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问题解决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586563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装问题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涂装问题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涂装问题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装涂装问题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目目录CONTENTS涂料基涂料基础知知识0101调色基本知色基本知识02常常见涂装弊病涂装弊病03涂装的安全与涂装的安全与卫生生04第一章第一章涂料基涂料基础知知识3 涂料:是将物体表面保涂料:是将物体表面保护护,使之外,使之外观观、形状有所、形状有所变变化而使用的一种材料,以流化而使用的一种材料,以流动动状状态态涂涂钸钸于物体表面,形成薄膜后于物体表面,形成薄膜后经经一段一段时间时间固著于表面,形成固著于表面,形成连续连续性的固体膜覆盖表面而称之。性的固体膜覆盖表面而称之。一、涂料的一、涂料的组组成:成:涂料一般由成膜物涂料一般由成膜物质质、填料(、填料(颜颜填料)、溶填料)、溶剂剂、助、助剂剂等四部分等四部分组组成。根据性能要求有成。根据性能要求有时时成份会略有成份会略有变变化,如清漆没有化,如清漆没有颜颜填填料、粉末涂料中可以没有溶料、粉末涂料中可以没有溶剂剂。1 1、成膜物、成膜物质质是一些涂覆于物体表面能干是一些涂覆于物体表面能干结结成膜的材料。涂料用成膜物成膜的材料。涂料用成膜物质质主要有两主要有两类类材料:材料:油脂油脂类类成膜物成膜物质质:包括植物油和:包括植物油和动动物脂肪,其中主要使用植物油。如桐油、梓油、物脂肪,其中主要使用植物油。如桐油、梓油、亚亚麻油、麻油、亚亚油、葵花油、蓖麻油、椰油、葵花油、蓖麻油、椰子油等。子油等。4 树脂类成膜物质:树脂是许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互相溶合而成的混合物,呈透明或不透明的无定形粘稠液体或固体状态。可溶于有机溶剂。有些经改性后可溶于水中。涂料用树脂按来源可分为如下几类:A、天然树脂: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虫胶、松香等。B、人造树脂: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加工制得,如棉花经硝酸硝化而得到硝化棉,各种松香衍生物。如改性松香、石灰松香、甘油松香等。C、合成树脂:用各种化工原料经缩合、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合成的。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性能优良的合成树脂已基本取代了涂料中常用的动植物油而成为主要的涂料成膜材料。52、颜料可分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体质颜料:无机颜料:即矿物颜料,大部分品种化学性质稳定、耐光、耐高温、不易变色、退色和渗色、遮盖力强、填充性好,但色调少、色彩不鲜艳、用于制造调合漆、磁漆等实色漆。有机颜料:是一类有机色素,一般不溶解于水中,但可以一定状态分散于水或其它介质中。一般涂料用有机颜料色彩鲜艳,色调丰富,着色力强,多用于透明色漆和对木质纤维进行着色,也可和无机颜料配合用于实色漆中。体质颜料:又叫填充料,指那些不具有着色力和遮盖的白色或无色颜料,如滑石粉、钛白粉等。主要是增加漆膜的厚度,起到填充作用,降低涂装成本。63、溶剂是指能将其它物质溶解而形成均一相溶液体的物质。溶剂在液态涂料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涂料的粘度、光泽、流平性、湿润性、附着力等性能有很大影响,缺一都会影响其最终漆膜的效果,用错溶剂或使用跟涂料不配套的溶剂会造成涂料混浊、沉淀、析出、失光、泛白、甚至报废。4、助剂:涂料助剂又称添加剂,它不是成膜物质,在涂料中用量很少(一般在千分之几)。然而却能显著地改善涂料的性能,涂料助剂的作用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方面:改善涂料制造工艺:如引发剂、乳化剂、催化剂、分散剂、阻聚剂等。改善涂料贮存性能:如防结皮剂、防沉剂、防胶冻剂。改善涂料施工性能:如流平剂、消泡剂、增稠剂、防流挂剂、抗潮剂等。改善涂料使用性能:如紫外光吸收剂、抗氧化剂可以提高涂层耐光、耐候性,防霉剂可提高涂层抗霉性能。另外有热稳定剂、耐磨剂、阻燃剂、防划剂等。7这里用于里用于解解释这个概念个概念这里里阐释一个概念一个概念这里用于里用于解解释这个概念个概念这里里阐释一个概念一个概念这里用于里用于解解释这个概念个概念三、油漆的主要指三、油漆的主要指标:1、柔、柔韧性:在弯曲、持性:在弯曲、持绕、扭、扭转而被破坏或不被破坏能恢复或不能恢复的而被破坏或不被破坏能恢复或不能恢复的过程。程。2、硬度:能抗、硬度:能抗压凹和耐刮刻、硬度高不一定耐划凹和耐刮刻、硬度高不一定耐划伤性好。性好。3、耐磨性:用磨、刮、侵、耐磨性:用磨、刮、侵蚀等方法,将涂等方法,将涂层从底材上分离出来,抵抗从底材上分离出来,抵抗这种能力越种能力越强,耐磨性越好。,耐磨性越好。4、附着力:二个表面被力、附着力:二个表面被力连接的状接的状态。5、流平: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油漆自身的漆膜表面能达到最平的能力。、流平: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油漆自身的漆膜表面能达到最平的能力。6、流挂、流挂:过份的流平。份的流平。7、粘度和稠度:粘度代表粘力、稠度有稀、稠之分。、粘度和稠度:粘度代表粘力、稠度有稀、稠之分。8、涂刷性:自、涂刷性:自动消除刷痕的能力。消除刷痕的能力。9、光、光泽度:度:镜面反射与慢反射之比,不是一个面反射与慢反射之比,不是一个值,是一个比例。(与,是一个比例。(与标准板比)。准板比)。10、耐候性:漆膜耐老化、耐候性:漆膜耐老化过程(泛黄、老化剥落)。程(泛黄、老化剥落)。8第二章 调色基本知识91.1.色彩的形成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1.11.1光源色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101.21.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相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物体本身的色彩,称为物体的固有色。1.31.3、环境色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方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112.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色彩三属性(三要素)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红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加以识别。接着虽然相同色相、明度的颜色,以颜色之鲜艳度即彩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122.12.1色相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相。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这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红、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2.22.2明度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种色的深浅变化;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度的差别。将某一种色相加入白色或黑色,色彩就会明亮或灰暗。例如粉红、红、深红、暗红都是红色,但一种比一种深,这种称为色彩深浅变化。以纯净的红色,依次以等差的量加入白色,使其纯度降低,便得到从灰到艳的各种纯度色彩,这种称之为色相的明度差别。132.32.3彩度彩度 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彩度也称纯度或饱和度。以颜料为例,把一种纯净颜色加入白或黑,其结果使颜色相应降低了彩度,或趋向柔和或趋向沉重。2.42.4色立体色立体 将色相、明度、彩度以三座标轴所构成之关系图即成(如图3)色立体。色立体的模式是将黑配置于下端,白配置于最上端,中心轴表示明度的层次,其间配置于灰色,此中心轴也称无彩轴,以此无彩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色相,依次排列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紫红,形成了色相环或色轮。相同色相的颜色,根据明度及彩度之顺序,配置于一平面者称谓“等色相面”,在等色相面内,彩度愈高者即高彩度者,配置于离无彩轴愈远(见图4)。由色立体可以看出:三属性的色相、明度、彩度,各具备其独立的性质,例如对于相同的色相,相同明度的点有彩度的变化;对于相同色相,相同彩度之处有明度的变化。因此色彩的三属性相互间不存在比例关系。142.52.5有彩色与无彩色有彩色与无彩色 白色、灰色、黑色位于立体模式的中心轴,是不属于任何色相,即其彩度位于0处,如此不具有色相和彩度之性质的颜色,总称为:“无彩色”。换言之,所谓的“无彩色”是只具有明度属性者。而同时具备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的颜色总称为“有彩色”。3.3.颜色的基本色色的基本色 人对颜色的视觉感,是光刺激人的眼睛后由人的生理本能而感觉得到的,也就是看得见的各种颜色。而光的波长不同,光的强度不一样,同一种光源的同一种光却能产生不同的颜色,所以,辨别颜色单靠用人的眼睛是困难的。调配颜色必须找出颜色的基本颜色,才能使配色有规律可循。颜色的基本色有三个:即红、黄、蓝。所以称为基本色是因为这三个颜色用其他任何颜色也不能调配出来,因此称原色(本色)。以三个基本色为基础进行调配颜色,可以调配出无数个不同的颜色。各色的名称含义分述如下:3.1.3.1.三原色三原色 红、黄、黄、蓝是基本色是基本色,是由任何颜色也不能调配出来的三个颜色,故称故称为三原色三原色。3.2.3.2.间色色 两种基本色以不同的比例相混而成的一种颜色,称为间色。间色也只有三个即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橙色。153.3 3.3 复色复色 两间色与其它色相混调或三原色之间不等量混调而成的颜色,称为复色,这可调出很多。3.4 3.4 补色色 两个原色不等量相混调可配成一个间色,而另一个原色则被称为补色。两个间色相混调成为一个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间色,也称为补色。3.5 3.5 消色消色 原色和复色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可调出粉红、浅红、浅蓝、浅天蓝、淡蓝、浅黄、蛋黄、奶黄、牙黄等深浅不一的多种颜色,如再加入黑色则可调配出棕色、灰色、褐色、墨绿等明亮度和色相不同的多种颜色。黑色和白色起到了消色的作用,因此把白色和黑色称为消色。164.4.颜色的相色的相对性性4.1 4.1 在不同的环境下,显示不同的颜色。一块红木色的样板,由于受到车间墙上张贴蓝色和黄色的彩色纸,在光的反射下,蓝与黄的色光照在样板上,减少了样板中一部分红色光,红木色样板观察的颜色会发生变化。4.2 4.2 在不同的光泽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同一条件下,油漆亮光和亚光对颜色有影响,同一颜色做成亮光油漆颜色看起来浅些;做成亚光油漆颜色看起来深些。因此按照亚光时调出的颜色,在做成亮光时颜色会发生变化。4.3 4.3 在不同的底材下,显示不同的颜色。17 5.5.色彩的感色彩的感觉 颜色的多种多样的色相,构成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们对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感视,柔和、鲜艳的颜色,会给人以兴奋、愉快、心旷神怡、催人上进、给人以美的享受。反之,则会使人感到沉闷、灰心,影响身心健康。颜色的感觉如下分述:5.15.1颜色感色感 人们不管走到哪里,无不与颜色相接触,人们对各种颜色会产生各种感觉和联想。鲜艳明快的色彩会使人愉快舒畅,否则使人感到压抑、沉闷。5.25.2明亮感明亮感 浅色明亮轻快,深色暗淡。一般居室的墙壁都粉刷白色,阳面用冷色,阴面用暖色,避光的地方用深色。185.35.3冷暖感冷暖感 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兴奋、温暖与欢乐;红色会使人感到焕发、奋进、明快醒目,故多用以做为明显的标志,红色似烈火熊熊燃烧样,使人感到温暖,故上述三色称为暖色,蓝、绿、紫色给人以清新安静、高雅和凉爽的感觉,故称为冷色,而黑、白、灰则属中性色。5.45.4轻重感重感 浅色使人感到轻快,深色使作感到沉重、压抑、重的产品应用浅色,小巧的产品也要用浅色,如电风扇、台灯、厂房和居室的开花板都宜用浅色,勿使感到压迫感;水泥地面与地板面宜用深色,这样会给人感到上轻下重的稳定感,否则会使人感到头重脚轻。195.55.5远近感近感 画家在作画时,非常巧妙的利用色彩来表示浩瀚的大海和无垠的天空,旷野的远近以及形象的前进与后退等。高明度的红、黄、橙色能使人感到”近”;明亮度低的蓝、绿、青等色使人感到远离后退。5.65.6疲疲劳感感 人们在涂有红、黄色的环境中工作久了会感到精神疲劳,刺激性强又觉得时间过得慢;而浅淡的天蓝、淡绿、水绿、牙黄等冷色布置到工作环境与生活中会给人以淡雅、清静舒适,会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时间显得过得快,使人不易疲劳。5.75.7色彩的象征感色彩的象征感 色彩千变万化,给人以各种感觉,当人们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会浮想联翩,天空中的白云,夜晚的明月,蓝蓝的大海和绿色的原野等,这些充满色彩的大自然都会给人以想象,给人以乐趣。人们也赋于色彩以各种象征,如形容纯洁用白色,形容上进、温暖、热情用红色,形容不幸和狠毒用黑色。人们还用色彩来象征情感、富有、地位、欲望和美丽等。206.6.颜料与染料料与染料6.16.1颜料料 颜料是一种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一般不溶于水、油和溶剂,但能均匀的分散在其中。颜料是色漆的次要成膜物质,在装饰过程中调制底漆、腻子以及着色,也经常使用颜料。不透明的色漆由于放入颜料,其涂膜具有某种色彩和遮盖力。同时颜料还能增强涂膜的耐久性、耐候性、耐磨性等。对于色漆及其涂膜的性能影响较大的是颜料的分散度、吸油量、遮盖力、着色力以及耐光性等。分散度即颜料颗粒的大小。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分散度越高即颗粒越细,色漆贮存时分层现象减少,色漆涂膜的平整光滑程度提高,同时颜料的吸油量与遮盖力也增加。21 一定量的颜料用油调合时所需油的数量是颜料的吸油量,它决定了调配色漆时油的消耗。颜料的遮盖力是指色漆涂膜中的颜料能遮盖基底,不使其透过漆膜而显露的能力,常以遮盖单位面积所需颜料的克数表示。很显然,遮盖力高的颜料耗用少。着色力则是某一颜料与另一种颜料混合后形成颜色强弱的能力。当配制混合颜料时,达到同样色调,着色力强的颜料用量少。颜料对光作用的稳定性即耐光性。有些耐光性差的颜料在光的作用下,其颜色和性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降低了制品的表面装饰质量。好的着色颜料应是颜色鲜明,具有较高的遮盖力、着色力、分散度与较低的吸油量,并对光的作用稳定。6.26.2染料染料 染料与颜料不同,它是能溶于水、醇、油或其它溶剂等液体中的有色物质。染料溶液能渗入木材,与木材的组成物质(纤维素、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能使木材着色而又不致模糊木材的纹理,能使木材染成鲜明而坚牢的颜色。6.36.3颜料与染料的区料与染料的区别:见表1 237.7.色料的配色色料的配色7.17.1配色的准配色的准备工作工作 使用各种色料进行配色时,要以标准色卡或标准色板为基准,首先要弄清所要配制的颜色在色卡上的名称,然后找出同标准色卡相一致的调配颜色的基本色相,判断出颜色的主色和辅加色,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需要几种色料色相调配时要明确主次颜色的加入顺序,相互间的比例(即配比)及需用量。然后选择使用性能和色彩度(即着色力)都比较好的色料,准备好调配设备与工具,就可以进行颜色的调配了。涂装操作者用色料配色时,在需用的颜色涂料来不及时,可使用由原色涂料已调配好的主色相调配。所谓主色,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涂料调配出基本色调,再用颜料色浆进行调整色相、明度和纯度。涂料生产厂的颜料配色则是把配制涂料组分的树脂、油料、颜料(按配色比例量)、催干剂等和有机溶剂混合,先研磨混溶后经炼制而成一定颜色的成品涂料。247.27.2配色方法配色方法根据色彩基本知识理论,色料的配色方法可分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种配色方法进行配色,简述如下:(1)(1)加色法配色:加色法配色:各种波长不同的色光照射在物体上,各种物体反射出来的色光的波长也不相同,人眼所见的颜色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色光所能呈现的颜色,如蓝色是波长在450-500m范围内的颜色。这种蓝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都很标准。如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照射在同一点上(照在白色幕布上)则反射(折射)回来的色光,刺激人的眼睛,人们眼睛可见到的这种色光的颜色比单一色的人眼可见色光的色彩(色相)更鲜艳明亮。这说明颜色相加可以获得色相更鲜艳更明亮的混合颜色。以颜色相加而能获取更多不同明亮度的混合颜色。以颜色相加而能获得更多不同明亮度的混合色彩的方法称为加色法配色。25(2)(2)减色法配色减色法配色:阳光组成的光谱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即红、橙、黄、绿、蓝、紫。从色彩理论知识可知,物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某些色光,而又反射不能吸收的色光,从而呈现反射色光所赋于物体的颜色(也是一定波长范围内色光束所能呈现的一种颜色),色料也是如此,日光照射到蓝色颜料上时,蓝色颜料吸收了全部橙色光、大多数的红色和黄色光。黄色颜料能吸收全部的紫色光、蓝色光以及被蓝色光吸收了大部分而留下少部分的红色光,所以黄和蓝两种颜料相混合后吸收了其它的色光而剩下的只是绿色光。因此绿色是其它颜色的色光都被吸收后一种混合色。即黄和蓝色混合后的颜色,由此得出,几种色料色相混调后面得到的一种复合颜色,是吸收了用来调配这种颜色的其它那几种原色,而且降低了那些色料色的本来很亮的色相、明度和彩度,就是说,不同程度的减低了色相、明度和纯度。这种色料配色法则称为减色法配色。268 8、配色原、配色原则及色料及色料选择 色料的配色,有着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违反颜色相调成的规律性与方法,调配出来的颜色就不会准确。配色使用的色料选择,关系着配色的准确性。配色所需的色料选择,不能违反一定选择原色的原则,不可任意代替。色料选择也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选择。8.18.1配色的原配色的原则 涂装生产过程中的涂料与颜料的配色方法有目测对比法和仪器设备配色法两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相混调成另一种颜色,有着一定的成色规律配色不可随意进行,必须遵循配色的各项原则。(1 1)涂料)涂料颜色的辨色的辨别 颜色的辨别,应用有关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辨别能力及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所要调配颜色的本色。辨别涂料的本色,首先应在标准色卡上找出涂料颜色的名称,将标准色卡或标准色板置于足够的亮度的阳光下或标准光源之下,辨别出涂料颜色的主色,以及主色是哪几种颜色调配而成的、基本比例关系、色料的主次混合顺序、色相组合及明亮度和纯度等。辨别应以原色的成色、间色、复色、补色和消色等调配成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如果辨别有误,则很难调配出所要求的标准颜色。27(2 2)配色的依据与步)配色的依据与步骤 绝大多数的配色依据是按照光谱色制作的色卡或标准色板。如不是近光谱色制作的色卡,则不可做为标准,只能做为参考用。如果是标准色板,首先要在标准色卡中找到样板颜色的涂料与颜料的混合色的名称或代号,需要调配颜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配色前,要准确的判断和辨别出所要调配颜色的主色(即底色),需要哪几种色料相配,分清主、次相配的顺序等。颜色辨别清楚后,就可进行色料的选择并备齐。再依次准备好配色的盛装容器和工具、选择好适宜配色后与标准色卡或样板进行对比的场所(有标准的自然光或光源)、配色后用做对比的标准样板等就可以进行配色了。28 (3 3)调配小配小样 涂料与颜料配色时,须先调配出试验性的小样(即少量但必须涂装后与标准色卡或样板色对比)。首先配制小样,可避免大量配色时,找不准几种颜色 相混调后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造成材料和时间浪费以及调量过多或配色失败。先配小样,从中找准几种所需颜色 的主、次顺序和加入量的比例,进行配比记录,为大量调配提供条件。(4 4)配色的)配色的”先主后次、由浅至深先主后次、由浅至深”的原的原则 无论配制小样或大量调配,都要遵循先调配预调颜色的主色(调色相)混合调配成基本的色相(色调),再由浅至深的调整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光泽和浮色等。配色时要进行充分搅拌使之均匀互溶。(5 5)颜色色对比与色料用法比与色料用法 配色时,无论是调制小样或大量调配,在调配出基本色相后。再进行色相、明度和纯度的调整,在调整至与标准色相接近时,应边调边将调配好的涂料涂装在样板上,待溶剂挥发干后,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再边调整边对比,直至颜色完全一致为止。调配鲜艳色相、明度纯正的颜色时,应遵循选用的色料的品种越少越好。根据减色法配色的原理,使用原色涂料与颜料的品种越多(一般不要超出三种为好),配出颜色的色相鲜艳度越不够,明度越发暗。29 8.2 8.2、配色的色料、配色的色料选择 配色时,依据标准色卡或样板,判断出配色所需要的几种色料后,对使用色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色料不当是难以调配出所要求的颜色涂料的颜色的。色料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1)配制复色涂料用色料配制复色涂料用色料选择 涂料配色大多是配制复色涂料,需要几种原色色料。选择时,原色涂料必须类型、品种、性能、用途等相一致的色料,相互之间配套,互溶性好,稀释剂也应配套,辅助添加剂的加入要适应所选色料允许加入的原则,否则会无法成色或调配色相不准确,涂料产生质量弊病,使用时分层不溶或树脂析出,颜料沉淀等。颜料则应选择着色力、遮盖力等性能好、色泽纯正的色料。一般情况下,透明调色使用色精来进行调色,实色漆的调色采用色母来进行调色。30(2)(2)色料色料颜色的辨色的辨别 配色前,选择的色料与标准色卡或样板置于标准的自然光或标准光源下,对比辨别主色料和底色料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色料是否都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的涂料和颜料,如不是原色料,则配色不会准确。多种色料配色时,因颜料的密度不同而易产生浮色和浑浊,因此选择色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选择密度差别太大的色料。如确实需要如此选择,可备硅油加以调整。(3)(3)颜色色对比比 配色的色料选择的正确与否,可以在配色后涂装一块较大面积的样板与色卡对比。未干燥前对比很难准确一致,最好干燥后对比,则会准确无误。配色量较大时,配制好以后,使用前要涂装几块标准样板,对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进行认可。对于调好后的透明色,与客户提供的湿样是否有色差可用如下介绍方法判断:在一灯箱玻璃平板上,将样板湿样和调好的湿样适量分别滴在平板玻璃上,然后用100中200的刮刀同时刮涂两小样,亮灯后,观察。若调好的小样与样板湿样有色差,则可继续进行微调,直至符合要求为止。31(4)(4)理想的理想的对色条件色条件:涂装的调色由于受到现场环境条件所限,调色者必须具备一些临场比色的常识,以利工作能顺利完成,现场环境的光线、照明对实际操作产生视觉差异。为了减少由于光线产生的颜色差异,调色应遵循以下之条件:a.a.在实际现场没有办法利用标准光来对色时,原则上均利用太阳光线,并在日出三小时后至日落三小时前之间,避开直射日光,并于北窗光对色。因太阳直射光非常强烈,使比色对象反射光产生刺眼,而失去眼睛正常判断功能,无法正常对色。b.b.光与观察者的角度,要对色样的比色面,原则上由垂直方向照明,从约45度角观察或约45角度方向照明,从垂直方向观察。也可以由全方向照明,垂直方向或约45度角观察。但需要避开光源影像的反射。c.c.调色者须具正常色觉,无视神经及网膜疾病。d.d.在喷涂作业时,有时是无法移动在有利的光线下对色,通常会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施工,只能利用实地的光源进行对比,光源受到限制,将会对对色者产生影响,因此对色者应多加观察。以求达到最佳效果。321010、配色、配色选例例 用色料配色有难有易,但只要掌握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同类色、近色、对比色、消色等的含义和成色的道理,运用加色法或减色法进行颜色的混合调配,逐步掌握色料的配色规律,一定会很快取得配色技术的提高。当然,由于各种颜料及原色涂料性能影响,以及缺少配色的精密仪器配合,目测法配色较困难。但涂装生产的配色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只要经过多次配色的实践,两者结合进行配色,是完全可以调配出涂装生产中所要求的涂料颜色的。33第第三章三章 常常见涂装弊病涂装弊病34一、涂装常一、涂装常见弊病及防止措施弊病及防止措施喷涂涂涂涂层常常见的弊病及排除方法的弊病及排除方法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二、常二、常见涂装弊病涂装弊病一、涂一、涂层一、油漆流坠(流挂、流淌)1.现象 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如挂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2.原因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较大。3.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4.刷涂面凹凸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弯、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涂刷不均厚薄不一,较厚下就要流淌。5.被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3.防治措施1.选用优质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2.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应适宜。3.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494.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顺开,以免漆膜达厚而流淌。5.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6.彻底清理干净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7.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有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后,再涂刷一遍。如漆膜已完全干燥,对于轻微的流坠,可用砂纸磨平,对于大面积流坠,可用水砂纸磨平。(二)漆膜粗糙(二)漆膜粗糙1.现象涂料涂饰在物体的表面上,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痱子般的凸起的,手感粗糙,不光滑。2、原因 (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的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施涂工具不洁,有杂物。(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理干净。50 2.防治措施(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消费品筛网过滤,以除去杂物。(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搞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5)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涂一遍一面漆,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三三 )漆膜漆膜皱纹1.现象漆膜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里层和表面干燥速度的差异,表层急剧收缩向上收拢而形成许多高低不平的棱脊痕迹,影响漆膜表面光滑和光亮。2.原因 (1)刷漆或刷完漆后,遇高温或太阳暴晒,使涂膜内外干燥不匀,表面已干燥结膜,内部尚未干燥,形成皱纹。51(2)干燥快和干燥慢的涂料掺合使用。(3)刷涂不匀,底漆过厚未干适,漆膜表层干结成膜,隔绝下层与空气的接触,导致外干里不干。(4)涂料粘度过高。2.防治措施(1)高温、日光曝晒及寒冷、大风的气候不宜刷涂涂料。(2)不同品种的涂料不能混合使用。(3)对于粘度高的涂料,可以适当多加稀释剂,但不能超过涂料说明书上规定的标准,使涂料易刷涂,刷涂时应纵横展开,使涂膜厚薄一致。(4)已产生皱纹的漆膜,待其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将皱纹打磨整。严重者将面层彻底清除,打磨平后再涂刷面漆,或用腻子找平凹陷处,磨光后刷涂一层底漆,然后再做一遍面漆。52(四)(四)针孔孔1.现象针孔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2.原因(1)涂料中夹带空气、木材含水率过高,在刷涂和漆膜干燥过程中所夹带的空气未能逸出而在漆膜中形成气泡。气泡一破即成针孔。(2)基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迁移到漆膜中,未能逸出而形成气泡而造成针孔。(3)漆膜表层干燥过快,来不及逸出的溶剂蒸气也能形成 气泡而造成针孔。(4)一次刷涂太薄,涂料的湿润性不好也是造成针孔的原因。油漆配比不恰当。3.防治措施(1)在调配漆油时,应将漆液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不宜过快过急,以免形成气泡,而且稀释剂应按产品说明书上规定的用量加入,要控制涂料的合适粘度,否则漆膜太薄。(2)被涂表面要清理干净,不能残留水汽、油污。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再涂装,做底层处理时要仔细填闭木材管孔。在刷涂时,要等上一道 漆充分干燥后再涂下一遍。53(1)配制使用涂料时,应防止水分混入。风沙天,大风天不宜施工。(2)刷涂时,刷子来回不宜用力过大,以利涂料中气泡的逸出。(3)对已产生针孔的漆膜,待其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后先局部喷上(五)起泡(五)起泡1.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2、原因(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和孔眼等。(4)操作者用手触摸被涂表面而留下油污、汗渍等。(5)油漆配比不恰当。543、防治措施 (1)木材应干燥到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的芳香油或松脂。(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 (5)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55(六)刷(六)刷纹1.现象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2.原因(1)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2)在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3)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4)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刷涂困难。3.防治措施(1)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2)刷涂施工时,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刷涂头遍涂料。(3)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油刷用后,应用稀释剂洗净。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4)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5)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6)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56(七)(七)发笑(笑(鱼眼、跑油、眼、跑油、缩孔)孔)1.现象 发笑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的现象。2.原因(1)在太光滑的基面上刷涂涂料,使面层涂料的表面张力不均匀而产生收缩。(2)基材表面上有油垢、蜡质、潮气、残酸、残碱等,影响了漆膜的附着力,漆膜的表面张力使漆膜收缩”发笑”。(3)涂层太薄或溶剂选用不当,挥发过快,涂层来不及流平。(4)涂料粘度小,对底层润湿性差,刷涂时不易形成一层均匀的膜层,易发生收缩发笑现象。57 3.防治措施(1)被涂表面不宜过于光滑。高光泽的底层涂料应先经砂纸打磨后再刷涂面层涂料。(2)将基材表面的油垢、蜡质、潮气、残酸、残碱等清理干净。(3)稀释涂料粘度要适中,选用挥发速度较慢的稀释剂。(4)选用润湿性强的涂料,对双组份以上的涂料要搅拌均匀后才能施工。(5)如在刷涂时发现有“发笑”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发笑”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刷涂一遍涂料。58(八)透底(八)透底1.现象 刷涂时涂层未能将基材表面或上道涂层表面覆盖严实,而露出基材颜色或底层涂料颜色的现象,称为透底。2.原因(1)涂料太稀,遮盖力差,一次性刷涂量过少。(2)基层表面太光滑油污等,漆膜难以覆盖。(3)基层表面或上道涂层颜色较深,表面刷涂浅色涂料时覆盖不住,使底色显露。3.防治措施(1)配漆时,控制好漆液的粘度,选用遮盖力高的涂料,一次性刷涂量应适当增大。(2)清除干净基层表面的油污,底层应进行充分打磨。(3)表层刷涂实色面漆时,底层涂层应尽量选用白色或浅色的底漆。(4)对于透底的涂层,应用水砂纸进行打磨后,再涂上面漆。59(九)慢干、回粘1.现象 油漆刷涂后,超过涂料技术要求的规定固化时间,漆膜仍未干燥称为慢干。如漆膜已形成,过段时间后又出现粘手现象,称为回粘。它使漆膜表面容易碰坏或沾污,使工期延长。2.原因(1)涂层太厚会使氧化作用达不到漆层内部而造成底层涂料长期不干。油性腻子刮得过厚也可引起漆膜慢干。(2)被涂表面不洁,有油污、蜡质、碱或盐等,基层表面不干性树脂来清理干净。(3)前遍漆未干透又涂刷第二遍漆层。(4)漆料贮存过久,超过使用期限或密封不良,溶剂已挥发而胶化,这种涂料虽加入稀释剂后能够进行涂饰,但漆膜不干燥或易回粘。(5)在雨露、潮湿、黑暗、烈日曝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60 3.防治措施(1)每遍涂膜不宜太厚,腻子也不应一次刮得太厚,宁可多刮几遍,不要急于求成,一次涂得太厚。(2)基层处理必须符合要求,应用封闭底漆对基层表面进行封闭后,再刷涂底漆或面漆。(3)要等前遍漆膜干透后,再刷涂第二遍漆层。(4)应避免使用过期的涂料,对于超过使用期限的涂料,应首先进行小块试样,证明符合要求时才投入使用。用不完的油漆应密封可靠。(5)施工环境不得有酸、碱、盐雾或其它化学气体,不在雨雾、潮湿、黑暗、烈日曝晒等恶劣条件下施工。施工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6)漆膜有轻微慢干或发粘时,可加强通风,适当升高环境温度,加强保护,观察一段时间,如确实不能干燥结膜,再做处理。若慢干、回粘严重时要用强溶剂洗掉刮净,重新刷涂。61(十)桔皮(十)桔皮1.现象 涂膜表面呈现许多半圆形突起,形似桔皮斑纹状。2.原因(1)刷涂后,漆膜快挥发性溶剂急剧挥发,产生强烈对流,使膜层破裂成小穴,未及二度流平时表面已干结而形成桔皮。(2)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漆膜产生桔皮现象。3.防治措施(1)在涂装中要保证涂料涂布后有一定的流平时间,溶剂不能挥发太快。(2)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施工。(3)对于有桔皮的涂层可用水砂纸将凸起部分磨平,凹陷部分抹补腻子,再涂刷一遍漆层。62(十一)(十一)发汗汗1.现象 基层的矿物油、蜡质、或底层涂料有未挥发的溶剂,把面层漆料局部溶解并渗到表面的现象。2.原因(1)涂膜氧化未充分,或长油度漆未能从底部完全干燥。(2)施工环境潮湿,通风不良,使漆膜表面水分凝聚而产生”发汗”。3.防治措施(1)加强通风,促使涂膜氧化和聚合。待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再涂上涂料。(2)对于有发汗的涂层,一般应将涂层铲除清理干净,重新进行基层处理后再进行涂饰施工。若是因为凝结水珠而发汗则用抹布轻轻将水抹干后,再进行涂装。63(十二)木(十二)木纹浑浊1.现象 透明漆涂饰后,显露木纹不清晰,涂膜不透彻,不光亮的现象称为木纹浑浊。2.原因(1)底、面着色剂存放时间过长,颜料下沉。造成上浅下深,操作时未搅拌均匀,刷涂时颜色较深处,覆盖了木纹而显浑浊.(2)木材质地不同,着色不均匀,局部着色过深。木材材质软者易着色。材质硬者不易着色。(3)操作技术不熟练,重刷处色深,刷毛太硬或太软也容易造成色泽不一致。3.防治措施(1)使用底、面着色剂时,应将其搅拌均匀,以保证其颜色均匀一致。(2)对于不同的材质基层,应选用不同施工方法着色,操作要熟练重叠反复刷涂,个别部位可进行修色,取得色调一致。(3)发现木纹浑浊,色泽深浅不一较严重时,必须涂层全部洗干净。然后再重新刷色。64(十三)咬底十三)咬底1.现象 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减小,而起皮、揭底的现象。2.原因(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3.防治措施(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再刷涂面层涂料。(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工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种的涂料进行刷涂。65(十四)浮色(十四)浮色1.现象 当含有两种以上颜料的复色涂料,在施工中,颜料分层离析,造成干膜和湿膜颜色差异很大,并在漆膜上出现不同色斑。称为浮色。2.原因(1)复色涂料的混合颜料中,各种颜料比重不同,产生浮沉现象,使用时未调均匀就进行涂饰。(2)油刷的毛太粗、太硬,在刷涂时易出现浮色现象。3.防治措施(1)选择质量优良的涂料。(2)使用含有比重大的颜料的涂料时,最好选用软毛油刷。刷涂时经常将漆油搅拌均匀。(3)对于已有浮色现象的涂层,可选用优良的涂料,用软毛刷刷一遍面漆。66(十五)倒光、失光(十五)倒光、失光1.倒光是指漆膜干后富有光泽,但在很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内光泽就减退消失的现象。失光是指有光漆在固化成榉膜后没有光泽,或光泽不足的现象。倒光与失光在现象上虽有差别,但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的。2.原因(1)刷涂施工时,空气湿度过大或有水蒸气凝聚,或刷涂工具中有水分带入涂料。(2)木材基层含有吸水的碱性植物胶,刷涂硝基漆后产生白雾,以致失光。(3)被涂表面或腻子层没有很好打磨,表面太粗糙,使漆膜光泽晦暗。3.防治措施(1)阴雨、严寒天气或潮湿环境,不宜进行施工。防止涂装工具把水分带入涂料里面。(2)木材基层表面在刷涂前,应处理干净,不得有污物。(3)被涂表面,打磨要彻底,并清理干净表面灰尘。(4)发现漆膜失光或倒光现象,可用远红外线照射,促使漆膜干燥。若倒光或失光严重,应待表面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后,再刷涂一层面漆。67(十六)漆膜开裂、(十六)漆膜开裂、龟裂裂1.现象 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2.原因(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复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5)水泥底层未经充分干燥,PH值过大(碱性过大),表面有浮尘。油污等。(6)涂装前痔不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7)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68 3.防治措施(1)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2)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3)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用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4)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精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5)水泥底层应充分干燥,碱性不能过大(PH值控制在8以下)。(6)水泥基底最好用抗碱封闭底漆封闭。(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69(十七)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十七)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1.现象 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2.原因(1)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2)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3)物面处理不当。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讨价还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的油份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或水泥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4)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5)水泥基材表同残留脱模剂,PH值高,含水率高。(6)室外用漆的耐候性,耐水性,抗高、低温循环性差。(7)施工温度过低。70 3.防治措施(1)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2)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3)基材(如木材、水泥等)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底漆须干透后并要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附着力。(4)去除水泥(混凝土)基材表面脱模剂,降低表面的碱性。(5)水泥基材应用抗碱性封闭漆进行封闭。(6)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适宜施工水溶性涂料如乳胶漆。71(十八)粉化(十八)粉化1.现象 涂膜表面出现粉层,用手触之即粘在手上的现象称为粉化。2.原因(1)涂料耐候性差,强烈的日光曝晒、水、霜、露、冰、雪的侵蚀,使涂料的粘接性变差而粉化。(2)误将室内用涂料用于室外。(3)液粘度低或膜层太薄。(4)白色颜料及磁性调合漆(尤其是室外)极易粉化。(5)施工时油漆未充分搅拌。(6)水泥(混凝土)基材处理不良,未充分干透或表面碱性过大。723.防治措施(1)选用耐候性好的涂料,在日光、水、霜、雪、露的作用下稳定好。(2)室内用涂料不宜用于室外,已涂上的应复涂用于室外的同类型面清或清漆。(3)漆膜粘度要适中,如室内涂两层,室外需涂外用漆三层。(4)室外最好不用或少用白色榉,应使用油性调合漆而不用磁性调合漆。(5)施工前应充分搅拌,使榉液中树脂、颜料等成份均匀一致。(6)水泥(混凝土)基材应干燥,碱性不能过大。(7)用抗碱性封闭底漆对水泥底材进行封闭。(8)对产生粉化的涂层,应清除粉化层,然后重新涂装。73(十九)生(十九)生锈 1.现象 涂膜的生锈即被涂物表面产生锈蚀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生的早期,涂膜透出黄色,而后涂膜破裂出现点蚀、丝状腐蚀,直至孔蚀。2.原因(1)基材表面铁锈,酸液等未彻底清除,日久锈蚀蔓延。(2)漆膜总厚度不够,水分或腐蚀性气体透过漆层而腐蚀金属。(3)涂装不均匀,有漏涂或漆膜有针孔。3.防治措施(1)表面处理时要彻底清除铁锈,余酸等。(2)漆膜总厚度要符合技术要求,不可太薄。(3)膜要均匀一致,注意不要漏涂,并避免漆膜产生针孔。74(二十)分(二十)分线不宜,超越不宜,超越边界,界,污染相染相邻饰面面 可用弹线法划直,用分色纸隔开,再行施工。(二十一)(二十一)腻子子颜色不一色不一 可一次调配所需腻子,调配腻子时应加强搅拌,使颜料分散均匀,或向生产厂商订购相应产品。(二十二)(二十二)钉头可可见 将外露钉头打入涂饰物内,再用实色或与白坯木材颜色接近的腻子填平,待上漆后,即不明显。75二十三)反碱二十三)反碱1.现象 局部漆膜表面发霉起毛,似一层白霜,严重时涂膜脱落。抹在白灰基层上的涂膜,常显露筋络,改变面漆颜色,统称反碱。2.原因(1)反碱主要是因为底层碱性大,又遇环境潮湿,涂刷后,在涂膜干燥过程中表面析出一层碱霜,破坏了涂膜,若涂膜较厚时会使其脱落。(2)使用的涂料耐候性差也会产生反碱现象。3.防治措施(1)底层必须干燥,达到低含水率的要求。(2)底材(尤其是混凝土)表面碱性不能太大,使PH值8(3)碱性底材(如混凝土)必须先用抗碱封闭漆封闭表面,然后涂装。(4)选择使用抗碱性较好的涂料。76二二二二.外外外外墙墙或或或或顶顶棚涂料涂棚涂料涂棚涂料涂棚涂料涂层层(一)(一)颜颜色不均匀色不均匀1 1、现现象象 在刷涂内在刷涂内墙墙涂料涂料时时如果羊毛刷(排笔)蘸取涂料如果羊毛刷(排笔)蘸取涂料过过少,刷涂少,刷涂过过薄,上下接薄,上下接头头不好,本身涂刷不均匀,底不好,本身涂刷不均匀,底层层吸收涂料程度不吸收涂料程度不一,底一,底层颜层颜色不一,色不一,调调色色时时色色浆浆未能充分未能充分搅搅匀,涂装匀,涂装时时均会出均会出现颜现颜色不均匀。色不均匀。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熟熟练练刷涂技巧,留意刷涂涂料的均匀程度,如吸收涂料程度不一的坯底,可先涂刷一刷涂技巧,留意刷涂涂料的均匀程度,如吸收涂料程度不一的坯底,可先涂刷一层墙层墙底宝,做好底底宝,做好底层层封封闭闭后再涂刷内后再涂刷内墙墙涂料。注意内涂料。注意内墙墙涂料在涂刷决涂料在涂刷决应应充分充分搅搅拌,将其色拌,将其色浆浆分散均匀;如果出分散均匀;如果出现颜现颜色不均匀的色不均匀的现现象可重新将内象可重新将内墙墙涂料刷涂一至二遍,涂料刷涂一至二遍,使之使之颜颜色均匀。色均匀。(二)掉粉(二)掉粉 现现象象 内内墙墙涂料如果本身涂料如果本身树树脂粘合力差,或涂料中脂粘合力差,或涂料中树树脂含量脂含量过过少都会出少都会出现现掉粉掉粉现现象。象。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选择选择粘合力好的内粘合力好的内墙墙涂料配制涂料配制墙墙涂料涂料时时掌握好掌握好树树脂。如出脂。如出现该现现该现象可将掉粉涂象可将掉粉涂层层磨去后重新涂刷。磨去后重新涂刷。77(三)花纹不规则现象辊涂:底层处理不平整,涂层厚薄不均,辊轴偏移,辊筒未清理干净,压力过高。喷涂(多彩喷涂):粘度不适当,空气压力不稳定,压力过高,喷涂不均匀。防治措施 将压辊顺平,轻轻支于墙面,由下而上或按斜对角线方向滚动,用力要均匀,将涂料均匀辊涂于墙面注意保持辊间干净。喷涂时,调整合适的粘度,将空气压力控制稳定,走枪均匀。(四)接茬明显:原因 底层封闭差,接头表面施工间隔时间过长,已做好毛头的表面于干燥,施工衔接不当等,均会茬明显。防治措施 作好底层封闭,在同一平面上拉毛施工时,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涂装面积过大,应将接口接于不明显处。78 三三.水泥地面涂水泥地面涂层(一)起皮、涂膜产分开裂或有片状卷片1、现象 水泥地面未充分干燥,地面有浮尘、杂物、油污等;涂料内部应力过大,涂层底面不配套,施工保养措施不力。2、防治措施 水泥地面必须充分干燥,清除地面浮尘,杂物、油污等。水泥地面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对于内应力较大涂料,如不饱和聚酯,可采用加分格条方法,降低内应力,涂层底面涂料应合理配置,涂饰面层涂料前应对底层进行砂磨,以增强同间附着力,对于掺有水泥作为粘结成份的涂层,施工后注意洒水养护。79(二)腻子裂缝1、现象 水泥地面未充分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内应力作用产生开裂使腻子产生裂缝,腻子调配时粘结剂与粉料比例不当。2、防治措施 应使水泥地面充分干燥后再嵌刮腻子,调配腻子时,不能使粘剂含量过少。(三)水泥基材涂装前处理 水泥基材涂(如水泥地面、内墙。外墙等)在装修领域占有相当的比重。水泥制品内部含有碱性物质和水分,会直接影响涂层的附着力,甚至产生变色、起泡、脱皮、开裂、粉化、反碱等一系列质量问题。所以对水泥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克服上述弊病的重要步骤。对水泥基材前处理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801.水泥基材必须充分干透方可施工。2.基材表面沾染的油污、灰尘或其它污物必须彻底清除。3.将底材打磨平整,清除尘屑后,方可嵌刮腻子进行涂装。4.基材碱性不能过大,PH值须控制在8以下,新制水泥基材须自然干燥20天以上方可涂装施工。期间要经常洒水保养,并可使水泥表面碱性有效降低。对于紧急工程,可用15-20%硫酸锌(或氯化锌)溶液涂刷表面数次,待干后除去表面析出的粉质和浮粒,(亦可有5-10%稀盐酸溶液刷洗表面),然后用清水洗涤干净。可有效地除去水泥表面残留的脱模剂、降低基材碱性。5.用抗碱性封闭漆封闭底材表面。81 四四.美美术漆的涂装漆的涂装(一)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涂饰时线条不直顺、粗细不均匀1、原因 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时如刷子蘸涂料过多,用力不均匀,手法不稳定等。均可能造成不直顺同、粗细不均匀。防治措施: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时先用刷子蘸取少量涂料,均匀用力,沿线向后方刷涂,注意手法稳定,刷子不能一高一低。(二)仿木纹图案时断纹原因拉纹时用力不匀,时轻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