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专题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618798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医学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医学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指导原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则解读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12015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2015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与与2004版的差别:版的差别:更重视循证依据,文字表达更加严谨第一部分“预防用药”内容变化较大,增加了具体预防用药方案;第二部分考虑了管理办法要求,总结了今年实践经验,变动较多;第三部分增加了部分新的抗菌药物;第四部分疾病部分更多参考了国内外最新指南;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与2004版的差别:3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一: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解读一: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的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等等 G+G+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 G-G-菌。菌。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一:非手术预防用药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二: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解读二: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 旧版仅提出了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旧版仅提出了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物。而新版明确了这些患者不应用的预防类抗菌药防类抗菌药物。而新版明确了这些患者不应用的预防类抗菌药物种类。即心衰、昏迷、休克的患者在排除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并物种类。即心衰、昏迷、休克的患者在排除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并不具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并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不具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并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气管切口)患者。所以说新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方案提出了明所以说新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方案提出了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如艾滋病患者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如艾滋病患者 CD4 CD4 细胞计数细胞计数 200/mm3 200/mm3 者,器官移植受者预防肺孢菌病时推荐选用者,器官移植受者预防肺孢菌病时推荐选用 SMZ/TMP SMZ/TMP 等等。等等。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二:非手术预防用药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三:手术预防用药目的解读三: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旧版包括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而新版则并不将其旧版包括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而新版则并不将其囊括其中。可以说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并不是预防用药能囊括其中。可以说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并不是预防用药能够避免的,从某种程度上,这可理解为对医生的保护。够避免的,从某种程度上,这可理解为对医生的保护。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三:手术预防用药目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四: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解读四: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旧版仅提出了旧版仅提出了“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用”,但未给出详细具体的推荐。而新版在其基础上将手术类,但未给出详细具体的推荐。而新版在其基础上将手术类型全面细化,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型全面细化,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如脑外科手术进一步区分为是的区分。如脑外科手术进一步区分为是 类切口(清洁,无类切口(清洁,无植入物)和植入物)和 类切口(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并推类切口(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并推荐选用不同的预防方案:如荐选用不同的预防方案:如 类切口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类切口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而素,而 类切口尚可类切口尚可 甲硝唑。甲硝唑。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四:围手术期预防应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五:抗菌药物经验用药治疗原则解读五:抗菌药物经验用药治疗原则 新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循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新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循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验治疗的用药选择。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推荐用药方案是来验治疗的用药选择。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推荐用药方案是来自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最新的自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最新的 2013 2013 版版社区获得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五:抗菌药物经验用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解读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 由于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由于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胞菌和 MRSAMRSA,多数循证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推荐联合用药以确,多数循证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推荐联合用药以确保疗效。新版同时也将保疗效。新版同时也将 2004 2004 年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年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这一联合用药的指标删除。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这一联合用药的指标删除。代之以代之以“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感染,2 2 种及种及2 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染”。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六:抗菌药物的联合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n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n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n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简介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10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指治疗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11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11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n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n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n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n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n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12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n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n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n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13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是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但发热不一定存在感染。门急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急性发热 WBC 不高/淋巴增高(无感染灶)病毒 WBC 增高/中性粒增高/核左移 可能细菌 部位/病原体?原发性菌血症?慢性发热 IE、布病、慢性感染灶?结核病?非感染性发热 药物热、风湿病、恶性肿瘤14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是细菌感染的常14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n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 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3个指标)。n临床诊断(感染)容易,病原诊断难(具体是哪种菌感染)。n微生物专家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送检质量,提高血培养送检率。15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临床诊断为细菌15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否都一样n有首选、次选之分。如化脓性链球菌,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菌素。n有主打和联合之分。如内酰胺类多为主打药,氨基糖苷类多为联合用药。n有静脉和口服之分。如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呋喃妥因。n有杀菌、抑菌之分。如MRSA,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6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否都一样有首选、次选之分。如化脓16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阳性结果阳性结果治疗反应治疗反应阴性结果阴性结果+调整方案调整方案感染部位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应当地细菌耐药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性监测数据17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17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不是无目标的用药经验治疗中“隐含”着病原治疗,是针对某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治疗经验治疗 广覆盖治疗(大万能)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覆盖最可能的病原菌,而非覆盖所有病原治疗3-5天后随访,疗效评估,看是否需要根据治疗反应,病原菌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正确流程:先取标本,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后根据药敏调整用药18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不是无目标的用药1818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n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19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临床医师应根据 19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n品种选择n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n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20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品种20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n给药剂量n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n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21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给药21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n给药途径n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n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n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n病情影响口服吸收n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n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n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n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22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给药22n给药途径n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n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n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n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n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n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3给药途径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23n给药次数n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n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门诊用药频次需引起注意)。n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n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半衰期长,一天一次给药。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4给药次数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24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52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v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 少或防止复发。26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疗程26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7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727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两性霉素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2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28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9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2929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n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n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n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n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n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30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30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n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常见误区):n病毒性疾病有发热者:普通感冒、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毒性肝炎等疾病;n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n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n专科领域:自发性气胸,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普通流产,消化道出血(吸收热可达38)等n上述患者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既缺乏指征,也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如果临床难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须做外周血象及CRP等检测。31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31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在某些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物,预防防对象和象和推荐推荐预防方案,防方案,见附附录1:抗菌:抗菌药物在物在预防非手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用。严重中性粒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胞缺乏(0.1109/L)持)持续时间超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体器官移植移植及及造血干造血干细胞移植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防用抗菌药的指征。的指征。但由于涉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32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在某些细菌性32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 33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33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4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434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5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535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注:1疟疾、甲型流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HIV 患者血或其他体液组织的职业暴露等寄生虫或病毒感染时亦有预防用药指征,未包括在本表内。2高危患者:进行任何损伤牙龈组织、牙周区域或口腔黏膜操作伴有以下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1)人工瓣膜;(2)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3)心脏移植术后发生的瓣膜病变;(4)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以下情况:未纠正的发绀型先心病(包括姑息分流术),通过导管或手术途径植入异物或装置的先心手术后的前6 个月,先心缺损修补术植入补片后仍有残留缺损及分流。36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注:363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n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n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3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3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度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经济学评估经济学评估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不不用用用用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3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3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手术切口类别注:1.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类,其类与本指导原则中类同,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类,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2.病案首页0 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3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手术切口类别注:1.本指导原则3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n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n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4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适应证404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预防用药适应证p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n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p污染手术(类切口):n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n治疗性用药p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n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4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适应证414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n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n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n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n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n针对MARS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时,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n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n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n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4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424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给药方案给药时机n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n给药时机:n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n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需输注较长时间,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4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给药方案给药时机 434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给药方案疗程n维持时间:覆盖时间包括手术全过程n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n手术时间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n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n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4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给药方案 疗程 4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神经外科4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4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胸外科胸外科4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胸外科464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普外科普外科4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普外科474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骨科骨科4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骨科484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眼、耳鼻喉、口腔科眼、耳鼻喉、口腔科4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眼、耳鼻喉、口腔科494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泌尿外科泌尿外科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泌尿外科50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妇产科妇产科5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妇产科515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图标注解:n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n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或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n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n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n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5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图标注解:5252(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n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53(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53(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4(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454(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5(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555(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6(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5656(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注: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3.在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57(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注:5757预防用药管理n 与内科病种对应n与外科术种对应n与侵入诊疗操作对应 58预防用药管理5858595959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量,只有严重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2该药有明显肾毒性,虽肾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可加重肾损害。3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4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60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6060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资料。2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61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6161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62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6262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个体化给药。(二)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三)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 岁以下小儿。(四)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63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6363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决定。A 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 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 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 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 类:禁用。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3.下列药物未分类,注明为:夫西地酸无发生问题的报道,乙胺丁醇“安全”,氯法齐明/环丝氨酸“避免用”,乙硫异烟胺“不使用”。64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64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65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65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6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666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7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767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8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6868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北京协和医院范洪伟教授抗生素PPT69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北京协和医院范洪伟69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内酰胺类药物】时间依赖性,PAE持续时间短,需1天内多次给药增强疗效、增加TMIC时间的方法:增加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持续给药70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内酰胺类药物70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1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17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2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272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3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373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4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474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5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75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