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7-膜分离-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1146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37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原理7-膜分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原理7-膜分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工程原理7-膜分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原理7.膜分离 7.1 概述 膜作为分子级分离过滤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合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差、温度差或电场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外一些物质则被选择性地拦截,从而使溶液中的不同组分或混合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过滤分离。由于过滤介质是膜,故这种分离技术被称为膜分离技术。根据膜两侧驱动力可以是压力差、电位差或浓度差,膜分离分为反渗透、超滤、电渗析、微孔过滤等。膜分离技术可在室温。无相变条件下进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象征着一代废水处理技术的开发。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许多行业如纯净水生产、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电子工业、制药和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化工、纺织等工业,高质量地解决了分离、浓缩和纯化的问题,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托。当常规处理方法在进一步改善水质方面受到限制时,膜分离技术无疑将成为更高级的废水处理手段。7.2 膜分离过程膜分离原理如图7-1所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分离膜,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反渗透膜(0.000 10.005m)、纳滤膜(0.0010.005m)、超滤膜(0.0010.1m)、微滤膜(0.11m)、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液体膜、气体分离膜、电极膜等。它们对应不同的分离机理和不同的分离设备,有不同的应用对象。膜分离原理 微滤、超滤、纳滤与反渗透都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在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混合液中的一部分溶剂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截留下来,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四种膜分离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和性能的不同。电渗析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溶液中的反离子因发生定向迁移并通过膜,而达到去除溶液中离子的一种膜分离过程。所采用的膜为荷电的离子交换膜。气体分离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压差推动力下透过膜的渗透速率不同,实现混合气体分离的一种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与传统的化工分离方法过程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膜分离过程的能耗比较低 适合热敏性物质分离 分离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分离系数大,应用范围广 工艺适应性强 便于回收 没有二次污染因此,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程、石油、环境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膜分离特点膜分离特点膜性能分离 分离膜是膜过程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分离效果、操作能耗以及设备的大小。分离膜的特性或效率通常用两个参数来表征:透过速率和截留率。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能够使被分离的混合物有选择地透过是分离膜的最基本条件。表征膜透过性能的参数是透过速率,又叫渗透通量,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渗透物的通量,可以用体积通量NV来表示,单位为m3/(m2s)。当渗透物为水时,称为水通量Nw。根据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把体积通量转换成质量通量和物质的量通量,单位分别为kg/(m2s)和kmol/(m2s)。透过速率反映了膜的效率(生产能力)。膜的通量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和分离膜的形态结构有关,且随操作推动力的增加而增大。此参数直接决定分离设备的大小。透过速率(渗透通量)透过速率(渗透通量)截留率是指在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中膜将各组分分离开的能力,对于不同的膜分离过程和分离对象,其截留率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对于反渗透过程,通常用截留率表示其分离性能。截留率反映膜对溶质的截留程度,对盐溶液又称为脱盐率,以R表示,定义为:截留率截留率式中:cF原料中溶质的浓度;cP渗透物中溶质的浓度。100%截留率表示溶质全部被膜截留,此为理想的半渗透膜:0截留率则表示全部溶质透过膜,无分离作用。通常截留率在0100%。膜对于液体混合物或气体混合物的选择性通常以分离因子表示。对于含有A和B两组分的混合物,分离因子A/B定义为式中:yA,yB组分A和B在渗透物中的摩尔分数;xA,xB组分A和B在过滤原料中的摩尔分数。在选择分离因子时,应是其值大于1。如果组分A通过膜的速度大于组分B,则分离因子表示为A/B;反之,则为B/A;如果A/B=B/A=1,则不能实现组分A与B的分离。膜的分类膜的分类 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分离膜,目前使用的固体分离膜大多数是高分子聚合物膜,近年来 又开发了无机材料分离膜。高聚物膜通常是用纤维素类、聚砜类、聚酰胺类、聚酯类、含氟高聚物等材料制成。根据膜的性质、来源、相态、材料、用途、形状、分离机理、结构、制备方法等的不同,膜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分离机理主要有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性质主要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无机分离膜包括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和分子筛炭膜等);按膜的形状分有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按膜的结构分为有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对称膜又称为均质膜,膜两侧截面的结构及形态相同、孔径与孔径分布也基本一致的膜称为对称膜,分致密的无孔膜和对称的多孔膜两种,如图7-2(a)所示。一般对称膜的厚度为10200m,传质阻力由膜的总厚度决定,降低膜的厚度可以提高透过速率。图7-2 对称膜横断面示意图(a)柱状孔;(b)多孔德;(c)均质的(无孔的)非对称膜的横断面具有不对称结构。一体化非对称膜是用同种材料制备,由厚度为0.10.5m的致密皮层和50150m的多孔支撑层构成,其支撑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在较高的压力下也不会引起很大的形变,它结合了致密膜的高选择性和疏松层的高渗透性的有点。显然,复合膜也是一种非对称膜。对于复合膜,非对称膜的传质阻力主要由致密表皮层决定。由于非对称膜的表皮层比均质膜的厚度薄得多,故其渗透速率比对称膜大得多,因此非对称膜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复合膜也是一种具有表皮层的非对称膜。通常,表皮层材料与支撑层材料不同,超薄的致密皮层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法在支撑层上直接复合或多层叠合制得。由于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超薄皮层和多孔支撑层,易于使复合膜的分离性能最优化。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分离技术。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特性,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微生物等杂质。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先进、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其应用领域已从早期的海水脱盐和苦咸水淡化发展到化工、食品、制药、造纸等各个工业部门。反渗透和纳滤是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溶剂渗透透过半透膜。反渗透和纳滤在本质上非常相似,分离所依据的原理也基本相同,两者的差别仅在于所分离的溶质的大小和所用压差的高低。事实上,反渗透和纳滤分离过程可视为介于多孔膜与致密膜之间的过程。7.3 反渗透和纳滤反渗透和纳滤溶液渗透压溶液渗透压反渗透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选择性高的透过膜;二是操作液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在实际反渗透过程中,膜两边的静压差还必须克服透过膜的阻力。一种溶液的渗透压通常可用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计算:式中:i范特霍夫系数,当电解质完全解离时,其值等于解离的阴阳离子总数;Ci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mol/L;T绝对温度,K。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二元体系来说,如果组分浓度以摩尔分数Xi表示时,渗透公式也可简化如下:式中:B0比例常数。对于高浓度非理想溶液的渗透压则需要按下式计算:式中:Vi组分i的摩尔体积,cm3/mol;Xi组分i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i组分i在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氢键理论及结合水氢键理论及结合水-空穴有序扩散模型空穴有序扩散模型 该该理理论论最最早早由由Reid等等提提出出,并并用用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膜膜加加以以解解释释。在在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膜膜中中,在在氢氢键键和和范范德德华华力力的的作作用用下下,大大分分子子之之间间存存在在牢牢固固结结合合并并平平行行排排列列的的晶晶相相区区域域和和完完全全无无序序的的非非结结晶晶区区域域。水水和和溶溶质质不不能能进进入入晶晶相相区区域域。溶溶剂剂水水充充满满在在非非晶晶相相区区,在在接接近近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分分子子的的地地方方,水水与与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碳碳基基上上的的氧氧原原子子形形成成氢氢键键,形形成成所所谓谓的的“结结合合水水”。在在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吸吸附附了了第第一一层层水水分分子子后后水水分分子子熵熵值值的的极极大大下下降降,并并且且有有整整齐齐的的类类似似于于冰冰的的构构造造。在在非非晶晶相相区区的的较较大大的的空空间间里里(假假定定称称为为孔孔),结结合合水水的的占占有有率率很很低低,在在孔孔的的中中央央存存在在普普通通结结构构的的水水。与与醋醋酸酸纤纤维维素素膜膜不不能能形形成成氢氢键键的的离离子子或或分分子子可可以以通通过过孔孔的的中中央央部部分分,这这种种离离子子或或分分子子的的迁迁移移称称为为孔孔穴穴型型扩扩散散。而而能能和和膜膜产产生生氢氢键键的的离离子子或或分分子子可可以以进进入入结结合合水水,以以有有序序扩扩散散方方式式进进行行迁迁移移,经经过过不断改变和醋酸纤维素形成氢键的位置来通过膜。不断改变和醋酸纤维素形成氢键的位置来通过膜。反渗透的分离机理反渗透的分离机理 扩散细孔流理论 由Sherwood等提出的扩散细孔流理论认为,膜表面存在细孔,水和溶质能通过细孔和溶解扩散的双重作用而透过膜,膜的透过特性既取决于细孔流,也取决于水和溶质在水溶胀的膜表面中的扩散系数。当通过细孔的溶液量与整个膜的透水量之比愈小,以及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比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愈大,则膜的选择透过性愈好。可以认为该理论的解释介子溶解扩散理论与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之间。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机理 以氯化钠水溶液为例,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当水溶液与膜表 面接触时,如果膜的物化性质使膜对水具有选择性吸水斥盐的作用,则在膜与溶液界面附近的溶质浓度就会急剧下降,而在膜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的纯水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优选吸附的水就会渗透通过膜表面的毛细孔,从而从水溶液中获得纯水。膜通量根据上面的介绍,溶剂通量和溶质通量可有下面的式子计算。溶剂通量:反渗透膜的性能参数反渗透膜的性能参数溶质通量:截留率截留率又可称为脱盐率,表示了反渗透膜的选择性。有表观截留率和膜本征截留率之分。表观截留率的计算为:膜本征截留率的计算为:式中:c1、c2、c3-溶质在膜料液侧主体溶液中、料液侧膜表面上合透过侧产品中的浓度。膜本征截留率还可由下式计算:式中:Kw水的渗透系数,是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函数,对反渗透过程,其值大约为610-4310-2m3/(m2hMPa);KA溶质A的渗透系数,m/s;p膜两侧压力差,Pa;溶液渗透压差,Pa。上式表明膜的选择性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膜材料的选择性渗透系数和直接影响分离效率。要实现高效分离,系数应尽可能地大,而尽可能地小。过程回收率在反渗透过程中,由于受溶液渗透压、黏度等的影响,原料液不可能全部成为透过液,因此透过液的体积总是小于原料液体积。通常把透过液与原料液体积之比称为回收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式中:Vp,Vf-透过液和原料液的体积,m3。反渗透工艺过程反渗透工艺过程 一级一段法一级一段法一种形式是一级一段连续式工艺,如图一种形式是一级一段连续式工艺,如图7-5所示,当料液进入膜组件后,浓缩液和透所示,当料液进入膜组件后,浓缩液和透过液被连续引出,这种方式透过液的回收率不高,工业应用较少。另一种形式是一级过液被连续引出,这种方式透过液的回收率不高,工业应用较少。另一种形式是一级一段循环式工艺,如图一段循环式工艺,如图7-6所示,为提高水的回收率,将部分浓缩液返回进料液储槽所示,为提高水的回收率,将部分浓缩液返回进料液储槽与原有的进料液混合后,再次通过组件进行分离。因为浓缩液中溶质浓度比原进料液与原有的进料液混合后,再次通过组件进行分离。因为浓缩液中溶质浓度比原进料液要高,所以投过的水质有所下降。要高,所以投过的水质有所下降。图7-5 一级一段连续式图7-6 一级一段循环式 一级多段法当用反渗透作为浓缩过程时,一次浓缩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用如图7-7所示的多段法,它是把第一段的浓缩液作为第二段的进料液。再把第二段的浓缩液作为下一段的进料液,而各段的透过水连续排出。这种方式水的回收率高,浓缩液的量减少,而浓缩液中的溶质浓度较高。图7-7 一级多段连续式 两级一段法两级一段法当海水除盐率要求把当海水除盐率要求把NaCl从从35 000 mg/L降至降至500 mg/L时,则要求除盐率时,则要求除盐率高达高达98.6%,如一级达不到时,可分为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先除去,如一级达不到时,可分为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先除去NaCl 90%,而第二步再从第一步出水中除去,而第二步再从第一步出水中除去NaCl 89%,即可达到要求。如果膜的除盐,即可达到要求。如果膜的除盐率低,而水的渗透性又高时,采用两步法比较经济,同时在低压低浓度下运率低,而水的渗透性又高时,采用两步法比较经济,同时在低压低浓度下运行,可提高膜的使用寿命。行,可提高膜的使用寿命。多级多段式多级多段式多级多段式有连续式和循环式之分。图多级多段式有连续式和循环式之分。图(a)和和(b)分别为二级二段连续式和分别为二级二段连续式和多级多段循环式的流程,它是将第一级浓缩液作为第二级的供料液,而第二多级多段循环式的流程,它是将第一级浓缩液作为第二级的供料液,而第二级浓缩液再作为下一级的供料液,如此延续,将最后一级的浓缩液引出系统。级浓缩液再作为下一级的供料液,如此延续,将最后一级的浓缩液引出系统。由于各级透过水都向外直接排出,所以随着级数增加水的回收率上升,浓缩由于各级透过水都向外直接排出,所以随着级数增加水的回收率上升,浓缩液体积减少,浓度上升。为了保证液体的一定流速,同时控制浓差极化,膜液体积减少,浓度上升。为了保证液体的一定流速,同时控制浓差极化,膜组件数目应逐渐减少。对于某些分离,如海水淡化来说,由于一级脱盐淡化组件数目应逐渐减少。对于某些分离,如海水淡化来说,由于一级脱盐淡化需要有很高的操作压力和高脱盐性能的膜,因此在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很高的操作压力和高脱盐性能的膜,因此在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影响反渗透过程的因素影响反渗透过程的因素膜膜的的水水通通量量和和脱脱盐盐率率是是反反渗渗透透过过程程中中关关键键的的运运行行参参数数,这这两两个个参参数数将将受受到到压力、温度、回收率、给水含盐量、给水压力、温度、回收率、给水含盐量、给水pH值因素的影响。值因素的影响。进水压力进水压力 进水温度进水温度 进水进水pH值值 进水盐浓度进水盐浓度 悬浮物悬浮物 回收率回收率7.4 电渗析电渗析 电渗析分离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分离不同溶质的粒子的方法。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溶液中带电溶质粒子(如离子、胶体粒子等)的渗析称为电渗析。由电渗析过程可见,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的关键部件,有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种类型。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挡阴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阻挡阳离子通过。图7-8是电渗析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8 电渗析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在电渗析的过程中,阳极和阴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NaCl水溶液为例,其电极反应为:阳极的反应:阴极的反应:由上面的反应可知,在阳极产生O2、Cl2,在阴极产生H2。新产生的O2和Cl2对阳极会产生强烈腐蚀,而且阳极室中水呈酸性,阴极室中水呈碱性。因此若水中有Ca2+、Mg2+等离子,会与OH-形成沉淀,集积在阴极上。当溶液中有杂质时,还会发生副反应。为了预防这些现象的发生和保护电极,引入一股称为极水的水流冲洗电极。极化现象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中阴、阳离子分别进行定向迁移,各自传递着一定数量的电荷,形成电渗析的操作电流。当操作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强化膜内离子迁移,就会在膜附近形成离子的“真空”状态,在膜界面处水分子被迫使离解成H+和OH-离子来传递电流,使膜两侧的pH值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极化。此时,电解出来的H+和OH-受电场作用分别穿过阳膜和阴膜,阳膜处将有OH-积累,使膜表面呈碱性。极化临界点所施加的电流称为极限电流。预防极化现象的办法是控制电渗析器在极限电流以下操作,一般取操作电流密度为极限电流密度的80%。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它与离子交换树脂相似,但作用机理和方式、效果都有不同之处,。当前市场上离子交换膜种类繁多,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由阳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膜含有酸性活性基团,可解离出阳离子,它对阳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称为阳离子交换膜,简称为阳膜;由阴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膜含有碱性活性基团,可解离出阴离子,它对阴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称为阴离子交换膜,简称为阴膜。图7-9是离子交换膜的分类。电渗析工艺流程 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和夹紧装置三部分组成。膜堆在电渗析器中“膜对”是最小电渗析工作单元,它由阴膜、淡水隔板、阳膜和浓水隔板组成。由若干个膜对组成的总体称为“膜堆”。置于电渗析器夹紧装置内侧的电极称为“端电极”。在电渗析器膜堆内,前后两极共同的电极称为“共电极”。极区位于膜堆两侧,包括电极和极水隔板。极水隔板供传导电流和排除废气、废液之用,所以比较厚。夹紧装置电渗析器有两种锁紧方式:油压机锁紧和螺杆锁紧。大型电渗析器采用油压机锁紧,中小型多采用螺杆锁紧。水的纯化电渗析法是海水、苦咸水、自来水制备初级纯水和高级纯水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能耗与脱盐量成正比,所以电渗析法更适合含盐低的苦咸水淡化。但当原水中盐浓度过低时,溶液电阻大,不够经济,因此一般采用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树脂组合工艺。电渗析在流程中起前级脱盐作用,离子交换树脂起保证水质作用。要注意电渗析法不能除去非电解质杂质。海水、盐泉卤水制盐利用电渗析法将海水浓缩后蒸发结晶制取食盐,在电渗析应用中占第二位。与常规盐田法比较,该工艺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省,节省劳动力,不受地理气候限制,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和工业化生产,且产品纯度高。脱除有机物中的盐分电渗析在医药、食品工业领域脱除有机物中的盐分方面也有较多应用。另外,电渗析还可以脱除或中和有机物中的酸;可以从蛋白质水解液和发酵液中分离氨基酸等。电渗析技术的工业应用 一般认为超滤是一种筛孔分离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含有高、低分子物质的混合溶质的溶液流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溶剂和低分子物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薄膜,作为透过物被搜集起来;高分子溶质(如有机胶体等)则被薄膜截留而作为浓缩液被回收。按照这样的分离机理,超滤膜具有选择性表面层的主要因素是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孔,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对膜的分离特性影响不大。UF同RO、NF、MF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超滤主要用于从液相物质中分离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聚合物,淀粉,天然胶,酶等),胶体分散液(粘土,颜料,矿物料,乳液粒子,微生物),乳液(润滑脂-洗涤剂以及油-水乳液)。采用溶质,从而可达到某些含有各种小分子量可溶性溶质和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酶、病毒)等溶液的浓缩、分离、提纯和净化。7.5 超滤超滤超滤原理及其操作模式 超滤过程的数学描述 孔模型若半径为r,长度为L的毛细管内液体呈层流流动,则毛细管内的流体通量与毛细管两端压差之间的关系可用Hagen-Poiseuille定律描述式中:液体的粘度。对于高孔隙率的膜的超滤过程而言,若将流体通过膜孔的流动,且流动类型为层流,则通过孔隙率为AK,膜孔半径为r的膜的通量为,式中:L毛细管长,即膜内孔的长度;p过滤过程的推动力,;分别为膜料液侧和透过液侧静压力;分别为膜料液侧和透过液侧表面浓度下的渗透压。由式(7-14)可知超滤过程是根据膜孔径来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或大分子。实际上,由于膜内的孔是弯弯曲曲的,故其长度l与膜厚L并不相等,常引用迂回系数(扩散曲折率)来校正这一影响,其定义为此时,公式(7-14)变为公式(7-14a)即为孔模型。按此模型,膜渗透率与压力成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只在低压,低料液浓度,高流速下的超滤下才存在这一情况。曲折因子必须由实验确定。大量颗粒床的试验表明,值在2-2.5之间,25/12似乎是最好的平均值。筛子模型基于UF过程的分率机理为筛孔分离过程,有人提出了筛子模型,即当溶剂向膜表面传递时,溶剂通过膜,而它所带的溶质被膜表面排斥,导致溶质在膜上的积累。这种积累可成一层凝胶层(见后面),或者称为第二层膜。因此,穿过膜的溶剂通量可以表示如下式中:Rg凝胶层的阻力,gmols;Rm膜的阻力;膜两侧渗透压差。由于大分子以及胶体分散液的渗透压通常是低的,所以,式(7-16)中的忽略不计,上式为:采用具有较高保持性的微孔薄膜(孔径1m或1m以上)对大分子溶质的稀溶液进行超滤时,与Rm相比,Rg可能是不重要了,故式(7-17)变为:这是没有浓度极化的情况,或者是在无限稀释时,凝胶层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当溶质仅仅是靠与溶剂一起进行转移而穿过膜孔,而这膜孔又大得足以允许溶质分子通过,此时溶质的通量可以表示为:式中:穿过对溶质有一定排斥作用的孔的纯溶剂流的分数;上游侧溶液中的溶剂浓度;上游侧溶液中的溶质浓度。【案例】做膜性能评价试验,对于分子量2000的溶质,分别得到Lp、Pw值为210-11m3/(m2Pas)、0.85、106m/s。在压力0.2MPa、液温25C、流量2.5L/min下进行超滤时,其渗透压可忽略不计。并求流量为5L/min时的表观截留率为多少?设液体粘度为910-7m2/s(25C),扩散系数为2.310-10m2/s。解:由于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真实截留率为液体的线速度:2.5L/min时为40cm/s,5L/min时为80cm/s。2.5L/min时的雷诺数为5100,为完全湍流区,所以由式,同理,得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膜分离操作?按推动力和传递机理的不同,膜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些类型?2根据膜组件的形式不同,膜分离设备可分为哪几种?3什么叫反渗透?其分离机理是什么?4什么叫浓差极化?它对膜分离过程有哪些影响?5简述常见的反渗透工艺流程及其应用。6什么叫超滤?超滤流程有哪几种?有哪些方面的应用?7简述电渗析的基本原理及电渗析过程的影响因素。8电渗析流程有哪几种?有哪些方面的应用?9简述气体膜分离原理及影响其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的因素。10.气体膜分离流程有哪几种?气体膜分离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