的速度六、地震波的速度二、几种速度的概念六、地震波的速度20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在实际生产中用于解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在实际生产中用于解释的是一张由许多地震道依次排列起来的地震剖面。可释的是一张由许多地震道依次排列起来的地震剖面。可以想到,各种不同类型和传播特点的波的同向轴,在地以想到,各种不同类型和传播特点的波的同向轴,在地震剖面会出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我们进行解释震剖面会出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我们进行解释时,在地震剖面是识别各种波的依据。(在地震资料解时,在地震剖面是识别各种波的依据。(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各种波的工作叫做释中,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各种波的工作叫做“波的对波的对比比”)下面介绍各种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下面介绍各种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1、同相性: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同相性: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到达时间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的到达时间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并且会一个个套起来,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并且会一个个套起来,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相轴,这个特点也叫相干性。相轴,这个特点也叫相干性。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上识别各21 振幅显著增强:由于在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中采取了许多增强信振幅显著增强:由于在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中采取了许多增强信噪比的措施,所以在地震剖面上,反射有效波的能量一般都大于干扰噪比的措施,所以在地震剖面上,反射有效波的能量一般都大于干扰背景的能量。反射波一般能以较强的振幅出现在干扰背景上,背景的能量。反射波一般能以较强的振幅出现在干扰背景上,2、波形特征:由于震源所激发的地震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形特征:由于震源所激发的地震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的传播的路程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也波的传播的路程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也相近,所以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包括主周期、相相近,所以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包括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3、时差变化规律时差变化规律:地震剖面已经过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可以看作:地震剖面已经过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可以看作自激自收记录。在地震剖面上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是直线;绕射波和多自激自收记录。在地震剖面上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是直线;绕射波和多次波同相轴仍是弯曲的;而折射波,直达波等其他原来在共炮点记录次波同相轴仍是弯曲的;而折射波,直达波等其他原来在共炮点记录上是直线型的同相轴,动校正后就变成了曲线,这是在地震剖面上识上是直线型的同相轴,动校正后就变成了曲线,这是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波的类型的重要依据。别波的类型的重要依据。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振幅显著增强:由于在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中采取了224、时差变化规律、时差变化规律 地震剖面已经过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地震剖面已经过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可以看作自激自收记录。在地震剖面上一次反射波同相可以看作自激自收记录。在地震剖面上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是直线;绕射波和多次波同相轴仍是弯曲的;而折射轴是直线;绕射波和多次波同相轴仍是弯曲的;而折射波,直达波等其他原来在共炮点记录上是直线型的同相波,直达波等其他原来在共炮点记录上是直线型的同相轴,动校正后就变成了曲线,这是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波轴,动校正后就变成了曲线,这是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波的类型的重要依据。的类型的重要依据。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4、时差变化规律 地震剖面已经过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可以看作23 叠加偏移和偏移叠加叠加偏移和偏移叠加 利用已经得到的水平叠加剖利用已经得到的水平叠加剖面资料作为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偏移处理。这类方法统称面资料作为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偏移处理。这类方法统称为叠加偏移或称先叠后偏,叠后偏移等等。从原始的野为叠加偏移或称先叠后偏,叠后偏移等等。从原始的野外资料开始,进行真正的偏移叠加,这种做法称为偏移外资料开始,进行真正的偏移叠加,这种做法称为偏移叠加,也有所谓叠前偏移,先叠后偏等称法。叠加,也有所谓叠前偏移,先叠后偏等称法。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叠加偏移和偏移叠加 利用已经得到的水平叠加剖面24 绕射波的概念绕射波的概念: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在: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变点(如断层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变点(如断层的断棱,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的断棱,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向四周传播。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这种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绕射波的概念: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在传25物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地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认物理地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绕射是最基本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所有小面积元为绕射是最基本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所有小面积元产生的绕射波的总和。这种绕射成为广义绕射。产生的绕射波的总和。这种绕射成为广义绕射。分辨能力及意义分辨能力及意义 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垂直方向的分辨能力,指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第一,垂直方向的分辨能力,指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能分辨的最薄的层厚度能分辨的最薄的层厚度h是多少?第二,沿横向的分是多少?第二,沿横向的分辨能力,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例如可能辨能力,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例如可能分辨的最小断块面积分辨的最小断块面积s多大?多大?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物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地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绕射是最26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地震野外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地震野外工作获得的原始资料,经过室内处理后,得到可供解工作获得的原始资料,经过室内处理后,得到可供解释的地震剖面和其它成果图件,解释人员要对这些资释的地震剖面和其它成果图件,解释人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了解、推断地下地质情况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了解、推断地下地质情况的目的。的目的。所谓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就是利用地震剖面及其它物所谓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就是利用地震剖面及其它物探资料(如重力、电法、磁法)和地质、钻井资料,探资料(如重力、电法、磁法)和地质、钻井资料,解决这些问题,即完成如下任务:解决这些问题,即完成如下任务: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地震野外工作获得的原始27(1)波的对比)波的对比 运用地震波在传播规律方面的知识,对运用地震波在传播规律方面的知识,对地震剖面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震剖面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真正是来自地下地层的反射波。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真正是来自地下地层的反射波。并且把一张剖面上,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并且把一张剖面上,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来;把不同剖面之间,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来;把不同剖面之间,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来。出来。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1)波的对比 运用地震波在传播规律方面的知识,对地震剖面进28(2)进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进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根据钻井资料和各种地根据钻井资料和各种地层的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推断地震剖面上各层的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推断地震剖面上各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以及分析地震剖面上反映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以及分析地震剖面上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构造下构造现象,如断层、地层尖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构造下构造现象,如断层、地层尖灭、不整和、古潜山等。灭、不整和、古潜山等。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2)进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根据钻井资料和各种地层的反射波29(3)绘制构造图)绘制构造图 根据工区内各条纵横交错的地震测线根据工区内各条纵横交错的地震测线所得到的地震剖面,作出反映地下某一个地层起伏变所得到的地震剖面,作出反映地下某一个地层起伏变化的完整情况的图件化的完整情况的图件地震构造图。最后根据石油地震构造图。最后根据石油地质方面的资料,推断构造是否有含油气的可能,提地质方面的资料,推断构造是否有含油气的可能,提供钻探井位。供钻探井位。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3)绘制构造图 根据工区内各条纵横交错的地震测线所得到的地30 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的动力学特点和运动学特点来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的动力学特点和运动学特点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波的工作叫做波的对比。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波的工作叫做波的对比。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包括:第一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包括:第一.确定标准层及其确定标准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搞清地层厚度的变化及其接触关系。第相当的地质层位,搞清地层厚度的变化及其接触关系。第二二.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第三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第三.确定断层的性质、落差确定断层的性质、落差及断面的产状。第四及断面的产状。第四.了解基底埋藏深度即沉积厚度。第五了解基底埋藏深度即沉积厚度。第五.划分构造带。划分构造带。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的动力学特点和运动学特点来识31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到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到某一时刻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等时切片也称为地震露头图,各道的信息。等时切片也称为地震露头图,因为它反映不同地层在同一时间的出露情况。因为它反映不同地层在同一时间的出露情况。地震波的动力学是区别与它的运动学来说的。运动地震波的动力学是区别与它的运动学来说的。运动学是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例如它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学是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例如它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旅行时间等。波的动力学则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波旅行时间等。波的动力学则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波的特征,例如波的能量、振幅、波形、吸收等。的特征,例如波的能量、振幅、波形、吸收等。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到32由于地震波实质上是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而弹由于地震波实质上是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而弹性波的基本规律是由弹性波的波动方程来反映的,因而性波的基本规律是由弹性波的波动方程来反映的,因而讨论地震波的动力学问题就是讨论波动方程的建立和它讨论地震波的动力学问题就是讨论波动方程的建立和它的解,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应用。的解,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应用。弹性波分为弹性纵波和弹性横波。在纵波的情况下质点弹性波分为弹性纵波和弹性横波。在纵波的情况下质点的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这时波所经过的介质的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这时波所经过的介质只发生体积的胀缩;这就是说介质的位移矢量场是无旋只发生体积的胀缩;这就是说介质的位移矢量场是无旋的。在横波情况下质点的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在横波情况下质点的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时波所经过的介质只发生剪切和旋转运动;也就是说,这时波所经过的介质只发生剪切和旋转运动;也就是说,介质的位移矢量场是无源的。介质的位移矢量场是无源的。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由于地震波实质上是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而弹性波的基本规33 地震地层资料岩性解释的发展概况地震地层资料岩性解释的发展概况 在在70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信息,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信息,和速度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在这方面地震勘探技和速度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在这方面地震勘探技术在各种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勘探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人类术在各种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勘探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要的不断增长和构造尤其藏的大量发现与开发比较容易找到的对能源需要的不断增长和构造尤其藏的大量发现与开发比较容易找到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不得不更多的注意寻找和开发各种非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不得不更多的注意寻找和开发各种非构造油气藏,即地层圈闭油气藏。与之相应,也必然向地震勘探技术,特造油气藏,即地层圈闭油气藏。与之相应,也必然向地震勘探技术,特别是对解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除了解释出地下地质构造形别是对解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除了解释出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外还要对地震剖面作出地层、岩相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解释。最后态外还要对地震剖面作出地层、岩相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解释。最后对整个盆地的沉积特征、古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做出解释,为寻找地层圈对整个盆地的沉积特征、古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做出解释,为寻找地层圈闭油气藏服务。为了配合油气藏的开发,还要利用地震资料提供地层岩闭油气藏服务。为了配合油气藏的开发,还要利用地震资料提供地层岩性,确定储层厚度、孔隙度和孔隙流体的性质等更具体的参数。这种难性,确定储层厚度、孔隙度和孔隙流体的性质等更具体的参数。这种难度更高的油气藏勘探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地震勘探在地层岩性解释方面度更高的油气藏勘探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地震勘探在地层岩性解释方面取得进展的最基本的动力。取得进展的最基本的动力。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地层资料岩性解释的发展概况 在70年代以前34二地震资料地层岩性解释内容二地震资料地层岩性解释内容 地震资料的地震岩性解释分为: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震资料的地震岩性解释分为: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岩性学。岩性学。地震地层学是根据地震剖面总的地震特征来划分沉地震地层学是根据地震剖面总的地震特征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积层序,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地震岩性学是把注意力放在单个的反射层或一个小地震岩性学是把注意力放在单个的反射层或一个小的反射层组上。采用地震技术(如各种特殊处理),提的反射层组上。采用地震技术(如各种特殊处理),提取各种地震参数(振幅、速度、频率等)并紧密结合地取各种地震参数(振幅、速度、频率等)并紧密结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质、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孔隙中流体的性质等。隙度、孔隙中流体的性质等。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二地震资料地层岩性解释内容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35亮点、暗点亮点、暗点亮点技术是利用反射波振幅检测油气的第一项取得成效的亮点技术是利用反射波振幅检测油气的第一项取得成效的方法技术。所谓亮点,狭义的说是指在地震反射剖面上、方法技术。所谓亮点,狭义的说是指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由于地下油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的“点点”,因为在剖面图底片上这种强反射透明的发白,因为在剖面图底片上这种强反射透明的发白(在剖面图上是黑的),而与其上、下、左、右的反射相(在剖面图上是黑的),而与其上、下、左、右的反射相比,更显其明亮,因此叫亮点。比,更显其明亮,因此叫亮点。所谓暗点,即砂岩很致密不含气时,页岩所谓暗点,即砂岩很致密不含气时,页岩/砂岩界面形成砂岩界面形成很强的反射;而当砂岩有孔隙且含气使波速降低时,正好很强的反射;而当砂岩有孔隙且含气使波速降低时,正好使两种速度差变小,界面反射系数反而降低使两种速度差变小,界面反射系数反而降低,这样不仅不能形成亮点,反而只能产生很弱的反射。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亮点、暗点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36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激发条件决定了地震波的起始振幅;波前扩散,介质激发条件决定了地震波的起始振幅;波前扩散,介质吸收,界面的反射和透射,多次反射,反射界面的形态,吸收,界面的反射和透射,多次反射,反射界面的形态,及各种干扰以及记录仪器的特性等。及各种干扰以及记录仪器的特性等。薄层反射的频率特性的特点:薄层反射的频率特性的特点:在波阻抗关系,地震波脉冲长度、速度变化、所选用在波阻抗关系,地震波脉冲长度、速度变化、所选用的滤波特性、薄层厚度等因素不同的条件下,将观测到的滤波特性、薄层厚度等因素不同的条件下,将观测到复合反射波波形复杂变化,有时高频分量加强,有时低复合反射波波形复杂变化,有时高频分量加强,有时低频分量加强,有时是某些频率被加强而另一些频率被削频分量加强,有时是某些频率被加强而另一些频率被削弱。较厚的薄层波形的稳定性比较薄的薄层为差。弱。较厚的薄层波形的稳定性比较薄的薄层为差。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37第一节构造地质基础第一节构造地质基础 地震构造解释技术的目的是运用先进手段,来解决石地震构造解释技术的目的是运用先进手段,来解决石油地质勘探中的构造问题,而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和基油地质勘探中的构造问题,而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对于地球物理构造解释人员,这些概本概念十分重要,对于地球物理构造解释人员,这些概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在地震构造解释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在地震构造解释技术讲述之前,对构造地质的基础做一简要的介绍。构技术讲述之前,对构造地质的基础做一简要的介绍。构造基础知识分为五个内容,包括构造运动、断层、褶皱、造基础知识分为五个内容,包括构造运动、断层、褶皱、构造和圈闭。构造和圈闭。一、构造运动的期次一、构造运动的期次 从大陆地壳的形成到至今,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从大陆地壳的形成到至今,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发发育了全系列的地层育了全系列的地层.包括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包括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共计生界和新生界,共计20个系群的地层(见表个系群的地层(见表8-1-1)。)。主要的构造运动分为主要的构造运动分为8期。期。第八章 地震构造解释第一节构造地质基础第八章 地震构造解释38 表8-1-1地层时代表 地层年代年龄(百万年)构造运动新生界第四系第四纪2.5喜山运动上第三系N 晚第三纪 23.3下第三系E 早第三纪 65中生界白垩系K白垩纪135燕山运动侏罗系J侏罗纪208三叠系T三叠纪250印支运动 表8-1-1地层时代表 地层39古生界上 二叠系P 二叠纪290海西运动石炭纪C 石炭纪362泥盆系D 泥盆纪409下 志留系S 志留纪440加里东运动奥陶系O 奥陶纪510寒武系寒武纪570古上二叠系P二叠纪290海西运动石炭纪C石炭纪362泥盆系D40元古界上 震旦系Z震旦纪800蓟县运动青白口系Qb 青白口纪 1000中蓟县系JX蓟县纪1400长城系Cch长城纪1800下 滹沱群Ht滹沱期2300 吕梁运动太古界五台群Wt五台期2500阜平群FP阜平期3100 阜平运动迁西群Qx迁西期3850元上震旦系Z震旦纪800蓟县运动青白口系Qb青白口纪1000411.阜平运动阜平运动 太古代阜平末期发生的即有水平运动因为有垂直运动太古代阜平末期发生的即有水平运动因为有垂直运动的大型造山运动的大型造山运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随后沉积了太古代北方地区尤为明显,随后沉积了太古代晚期的五台群地层,五台群地层与下覆地层之间有明显晚期的五台群地层,五台群地层与下覆地层之间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关系的角度不整合关系.2.吕梁运动吕梁运动 下元古界滹沱群地层沉积后发生的大型构造运动下元古界滹沱群地层沉积后发生的大型构造运动.这这也是一期重要的构造运动也是一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北方多数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北方多数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与下覆结晶基底花岗片麻岩接触。与下覆结晶基底花岗片麻岩接触。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23.蓟县运动蓟县运动 吕梁运动后北方的华北地台以蓟县剖面为代表吕梁运动后北方的华北地台以蓟县剖面为代表,发育了发育了比较完整的中上元古界地层比较完整的中上元古界地层,表现为粗表现为粗-细细-粗完整的沉积粗完整的沉积旋回旋回.南方以三峡剖面为代表发育了元古代最晚的地层震南方以三峡剖面为代表发育了元古代最晚的地层震旦系旦系.在中上元古界沉积后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在中上元古界沉积后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蓟蓟县运动县运动.现今可以看到中上元古界的褶皱和古生界的超覆现今可以看到中上元古界的褶皱和古生界的超覆,以及两套地层之间的大型角度不整合以及两套地层之间的大型角度不整合.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3.蓟县运动 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34.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 早古生代后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早古生代后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加里东构造运动.加里东加里东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水平运动不明显水平运动不明显.在在北方地区缺失下古生界上奥陶统和志留系地层以及上古北方地区缺失下古生界上奥陶统和志留系地层以及上古生代早期的泥盆系地层生代早期的泥盆系地层.5.海西运动海西运动 晚古生代的末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晚古生代的末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的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性质基本相同性质基本相同,以垂直构造运动为主以垂直构造运动为主,但规模较小但规模较小.6.印支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 主要发生在三叠纪的晚期主要发生在三叠纪的晚期,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构造运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构造运动动,构造运动的形式既有水平运动构造运动的形式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升降运动也有垂直升降运动.在在受到水平力挤压的作用下受到水平力挤压的作用下,形成各种褶皱逆冲断层形成各种褶皱逆冲断层,垂直垂直构造运动形成隆起剥失构造运动形成隆起剥失,为古潜山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为古潜山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础.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加里东运动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47.燕山运动燕山运动 主要发生在中生代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期间有三幕次级各种活动期间有三幕次级各种活动.印支构造运动形成的造山和隆起后印支构造运动形成的造山和隆起后,在早中侏罗在早中侏罗世形成构造反弹世形成构造反弹,形成造山期后的含煤系断陷沉形成造山期后的含煤系断陷沉积积-燕山一幕燕山一幕.晚侏罗世和早白垩形成大量火山喷晚侏罗世和早白垩形成大量火山喷发的断陷沉积发的断陷沉积-燕山二幕燕山二幕.晚白垩世冲断回返晚白垩世冲断回返,形形成燕山运动的三幕成燕山运动的三幕.燕山运动的一幕是以左旋挤燕山运动的一幕是以左旋挤压为主的应力场压为主的应力场,燕山运动的三幕为右旋扭张的燕山运动的三幕为右旋扭张的应力场应力场.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最为强烈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最为强烈,造就了丰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地貌富多彩的古地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古潜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古潜山.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7.燕山运动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58.喜山运动喜山运动 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的早第三纪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的早第三纪.我国的东部地我国的东部地区形成右旋扭张的伸展箕状坳陷以及相对应的隆区形成右旋扭张的伸展箕状坳陷以及相对应的隆起起.至晚第三纪构造活动衰退至晚第三纪构造活动衰退,回返回返,变为河流相变为河流相沉积的坳陷沉积沉积的坳陷沉积.总之总之,以上以上8期只为主要的构造运动期只为主要的构造运动,在油气勘探在油气勘探研究中研究中,对盆地的演化、构造的形成、油气的生对盆地的演化、构造的形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积都十分重要。另外在不同地区也要成运移和聚积都十分重要。另外在不同地区也要关注大构造发育中的次级构造活动。关注大构造发育中的次级构造活动。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8.喜山运动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6二、断层二、断层 把地层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现像称为断层,它是把地层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现像称为断层,它是构造活动的伴生产物。断层由两个重要的要素构成:相构造活动的伴生产物。断层由两个重要的要素构成:相对运动的两盘地层,地层相对运动的错动面,前者称为对运动的两盘地层,地层相对运动的错动面,前者称为上升盘或下降盘,后者称为断面。当断层顺破裂面相对上升盘或下降盘,后者称为断面。当断层顺破裂面相对位移的方向平行于地层产状时,相对运动的两盘没有明位移的方向平行于地层产状时,相对运动的两盘没有明显的位移,当相对运动的方向斜交或垂直地层产状时,显的位移,当相对运动的方向斜交或垂直地层产状时,会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会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按照断层相对运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沿按照断层相对运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沿倾斜断面两盘做上下运动的正断层和逆断层;沿垂直断倾斜断面两盘做上下运动的正断层和逆断层;沿垂直断面两盘做断层走向相对运动的走滑断层;沿地层层面相面两盘做断层走向相对运动的走滑断层;沿地层层面相对运动的顺层断层。对运动的顺层断层。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二、断层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71.正断层正断层 沿倾斜断面上盘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沿倾斜断面上盘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正断层向下滑动的一盘称为下降盘,向上滑动正断层。正断层向下滑动的一盘称为下降盘,向上滑动的一盘称为上升盘(图的一盘称为上升盘(图8-1-1a)。)。正断层在剖面上有许多种组合类型。相向而掉的称为地正断层在剖面上有许多种组合类型。相向而掉的称为地堑,相反而掉的称为地垒,同相而掉的称为断阶。相交堑,相反而掉的称为地垒,同相而掉的称为断阶。相交型的有型的有Y字型断层,字型断层,Y字分支的断层为派生的次级断层。字分支的断层为派生的次级断层。平面组合的类型有平面组合的类型有“多多”子型斜列组合,帚状组合,沿子型斜列组合,帚状组合,沿主断裂形成的羽状组合等。以上的平面断层组合特点反主断裂形成的羽状组合等。以上的平面断层组合特点反映了断裂应力场中不但有垂直分量应力,而且也有走向映了断裂应力场中不但有垂直分量应力,而且也有走向分量应力,这种断裂组合特点也是判断是否存在张扭应分量应力,这种断裂组合特点也是判断是否存在张扭应力的标志,以及伸展和走滑断层的存在(图力的标志,以及伸展和走滑断层的存在(图8-1-1b)。)。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1.正断层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82.逆断层逆断层 沿倾斜断面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的断层称为沿倾斜断面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图逆断层(图8-1-2)。根据断面的产状分为高角度逆断)。根据断面的产状分为高角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高角度逆断层倾角大于层和低角度逆断层,高角度逆断层倾角大于450,常发,常发育在正断层的地区。小于育在正断层的地区。小于450逆断层也称为逆掩断层,逆断层也称为逆掩断层,多数在多数在300左右。低角度逆断层一般发育在构造的挤压左右。低角度逆断层一般发育在构造的挤压区。区。逆断层的剖面组合形式主要有四种。逆断层的剖面组合形式主要有四种。1)对冲式逆断层)对冲式逆断层由两条断面倾向相反,相对逆冲的低角度逆断层组成。由两条断面倾向相反,相对逆冲的低角度逆断层组成。小型对冲式逆断层常与背斜构造伴生,大型对冲式逆断小型对冲式逆断层常与背斜构造伴生,大型对冲式逆断层多形成于坳陷的边缘地带(图层多形成于坳陷的边缘地带(图8-1-)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2.逆断层第八章地震构造解释492)背冲式逆断层)背冲式逆断层 由两组断面相向倾斜的逆断层组成,表现为由背斜核由两组断面相向倾斜的逆断层组成,表现为由背斜核部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拟冲,复背斜伴生的两组逆部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拟冲,复背斜伴生的两组逆断层,分别在两翼产出,组合形式总体呈扇形断层,分别在两翼产出,组合形式总体呈扇形)叠冲式或叠瓦式逆断层)叠冲式或叠瓦式逆断层较为常见的组合形式是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上盘较为常见的组合形式是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上盘依次向上逆冲,剖面上成叠瓦状。叠瓦状逆断层常表现依次向上逆冲,剖面上成叠瓦状。叠瓦状逆断层常表现为前上陡,后下缓的特点,各条断层向下常会拢成一条为前上陡,后下缓的特点,各条断层向下常会拢成一条主干断层,总体呈帚状主干断层,总体呈帚状 )平冲式逆断层或顺层式逆断层)平冲式逆断层或顺层式逆断层这类断层的特点是断层基本上顺层面或不整合滑动这这类断层的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