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壤类型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558528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的土壤类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的土壤类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的土壤类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家乡 浙江省的土壤 一成土环境介绍1.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地形发育对土壤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浙江省处于东南沿海地带,且去地形以带有缓坡的山地丘陵为主。2.气候因素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其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3.母质因素v浙江省内的成土母质为各种酸性和基性岩,并以第四纪红色黏土与砂岩等硅铁质和硅质富铝风化壳为主。4.时间因素v时间成为成土的强度因素,即土壤的发育度。在不同的成土环境中,也会出现相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土壤发育度。如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松软,都会加速土壤发育。浙江上侏罗一下白奎统火山沉积岩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前人统称其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岩系”。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的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5.生物因素v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营养元素、物理性质、水土保持以及垂直分层土壤的方面。v浙江省内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以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等,林木层次简单,藤本和附生植物很少。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和水竹类植物生长繁茂。且境内动物有蛇、鼠类、蚁类等,此外还有蛆虫。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典型例子是农业生产活动,浙江省便以水稻、麦、玉米等一年生草本农作物代替天然植被,这种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必须在大量额外的物质、能量输入和人类精心的护理下才能获得高产农业活动填海造陆二区域土壤类型的构成和分布格局浙江省土壤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红壤、黄壤、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紫色土、石灰土、粗骨土等。v其典型土壤有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和潮土等。v红壤在全省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浙南、浙东、浙西丘陵山地,具有粘、酸、瘦等主要肥力特征,旱季保水性能差,不适于作物高产,主要适于种植茶、果等经济特产,以及玉米、甘薯等旱粮作物;v水稻土分布面积其次,是经过长期平整土地、修筑排灌系统、耕耘、轮作形成的人为土壤,主要分布在浙北平原和浙东南滨海平原,是我省粮、油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v滨海平原分布着滨海盐土,土壤性状的主要特征是土体中含盐量高,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一般未脱盐的土壤以水产养殖为主,土壤脱盐后可种植棉麻、糖蔗、蔬菜、瓜类等作物;v潮土类分布在江河两岸及杭嘉湖平原,土层深厚,水源丰富,土质肥沃,是我省种植粮食、棉麻、蚕桑、蔬菜、瓜类等作物及栽种经济林果的重要生产基地。1.红壤的理化特征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5粘粒SiO2AI2O3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2-或PO43-可达100150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定较强。2.水稻土的理化特征(1)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2gkg-1(土046),粘粒含量一般为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2)烘性与冷性。它是指含有机质较多,且C/N比高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的综合反映。(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SiO2含量在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为21;后者多为5:1(5)刚性与绵性:它是粘粒与粉沙的不同含量在土壤水分处于风干状态下的一种土壤结持性,前者粘粒含量40,后者粉沙含量40。3.滨海盐土的理化特征土壤表层积盐重,心土、底土含盐量亦高。表层含盐量多为0.61.0,高者23或更高,下层亦在0.40.8之间。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很高,且距海愈近,矿化度愈高。一般为1030克/升,高者可达3050克/升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氯离子占阴子总量的8090。4.潮土的理化特征1、有ApkAp2BCkCgk剖面构型。2、富含碳酸钙,若其为粘质土则偏高,沙质土偏低,是中性至微碱性反应。3、可溶性盐分含量1g/kg。4、土壤养分含量、耕性、水分物理性质、生产潜力等与土壤质地及剖面构型有关。以壤质潮土肥力性能最好。四典型土壤的利用我省地形复杂,山区、半山区、红壤丘陵、河谷、海涂交错,有部分低丘缓坡、荒滩荒涂可以开发利用。在城市和农村,有一些企业、农宅用地可以挖潜重新利用,农用地的改良、改造也有相当的潜力。(1)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开发潜力是指可以垦造成耕地的海涂、江河滩地、荒草(坡)地及零星闲散废弃地的数量。据土地资源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资料显示,全省土地开发潜力有:海涂:全省现有大潮低潮位以上的海涂资源约2700平方公里(400余万亩),其中平均海平面以上近期可促围海涂966平方公里(145万亩),2010年前可垦造成耕地的约293平方公里(44万亩)。另外,全省还有已围成而未利用的盐碱滩地约67平方公里(10万亩),其大部分可开发成耕地。江河滩地:全省有内陆江河滩地约333平方公里(50万由),其中2010年前可以垦造成耕地的87平方公里(13万亩)。荒草(坡)地:全省有荒草地约3333平方公里(500多万亩),其中2010年前可以垦造成耕地的约227平力公里(34万亩)。按以上分析,全省2010年前可开发成耕地的潜力约为667平方公里(100万亩)。随着海涂的淤涨,红壤丘陵地区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全省可开发成耕地的资源还会有所增加;1红壤的利用v种植粮、棉、油、蔗、烟等农作物,而且是亚热带经济林木、果树的重要产区,可以农林结合,发展亚热带经济果木,如茶叶、油茶、油桐、桑树、漆树、油橄榄、柑桔、抽子、枇杷等。建德茶园建德茶园枇杷园枇杷园景观利用景观利用红壤利用改良的方向1.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红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红壤资源壤资源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3.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商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品生产4.种草兴牧,发展草食畜种草兴牧,发展草食畜禽禽5.用地与养地结合,加强用地与养地结合,加强地力建设地力建设2.水稻土的利用v水稻土是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壤,在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改造和培肥措施,加速熟化过程,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在浙江省内,通过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了水稻土的大改造。3.滨海盐土的利用1.测土测水作为改良措施依据2.选用耐盐树种3.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4.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5.盐土园艺栽培其他辅助措施甘蔗地蒲岐镇水产养殖蒲岐镇水产养殖滨海芦苇地4.潮土的利用潮土分布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热资源较丰富,造种性广,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土壤,盛产粮棉。但潮土分布面积最大的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尚有盐碱危害,加之土壤养分低或缺乏,大部分属中、低产土壤,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必须加强潮土的合理利用与改良。1发展灌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并建立排水与农田林网,是改善潮土生产环境条件,消除或减轻旱、涝、盐、碱危害的根本措施,也是发挥潮土生产潜力的前提。2培肥土壤,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首要是解决有机肥源,实践证明,种植绿肥是开辟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但有很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再者是增施磷肥的同时,注意施用磷肥效果,局部地区(块)开始缺钾,应适当补施,配合施用微肥。3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适当配置粮食与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提高潮土地产量产值和效益。桑树园五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风土人情蚕区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民俗。桑树和蚕桑器具陪嫁许多地区在女儿出嫁时用两棵小桑树和一枝万年青陪嫁,还用蚕火(蚕室照明用的灯架子)、发篓(采桑用的小竹篓)等蚕桑用具作为嫁妆。人际关系的蚕桑习俗蚕关门与蚕开门蚕事开始,民间一切交往停止,称“蚕关门”;蚕茧采罢始恢复交往,称“蚕开门”。民国濮院志谓:蚕事开始“乡村家家闭户,以芦帘围绕屋外,杜绝往来,官府停征收,里闻庆吊皆罢,谓之蚕关门。至采茧时,亲戚问遗,谓之蚕开门”。金华斗牛谢谢欣赏!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