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五章--呼吸系统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47620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6.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五章--呼吸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五章--呼吸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五章--呼吸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结构第二节 肺第一节呼吸道第三节胸膜和纵隔 第五章第五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第二节 肺第一节呼吸道第三节胸膜和纵隔 第五章 呼吸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上、下呼吸道的概念;外鼻、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喉、气管的位置与形态,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构造;肺的位置与形态,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纵隔。第五章第五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学习任务 上、下呼吸道的概念;外鼻、鼻腔和鼻旁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输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分支。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分支称为下呼吸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及肺间质组成。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完成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不断地吸入外界的新鲜氧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第五章第五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内容提要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输送气体的管鼻 一、一、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鼻是呼吸道(见图5-1)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图图5-1 5-1 呼吸系统概观呼吸系统概观鼻 一、第一节 呼吸道鼻是呼吸道(见图5-1)的起始部,也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外鼻呈锥体形,位于颜面中央。由骨和软骨作为支架,外覆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外鼻上端位于两眶之间狭窄的部分称鼻根。鼻根向下延伸称鼻背,其末端为鼻尖。鼻尖两侧呈弧状扩大称鼻翼。从鼻翼向外下方到口角的浅沟称鼻唇沟,面肌瘫痪时,患侧的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外鼻外鼻1.第一节 呼吸道外鼻呈锥体形,位于颜面中央。由骨和软骨作为支鼻腔鼻腔2.鼻腔由骨和软骨为基础,内面覆以黏膜或皮肤,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鼻腔向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1)鼻前庭鼻前庭是被鼻翼遮盖的部分,内面衬以皮肤,长有粗硬的鼻毛,具有过滤灰尘和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鼻腔2.鼻腔由骨和软骨为基础,内面覆以黏膜或皮肤,被鼻中隔分2)固有鼻腔固有鼻腔是鼻腔的主要部分。其外侧壁(见图5-2)自上而下有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鼻甲下方的裂隙分别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在上鼻甲的后上方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上、中鼻道及蝶筛隐窝分别有鼻旁窦的开口,下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见图5-3)。左、右两侧鼻腔共同的内侧壁是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覆以黏膜而成。鼻中隔一般不完全居正中矢状位,往往偏向一侧。鼻中隔前下部有一易出血区(Little区),此区血管丰富而位置表浅,受外伤或干燥空气刺激,血管易破裂出血。临床上90%左右的鼻出血均发生于此区。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固有鼻腔第一节 呼吸道图图5-2 5-2 鼻腔外侧壁(右侧)鼻腔外侧壁(右侧)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5-2 鼻腔外侧壁(右侧)第一节 呼吸道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图5-3 5-3 鼻旁窦及鼻泪管的开口鼻旁窦及鼻泪管的开口第一节 呼吸道图5-3 鼻旁窦及鼻泪管的开口鼻腔的黏膜按其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以上的黏膜,活体呈浅黄色,含嗅细胞,能感受嗅觉刺激。呼吸区鼻黏膜覆盖除嗅区以外的大部分,活体呈淡红色,黏膜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混合腺及丰富的静脉丛,它们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湿润作用。病理状态下,静脉丛充血,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鼻道变窄,影响通气。鼻腔的黏膜与鼻旁窦黏膜相延续。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鼻腔的黏膜按其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鼻旁窦(见图5-4)由鼻腔周围含气骨腔覆以黏膜而成,共4对,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筛窦又分前、中、后三群小房。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因开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最高处,窦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引流不畅,易引发慢性炎症。同时窦底邻近上颌磨牙牙根,此处骨质菲薄,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上鼻旁窦的炎症中以上颌窦炎最为多见。鼻旁窦在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上起重要作用,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由于鼻旁窦黏膜与鼻黏膜连续,故鼻腔感染时,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鼻旁窦3.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鼻旁窦(见图5-4)由鼻腔周围含气骨腔覆以黏膜而成,共4对,图图5-4 5-4 鼻旁窦鼻旁窦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5-4 鼻旁窦第一节 呼吸道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喉二、二、第一节 呼吸道喉二、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喉上界平对第4、5颈椎体之间,下界约平第6颈椎体下缘,女性和小儿喉的位置较高。喉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前方被皮肤、筋膜和舌骨下肌群所覆盖,后方紧邻喉咽部,两侧邻颈部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喉的活动性较大,当吞咽和发音时,可上下移动。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喉的位置喉的位置1.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喉上界平对第4、5颈椎体之间,下界约平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见图5-5)。喉软骨喉软骨2.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图5-5 5-5 喉软骨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1)甲状软骨甲状软骨是最大的一块喉软骨,位于舌骨下方,环状软骨的上方,组成喉的前外侧壁。甲状软骨由左右两块近似方形软骨板在前方合成。两板前缘相连形成前角,前角的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成年男性特别明显。两板后缘游离,向上、下各伸出一对突起,上方的一对细长,称上角,借韧带连于舌骨;下方的一对较粗短,称下角,其内侧面有关节面,与环状软骨构成环甲关节。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1)甲状软骨第一节 呼吸道2)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前部窄低,称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后部高而宽阔,称环状软骨板,板上缘两侧各有小关节面与杓状软骨构成环杓关节。环状软骨是喉和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有重要作用,损伤后易引起喉狭窄。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环状软骨第一节 呼吸道3)杓状软骨杓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上缘之上,左右各一。杓状软骨略呈三棱锥体形,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相关节。底向前方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称为声带突;向外侧较钝的突起是喉肌的附着处,称为肌突。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3)杓状软骨第一节 呼吸道4)会厌软骨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后上方,喉入口的前方。形似树叶,上宽下窄。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喉结的后下方。当吞咽时,喉上提,会厌软骨遮盖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4)会厌软骨第一节 呼吸道喉的连结包括喉软骨之间及喉软骨与舌骨、气管间的连结(见图5-6)。喉的连结喉的连结3.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喉的连结包括喉软骨之间及喉软骨与舌骨、气管间的连结(见图5-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图5-6 5-6 喉软骨及其连结喉软骨及其连结第一节 呼吸道图5-6 喉软骨及其连结1)环甲关节环甲关节由甲状软骨下角与环状软骨两侧的关节面构成,可做前倾和复位运动。前倾时,声带紧张;复位时,声带松弛。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1)环甲关节第一节 呼吸道2)环杓关节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和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连结构成,可做旋内或者旋外运动,使声带突向互相靠近或者分开,缩小或扩大声门裂。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环杓关节第一节 呼吸道3)环甲膜环甲膜为圆锥形弹性纤维组成的膜性结构,故又称弹性圆锥。其前部正中有环甲正中韧带,位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位置表浅,从体表易于触及,是急性喉阻塞时切开或穿刺的部位。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3)环甲膜第一节 呼吸道4)甲状舌骨膜甲状舌骨膜是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膜。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4)甲状舌骨膜第一节 呼吸道喉腔(见图5-7)向上借喉口通喉咽部,向下与气管相通。腔壁覆以黏膜,与咽和气管的黏膜相延续。喉腔喉腔4.图图5-7 5-7 喉的冠状断面喉的冠状断面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喉腔(见图5-7)向上借喉口通喉咽部,向下与气管相通。腔壁覆1)喉腔结构喉的入口称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上缘、两侧的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喉腔中部的侧壁上,有上、下两对呈矢状位的黏膜皱襞突入腔内。上方一对黏膜皱襞称前庭襞,活体呈粉红色,与发音无直接关系,两侧前庭襞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一对黏膜皱襞称声襞,在活体颜色较苍白,比前庭襞更为突向喉腔。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通常所称的声带由声襞以及其覆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共同构成。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1)喉腔结构第一节 呼吸道2)喉腔的分部喉腔可借前庭襞和声襞分为以下三部分。(1)喉前庭:喉口至前庭裂平面间的部分称喉前庭,上宽下窄,前壁主要由会厌的喉面构成。(2)喉中间腔: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平面间的部分称喉中间腔,在喉腔的三部分中,喉中间腔容积最狭小。其向两侧突出的梭形隐窝称喉室。(3)声门下腔:声门裂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的部分称声门下腔,向下通气管。声门下腔处黏膜下组织比较疏松,故炎症时易引起喉水肿;婴幼儿因喉腔较窄小,发生水肿时易引起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喉腔的分部第一节 呼吸道喉肌均为骨骼肌,肌块细小,附着于喉软骨的内面和外面(见图5-8)。根据喉肌的功能可分为两群,喉肌的运动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和调节音调的高低。喉肌喉肌5.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喉肌均为骨骼肌,肌块细小,附着于喉软骨的内面和外面(见图5-图图5-8 5-8 喉肌喉肌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5-8 喉肌第一节 呼吸道1)作用于环甲关节的肌作用于环甲关节的肌使甲状软骨产生前倾和复位的运动,以紧张或松弛声韧带。其中,环甲肌起自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向后上止于甲状软骨下缘和下角,收缩时可紧张声带。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1)作用于环甲关节的肌第一节 呼吸道2)作用于环杓关节的肌作用于环杓关节的肌使杓状软骨沿垂直轴旋转,从而扩大或缩小声门裂。其中,环杓后肌起自环状软骨板后面,向外上止于杓状软骨肌突,收缩时可起到开大声门裂并紧张声带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作用于环杓关节的肌第一节 呼吸道气管和主支气管三、三、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气管和主支气管三、第一节 呼吸道1)气管位置与形态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端在平第6颈椎下缘附近连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向下进入胸腔,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见图5-9).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其内面形成向上凸的半月形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气管通常由1620个“C”形气管软骨借结缔组织相连,内面衬以黏膜构成。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气管气管1.1)气管位置与形态第一节 呼吸道气管1.图图5-9 5-9 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与支气管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5-9 气管与支气管第一节 呼吸道2)气管的分部根据气管的行程和位置,气管可分为颈、胸两部。(1)颈部:较粗,位置表浅,沿前正中线下行,在颈静脉切迹上方可以摸到。前面除舌骨下肌群外,在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有甲状腺峡,两侧邻近颈部大血管和甲状腺侧叶,后方与食管相邻。行气管切开术时,切开部位常选取第35气管软骨处。(2)胸部:较长,位于上纵隔内,两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前面与胸骨之间有胸腺和大血管;后方仍紧贴食管。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气管的分部第一节 呼吸道左、右主支气管由气管分出后,各自斜向外下方走行,分别经左、右肺门进入左、右肺。1)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平均长45cm,走行较倾斜,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形成3536的角,约在平第6胸椎高度处经肺门入左肺。主支气管主支气管2.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左、右主支气管由气管分出后,各自斜向外下方走行,分别经左、右2)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平均长23cm,走行较陡直,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形成2225的角,约在平第5胸椎体高度处经肺门入右肺。因此临床上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右主支气管第一节 呼吸道气管和主支气管壁结构相似,由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见图5-10)。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结构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结构3.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图图5-10 5-10 气管壁切面(高倍)气管壁切面(高倍)气管和主支气管壁结构相似,由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1)黏膜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纤毛向咽部摆动,可将黏液及其黏附的灰尘颗粒等运送到咽部,以痰的形式咳出。(2)固有层:位于上皮深面,与上皮之间有明显的基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较多的弹性纤维,还含有小血管及散在的淋巴组织等,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1)黏膜第一节 呼吸道2)黏膜下层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丰富的混合性气管腺。气管腺的导管穿过固有层开口于上皮表面。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2)黏膜下层第一节 呼吸道3)外膜外膜较厚,由结缔组织和透明软骨构成。软骨缺口处的结缔组织中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和平滑肌束,构成气管后壁。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3)外膜第一节 呼吸道肺位于胸腔内,膈的上方,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见图5-11、图5-12)。右肺因受肝位置的影响,较宽短。左肺因受心偏向左侧的影响而较狭长。肺的位置和形态一、一、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的位置肺的位置1.肺位于胸腔内,膈的上方,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见图5-11、图图5-11 5-11 肺的前面肺的前面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5-11 肺的前面第二节 肺图图5-12 5-12 肺的内侧面肺的内侧面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5-12 肺的内侧面第二节 肺肺的形态肺的形态2.肺表面覆以浆膜,为胸膜脏层,光滑湿润,透过脏胸膜可见许多多边形的肺小叶轮廓。幼儿肺呈淡红色,随年龄增长,由于吸入空气中灰尘的不断沉积,颜色逐渐变灰暗甚至蓝黑色。部分可呈棕黑色斑,吸烟者尤甚。肺组织质软而轻,富有弹性,呈海绵状。肺呈半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二面和三缘。(1)肺尖:呈钝圆形,向上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中内侧1/3交界处23cm。(2)肺底:与膈相贴,又称膈面,向上方凹陷,与膈穹隆相一致。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的形态2.肺表面覆以浆膜,为胸膜脏层,光滑湿润,透过脏胸膜(3)外侧面:圆凸而广阔,邻接胸廓的前、后和外侧壁,又称肋面。(4)内侧面:邻贴纵隔,又称纵隔面。此面中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构成肺根。(5)前缘:肺的前缘薄锐,右肺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下部有左肺心切迹。(6)后缘:肺的后缘圆钝。(7)下缘:肺的下缘也较薄锐,其位置可随呼吸上下移动。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3)外侧面:圆凸而广阔,邻接胸廓的前、后和外侧壁,又称肋面左肺被自后上方斜向前下方的斜裂分为上、下两个叶。右肺除有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叶。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的分叶肺的分叶3.左肺被自后上方斜向前下方的斜裂分为上、下两个叶。右肺除有斜裂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内支气管 二、二、主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分支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支为肺段支气管;肺段支气管以下的多次分支,统称为小支气管,其管径在1mm以下时称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继续分支至直径为0.5mm时则称终末细支气管。支气管在肺内的反复分支呈树枝状,故称支气管树。每根细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和所属肺泡构成一个肺小叶(见图5-13)。临床上所谓小叶性肺炎,就是指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化脓性炎症。第二节 肺肺内支气管 二、主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分支为肺叶支图图5-13 5-13 肺小叶的模式图肺小叶的模式图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5-13 肺小叶的模式图第二节 肺肺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1)导气部导气部包括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仅能传导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导气部各级支气管管壁的组织结构与主支气管基本相似,但随着管腔的变小和管壁的变薄,其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的组织结构三、三、肺实质肺实质1.肺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根据其功能的(1)肺叶支气管至细支气管:管壁结构的主要变化包括几个方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薄,杯状细胞逐渐减少;腺体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软骨呈不规则片状,并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平滑肌则相对增多。(2)终末细支气管(见图5-14):管壁薄,分层不明显,黏膜皱襞明显,上皮已移行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均消失,平滑肌增多,形成完整的环行肌层。由于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失去软骨支撑,管壁上平滑肌相对增多,因此,细支气管尤其是终末细支气管管壁上的平滑肌收缩或舒张可改变管径,以调节进入肺泡内的气体流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支气管哮喘时,终末细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出入肺泡的气流量减少,引起呼吸困难。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1)肺叶支气管至细支气管:管壁结构的主要变化包括几个方面:图图5-14 5-14 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微细结构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微细结构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5-14 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微细结构第二节 2)呼吸部呼吸部(见图5-15)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呼吸部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图5-15 5-15 肺的呼吸部肺的呼吸部2)呼吸部第二节 肺图5-15 肺的呼吸部(1)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被以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纤维。管壁上有少量肺泡开口,故具有气体交换功能。(2)肺泡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许多肺泡和肺泡囊的开口,故自身的管壁结构很少,只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之间部分,此处呈结节状膨大,膨大表面覆有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环行平滑肌纤维。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1)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被以单层立方(3)肺泡囊:连接于肺泡管的末端,为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的腔隙。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的壁中无平滑肌,故切片中,此处无明显的结节状膨大。(4)肺泡:呈多面形囊泡状,一面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其他各面与相邻的肺泡借肺间质连接(见图5-16),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肺泡的壁极薄,内面衬有单层上皮,称肺泡上皮,外被基膜。肺泡上皮由型肺泡细胞和型肺泡细胞共同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3)肺泡囊:连接于肺泡管的末端,为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的腔隙图图5-16 5-16 肺泡结构模式图肺泡结构模式图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图5-16 肺泡结构模式图第二节 肺型肺泡细胞:覆盖了肺泡95%的表面积,细胞呈扁平形,表面光滑,胞核呈扁椭圆形,无胞核部分胞质菲薄,相邻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此型细胞为气体交换提供了一个广而薄的面,使气体易于通过,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型肺泡细胞:覆盖了肺泡95%的表面积,细胞呈扁平形,表面型肺泡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位于型肺泡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胞核大而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胞质有许多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二棕榈酰卵磷脂等,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后,在肺泡上皮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又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该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及肺泡过度扩张,起到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创伤、休克、中毒或感染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受到抑制或破坏,可引起肺泡塌陷,影响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型肺泡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位于型肺泡细相邻肺泡间有小孔相通,称肺泡孔。肺泡孔是沟通相邻肺泡的孔道,空气可借肺泡孔相互流通。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孔起侧支通气作用,防止肺泡萎缩。但在肺部感染时,病菌也可借此孔扩散,使感染蔓延。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相邻肺泡间有小孔相通,称肺泡孔。肺泡孔是沟通相邻肺泡的孔道,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肺表面的浆膜在肺门处增多,并伴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入肺内,共同形成肺的间质。相邻肺叶、肺小叶之间,甚至肺泡之间均由肺间质分隔。1)肺泡隔肺泡隔是指肺泡与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其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弹性纤维、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等。肺泡隔中的毛细血管网紧贴肺泡上皮,有利于肺泡内的2与血液中的CO2进行交换。肺泡隔内的弹性纤维有助于保持肺泡的弹性,当肺泡隔内的弹性纤维变性时,可使肺泡弹性减弱,肺泡过度扩张,导致肺气肿。肺间质肺间质2.第二节 肺肺表面的浆膜在肺门处增多,并伴随血管、淋巴管和神隔内的肺巨噬细胞是构成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吞噬吸入的灰尘、细菌、异物及渗出的红细胞,吞噬了较多灰尘后的巨噬细胞称尘细胞。2)血-气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血气屏障。它由下列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型毛细血管的基膜及内皮。有的部位两层基膜之间无结缔组织,直接相贴而融合在一起。血气屏障很薄,其厚度约0.20.5m。屏障中任何一层发生病理改变,均会影响气体交换。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隔内的肺巨噬细胞是构成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吞噬吸入功能性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参与气体交换。肺动脉自肺门进入肺后,其分支与各级支气管伴行,直至肺泡隔内形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汇入小静脉;小静脉行于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不与肺动脉的分支伴行;当小静脉汇集成较大的静脉后,才与支气管及肺动脉分支伴行,最终汇合成肺静脉出肺。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功能性血管功能性血管1.肺的血液循环四、四、肺有两套血管,即功能性血管和营养性血管。功能性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参与气体交换。肺动脉自肺门进入营养性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供给肺氧气和营养物质。支气管动脉起自胸主动脉或肋间后动脉,与支气管的分支伴行,其终末支至呼吸性细支气管时,一部分毛细血管网与肺动脉的毛细血管网吻合,汇入肺静脉;另一部分则汇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经肺门出肺。第二节第二节 肺肺营养性血管营养性血管2.营养性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供给肺氧气和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紧贴于肺的表面,并折入左、右肺斜裂和右肺水平裂内;壁胸膜衬贴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见图5-17)。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部互相移行,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正常胸膜腔内为负压,脏、壁两层胸膜相互贴附在一起。因此,胸膜腔实际上是两个潜在性的腔隙。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间的摩擦。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胸膜一、一、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紧贴于图图5-17 5-17 胸膜与胸膜腔示意图胸膜与胸膜腔示意图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5-17 胸膜与胸膜腔示意图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腔由胸廓与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下界借膈与腹腔分隔。胸腔内可分为三部分,即左、右两侧为胸膜腔和肺,中间为纵隔。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胸腔由胸廓与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下界借膈与腹腔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壁胸膜根据所在位置可分为4部分:突出于胸廓上口,覆盖于肺尖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衬于肋骨与肋间肌内面的部分,称肋胸膜;贴附于膈上面的部分,称膈胸膜;呈矢状位衬附于纵隔两侧的部分,称纵隔胸膜。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在人体直立时为胸膜腔最低的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胸膜的分部胸膜的分部1.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壁胸膜根据所在位置可分为4部分:突出于胸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1)肺的体表投影两肺前缘的投影起自锁骨内中、内1/3交界处上方23cm处的肺尖,向内下方斜行,经胸锁关节后方至胸骨柄后面,约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左右靠拢并垂直下降。右肺前缘由此再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弯向外下方,移行于右肺下缘;左肺前缘因有心切迹,故在第4胸肋关节处即沿第4肋软骨向外下方,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于左肺下缘。平静呼吸时,两肺下缘各沿第6肋向外后走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平第10胸椎棘突高度(见图5-18图5-21)。当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均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2.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1)肺的体表投影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2.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图5-18 5-18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前面观)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前面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图5-18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前面观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图5-19 5-19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后面观)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后面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图5-19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后面观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图5-20 5-20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右侧面观)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右侧面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图5-20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右侧面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图5-21 5-21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左侧面观)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左侧面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图5-21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左侧面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2)胸膜的体表投影两侧胸膜顶和胸膜前界的投影基本与肺尖和肺前缘一致。两侧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比两肺下缘的投影约低2个肋骨,即在锁骨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1肋相交,在脊柱旁平第12胸椎棘突高度。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对比如表5-1所示。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2)胸膜的体表投影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项目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肺下界第6肋第8肋第10肋第10胸椎棘突胸膜下界第8肋第10肋第11肋第12胸椎棘突表表5-1 5-1 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项目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肺下界第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境界: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达胸廓上口,下界为膈。纵隔二、二、纵隔的概念和境界纵隔的概念和境界1.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分(见图5-22)。下纵隔再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即胸骨与心包前壁之间的前纵隔,心包、心以及与其相连大血管根部所占据的中纵隔,心包后壁与脊柱胸段之间的后纵隔。纵隔的分部纵隔的分部2.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隔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图图5-22 5-22 纵隔的分部纵隔的分部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图5-22 纵隔的分部1)上纵隔上纵隔内主要含有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迷走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食管胸部、气管胸部及胸导管和淋巴结等。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1)上纵隔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2)前纵隔前纵隔内有胸腺下部、少量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2)前纵隔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3)中纵隔中纵隔为纵隔下部最宽阔的部分,其内有心包、心和心相连的大血管(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左和右肺静脉)、膈神经、奇静脉弓等。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3)中纵隔4)后纵隔后纵隔内有主支气管、食管胸部、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第三节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胸膜和纵隔4)后纵隔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