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522278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屑病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v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和基因分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策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进行一祥述。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一、免疫学治疗一、免疫学治疗v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胞活化,异常免疫表型表达、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球蛋白异常。针对这些免疫学异常,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封闭或免疫调节已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治疗策略。一、免疫学治疗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胞活化,CD4+LCCD8+LCAPCDC共同信号AgTh1Th1反应,如银屑病反应,如银屑病Th2Th2反应,如反应,如ADAD,SLESLECD4+LCAPC共同信号AgTh1反应,如银屑病Th2反应银屑病的抗体治疗银屑病的抗体治疗v根据银屑病免疫学异常的不同环节,可以采用针对不同分子或结构作为靶抗原的抗体进行治疗。目前开发批准上市的或正在研制处于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显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蕴藏这巨大的市场效应。银屑病的抗体治疗根据银屑病免疫学异常的不同环节,可以采用针1、抗抗CD4抗体:抗体:vCD4分子主要分布T细胞表面,通过与MHC II类抗原相互作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抗原提呈功能,在银屑病早期皮损中主要有CD4+T细胞浸润。用人源化的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对其他药物抵抗的斑块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PASI平分平均下降46%,未见明显副作用。1、抗CD4抗体:CD4分子主要分布T细胞表面,通过与MHC2、抗、抗CD25抗体:抗体:vCD25抗体通过封闭CD25分子,阻断白介素-2的作用而抑制T细胞活性,CD25于银屑病发展和持续有相关性。Krueger等使用一种人源化抗CD25的嵌合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对19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16周,输住首次剂量2mg/kg,以后第2、4、8、和12周剂量为1mg/kg,第8 周PASI评分平均下降30%,抗体注射后1小时外周T细胞表面的CD25即被封闭,第16周表达下降44.8%。2、抗CD25抗体:CD25抗体通过封闭CD25分子,阻断白3、抗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坏死因子-(TNF-TNF-)抗体:)抗体:v目前已经上市的抗TNF抗体有2个,即抗TNF-IgG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infliximab,IFB)和包括2个重组P75 TNF受体的细胞外部分和IgG1的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ENT),已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和类风湿关节炎。3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各11例的安慰剂组,IFB5mg/kg组和IFB10mg/kg组,于0、2和6周静脉给药,第10周进行医生综合评价:IFB两组的有效中位时间是4周,无严重副作用,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有较高疗效且显效时间较短。另一项对ENT的研究发现,其在治疗银屑病皮损的同时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关节炎的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3、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抗体:目前已经上市的抗T4、抗抗CD11抗体抗体vCD11是组成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亚单位,是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的T细胞表面分子,具有使T细胞游走进入皮肤的功能。Efalizumab(hu1124)是CD11的单克隆抗体。Papp等用hu1124进行了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例银屑病患者(PASI值12,皮损面积10)。分低剂量组.1mg/kg(n=22)、高剂量组0.3mg/kg(n=75)和安慰剂组(n=48),每周静脉给药一次,共周。第天进行医生综合评价: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改善50%以上的患者分别达48%和15%,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期间有轻度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短暂升高,循环淋巴计数未见下降。4、抗CD11抗体CD11是组成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Alefacept:v活的记忆T细胞表达CD2,可占银屑病皮损T细胞总数的75%以上,是银屑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环节。Alefacept是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3)和 IG1的融合蛋白,结合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2,阻断抗原呈递信号,选择性的诱导记忆效应T细胞的调亡。vKrueger等通过对参加II、III期临床试验的1300个银.屑病患者的分析,发现随访12周肌肉或静脉注射alefacept,的患者中,大约1/3患者PASI值下降75%,将近2/3患者PASI值下降50%,而且在一个单独疗程中或后PASI值下降75%的患者还可以保持PASI值下降50%大于7个月的时间。接受两个疗程的患者中PASI值下降75%和50%的分别可达到40%和71%,并且有效性持续更长。该药副作用较少,有轻度流感症状。、Alefacept:活的记忆T细胞表达CD2,可占银屑病6、抗白介素抗白介素-8(IL-8)抗体:)抗体:v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IL-8既能趋化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向表皮游走移行,又具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Abgenix公司开发的抗IL-8抗体ABX-IL8是一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用于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6、抗白介素-8(IL-8)抗体: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IL-8、抗白介素抗白介素-6受体(受体(IL-6R)抗体)抗体:vIL-6R是一种膜表面分子,与IL-6结合可以刺激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增殖,同时还参与炎症反应的介导。人源化的抗IL-6R单克隆抗体已经研制成功,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抗白介素-6受体(IL-6R)抗体:IL-6R是一种膜表8、CTLA4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CTLA4Ig)vCTLA4 Ig是抗B7的嵌合抗体,通过阻断B7和CD28的结合下调Th1T细胞反应。许多研究显示CTLA4 Ig在控制银屑病中有效。一项为期26周的研究,43例接受4次静脉给药,CTLA4Ig(BMS-188667),46%d患者达到50%或以上的改善。疗后CTLA4 Ig组患者斑块活检显示: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和成熟周期趋于正常,真皮表皮交界处T细胞群减少,趋于正常,该疗法副作用少,有轻度流感症状。8、CTLA4免疫球蛋白(CTLA4Ig)CTLA4 Ig是9、抗抗CD80单抗单抗:vIDEC-114是一种抗B7.1(CD80)的单克隆抗体。它与B7.1有特殊的高亲和力。24例患者应用IDEC-1140.0515.0mg/kg单剂量静脉输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已初步得到验证,并显示治疗自身免疫炎症疾病的潜力。在单一剂量治疗时耐受性较好。9、抗CD80单抗:IDEC-114是一种抗B7.1(CD810、AB3891L-2:vDAB3891L-2是一种IL-2受体特异性的细胞毒素,这种毒素对带有高亲和力的IL-2R的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由于银屑病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IL-2R,故DAB3891L-2可以选择性攻击活化的T淋巴细胞,改善临床症状。10、AB3891L-2:DAB3891L-2是一种IL-2银屑病细胞因子和多肽的治疗银屑病细胞因子和多肽的治疗v1、肽:、肽:最早的免疫疗法之一是T肽的应用,作为一种HIV和CD4T细胞结合的拮抗剂配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多种作用,可以增加Th2细胞IL-10的产生。Faber等报告,14例银屑病患者每例选择两块皮损分别给予T肽注射和安慰剂皮下注射2周,大约疗后1周治疗区活检,组织学9例显示明显改善,3例中度改善,2例出现可消退红斑,1例发生单纯蜂窝组织炎。银屑病细胞因子和多肽的治疗1、肽:v2、介素、介素-10(IL-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影响着皮肤调节机制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IL-10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IFN-,部分抑制辅助细胞产生IL-12,抑制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和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Asadullah等对10例成年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5例皮下注射IL-10 8ug/kg/d,5例IL-1020ug/kg/d,每周3次,连续49天,治疗后8例组织学明显改善,9例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的CD3T淋巴细胞及CD1抗原呈递细胞减少,Ki-67阳性表皮细胞数减少。虽然治疗前后CD4和CD8亚细胞群并未见明显减少,但IFN-/IL-4的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显著,且IL-8mRNA显著下降。说明IL-10具有抗银屑病活性,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途径。2、介素-10(IL-10):v3、受体、受体(TCR)模拟肽模拟肽 TCR的跨膜区有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适当的排列组合将启动跨膜信号传导并激活T细胞。已证实这个区是TCR和CD3复合物亚单位的结合区。阻断T细胞的信号传导是治疗银屑病的措施之一。TCR模拟肽霜剂在银屑病皮损区使用后,皮损得到明显改善。3、受体(TCR)模拟肽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v系统给予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的显著疗效引发人们对新的、低毒性、免疫调节作用强的外用替代药物研究。环孢素因表皮渗透功能差,外用治疗无效。他克莫司(tac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外用有效但仅限于小块封包的斑块。雷帕霉素(rapamycin)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用于防止移植排斥反应。它的作用机制是限制T细胞增殖和S6激酶活性而无环孢素的肾毒性和高血压。对于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小剂量雷帕霉素(3mg/kg/d)和小剂量环孢素(1.25mg/kg/d)联合用药跟单用大剂量环孢素(5mg/kg/d)疗效相同而副作用少。小范围研究显示外用雷帕霉素部分有效,其安全性及疗效尚代评估。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系统给予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的显著疗效引发其他免疫治疗其他免疫治疗v灭活的分枝杆菌疫苗可以诱导Th2细胞因子释放,一项对照研究发现分枝杆菌疫苗免疫疗法可使大部分(19/21)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值改善(P50%,5例皮损完全消失并至少持续6月。所有患者的注射部位都出现无痛性硬结,48小时后达30mmm240mm2,72小时后最大可达400mm2,以后逐渐缩小,4周左右完全消失,无瘢痕或色素沉着。与现有的疗法相比,方便、耐受性好、无毒性、相对廉价,且产生的缓解期较长。如果实验结果在安慰剂对照组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则可以用于临床。其他免疫治疗灭活的分枝杆菌疫苗可以诱导Th2细胞因子释放,二、抗血管生长药物二、抗血管生长药物v血管生成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斑块型银屑病的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肿瘤学的重要突破就包括抗血管生长药物治疗肿瘤的进展。二、抗血管生长药物血管生成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血管生成拮抗剂:血管生成拮抗剂:v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5416,SU5217已经证明对动物肿瘤模型有效;同时能明显减少过度增生疾病中的VEGF产物,破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功能,体外试验可限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生长,从而也对银屑病有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血管生成拮抗剂: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5416,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v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包含明胶酶和胶原酶,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还能使新生血管穿过真皮基质。研究发现银屑病中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目前正在对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如Marimastat(BB2516)、Batimastat(BB94)等局部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动物试验,它们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包含明胶酶和胶原酶,AE-941(psovascar,neovastat):vAE-941是从鲨鱼软骨中提取出的活性药物,由于软骨是一种非非血管组织,所以推测其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且其具有胶原酶活性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初步研究表明,外用AE-941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目前还处于银屑病II期临床试验阶段。AE-941(psovascar,neovastat):A三、针对核受体研制的新型药物三、针对核受体研制的新型药物v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是配体依赖转录因子的一个重要家族,其配体如维A酸、维生素D3和糖皮质类固醇已用于治疗银屑病。三、针对核受体研制的新型药物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是配体维维A酸代谢阻滞剂(酸代谢阻滞剂(RAMBAs)v系统给予维A酸治疗银屑病已经取得好的疗效。利阿唑(liarozole)是一种维A酸模拟物,为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现临床已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的治疗。其不是维A酸,但可以通过增加组织和血液中的维A酸量来发挥疗效,停药1-2天即可恢复正常,使育龄期女性患者更容易接受。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系统给予维A酸治疗银屑病已维生素维生素D3类似物类似物v局部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治疗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它的临床应用被看作是近10年来银屑病治疗的一大重要突破。其可能使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炎症细胞调亡和Th1亚群向Th2亚群转变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证实它也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维生素D3类似物局部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治疗银屑病是安全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v脂肪酸激活转录因子家族又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即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家族,存在3种亚型,即PPAR、PPAR、PPAR,这三种亚型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含DNA结合区和配体结合区等。其中亚型PPAR在未分化组织内如银屑病皮损内减少,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类药物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目前知道通过激活PPAR而起作用。在一开放性研究中显示其对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有可靠疗效。但此药有肝毒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脂肪酸激活转录因子家四、有关信号转导药物的治疗四、有关信号转导药物的治疗v酪氨酸磷酸化是多细胞机体生长相关的最基本的生化反应,催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及免疫和炎症过程。PTK包括受体PTK和胞内PTK。本身具有PTK活性的生长因子类受体被激活后,通过胞外结构域与配基结合,导致受体聚合,启动跨膜信号的传递过程。银屑病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异常、炎症浸润和微血管异常的生理病理改变的共同点和核心点之一就是PTK活性异常。银屑病表皮中,生长调节信号和受体表达之间的平衡破坏,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被双调蛋白和TGF-的持续激活刺激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EGFR是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tyrphostins是第一类用于临床的信号转导治疗药,其中EGFR激酶阻断剂被认为是很强的抗银屑病药物。近年来发展的EGFR PTK选择性阻断剂喹唑啉衍生物AG1517/SU5271和AG1478能阻断EGF依赖的细胞增殖,对银屑病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四、有关信号转导药物的治疗酪氨酸磷酸化是多细胞机体生长相关的五、物理疗法五、物理疗法UVB光疗光疗 UVB光疗通常用于中到重度银屑病和局部顽固性皮疹的治疗,可单独或与外用和内服药物联合治疗。建议每周2-3次,剂量为最小红斑量(MED)。一种新的称为窄谱UVB(311313nm),与传统的广谱UVB相比这种方法选用对银屑病更为有效的特殊段波谱治疗银屑病。注意短期应用的红斑和水疱及长期皮肤老化问题。五、物理疗法UVB光疗光化学疗法(光化学疗法(PUVA):vPUVA是指长波紫外线(320-400nm)照射加上服用或外用补骨脂素(psoralen)。补骨脂素通过UVA活化插入DNA,在DNA链中形成交叉连接,扰乱DNA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初次剂量通过预先测定的最小光毒量(MPD)来定,推荐用法每周进行2次PUVA治疗。口服PUVA的副作用有恶心,头痛,眩晕。任何形式的PUVA都能导致皮肤骚痒和发红。PUVA治疗一般在24小时后起效,高峰在48小时。PUVA的长期副作用有皮肤老化和色素沉着。光化学疗法(PUVA):PUVA是指长波紫外线(320-4单频准分子激光:单频准分子激光:v单频准分子激光,是脉冲气体激光,在电流通过时被激活,释放出某一波长的单色光。气体是由惰性气体和卤素混合而成,激活的惰性气体和卤素可形成卤化物。目前应用的单频准分子激光主要有以下几种:氩氟()准分子激光 波长;氪氟()准分子激光 波长;氙氯()准分子激光 波长;氙氟()准分子激光 波长 等。单频准分子激光是连续的脉冲气体激光,释放的光波长在紫外线范围内,脉冲宽度为,频率为,种单频准分子激光的波长为气体特异性的,目前用于皮肤科的为准分子激光。二聚体由惰性气体氙(最外层有个电子)和卤素氯(最外层有个电子)组成。卤素可通过接受个电子与其他原子结合,该准分子仅在电流激活时以结合状态存在。单频准分子激光:单频准分子激光,是脉冲气体激光,在电流通过v单频准分子激光与窄波疗法和有所不同,在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窄波的比较详见表。单频准分子激光,即靶式与窄波相比亦有异同之处,详见表。单频准分子激光与窄波疗法和有所不同,在临床疗效表表 疗法与窄波疗法的比较疗法与窄波疗法的比较 窄波光源 320400nm 311313nm光敏剂 需要光敏剂 无需光敏剂 疗效 好 更好 副作用 少 更少 适应人群 成人适用,儿童慎用 成人、儿童均可 照射时间 长 短 表 疗法与窄波疗法的比较 窄波表表2.窄波窄波UVB与单频准分子激光的比较与单频准分子激光的比较 窄波 单频准分子激光(靶式)光源 连续汞蒸气弧光灯,准分子光 机制 刺激色素产生细胞 除本身的刺激作用外,激光深入穿透使光可到达残留色素产生细胞层面,诱导细胞凋亡。光斑 能量 低,高,疗效 好 好于传统的疗法 表2.窄波UVB与单频准分子激光的比较 窄波 单频准分vXeCL激光可在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研究者发现窄波和XeCL激光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定量分析发现XeCL激光的作用较强。改变XeCL激光的脉冲频率和强度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此外,XeCL激光的光学特性,如单色连续脉冲式光源,可方便精确定量,无“污染”波长,使其成为研究作用模式的最理想工具。XeCL激光可在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研究者发现窄波vTrehan等用XeCL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例斑块型银屑病病人的处斑块皮损进行治疗,每周次,共周。此后、和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有例患者完成试验,无并发症。治疗后可达到的清除率,剂量为 平均累积照射剂量为,平均消退时间为.个月。所以,每周次,中等剂量的照射仅照射数次后可有效清除局限型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与传统光疗相比,总的累积剂量小。Trehan等用XeCL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例斑块vCampolmi用XeCL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掌跖脓疱病。例患者接受了治疗,最大照射面积。在为期周的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获的改善,经周随访未发现有复发。Campolmi用XeCL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掌跖脓疱病v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能很快消除皮损,且可单独应用而不需其他药物,成为银屑病和其他免疫性皮肤病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能很快消除皮损,且 光动力学疗法(光动力学疗法(PDT):):v光动力学疗法,即局部或系统运用卟啉衍生物,随之通过集中的激光或非激光性可见光照射,产生光敏作用的治疗方法。Boehncke等在一开放的非随机实验中,研究20例慢性斑块型白人银屑病患者,隔周静脉注射一次光敏物质Verteporfin(一元酸苯卟啉环A)8mg/m2体表面积,随后3小时波长600nm700nm的光线,共5周。治疗2周后即可见效,皮损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为照射期治疗部位有轻度灼烧感,但各种化验均未发现用Verteporfin PDT治疗有致突变作用,初步证明该方法治疗银屑病有效,有取代PUVA治疗银屑病的潜力。光动力学疗法(PDT):光动力学疗法,即局部或系统运用卟六、心理干预疗法心理干预疗法v调查发现超过40%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紧张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持续及恶化相关。许多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仅用药物治疗者。神经心理免疫学领域的诸多新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心理紧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部分解释了紧张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心理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应答的影响的研究,有望探索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六、心理干预疗法调查发现超过40%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紧张因素七、饮食疗法七、饮食疗法v Michaelsson等曾发现16%的银屑病患者具有抗谷胶抗体(AGA)。1999进一步研究了谷胶与银屑病的关系,33例AGA阳性和6例AGA阴性的患者先接受3个月的无谷胶饮食(GFD)后,在接受3个月正常饮食,由同一位医生每月进行PASI评分。第一阶段,没有患者需要加强银屑病治疗,8例阳性者还减少了原来的常规治疗。3个月后阳性患者中73%PASI值下降,82%血中AGA滴度下降,病情改善;阴性患者PASI评分无变化或恶化。第二阶段,60%阳性患者皮损恶化而加强治疗,其中2例皮损严重泛发并伴关节炎和胃肠道症状,而重新开始无谷胶饮食。阴性患者无需加强治疗。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中有AGA阳性亚群,避免食物中的谷胶可以减轻病情。食物影响银屑病的机理不清,可能在肠黏膜和皮肤上存在一些抗原与谷胶相关,也许肠道通透性增加使少数微粒成为超抗原,而在素质性个体引起银屑病恶化。这一现象有待于GFD所逆转。如作者所说,由于未采用盲法和随机原则,AGA诊断谷胶敏感性肠病不如组织转氨酶灵敏,3个月的观察期太短的原因,谷胶与银屑病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七、饮食疗法 Michaelsson等曾发现16%的银屑八、遗传学:八、遗传学:v据报道银屑病患者第一代亲属发病率约1/3,同卵双生子同时患病概率为70%,双卵双生子为25%;多种类型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银屑病有关,尤其是早发型(I型)银屑病患者的HLA-Cw6抗原。对银屑病多个发病家族及其同胞的广泛基因组调查,发现4个主要易感位点与银屑病有关,成为银1、2、3和4,分别位于染色体6p、17p、4q和1q上,其他少见位点见于16q和20p。这些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发生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最近,其它位于染色体6p上的银屑病相关易感位点已在中国人群中鉴定出来,它是一种与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相关的基因(MICA)。八、遗传学:据报道银屑病患者第一代亲属发病率约1/3,同卵双v银屑病基因治疗短期内尚难实现,迫切的工作是发现易感性致病基因对银屑病作用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发展银屑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使人们可以迅速筛选治疗治疗本病的强效疗法。与药物遗传学研究相结合,使以根据患者基因型的不同来定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从而达到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少的目的。银屑病基因治疗短期内尚难实现,迫切的工作是发现易感性致病基因v综上所述,近10年来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对新型治疗方法的提高具有了很大促进作用。目前已用于防治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成功方法完全可能用于银屑病的治疗;肿瘤防治领域的一些新的手段如血管生长抑制剂也可借鉴;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超家族中的部分新配体可单一或联合用于银屑病治疗,维A酸模拟物极有可能替代维A酸用于临床;针对皮损而对正常组织无伤害的物理疗法也会得到应用和普及。而且每个银屑病患者都应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并结合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发生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银屑病必将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易感基因位点的确认,将来在基因治疗和药物遗传治疗学方面实现根治。综上所述,近10年来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深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