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443661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大自然中最容易见到的一类动物。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三对胸足和两对翅。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一)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由六个体节愈合而成,其表面附生有单眼、复眼、触角和口器。是昆虫感觉 和取食中心。精品资料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柄节:是基部一节,通常较粗。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细小,里面具有感觉器官,称为江氏器,如在雄蚊中是听觉器官。鞭节:是触角的第三节,通常分成很多亚节。鞭节在各类昆虫中变化很大,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丝状触角(蝗虫,蟋蟀)刚毛状触角(蜻蜓,叶蝉)念珠状触角(白蚁,褐蛉)锤状触角(长角蛉,郭公虫)球杆状触角(蝶类)膝状触角(蜜蜂)锯齿状触角(萤火虫)羽毛状触角(蛾类)栉齿状触角(脸色豆象)鳃状触角(金龟子)环毛状触角(蚊)具芒状触角(蝇)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复眼由多数小眼组成,能够感觉物象,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单眼用于感觉光线的方向和强弱。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1)咀嚼式(胡蜂)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组成。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2)刺吸式(蝉、蝽、蚊、虱)由喙(下唇)及口针(上颚及下颚)组成,刺入其它生物体内吸血液及体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3)嚼吸式(蜜蜂)由上唇、上颚及分离的喙(下颚、下唇组成的吸管)构成,能嚼能吸。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4)虹吸式(蛾蝶类)由能弯曲的喙(下颚组成的吸管、内有肌肉)和下唇须构成。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5)舐吸式(蝇)由宽阔的海棉状唇瓣(下唇)及喙管(下颚及下唇)构成。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胸部有前胸、中胸、后胸三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胸足,中、后胸节各有一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中垫或爪垫)组成。步行足(蜚蠊)跳跃足(蝗虫的后足)游泳足(龙虱)捕捉足(螳螂的前足)开掘足(蝼蛄的前足)攀缘足(人虱)携粉足(蜜蜂的后足)抱握足(雄龙虱前足)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翅是由背板侧突发展面来的,主要由翅脉及翅膜组成。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革质(蝗虫的前翅)膜质(蜂、蝉)鞘翅(甲虫的前翅)半鞘翅(蝽类的前翅)鳞翅(蝶、蛾)平衡棒(蚊蝇,介壳虫雄虫)拟平衡棒(拈翅目雄虫的前翅)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翅脉可分为缘脉、亚缘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等七大类。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腹部由多数腹节组成,末端有肛门、生殖器和尾须等器官。是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昆虫触角类型的多种多样主要决定于()。A 梗节形态的不同 B 柄节形态的不同 C 鞭节形态的不同 D 触角总节数的不同丝状触角的鞭节为()。A 一节 B 二节 C 若干小节 D 呈丝状具芒触角的鞭节为()。A 一节 B 二节 C 若干小节 D 呈芒状家蝇和胡蜂的触角分别为()。A 具芒、刚毛状 B 环毛状、丝状 C 具芒状、膝状 D 环毛状、膝状触角呈鳃状的昆虫是()。A 白蚁 B 蜻蜓 C 金龟子 D 莱粉蝶仅由口器的下颚外颚叶延长并组合成管状的口器类型是()。A 刺吸式口器 B 吮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 舐吸式口器胡蜂和家蝇的口器分别是()。A 舐吸式,刺吸式 B 咀嚼式,舐吸式 C 刺吸式,虹吸式 D 嚼吸式,舐吸式蟋蟀、蚜虫、菜粉蝶、蝇、蜜蜂的口器依次是()。A 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 B 刺吸式、刺吸式、虹吸式、虹吸式、嚼吸式 C 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 D 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虹吸式人虱足的特征,下列正确的是()。A 前足为攀缘足 B 后足为攀缘足 C 三对足都为攀缘足 D 三对足都为抱握足雄龙虱的前足称为()。A 开掘足 B 捕捉足 C 抱握足 D 攀援足昆虫的足最多可由多少部分组成()。A 5 B 6 C 9 D 15蜜蜂的螯针是变化了的()。A 交配器B 腹节C 产卵器D 尾须下列哪些特征属于昆虫()。背部的梯状神经索马氏(小)管开放的循环系统 通过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A B C D 昆虫纲的典型特征为()。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身体分为头、胸、腹部两对触角无触角一对上颚有幼虫阶段无幼虫阶段三对步行足四对步行足成虫只通过气管呼吸 A B C D 昆虫适应于陆地生活,主要是因其具有下列特征()。A 触角、多种口器、两对翅、用气管呼吸 B 分节的附肢、异律分节、复眼、马氏管排泄 C 混合体腔、单眼、分节的附肢、外骨骼 D 外骨骼、用气管呼吸和马氏管排泄、羊膜卵昆虫区别于其它所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 A 多数具翅 B 有三对胸足 C 气管系统呼吸 D 马氏管排泄下列器官不是昆虫附肢特化而成的是()。A 触角 B 大颚 C 小颚 D 翅 E 上唇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发达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强劲有力的横纹肌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脑激素(活化激素):脑分泌,是昆虫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中心,可活化咽侧体和前胸腺,促进期新陈代谢。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控制生长发育的激素,由于期在幼虫期主要是保持幼虫性状,因称。蜕皮激素:前胸腺分泌,促进新表皮形成和旧表皮脱去。昆虫外骨骼,是由体壁上皮细胞向外分泌形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 B 昆虫骨骼变硬主要和蛋白质鞣化有关 C 几丁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这有利于保护昆虫柔软的身体 D 外骨骼可随动物的生长而扩大蝗虫下列那种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 触角 B 后足 C 复眼 D 外骨胳昆虫羽化后体壁要经历硬化过程,这种硬化过程是()的变化过程。A 蛋白质 B 多糖 C 脂类 D 其他物质钙化下列哪些现象是昆虫保幼激素起的作用()。A 控制昆虫滞育 B 保持幼虫形状 C 刺激卵巢发育 D 刺激卵黄形成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听器前足胫节基部(蟋蟀、螽蟖)腹部第一节两侧(蝗虫)昆虫的发声器前翅(蟋蟀、螽蟖)腹部(蝉的鸣囊)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蚊、蝇:双翅的振动蝗虫:后足胫节撞击地面蟋蟀:两片前翅的相互摩擦蝉:鼓膜振动天牛:头胸部之间的摩擦蝗虫的听器位于()。A 头部 B 中胸两侧 C 后胸两侧 D 前足胫节基部 E 腹部第一节的两侧蟋蟀的发声是由于()。A两片前翅的相互摩擦B将收集的空气从气门推出 C 前翅与后足的相互摩擦 D 腹部下面有鸣器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虫卵胎生: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卵胎生: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关系单性生殖: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蚜虫.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虫,如小茧蜂虫,如小茧蜂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蚜虫的干母是下列哪种卵孵化而来的()。A 越冬卵 B 春天孤雌生殖的雌蚜产的卵 C 夏天有翅蚜产的卵 D 无翅芽产的卵昆虫的卵裂方式为()。A 表裂 B 等裂 C 盘裂 D 辐射卵裂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胚胎发育:两性生殖的昆虫,从卵受精开始到幼虫孵化出壳为止的一个生理变化时期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出来起,一直到羽化成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 孵化生长和蜕皮变态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发育经过发育经过发育经过发育经过:卵卵卵卵若若若若虫虫虫虫成成成成虫虫虫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卵卵卵稚虫稚虫稚虫稚虫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卵卵卵幼虫幼虫幼虫幼虫蛹蛹蛹蛹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蚊和蝽蟓的发育(变态)分别属于()。A 渐变态、完全变态 B 半变态、渐变态 C 完全变态、无变态 D 完全变态、渐变态中药中的蝉蜕是()。A 蝉的僵死的幼虫 B 蝉的僵死的蛹 C 蝉的幼虫壳 D 蝉的蛹壳菜粉蝶的幼虫化蛹的位置在()。A 靠近一株有营养的植物的地下 B 地上的各种物体(树木、柱子、墙壁)上 C 在一株食用的植株上 D 不化蛹,因为它不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休眠:常常是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以很快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滞育是昆虫在其生活史中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中止的生理现象。也可以说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常常不是不利环境直接引起的,是一种对环境的长期的、反复的适应性,具有种的遗传稳定性;一旦进入滞育,即使外界条件适合其生长发育也不会立即进入生长期。兼性滞育:滞育出现在不同世代的现象。专性滞育:绝对滞育,专指一年一代的昆虫,到了一定的滞育虫态,不管外界条件如何都进入滞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外因光照(主要因子)温度食物内因(激素)脑激素(活化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卵滞育:脑激素使咽下神经节产生卵滞育激素幼虫或蛹滞育:由于脑分泌细胞停止活动,不分泌活化激素,因而前胸腺不产生蜕皮激素,昆虫就停留在该虫态成虫滞育:由于咽侧体不产生保幼激素,因而成虫的性器官(主要是卵巢)得不到发育,就停留在成虫期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对光照仍敏感的虫态,以光周期作为解除条件。对光周期已经不敏感的昆虫,需用温度刺激,而且解除滞育的温度多低于其正常发育温度。由于长时间处于生理低水平的昆虫,则易引起脱水等,这种类型就要对其补充水分,活化各组织,恢复其代谢水平。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保护天敌:使大量天敌滞育度过不良气候,然后再解除滞育,发挥其作用;而且据研究滞育后生活力还有所增强预测预报:使不易见的昆虫虫态打破滞育;容易见到的虫态保持滞育,可以保证虫口技术调查的准确性杀死害虫:在不利于害虫生活的季节,打破其滞育,利用外界恶劣条件杀死害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在一年内的很多世代中存在着两性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即世代交替。如棉蚜。有性世代:秋末冬初,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受精卵越冬无性世代:春季孵化后,在冬寄主上即行孤雌生殖;等棉花、瓜类等夏寄主生长起来,就转移到其上,继续无性生殖,直到秋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检索表双项式双项式连续式连续式退格式退格式检索方法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1 1 翅无,或极退化翅无,或极退化.(2)(2)翅翅2 2对或对或1 1对对.(23)(23)2 2 无足,幼虫状,头和胸部愈合,寄生于昆虫体内无足,幼虫状,头和胸部愈合,寄生于昆虫体内捻翅目捻翅目 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3)3 3 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4)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 (7)(7)4 4 无触角;腹部无触角;腹部1212节,第节,第1 13 3节有节有1 1对短小的附肢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原尾目 有触角,腹部最多有触角,腹部最多1111节节.(5).(5)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1(23)1(23)翅无,或极退化翅无,或极退化2(40)2(40)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45)3(45)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5)4(5)无触角无触角;腹部腹部1212节节,第第1 13 3节有节有1 1对短小的附肢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原尾目5(4)5(4)有触角,腹部最多有触角,腹部最多1111节节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A A 翅无,或极退化翅无,或极退化 无足无足,幼虫状幼虫状,头和胸部愈合头和胸部愈合,寄生于昆虫体内寄生于昆虫体内.捻翅目捻翅目 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 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 无触角;腹部无触角;腹部1212节,第节,第1 13 3节有节有1 1对短小的附肢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原尾目 有触角,腹部最多有触角,腹部最多1111节节 .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B B 翅翅2 2对或对或1 1对对 翅翅2 2对对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前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前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口器咀嚼式。两翅膜质,三角形,后翅小。尾须长,中尾丝有或无。幼体水生,具亚成虫期。原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复眼大,触角刚毛状,口器咀嚼式。中后胸节向后倾斜,翅膜质,脉网状,前后翅近等长。腹部细长,雄性生殖器于第二腹节。半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体形扁平。触角长线状,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前伸,盖过头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大。尾须短。渐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大小、形态极相似,翅易脱落。尾须较短,有社会性分工现象,工蚁及兵蚁无翅。渐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触角线状,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两侧下延呈马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翅臀区较发达,后足跳跃式。尾须长或短。渐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头三角形,转动灵活,咀嚼式口器。前胸长,前足捕捉式,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臀区较发达。渐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拟态昆虫,体形极扁平呈叶状或细长呈枝条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后胸与第一腹节愈合。前翅退化,呈鳞片状,后翅发达,扇状,或无翅。渐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头式为后口式,触角刚毛状或线状,刺吸式口器。两翅膜质或前翅革质,前翅较大,后翅较小。渐变态或半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体型较扁平。头式为下口式,口器刺吸式。中胸小盾片发达,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或半变态发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咀嚼式口器。前翅短小,角质,后翅扇状褶叠收合于前翅下。尾须发达,钳状。行自由或外寄生生活蠼螋 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体型微小(0.5-15毫米),窄长。口器为锉吸式。翅狭窄,边缘具多数长缨毛。过渡变态发育(有假蛹期)。蓟马衣鱼(缨尾目)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前口式,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触角线状、念珠状或栉齿状。前翅较大,后翅臀区较发达,脉网状。幼虫水生,完全变态发育。齿蛉,泥蛉 cf:蛇蛉;白蛉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下口式,头转动灵活,咀嚼式口器。触角线状、念珠状、栉齿状及棒状,翅脉密网状。幼虫为捕吸式口器。完全变态发育。草蛉,分蛉,褐蛉,蚁蛉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体型较大,口器虹吸式。两翅膜质,密被鳞片,前翅较大,后翅较小。幼虫具腹足,蛹为被蛹。石蛾(毛翅目)栉蚕(有爪纲)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口器为咀嚼式。前翅为角质鞘翅,俗称甲虫。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下口式,口器为刺吸式、舐吸式及刮吸式。触角多样,有环毛状、具芒状及不规则形态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蛹为被蛹及围蛹。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按蚊:翅上有黑白斑,虫体与停落面成一角度。传播疟疾。多在夜晚吸血库蚊:翅上无黑白斑,虫体与停落面平行。传播丝虫病。多在夜晚吸血伊蚊:翅上无黑白斑,虫体与停落面平行。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白昼吸血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触角线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两翅膜质,翅脉少,前翅大后翅小。腹部第一腹节并入胸部,称为并胸腹节。第二节常缩小成“腰”状。产卵器针状。昆虫的形态解剖与分类 身体侧扁,微小(三毫米以下)。头小,刺吸式口器。后足跳跃式。外寄生昆虫。龙虱、白蜡虫分别属于昆虫纲的()。A 鞘翅目,等翅目 B 半翅目,同翅目 C 鞘翅目,同翅目 D 半翅目,膜翅目蚂蚁、蚜虫分别属于昆虫纲的()。A 直翅目,同翅目 B 半翅目,膜翅目 C 脉翅目,膜翅目 D 膜翅目,同翅目属于双翅目的一组昆虫是()。A 家蝇、库蚊、飞虱 B 按蚊、白蛉、摇蚊 C 麻蝇、牛虻、粘虫 D 果蝇、白蛉、臭虫同翅目具下列特征()。A 刺吸式口器 B 前后翅均为膜质 C 不完全变态 D 口器在头前端伸出菜粉蝶、蝇类的幼虫分别叫做()。A 稚虫、蛆 B 菜青虫、孑孓 C 若虫、蛴螬 D 菜青虫、蛆下列动物中,哪些为农业害虫()。A 园蛛 B 蜜蜂 C 菜粉蝶幼虫 D 蝗虫下述动物类群中最早起传粉作用的是()。A 蚂蚁 B 甲虫 C 蜜蜂 D 蜂鸟从蝗虫的发育过程看,扑灭蝗虫的最佳时期应在()。A 夏蝗 B 挖掘销毁受精卵 C 秋蝗 D 三龄前跳蝻金龟子是常见的一种昆虫,其特征是()。A 前翅为鞘翅 B 咀嚼式口器 C 具开掘足 D 完全变态有关蚊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雌蚊、雄蚊都吸血 B 刺吸式口器 C 蚊的幼虫叫孑孓 D 雄蚊触角上的毛长而多蟋蟀是一常见的直翅目昆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蟋蟀前翅起保护作用,后翅为主要的飞翔器官 B 口器为咀嚼式口器,其功能为摄取坚硬的固体食物 C 蟋蟀的鸣声是前翅与后翅的相互摩擦 D 其触角长度超过体长之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