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53951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内容概要内容概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血脂异常肿瘤防治肿瘤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概念概念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的病原体(或其毒:是指由特定的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及其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可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毒性产物可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者。主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者。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所有是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人类疾病。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发生的条件(一)传染病发生的条件传染病的发生是病原体、宿主和外部环传染病的发生是病原体、宿主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基本条件是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基本条件是病原体和宿主。原体和宿主。1病原体病原体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病原体基本特性:病原体基本特性:1)传染力)传染力3)致病力)致病力2)毒力)毒力在不同环境和宿主条件下,病原体的在不同环境和宿主条件下,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也会发生变化。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也会发生变化。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原体变异性病原体变异性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毒力变异侵入门户:指病原体侵入宿主的最初部侵入门户:指病原体侵入宿主的最初部位。一般病原体都有严格的侵入门户。位。一般病原体都有严格的侵入门户。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宿主宿主感染过程及感染谱感染过程及感染谱感染过程:感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感染过程:感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个过程。感染谱:病原体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感染谱:病原体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式。隐性感染: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没有该隐性感染: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没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隐性感染需经微生物培养、疾病的临床表现。隐性感染需经微生物培养、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等检测证实。是典型的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等检测证实。是典型的传染病的传染病的“冰山现象冰山现象”。如脊髓灰质炎的。如脊髓灰质炎的90%以上为隐性感染。以上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件,即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体内通常存在大量病原体,又具有利于病人:体内通常存在大量病原体,又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人是最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重要的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其所排出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其所排出的病原体的数量和频度,及病人活动的范围。的病原体的数量和频度,及病人活动的范围。(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病原携带者: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而能排出病原病原携带者: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体的人。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3类。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机体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重大;行病学意义重大;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带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个月以内者,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超过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个月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伤寒玛丽伤寒玛丽”。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寻找与确定传播途径。源,寻找与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按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和检疫。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和检疫。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预防措施实施后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发病数明显下降,则可认为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发病数明显下降,则可认为与措施有关。措施有关。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暴发,疫势凶猛。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暴发,疫势凶猛。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经水传播:肠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经水传播:肠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围产期传播。围产期传播。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对传染病没有免疫力,有可能发生)对传染病没有免疫力,有可能发生感染的人群感染的人群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等。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等。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特异性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必须按程序规范实施。必须按程序规范实施。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人群中相当部分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人群中相当部分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气候、地理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重要的自然因素过程的重要的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性日益增强城市化和人口剧增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城市化和人口剧增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和蔓延全球化利于传播全球化利于传播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疫源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疫源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有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的时间;传染源存在的时间;传染源活动的范围;传染源活动的范围;疾病的传播方式;疾病的传播方式;周围人群免疫力;周围人群免疫力;环境条环境条件。件。疫源地消灭的条件: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治愈);传染源播散在环境中的病原体的状态(治愈);传染源播散在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新感染发生。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新感染发生。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旦疫源地全部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旦疫源地全部消灭,流行过程即告中断,流行即告终止。消灭,流行过程即告中断,流行即告终止。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人群免疫:免疫预防;预防接种加强人群免疫:免疫预防;预防接种改善卫生条件:饮用水、居住条件;粪便;改善卫生条件:饮用水、居住条件;粪便;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卫生监督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安全性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安全性行为行为2.加强传染病监测:监测内容;流行病调查与加强传染病监测:监测内容;流行病调查与研究研究3.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4.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5.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2.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39种种3.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4.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5.病人: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病人: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早治疗)6.病原携带者:登记、管理和随访;禁做献血病原携带者:登记、管理和随访;禁做献血员员7.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预防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服药8.动物传染源:按危害大小和经济价值采取措动物传染源:按危害大小和经济价值采取措施施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一般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一般不提倡使用个人防护个人防护5.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三)计划免疫(三)计划免疫l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染病的目的。l1.预防接种的种类预防接种的种类l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l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l被动自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2.计划免疫方案计划免疫方案扩大免疫规划():扩大免疫规划():我国的计划免疫程序:我国的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基础免疫,即对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的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简称:五苗七病)。免疫接种(简称:五苗七病)。(三)计划免疫(三)计划免疫三、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三、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一)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一)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发现或再燃的传染病新发现或再燃的传染病 病原体耐药病原体耐药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二)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新问题(二)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新问题传染源传染源:感染谱的变化;传染源的流动感染谱的变化;传染源的流动传播途径:快速性;多样;疫源地范围难以界传播途径:快速性;多样;疫源地范围难以界定定易感人群:人口流动;基础免疫水平下降;易感人群:人口流动;基础免疫水平下降;(三)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对策(三)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对策1.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2.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3.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科学研究主要是病原体变化规律、耐主要是病原体变化规律、耐药机制、疫苗研究药机制、疫苗研究4.注重科学决策与科学防治注重科学决策与科学防治第二节第二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概述概述l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与门诊病人、医院职工、)是指住院与门诊病人、医院职工、探视者或陪护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探视者或陪护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涵义有三: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涵义有三:l其一是感染发生地点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其一是感染发生地点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而不包医院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而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l其二,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其二,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染。染。l其三,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后其三,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后48小时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1医院感染的分布医院感染的分布常见感染部位常见感染部位在不同医院及科室的分布在不同医院及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时间分布2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感染源感染源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3.病人易感性病人易感性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l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途径同时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途径同时出现。常见途径有:常见途径有:l接触传播接触传播l空气传播空气传播l经饮水传播经饮水传播l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l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l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1)住院时间)住院时间(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3)先前感染的存在)先前感染的存在(4)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5)应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应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6)手术部位)手术部位(7)备皮方法)备皮方法(8)其它因素:年龄、机体状况、行为因素)其它因素:年龄、机体状况、行为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1.加强管理加强管理(1)加强组织管理)加强组织管理(2)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3)加强消毒和灭菌管理)加强消毒和灭菌管理2.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的监测3.合理使用药物和医疗措施合理使用药物和医疗措施4.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第三节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概述概述l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简称“慢性病慢性病”或或“慢病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概括性总称。l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的特点的特点l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成人的最主要死因,且呈现持续增长势态。且呈现持续增长势态。l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经济状况的改善、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变化,慢性病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l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20002008年中国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继续上升趋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继续上升趋势,城市从占总死亡的势,城市从占总死亡的79.86%增加到增加到81.68%,而农村从,而农村从73.19%增加到增加到79.90%。比较发现:城市占总死亡的比例更高,而比较发现:城市占总死亡的比例更高,而农村增加速度更快,正迅速接近城市水平。农村增加速度更快,正迅速接近城市水平。临床特点临床特点l绝大多数慢性病具有可治疗但不能治愈的特绝大多数慢性病具有可治疗但不能治愈的特性,慢性病防治的目的是:在人们生命的性,慢性病防治的目的是:在人们生命的全过程预防和控制与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全过程预防和控制与延缓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提高病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提高病人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人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状况状况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l吸烟吸烟l饮酒饮酒l不合理膳食不合理膳食l静坐生活方式静坐生活方式l压力与紧张压力与紧张不可改变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危险因素l年龄年龄l性别性别l种族、遗传种族、遗传中间危险因中间危险因素(生理指素(生理指标)标)l肥胖肥胖l高血压高血压l高血糖高血糖l高血脂高血脂疾病疾病l冠心病冠心病l脑卒中脑卒中l糖尿病糖尿病l肿瘤肿瘤l慢性阻塞性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l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往往是在关系,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多果、互为因果”。l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依次有一个从正常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依次有一个从正常人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亚临床状态)疾病疾病并发症并发症的过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的过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生明显的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慢性病防控策略慢性病防控策略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病的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病的4种共同的危险种共同的危险因素因素(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进行生命,进行生命全程预防;全程预防;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将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防治;全人群策略和合措施,将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防治;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高危人群策略并重;转变传统保健系统的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病人共同转变传统保健系统的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病人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对病人定期随访,加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对病人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慢性病保健模式的发展;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慢性病保健模式的发展;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一、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一、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l本节所谈及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本节所谈及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慢性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有代表性的慢性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有代表性的疾病。疾病。l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因素的比重占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生活方式的比重占,生活方式的比重占60%70%。l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产生,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生,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均有重要的意义。率均有重要的意义。(一)高血压的流行现况(一)高血压的流行现况l高血压患病率在全世界各国均很高。在健康的高血压患病率在全世界各国均很高。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中将高血压列为现代社会病。社会决定因素中将高血压列为现代社会病。l2007年全国疾病监测:我国年全国疾病监测:我国1569岁人群高血压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患病率为23.4;l男女性别差异不大,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不大,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逐渐上升,6069岁组高达岁组高达56.9%;l地区分布分析显示:城乡差异不大,东、中、西地区分布分析显示:城乡差异不大,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患病率分别是部地区依次递减,患病率分别是25.3%、22.9%和和21.5%;l年龄分布:年龄分布:40岁以后患病率上升加速,岁以后患病率上升加速,40岁前男岁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而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而40岁以后女性略高于男岁以后女性略高于男性。性。高血压高血压“三率三率”l高血压的知晓率为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2.7%,女性(女性(36.2%)明显高)明显高于男性(于男性(29.5%),城市),城市(40.2%)明显高于农村明显高于农村(27.7%)。)。l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仅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仅23.7%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分别是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分别是29.8%和和19.7%。女。女性高于男性,分别是性高于男性,分别是27.5%和和20.3%。治疗率随。治疗率随年龄增加而依次升高。年龄增加而依次升高。l高血压控制率:仅高血压控制率:仅8.7%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城市为市为11.6%,农村为,农村为6.7%;不同年龄组间高血压;不同年龄组间高血压控制率相差不大。控制率相差不大。(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l在种族、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在种族、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唯一有效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唯一有效的手段。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危险手段。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钾、镁离子摄入少)的饮食、肥胖、体(钾、镁离子摄入少)的饮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1.限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钠盐摄入量研究发现,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减少研究发现,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减少4.6g可可使收缩压降低使收缩压降低4.8、舒张压降低、舒张压降低2.5。建议每人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在建议每人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在6g以下,但以下,但从我国建议摄入量应努力控制在从我国建议摄入量应努力控制在10g以下。以下。限制钠盐摄入的方法有:尽量少吃较咸的食限制钠盐摄入的方法有:尽量少吃较咸的食品,如咸鱼、香肠、腌菜、咸鸭蛋等;改变品,如咸鱼、香肠、腌菜、咸鸭蛋等;改变烹调方法,减少烹调用盐和少用含盐的调料;烹调方法,减少烹调用盐和少用含盐的调料;改变饮食习惯,少喝食盐汤水。改变饮食习惯,少喝食盐汤水。2.合理营养,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合理营养,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补充钾、镁离子素食者的血压通常比一般人低。素食者的血压通常比一般人低。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8周收缩压降低周收缩压降低7)。)。新鲜蔬菜、瓜果富含钾、镁离子,在限制钠新鲜蔬菜、瓜果富含钾、镁离子,在限制钠盐的同时,适量增加钾和镁的摄入量,能盐的同时,适量增加钾和镁的摄入量,能促进肾脏排钠,减少钠水在体内潴留,起促进肾脏排钠,减少钠水在体内潴留,起到预防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到预防和降低血压的作用。蔬菜水果摄入的增加,还可以增加食物纤维蔬菜水果摄入的增加,还可以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取,这也是有益健康的。的摄取,这也是有益健康的。(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3.限制饮酒限制饮酒饮酒量和血压的关系比较复杂。饮酒量和血压的关系比较复杂。适度的饮酒可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适度的饮酒可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发生。但当饮酒时酒精量超过但当饮酒时酒精量超过40(或(或30)时,饮)时,饮酒量和血压间呈正相关,大量饮酒者高血酒量和血压间呈正相关,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57倍,大量饮倍,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建议将饮酒量控制在酒精建议将饮酒量控制在酒精30以下,大约相以下,大约相当于大瓶啤酒一瓶或当于大瓶啤酒一瓶或40的白酒二两以内。的白酒二两以内。(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4.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是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是腰围男性腰围男性90,女性,女性80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体重()/身高(身高(m)2成年人的正常体质指数为成年人的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当,当2428为超重,为超重,28为肥胖。为肥胖。体重指数的理想值是体重指数的理想值是22,体重,体重=22/身高身高(m)2对超重与肥胖者减少对超重与肥胖者减少1体重,可使收缩压降低体重,可使收缩压降低1.6、舒张压降低、舒张压降低1.3饮食过量和缺乏体育运动是造成肥胖的主要饮食过量和缺乏体育运动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原因(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5.适度的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运动特别是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增运动特别是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蓄积,使体重加热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蓄积,使体重降低,缓解精神紧张,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概降低,缓解精神紧张,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概率,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率,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运动时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时的基本原则是中等强度的运动量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运动持续时间:每天运动持续时间:每天2030,或每周,或每周180有氧运动对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和降低血压的有氧运动对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更大作用更大(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6.其它其它戒烟:吸烟对血压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吸戒烟:吸烟对血压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之一,可促进动脉硬化而胆固醇血症,吸烟)之一,可促进动脉硬化而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长期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以及生活的无规长期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以及生活的无规律,容易引发高血压。律,容易引发高血压。(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二、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二、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l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C)和)和/或或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水平升高。l严格讲是血浆水平升高,的降低,会增加动严格讲是血浆水平升高,的降低,会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l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称为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称为血脂异常可能更准确。血脂异常可能更准确。(一)血脂异常的流行现况(一)血脂异常的流行现况1.人群分布特点人群分布特点我国人群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我国人群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症为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老年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中老年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患病率城市人群高于农村。患病率城市人群高于农村。2.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梗重要危险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梗重要危险因素。因素。中国研究表明,各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年龄中国研究表明,各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高低与各地区人群年龄标化水标化发病率高低与各地区人群年龄标化水平均值明显相关,男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平均值明显相关,男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和0.88。(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l饱和脂肪(奶油、动物脂肪)的过度摄取,饱和脂肪(奶油、动物脂肪)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可引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可引起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起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l多不饱和脂肪(鱼油,豆油)和食物纤维的多不饱和脂肪(鱼油,豆油)和食物纤维的摄取,积极身体活动或运动、减肥可以使摄取,积极身体活动或运动、减肥可以使血脂异常得到改善。血脂异常得到改善。(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1.膳食指导膳食指导膳食治疗的原则和目的:膳食治疗的原则和目的:减少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保持在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保持在2:1。合理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合理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生胆固醇指数与食物的选择生胆固醇指数与食物的选择血清总胆固醇约血清总胆固醇约8090%来自体内肝脏的来自体内肝脏的合成,而从摄入食物中吸收的仅占合成,而从摄入食物中吸收的仅占1020%。选择食物时,关注生胆固醇指数(衡量食物选择食物时,关注生胆固醇指数(衡量食物摄入后引起血胆固醇升高的一项生理指标),摄入后引起血胆固醇升高的一项生理指标),选择生胆固醇指数低的食物更有助于控制血选择生胆固醇指数低的食物更有助于控制血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水平。2.控制体重控制体重3.适度的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4.戒烟指导戒烟指导(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l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中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是预防以上,是预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与健康教育的重点。l2型糖尿病是由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方式的负型糖尿病是由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方式的负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而导致的疾病,其中生活方式是重要的作用不足而导致的疾病,其中生活方式是重要因素。因素。(一)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一)糖尿病的流行现状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60,大城市居,大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45,农村为,农村为1.83,城市明,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与历史资料比较,显高于农村。与历史资料比较,20岁以上人群大岁以上人群大城市由城市由1996的的4.58上升到上升到6.37,中小城市由,中小城市由3.37上升到上升到3.89。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资料也显示其患病率达到年中国慢病监测资料也显示其患病率达到9.65%。目前估计我国成年人中。目前估计我国成年人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数已经超过9200万,患病率达万,患病率达9.7%。(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型糖尿病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环境因素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与环境因素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果。营养与膳食不合理:摄入能量过多、动物营养与膳食不合理:摄入能量过多、动物性脂肪摄入量过多性脂肪摄入量过多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老龄化和长期精神紧张:随年龄的增加,老龄化和长期精神紧张:随年龄的增加,胰岛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会下降;长期快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会下降;长期快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会影响内分泌功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三项关键内容: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三项关键内容: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体力活动。肥、增加体力活动。1.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膳食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膳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治疗的首要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要;要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摄入量占总热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摄入量占总热能的能的25以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能以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能的约的约15。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质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提倡糖尿病患者在膳食中增加食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提倡糖尿病患者在膳食中增加食物纤维量,每日物纤维量,每日2035g,以食用天然食物(豆类、蔬,以食用天然食物(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低的水果等)为佳菜、粗谷物、含糖低的水果等)为佳合理分配热能:分配比例为早餐合理分配热能:分配比例为早餐20、午餐、午餐40、晚餐、晚餐40;或早餐;或早餐30、午餐、午餐40、晚餐、晚餐30限制饮酒限制饮酒2.控制体重控制体重3.适度的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现况(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现况l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是肺癌、乳腺癌、结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胃癌、直肠癌和胃癌。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肝癌和结直肠癌l估计:恶性肿瘤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到估计:恶性肿瘤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到2020年全球人口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2000万,万,死亡死亡1200万,现患病例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将成为万,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人类的第一杀手l我国癌症流行特点:我国癌症流行特点:l在过去在过去30年间,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间,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l我国高发癌谱变化趋势明显,目前死因顺我国高发癌谱变化趋势明显,目前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为宫颈癌,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为宫颈癌,上升最明显的为肺癌。上升最明显的为肺癌。l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在农村高发区,癌症的危害尤为显著。在农村高发区,癌症的危害尤为显著。(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现况(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现况(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l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除了人口老龄化外,更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除了人口老龄化外,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遗主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传因素。l吸烟、膳食不合理和感染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吸烟、膳食不合理和感染是主要的环境因素。癌症死亡的癌症死亡的43%归因于此三个因素。归因于此三个因素。l肿瘤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素(致癌物)作用肿瘤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素(致癌物)作用于具有遗传先决的个体。于具有遗传先决的个体。(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1)控制吸烟)控制吸烟控制吸烟可减少大约控制吸烟可减少大约80%以上的肺癌和以上的肺癌和30%的总癌症死亡,同时控制吸烟还可减少慢性的总癌症死亡,同时控制吸烟还可减少慢性肺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肺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控烟策略:控烟策略: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设;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通过媒体开展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通过媒体开展强有力的控制吸烟健康教育;强有力的控制吸烟健康教育;开展综合性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如创建无烟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如创建无烟家庭、无烟学校及无烟单位,开展戒烟竞赛家庭、无烟学校及无烟单位,开展戒烟竞赛活动,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活动,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控烟措施:吸烟者个人戒烟、创造不利于吸烟控烟措施:吸烟者个人戒烟、创造不利于吸烟的环境。的环境。(2)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人类癌症中约有人类癌症中约有1/3与膳食不当有关。如超重与膳食不当有关。如超重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有关,蔬菜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有关,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和水果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有关。癌及食管癌等有关。近年来食品中非法添加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近年来食品中非法添加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要关注其累积效应。注,需要关注其累积效应。加上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加上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的“西方化西方化”趋势,是结直肠癌及乳腺癌趋势,是结直肠癌及乳腺癌上升的重要原因。上升的重要原因。在贫困地区,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仍然与某些在贫困地区,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仍然与某些癌症的高发密切相关(如硒的缺乏与食管癌症的高发密切相关(如硒的缺乏与食管癌)。癌)。(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3)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感染因素与癌症关系密切,尤其是病毒感染。感染因素与癌症关系密切,尤其是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感染乙肝病毒可使肝癌危险性增加乙肝病毒可使肝癌危险性增加40倍。倍。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已经得到确认。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已经得到确认。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4)消除职业危害:)消除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现较严重态势。但得到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现较严重态势。但得到及时确认的职业性诊断比例不高。及时确认的职业性诊断比例不高。我国我国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石棉所致肺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8种明种明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将职业肿瘤扩展到年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将职业肿瘤扩展到20种。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存在着大量的职业接触。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存在着大量的职业接触。(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2.第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l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的技术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l在发展中国家,仅推荐开展宫颈癌的筛检及早诊在发展中国家,仅推荐开展宫颈癌的筛检及早诊早治,在发达国家还同时推荐开展乳腺癌的筛检早治,在发达国家还同时推荐开展乳腺癌的筛检及早诊早治。及早诊早治。(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肿瘤肿瘤1010大症状大症状l全人群应该注意的肿瘤全人群应该注意的肿瘤10大症状是大症状是l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加的肿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加的肿块;块;l身体任何部位的非外伤性溃疡,特别是经久身体任何部位的非外伤性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不愈的;l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分泌物增多;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分泌物增多;l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和进行性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困难;l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l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而原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而原因不明者;因不明者;l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l鼻塞、鼻钮,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鼻塞、鼻钮,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l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者;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者;l无痛性血尿。无痛性血尿。3.第三级预防第三级预防l要求对癌症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治方案和康复指导,要求对癌症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治方案和康复指导,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l对慢性患者进行姑息镇痛疗法。注意临终关怀,提对慢性患者进行姑息镇痛疗法。注意临终关怀,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三)恶性肿瘤的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