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21784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适宜性评价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第四节第四节 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第五节第五节 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教学目标掌握生态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风险性评价、生态安性评价、生态风险性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难点: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二、生态评价的标准二、生态评价的标准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1、概念:、概念:是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2、基本对象:、基本对象:是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境,即评价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程度。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3、主要任务:是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功能,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确定为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4、类型:、类型:(1)按时间可分为:)按时间可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预测评价。(2)按生态环境要素可分为:)按生态环境要素可分为: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综合评价。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综合评价。(3)按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按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等。(4)根据评价的主题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根据评价的主题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风险性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等类型,这些评价均是制定生评价均是制定生态规划的基础依据。态规划的基础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二、生态评价的标准二、生态评价的标准 由于研究系统的复杂性,使其评价标准不仅复杂,且因地而异。一般情况下,生态评价标准可考虑从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背景或本底值、类比标准和科学研究以判定的生态标准等进行选择。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 当前,常采用的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图形叠加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和数学评价法等。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生态评价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适宜性分析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 1、定义: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的目标来分析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并与区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的过程。2、目标:是避免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变化。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生态规划方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生态规划方案的基础。案的基础。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麦克哈格“千层饼”模式是生态规划的经典方法之一。麦克哈格在其生态规划方法中,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提出了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七个步骤(见图4-1)。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经济资料的收集经济资料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自然资料的收集自然资料的收集提取分析相关信息提取分析相关信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特性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特性划分区域适宜性等级划分区域适宜性等级综合发展的适综合发展的适应性分区应性分区资源不同利用方资源不同利用方向的相容性向的相容性资源评价与分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级准则图图4-1麦克哈格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麦克哈格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1、生态因子的选择:、生态因子的选择:(1)定性法:)定性法:即以经验来确定生态因子及其权即以经验来确定生态因子及其权重。常用的方法有重。常用的方法有3种种:问卷问卷咨询选择法;咨询选择法;部分列举部分列举专家修补选择法;专家修补选择法;全部列举全部列举专家取舍选择法。专家取舍选择法。(2)定量法:)定量法:即先在构成土地的生态属性中,即先在构成土地的生态属性中,从实践经验出发,初步选取一些初评因子,然从实践经验出发,初步选取一些初评因子,然后对初评因子的指标数量化,再通过一些数学后对初评因子的指标数量化,再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定量确定分析因子及其权重,如采用逐步模型定量确定分析因子及其权重,如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2、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体系的确定: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的要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的要求,制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体系求,制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体系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地适宜的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地适宜的用地模式;用地模式;也可针对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也可针对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态适宜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态适宜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生态发展模式。生态发展模式。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刘贵利刘贵利(2000)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城市用地适宜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图层。性评价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图层。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1、单因子分级、单因子分级2、综合适宜性分级、综合适宜性分级1、单因子分级、单因子分级 首先应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并逐一评价,首先应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并逐一评价,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一方面要考虑该生态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一方面要考虑该生态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类型的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作用生态作用;另一方;另一方面则要充分考虑用地的面则要充分考虑用地的生态特色生态特色。单因子分级一般可分为5级,即很不适宜、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也可分为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3级。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2、综合适宜性分级、综合适宜性分级 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基础上,进行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基础上,进行各种用地类型的综合适宜性分析。综合各种用地类型的综合适宜性分析。综合适宜性分级可根据综合适宜性的计算值适宜性分级可根据综合适宜性的计算值分为分为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适级;也可分为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宜、基本适宜3级。级。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2、综合适宜性分级、综合适宜性分级很不适宜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复很难,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不适宜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基本适宜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复能力中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适宜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强,自动恢复快,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少。很适宜:很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强,自动恢复很快,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少。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1、形态法、形态法2、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法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平均法4、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组合法1、形态法、形态法 (1)选取评价因素。)选取评价因素。(2)单因素评价。)单因素评价。(3)确定各因素权重。)确定各因素权重。(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缺点:一是要求规划者具有很深的缺点:一是要求规划者具有很深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因而限制了其应用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因而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二是作适宜性分析时,缺乏完广泛性;二是作适宜性分析时,缺乏完整一致的方法体系,从而易导致规划者整一致的方法体系,从而易导致规划者的主观判断。的主观判断。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优点:较为直观、明了。优点:较为直观、明了。形形态态分分析析法法的的基基本本过过程程2、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法(1)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2)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域的分布状况,)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域的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建立生态目录。(3)将各单要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将各单要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宜性图。(4)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优点:是一种形象直观,可将社会、自然环境等不同量纲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的一种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2、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缺陷:叠加法实质上是等权相加方法,而实际上各个因素的作用是不相等的。而且当分析因子增加后,用不同深浅颜色表示适宜等级并进行叠加的方法相当烦琐,且很难辨别综合图上不同深浅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地图叠加法仍是生态规划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2、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3 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平均法 因子加权的基本原理与地图叠加法相似,加权求和的方法克服了地图叠加法中等权相加的缺点,以及地图叠加法中烦琐的照相制图过程,同时,避免了对阴影辨别的技术困难。加权求和法的另一优点是适应计算机,从而使其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3 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平均法 黄光宇黄光宇(2001)(2001)等在对广州城市空间发等在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生态适宜度分析中,在展生态适宜度分析中,在3S3S技术支持下,技术支持下,选取地面高程、地基承载力、景观多样性、选取地面高程、地基承载力、景观多样性、水资源分析、自然影响价值分析、饮用水水资源分析、自然影响价值分析、饮用水源保护区、现状土地利用开发度源保护区、现状土地利用开发度7 7项生态评项生态评价因子,然后对生态因子进行单项处理,价因子,然后对生态因子进行单项处理,即单因子评价即单因子评价(见表见表4-4)4-4);最后对单因子;最后对单因子分析结果加权、叠加,得出综合性的生态分析结果加权、叠加,得出综合性的生态适宜性结果,再给予综合评价适宜性结果,再给予综合评价。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平均法4、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组合法 首先需要专家建立一套完整的组合因子和判首先需要专家建立一套完整的组合因子和判断准则,这是运用生态因子组合法的关键一步。断准则,这是运用生态因子组合法的关键一步。生态因子组合法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生态因子组合法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合法。层次组合法:首先用一组组合因子去判断土层次组合法:首先用一组组合因子去判断土地的适宜度等级,而后,将这组组合因子看做一地的适宜度等级,而后,将这组组合因子看做一个单独的新因子与其他因子进行组合判断土地的个单独的新因子与其他因子进行组合判断土地的适宜度。这种按一定层次组合的方法即为层次组适宜度。这种按一定层次组合的方法即为层次组合法。适用于判断因子较多的情况。合法。适用于判断因子较多的情况。相反则为非层次组合法。显然,非层次组合相反则为非层次组合法。显然,非层次组合法适用于判断因子较少的情况。法适用于判断因子较少的情况。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三、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1、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是指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统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应或敏感程类活动干扰的反应或敏感程度,即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度,即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时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小。一、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概念一、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概念2、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是根据主要生态环境是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区域分异规律,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而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评价,而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以更好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布特征,以更好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避免生态建设引发新的环境和建设规划,避免生态建设引发新的环境破坏。破坏。实质是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实质是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评价具体的生态过程在自然状况下潜在,评价具体的生态过程在自然状况下潜在的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的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1、评价要求、评价要求(1)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型与可能性大小。(2)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3)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5)生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6)酸雨敏感性。)酸雨敏感性。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三、生态三、生态环境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编绘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在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目的:为了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目的:为了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感程度。(1)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因素)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因素(2)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1)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因素 一般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土壤侵蚀方程(USLE)进行评价 见式(4-1):A=RKLSCP (4-1)式中,A为土壤侵蚀量,t/(hm2a);R为降水侵蚀力指标(Ft.T.In/A.h);K为土壤质地因子;LS为坡长坡度因子;C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表表4-6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分级分级不敏感不敏感轻度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极敏感R值值600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石砾、沙石砾、沙粗砂土、细砂粗砂土、细砂土、粘土土、粘土面砂土、壤土面砂土、壤土砂壤土、粉粘砂壤土、粉粘土、壤粘土土、壤粘土砂粉土、砂粉土、粉土粉土地形起伏度地形起伏度(米)(米)0-2020-5051-100101-300300植被植被水体、草水体、草本沼泽、本沼泽、稻田稻田阔叶林、针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灌林、草甸、灌丛和萌生矮林丛和萌生矮林稀疏灌木草原、稀疏灌木草原、一年二熟粮作、一年二熟粮作、一年水旱两熟一年水旱两熟荒漠、一年一荒漠、一年一熟粮作熟粮作无植被无植被分级赋值分级赋值(C)13579分级标准分级标准(SS)1.0-2.02.1-4.04.1-6.06.1-8.08.0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2)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 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的计算:SSj=(4-2)式中,SSj为j空间单元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C i:为i因素敏感性等级值。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2)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 土壤侵蚀敏感性加权指数的 SSj=(4-3)式中,Wij为j空间单元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的权重。见下式:Wi=(4-4)式中,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M为参加填表的专家和决策管理者的人数。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3)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图 将计算得到的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按照敏感性分级赋值标准(见表4-6)进行级别划分,并通过GIS生成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图。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风蚀沙化风蚀沙化是指在具有沙物质分布的是指在具有沙物质分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风为动力,参与其他条件作用的一系以风为动力,参与其他条件作用的一系列气候地貌过程。列气候地貌过程。人类活动是重要的诱导因素。人类活动是重要的诱导因素。风蚀沙化的产物就是风蚀沙化的产物就是沙地和荒沙地和荒漠化土地漠化土地。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土地沙漠化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风的天数、植被覆盖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其指标及分级标准见表4-8。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表表4-8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敏感性指标敏感性指标不敏感不敏感轻度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极敏感湿润指数湿润指数0.650.5-0.650.20-0.50 0.05-0.20 0.05冬春季大于冬春季大于6m/s大风的天数大风的天数60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基岩粘质砾质壤质沙质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冬春冬春)茂密适中较少稀疏裸地分级赋值(D)13579分级标准(DS)1.0-2.02.1-4.04.1-6.06.1-8.08.0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沙漠化敏感性采用式(4-5)进行计算:DSj=(4-5)式中,DSj为j空间单元沙漠化敏感性指数;Di为i因素敏感性等级值。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3、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而引起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而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来来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见表见表4-9)。再运用蒸发。再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表级。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表4-10。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表表4-9 临界水位深度临界水位深度地地 区区轻沙壤轻沙壤轻沙壤夹粘质轻沙壤夹粘质粘质粘质黄淮海平原黄淮海平原1.8-2.4m1.5-1.8m1.0-1.5m东北地区东北地区2.0m陕晋黄土高原陕晋黄土高原2.5-3.0m河套地区河套地区2.0-3.0m干旱荒漠区干旱荒漠区4.0-4.5m表表4-10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敏感性要素敏感性要素不敏感不敏感轻度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极敏感蒸发量蒸发量/降雨量降雨量 15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矿化度g/l 25地形地形山区山区洪积平原、洪积平原、三角洲三角洲泛滥冲积泛滥冲积平原平原河谷平原河谷平原滨海低滨海低平原、平原、闭流盆闭流盆地地分级赋值分级赋值(S)13579分级标准分级标准(YS)1.0-2.02.1-4.04.1-6.06.1-8.08.0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3、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盐渍化敏感性指数采用式(4-6)进行计算:YSj=(4-6)式中,YSj为j空间单元盐渍化敏感性指数;Yi为i因素敏感性等级值。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4、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石漠化:即岩溶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石漠化:即岩溶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受人为活动干扰,在降雨、径流和不合理人于受人为活动干扰,在降雨、径流和不合理人为作用下表层土壤逐步丧失、植被退化乃至出为作用下表层土壤逐步丧失、植被退化乃至出现大面积岩石裸露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过程现大面积岩石裸露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过程和现象。和现象。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见表见表4-11)。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敏感性敏感性不不敏感敏感轻度度敏感敏感中度中度敏感敏感高度高度敏感敏感极极敏感敏感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不是不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坡度坡度/()35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7050 0707020 03030600mm/a 300600mm/aIII EC,就会,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反之,出现生态赤字;反之,EFEC,则表现为,则表现为生态盈余。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表明该区域的人类负荷超过生态赤字表明该区域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区域可持续状态。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区域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该区域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该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可持续状态。发展模式处于相对可持续状态。4、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晌评价的要点、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晌评价的要点 5、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木内容与程序、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木内容与程序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1)要求)要求 首先要注意首先要注意全面性全面性。应该注意开发建设项目的应该注意开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过程。应该注意应该注意所有影响所有影响。由于拟建项目类型、对生态环境作用方式由于拟建项目类型、对生态环境作用方式以及评价等级和目的要求的不同,生态环以及评价等级和目的要求的不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方法、内容和侧重方法、内容和侧重也也不不尽相尽相同同。(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政策性原则政策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原则。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影响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影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影响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响的性质和程度;生态环境变化对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生态环境变化对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影响的补偿可能性和生态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影响的补偿可能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恢复性;统功能的可恢复性;对主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对主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途径;行途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可持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明确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政策取向和技术途径。明确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政策取向和技术途径。(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非污染生态影响态影响(HJ/T191997)根据评价项目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小,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为3级级(见表见表4-29)。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表表4-2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3)生态影响识别)生态影响识别 生态影响识别是将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识别是将开发建设活动的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反应结合起来做综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反应结合起来做综合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明确主要影响因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从而筛选出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从而筛选出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4、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包括一般包括3个重点或基本要求:个重点或基本要求:(1)认识和阐明生态环境的有关问)认识和阐明生态环境的有关问题;(题;(2)阐明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阐明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影响;(3)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方案。措施方案。(1)农业开发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含畜牧业含畜牧业)评价要点评价要点与土地利用(土地整理或开垦新地)有关的影响(开荒、围溯、围海等)。与强化生产有关的影响(化肥、农药施用;污水灌田;选种育种或单作等)。与可持续农业生产有关的影响(过度放牧、不合理休耕等)。农牧业项目中的荒地开垦项目应予以重视,尽量选用替代方案。4、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2)林业开发项目评价要点)林业开发项目评价要点伐木伐木 伐木引起自然生境的变化伐木引起自然生境的变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坡度稳定性降低、肥力下降等坡度稳定性降低、肥力下降等),进而影响非伐木目标,进而影响非伐木目标树种破坏,野生生物物种迁移或丧失等。树种破坏,野生生物物种迁移或丧失等。植树造林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除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植树造林除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正面影响外,不合理的人工造林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正面影响外,不合理的人工造林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为造林而清除原来自然树种。使其丧失经济影响,如为造林而清除原来自然树种。使其丧失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林分单一的经济林也极易引起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林分单一的经济林也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发生。伐木营地和运输道路伐木营地和运输道路 伐木营地和道路建设要占用土伐木营地和道路建设要占用土地,清除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陆路运输造成尘土飞扬、地,清除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陆路运输造成尘土飞扬、水陆运输则造成水质下降和航行障碍,道路开通使大水陆运输则造成水质下降和航行障碍,道路开通使大量人口易于迁入,造成盗伐、偷猎、开垦和新居民点量人口易于迁入,造成盗伐、偷猎、开垦和新居民点的形成等间接影响。的形成等间接影响。4、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现行建设项目生态坏境影响评价的要点5、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木内容与程序、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木内容与程序四、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四、生态环境综合评价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在综合生态调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在综合生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选定的指标体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评定区域生态环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评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或预警区域未来的境质量的优劣、预测或预警区域未来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为区域生态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为区域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相关决策部门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 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受评价者的专业水平、意志和偏好的影响。受评价者的专业水平、意志和偏好的影响。因此这类方法已不常用。因此这类方法已不常用。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的方法由于所选指标各异,的方法由于所选指标各异,方法也较多,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主成方法也较多,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评判法等。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1)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是评价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是评价的基本尺度和衡量标准。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尺度和衡量标准。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将决定评价效果的客观性的合理与否将决定评价效果的客观性与可行性,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指导与可行性,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指导性。性。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需要遵循下述原则。定需要遵循下述原则。(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2)代表性原则)代表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5)易获性原则)易获性原则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2)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体系的确定 评价的指标应从社会、自然、经济等评价的指标应从社会、自然、经济等方面去分析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方面去分析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等方面考虑,涉及的指标一般可分为效益等方面考虑,涉及的指标一般可分为社会指标、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3)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标准化 因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因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为此常需采用同。为此常需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以及以及主成主成分分析法分分析法(PCA)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标准化标准化:通常情况下,对与生态环境存在:通常情况下,对与生态环境存在正相关的评价指标正相关的评价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时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时),标准化时采用式标准化时采用式(4-30):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式中,为第式中,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值;i是各评价单元序号;是各评价单元序号;为该评价指标原始值;为该评价指标原始值;为为该评价指标中的最大值;该评价指标中的最大值;为该评价指标中的最小值。为该评价指标中的最小值。(3)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标准化 与生态环境存负相关的要素与生态环境存负相关的要素(即指标数值越即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时小越好时),标准化采用式,标准化采用式(4-31):当指标值处于中间值最优时当指标值处于中间值最优时(即指标数值处即指标数值处在中间最好时在中间最好时),标准化采用式,标准化采用式(4-32):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4)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4-33)式中,为第式中,为第n个评价单元个评价单元(栅格栅格)的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综合指数;n为评价单元数;为评价单元数;为该评价单元第为该评价单元第i个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定量值;个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定量值;为该评价指标为该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重要性的权重。对生态环境影响重要性的权重。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5)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分析 为便于比较,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为便于比较,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按一定标准得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按一定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可得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可得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分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状况的综合分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评价结果可了解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区域评价结果可了解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区域空间差异。空间差异。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本章结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