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24757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2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生态学Part Four: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和种间关系第第7 7章章.种内与种间关系种内与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3.捕食作用捕食作用4.共生共生5.协同进化协同进化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种内竞争和密度效应种内竞争和密度效应性别关系性别关系领域性与社会等级领域性与社会等级种内竞争与密度效应种内竞争与密度效应种内竞争直接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应种内竞争直接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应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植物植物)三叶草的密度与产量实验:三叶草的密度与产量实验:不管初始播种的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其不管初始播种的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其它条件相同,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它条件相同,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最后密度产量恒值法则:最后密度产量恒值法则:Y=WY=Wd dY:Y: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W W:个体平均重量:个体平均重量d d:密度:密度3/23/2自疏法则自疏法则(植物植物)密度和个体重量的关系:植物种内竞争结果是密度和个体重量的关系:植物种内竞争结果是较大个体存活,密度下降较大个体存活,密度下降w=Cw=Cd d-3/2 -3/2 或或 logw=logC-3/2logdlogw=logC-3/2logdw w:个体平均重量:个体平均重量C C:常数:常数d d:密度:密度植物密度与大小植物密度与大小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Yoda氏氏-3/2 自自疏法则疏法则性别生态性别生态两性细胞的结合和亲代投入两性细胞的结合和亲代投入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生产后代和抚育后代的资源生产后代和抚育后代的资源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有性繁殖的优越性和产生机制有性繁殖的优越性和产生机制有性繁殖能产生并维持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有性繁殖能产生并维持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对生存在多变和易遭不测的环境下的一种适应,有性繁殖是对生存在多变和易遭不测的环境下的一种适应,有性繁殖是避开不利条件的部分机制避开不利条件的部分机制红皇后效应红皇后效应:种间竞争和捕食者猎物间相互作用是有性繁:种间竞争和捕食者猎物间相互作用是有性繁殖保持的重要因素殖保持的重要因素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遗传后果对比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遗传后果对比性比的变化性比的变化Fisher性比理论性比理论 大多数的生物种群的两性比例接近大多数的生物种群的两性比例接近1:11:1“稀少型有利稀少型有利”导致任何性比上的偏离都会被导致任何性比上的偏离都会被进化所纠正进化所纠正如果一个性别的个体对母体要求的花费比另如果一个性别的个体对母体要求的花费比另一个性别更高,则雌雄两性的相等投入将导一个性别更高,则雌雄两性的相等投入将导致花费较低的性别有更多的后代数致花费较低的性别有更多的后代数性比偏离灵长类的雄性离家灵长类的雄性离家有些物种的雌体为了实现生殖成效最大化,产生的后代数量不等,使该物种在出生时性比偏离1:1。在许多灵长动物中,雄仔从母体家区向外扩散,而雌仔留在区内。拥挤使雌体间的局域资源竞争紧张,产出后来会离开家区的雄仔能使生殖成效提高的机遇更高。动物的婚配制度动物的婚配制度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包括异性间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包括异性间相互识别,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相互识别,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可能是资源的分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可能是资源的分布,特别是食物和营巢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布,特别是食物和营巢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婚配制度决定了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况,婚配制度决定了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婚配制度的类型婚配制度的类型一雄多雌制:哺乳动物一雄多雌制:哺乳动物一雌多雄制:少见一雌多雄制:少见单配偶制度:鸟类单配偶制度:鸟类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资源的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资源的分布,特别是食物和营巢地在空间上和时间分布,特别是食物和营巢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上的分布。抚育能量分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抚育能量分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动物的性选择动物的性选择性选挥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而产生,即通过同性性选挥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而产生,即通过同性成员间的配偶竞争成员间的配偶竞争(性内选择性内选择),或通过偏爱异,或通过偏爱异性的某个独特特征性的某个独特特征(性间选择性间选择),或者两条途径,或者两条途径兼而有之。兼而有之。性内选挥可以解释打斗武器的发生如雄性哺性内选挥可以解释打斗武器的发生如雄性哺乳动物的鹿角、洞角、镣牙、大大齿。另一方乳动物的鹿角、洞角、镣牙、大大齿。另一方面,性间选择对极乐乌、孔雀等雄乌的明显无面,性间选择对极乐乌、孔雀等雄乌的明显无用的体件,如奢侈的尾和头羽等提供解释。用的体件,如奢侈的尾和头羽等提供解释。例子蜂鸟的性二型现象让步赛理论认为,拥有质量让步赛理论认为,拥有质量好的大尾好的大尾(或其他奢侈的特征或其他奢侈的特征)表示了拥有者必须有好的基表示了拥有者必须有好的基因,而弱个体不可能忍受这因,而弱个体不可能忍受这种能量消耗,也加大了奢侈种能量消耗,也加大了奢侈特征者被捕食的敏感性。特征者被捕食的敏感性。Fisher私奔模型认为,雄性这私奔模型认为,雄性这种诱惑性特征开始被中意的种诱惑性特征开始被中意的雌性所选择,并将继续进化,雌性所选择,并将继续进化,如果雌性基因对挑选如果雌性基因对挑选(如选大如选大尾的尾的)编码、雄性也对该特征编码、雄性也对该特征(如尾的大小如尾的大小)编码。编码。In many cases males and females differ not only in reproductive organs,but in traits related to obtaining mates.These differences are usually referred to as sexual dimorphismFor Example 植物的性别系统植物的性别系统雌雄同株和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雌雄异株(5%(5%有花植物有花植物)狐蝠传粉与破坏作用,因此雌雄同株受到破坏大,而雌雄异株适者生存植物性别系统的进化选择中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和研究困难性。动物的领域性动物的领域性领域性:由个体,领域性: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他成员侵入的空间。红松鼠的领域红松鼠的领域动物的领域性原理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者的体重而扩大食肉动物的领域面积食肉动物的领域面积比同样体重的食草动比同样体重的食草动物的领域面积要大,物的领域面积要大,体重越大,面积差别体重越大,面积差别越大。越大。领域行为和面积随生领域行为和面积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律而变化。社会等级社会等级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其形成基础是支配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其形成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灵长类的社会组织灵长类的社会组织社会性昆虫的分工与合作社会性昆虫的分工与合作领域性与社会等级与种群调节有密切联系。领域性与社会等级与种群调节有密切联系。高密度种群的个体释放化学物质,使幼体发育延迟(提前)高密度种群的个体释放化学物质,使幼体发育延迟(提前)通讯通讯啮齿类动物的信息素释放与影响啮齿类动物的信息素释放与影响蚂蚁的信息素释放与利用 2.种间种间关系关系种间关系类型种间关系类型种间竞争的类型种间竞争的类型Lotka-Voterra种间竞争模型种间竞争模型物种共存与生物种共存与生态位理论态位理论种间关系的类型种间关系的类型关系类型关系类型 关系特点关系特点 竞争竞争(-)(-)彼此互相抑制彼此互相抑制 捕食捕食(+-)(+-)种群种群A A杀死或吃掉种群杀死或吃掉种群B B一些个体一些个体 寄生寄生(+-)(+-)种群种群A A寄生于种群寄生于种群B,B,并有害于后者并有害于后者 中性中性(0 0)(0 0)彼此互不影响彼此互不影响 共生共生(+)(+)彼此互相有利彼此互相有利,专性或兼性专性或兼性 偏利偏利(+0)(+0)对对A A种群有利种群有利,对种群对种群B B无利害无利害 偏害偏害(-0)(-0)对对A A种群有害种群有害,对种群对种群B B无利害无利害种间竞争实质及不同竞争类型种间竞争实质及不同竞争类型高斯实验高斯实验草履虫的种间竞争草履虫的种间竞争高斯假说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竞争排斥原理n表述:要求相同资源的表述:要求相同资源的2个物种不共存与一个空间。个物种不共存与一个空间。n实验研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实验研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P.caudatumP.aurelia两种草履虫种群动态两种草履虫种群动态单独培养单独培养混合培养混合培养4 8 12 16 d630840N10高斯假说高斯假说草履虫的种间竞争草履虫的种间竞争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能共存。竞争和资源利用竞争和资源利用硅藻硅藻种间竞争种间竞争资源的争夺资源的争夺种间竞争一般种间竞争一般是指两个物种是指两个物种或更多物种共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相同的同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产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作用。种群种群资源资源竞争者竞争者竞争的类型和特点竞争的类型和特点利用性竞争利用性竞争一个物种所利用的资源对第二个物种也非常重要一个物种所利用的资源对第二个物种也非常重要,但两个物但两个物种并不发生直接接触种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如如:蚂蚁、啮齿动物都以植物种子为食蚂蚁、啮齿动物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干扰性竞争干扰性竞争一种动物借助于行为排斥另一种动物使其得不到资源一种动物借助于行为排斥另一种动物使其得不到资源.如如:红翅鸫和黄头鸫;他感作用红翅鸫和黄头鸫;他感作用.竞争的特点竞争的特点竞争的不对称性:通常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竞争的不对称性:通常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藤壶的种间竞争的不对称结果藤壶的种间竞争的不对称结果是环境与竞争综合作用的反映是环境与竞争综合作用的反映似然竞争似然竞争间接的相互作用间接的相互作用竞争者竞争者天敌天敌种群种群Lotka-Voterra种间竞争模型种间竞争模型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空间,利用相同资源,两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空间,利用相同资源,两个种群数量如何变化?个种群数量如何变化?逻辑斯蒂方程逻辑斯蒂方程一个种群的增长一个种群的增长“拥挤效应拥挤效应”:种群增加一个个体时种群增加一个个体时,瞬时对种群产生瞬时对种群产生一种压力一种压力,使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种群的实际增长率“r r”下降一个常数下降一个常数c c,c=1/Kc=1/K从空间的角度看,从空间的角度看,N/KN/K为已经利用的空间比例,为已经利用的空间比例,1 1N/KN/K为未利用的空间比例。为未利用的空间比例。两个物种个体对种群两个物种个体对种群N N1 1的影响的影响N N1 1/K/K1 1为物种为物种1 1已经利用的空间比例已经利用的空间比例(*N(*N2 2)/K)/K1 1是物种是物种2 2已经利用的物种已经利用的物种1 1的空间比例。的空间比例。是物种是物种2 2个体转换成物种个体转换成物种1 1个体数量的系数,竞争系数个体数量的系数,竞争系数竞争系数竞争系数 是物种是物种2个体转换成物种个体转换成物种1个体数量的系数,即如果物个体数量的系数,即如果物种种2一个个体相当物种一个个体相当物种1的的10个个体,则个个体,则 10=1:对对N1种群,物种种群,物种2每个个体的竞争抑制效应与物每个个体的竞争抑制效应与物种种1每个个体的影响相等每个个体的影响相等 1:对:对N1种群,物种种群,物种2每个个体的竞争抑制效应大于每个个体的竞争抑制效应大于物种物种1每个个体每个个体 K2/K2 K1/a a物种物种1 1胜利胜利K1 K1/a a物种物种2 2胜利胜利K1 K2/K2 K1/a a物种物种1 1或或2 2胜利胜利K1 K2/K2 1/T121/S22 1/T21物种物种1 1胜利胜利1/S11 1/T21物种物种2 2胜利胜利1/S11 1/T121/S22 1/T21物种物种1 1或或2 2胜利胜利1/S11 1/T121/S22 1/T21物种物种1 1和和2 2共存共存四种结果:四种结果:S11 T21物种物种1 1胜利胜利S11 T12S22 T21物种物种2 2胜利胜利S11 T12S22 T12S22 T21物种物种1 1和和2 2共存共存四种结果评价四种结果评价结果结果1 1:S11 T21物种物种1 1胜利胜利 物种物种1:种内竞争强度:种内竞争强度种间竞争强度种间竞争强度对内竞争力强对内竞争力强物种物种1 1胜利胜利结果结果2 2:同样道理同样道理物种物种2 2胜利胜利 物种物种2:种内竞争强度:种内竞争强度种间竞争强度种间竞争强度对内竞争力强对内竞争力强物种物种2 2胜利胜利四种结果评价四种结果评价结果结果3 3:物种物种1:对外竞争力强对外竞争力强物种物种2:对外竞争力强对外竞争力强物种物种1 1或或2 2胜利胜利结果结果4 4:物种物种1:对内竞争力强,对内竞争力强,对外竞争力弱对外竞争力弱物种物种2:对内竞争力强,对内竞争力强,对外竞争力弱对外竞争力弱物种物种1 1和和2 2共存共存共存的条件共存的条件只有两个物种的种间竞争力比种内竞只有两个物种的种间竞争力比种内竞争力弱时,两个物种才能共存争力弱时,两个物种才能共存生境的异质性为竞争失败者提供躲避生境的异质性为竞争失败者提供躲避场所,两个物种可能共存场所,两个物种可能共存物种共存与生态位物种共存与生态位(niche)理论理论生态位:物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物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的维度生态位的维度捕食高度捕食高度捕食高度捕食高度捕食高度捕食高度猎猎物物大大小小猎猎物物大大小小温度温度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的分化生态位的分化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比较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可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情况,探讨比较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可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情况,探讨竞争与进化的关系。竞争与进化的关系。d/w1 越大,种间差异超过种内,可能共存,但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持久;越大,种间差异超过种内,可能共存,但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持久;d/w1 越小,生态位重叠太大,稳定共存可能性小。越小,生态位重叠太大,稳定共存可能性小。具有相同食性的个具有相同食性的个体大小不同的鸟在体大小不同的鸟在种间竞争中表现生种间竞争中表现生态位分离:分别利态位分离:分别利用不同大小的食物用不同大小的食物结果:结果: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减少竞争减少竞争小地雀小地雀勇勇地雀地雀大嘴大嘴地雀地雀竞争导致的生态位分离竞争导致的生态位分离竞争释放竞争释放竞争释放: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竞争释放: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温度温度水分水分性状替换性状替换性状替换性状替换:竞争激烈时,物种的竞争激烈时,物种的实际生态位收缩实际生态位收缩,表,表现在物种的某些性状发生改变现在物种的某些性状发生改变3.捕食作用捕食作用狭义的捕食狭义的捕食广义的捕食作用广义的捕食作用典型捕食典型捕食捕食者袭击猎物迅速杀死并吃掉捕食者袭击猎物迅速杀死并吃掉食草食草食草者仅仅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食草者仅仅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寄生寄生寄生者与单一对象个体寄生者与单一对象个体(寄主寄主)有密切关系,通常有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a)A double crested cormorant actively seeks and chases its fish prey.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b)A little blue heron waits motionless to ambush its prey.(fish)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c)A minke whale feeds on vast numbers of small crustaceans in the Antarctic ocean.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d)A pitcher plant in a bog traps insects in its highly modified leaves.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e)Insect larvae graze on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fireweeds.Fig.Predation takes many forms(f)A moose feeds in the same patch of fireweed.捕食者猎物种群的数量动态捕食者猎物种群的数量动态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捕食者猎物模型三点简化假设:三点简化假设:一种捕食者和一种猎物一种捕食者和一种猎物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限度,猎物数量上升,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限度,猎物数量上升,捕食者数量增多,猎物数量下降捕食者数量增多,猎物数量下降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限度,猎物数量如果很少,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限度,猎物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捕食者数量就下降捕食者和猎物的零增长线捕食者和猎物的零增长线PNPNr1/r2/有干扰存在情况下有干扰存在情况下捕食者猎物种群动态捕食者猎物种群动态理论结果理论结果案例案例1 1:接近理论结果的案例:接近理论结果的案例典型的捕食者猎物系统:猞猁和雪兔典型的捕食者猎物系统:猞猁和雪兔猞猁和雪兔的种群动态猞猁和雪兔的种群动态三个种群的数量动态三个种群的数量动态 时滞时滞捕食者种群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需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捕食者种群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需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时滞时滞案例案例2 2:两种螨虫间的捕食实验:两种螨虫间的捕食实验两种螨虫两种螨虫(捕食者和猎物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动态的种群动态猎物猎物 捕食捕食者者食物食物简单的实验生境简单的实验生境复杂的生境复杂的生境两种群动态两种群动态种群循环波动种群循环波动捕食者和猎物共存条件:庇护所迁移捕食者和猎物共存条件:庇护所迁移食草作用食草作用食草的特点食草的特点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植物也不能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植物也不能逃避动物的取食逃避动物的取食植物进化出相应的防卫机制,减少伤害植物进化出相应的防卫机制,减少伤害动物进化出自我调节机制,不毁灭植物动物进化出自我调节机制,不毁灭植物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种群间的相互动态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种群间的相互动态寄生寄生寄生寄生一个物种(寄生物)寄居在另一个物种(寄主)的体内一个物种(寄生物)寄居在另一个物种(寄主)的体内和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而和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生存。寄生的类型寄生的类型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繁殖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繁殖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长,但不繁殖。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长,但不繁殖。寄生蠕虫、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寄生蠕虫、昆虫等无脊椎动物Albany Pitcher PlantCephalotus follicularis LabillThis insectivorous plant grows among dense shrubs and sedges around swamps and along streams where water is continually moving through the soil.Two typesOf leaf are produced,flat ones and leaves modified into pitchers.The pitchers,Up ti 5 cm long,contain a watery liquid in which insects easily drown and later decompose.The lid usually does not close but may do so during hot weather to reduce evaporation.Family Cephalotaceae食虫植物食虫植物例子:锈菌例子:锈菌芥末植物的寄生关系芥末植物的寄生关系 寄主:芥末植物寄主:芥末植物(Arabis spp.)寄生物:锈菌寄生物:锈菌(Puccinia monoica)假花吸引昆虫授粉假花吸引昆虫授粉拟寄生拟寄生:杀死寄主杀死寄主社会性寄生社会性寄生鸟类的窝寄生鸟类的窝寄生强迫寄生动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而获利。强迫寄生动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而获利。如:杜鹃,蚂蚁如:杜鹃,蚂蚁Fig.The American bitten are examples of cryptic coloration.Prey adaptationsAvoiding detectionFig.a white-tailed ptarmigan.Unpalatable Palatable Hawkmoth larvaSmall,poisonous snakeBatesian mimicry4.共生共生偏利共生偏利共生附生动植物与被附生物附生动植物与被附生物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互惠关系,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互惠关系,可以增加双方的适合度。可以增加双方的适合度。蚂蚂蚁蚁和和金金合合欢欢的的互互利利共共生生空的叶刺可以筑巢空的叶刺可以筑巢植物为蚂蚁提供蜜和蛋白质植物为蚂蚁提供蜜和蛋白质防御性互利共生:蚁与金合欢防御性互利共生:蚁与金合欢植物得到保护植物得到保护互利共生的类型互利共生的类型仅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仅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清洁工鱼和顾客鱼清洁工鱼和顾客鱼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切叶蚁种植真菌切叶蚁种植真菌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昆虫和植物昆虫和植物防御性互利共生防御性互利共生蚂蚁和金合欢蚂蚁和金合欢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反刍动物与细菌等反刍动物与细菌等生活在动物组织和细胞内的共生体生活在动物组织和细胞内的共生体藻类和原生动物藻类和原生动物高等植物和真菌的互利共生高等植物和真菌的互利共生菌根和植物菌根和植物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地衣细菌和植物的互利共生细菌和植物的互利共生根瘤菌和植物根瘤菌和植物寄居蟹与水螅群体共生,水螅寄居蟹与水螅群体共生,水螅,Hydractinia milleri,获取栖息地、寄主食物残渣;获取栖息地、寄主食物残渣;寄主获取保护寄主获取保护互利共生互利共生鸟类和植物鸟类和植物蜂鸟:获得食物蜂鸟:获得食物植物:传粉植物:传粉互利共生的作用互利共生的作用1:珊瑚虫和藻类:珊瑚虫和藻类互利共生的作用互利共生的作用2:菌根和三叶草的水分平衡:菌根和三叶草的水分平衡5.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军备竞赛军备竞赛红皇后效应红皇后效应捕食者和猎物的协同进化捕食者和猎物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捕食者:提高捕食效率捕食者:提高捕食效率适应性特征适应性特征锋利的爪,毒腺,集体围猎锋利的爪,毒腺,集体围猎猎物:逃避被捕食猎物:逃避被捕食适应性特征适应性特征保护色,假死,拟态保护色,假死,拟态捕食者捕食者猎物在协同进化过程中,猎物在协同进化过程中,“负作用负作用”的倾向的倾向减弱,利于物种共存减弱,利于物种共存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寄生物的适应寄生物的适应神经和感观系统退化神经和感观系统退化发达的繁殖器官,强大的生殖能力发达的繁殖器官,强大的生殖能力雌雄同体雌雄同体寄主的适应寄主的适应宿主组织局部死亡或整体死亡宿主组织局部死亡或整体死亡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常常使有害的常常使有害的“负作用负作用”减弱减弱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野兔感染的黏液瘤病毒毒力等级的变化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食草的特点食草的特点植物进化出相应的防卫机制,减少伤害植物进化出相应的防卫机制,减少伤害动物近化出自我调节机制,不毁灭植物动物近化出自我调节机制,不毁灭植物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的补偿作用植物的补偿作用落叶,增强光合作用落叶,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的防卫反应植物的防卫反应有毒次生代谢物质有毒次生代谢物质食草动物形成的特殊酶解毒,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有食草动物形成的特殊酶解毒,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有毒物质毒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