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421564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心脑脑血管疾病中医血管疾病中医诊疗诊疗和防治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v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全世界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我国男性前两位死因分别居各种死因首位。我国男性前两位死因分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女性前两位死因分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女性前两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所以,防治心脑别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所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当务之急。血管疾病成为当务之急。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v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占有优势,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例如:气短、心悸、胸闷、胸痛以及舌青紫、脉结代、心电图TS段、冠状动脉狭窄等),防止疾病的发展,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避免服用西药的毒副作用。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3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占有优势,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例冠心病冠心病中医中医诊断与治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4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4v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名为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名为“真心痛真心痛”,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名为论名为“胸痹胸痹”。v中医研究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研究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v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阻滞等,气阴两虚、痰浊阻滞等,v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用理气、益气、养阴、化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用理气、益气、养阴、化痰、活血、安神等。痰、活血、安神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5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5 近几年,我结合临床对冠心病的中医病近几年,我结合临床对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作了研究,提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心气机作了研究,提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即气虚血瘀。不足,心血瘀阻,即气虚血瘀。依据有二:依据有二: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6 近几年,我结合临床对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作了研究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心主神,心神喜欢安定,这心主神,心神喜欢安定,这要靠血的营养;心主血脉,心血贵在流畅,要靠血的营养;心主血脉,心血贵在流畅,这要靠气的推动。所以心的病变不离气和血这要靠气的推动。所以心的病变不离气和血两个方面。而冠心病主要是气虚和血瘀。而两个方面。而冠心病主要是气虚和血瘀。而且这个病机贯穿于冠心病的始末。且这个病机贯穿于冠心病的始末。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7 理论依据:心主神,心神喜欢安定,这要 临床依据:临床依据:冠心病患者大都有气短,乏冠心病患者大都有气短,乏力,动则诸症加重等气虚的症状,也有胸闷、力,动则诸症加重等气虚的症状,也有胸闷、痛,舌质紫暗,舌下静脉紫黑等血瘀的症状。痛,舌质紫暗,舌下静脉紫黑等血瘀的症状。应用益气活血的药物,可以改变这些症状,应用益气活血的药物,可以改变这些症状,而且效果明显。而且效果明显。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8 临床依据:冠心病患者大都有气短,乏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冠心病主要有三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冠心病主要有三个类型: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为益气活血、个类型: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为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再其次为理气化痰活血三个益气养阴活血、再其次为理气化痰活血三个治法。治法。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9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9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培训ppt课件10 v 2.痰瘀阻滞型痰瘀阻滞型v诊断要点:胸中憋闷、疼痛,舌苔厚腻,脉沉缓或结代。诊断要点:胸中憋闷、疼痛,舌苔厚腻,脉沉缓或结代。v治法:理气化痰活血治法:理气化痰活血v主要药物:薤白、瓜蒌、半夏、枳壳、郁金、菖蒲、苦参、主要药物:薤白、瓜蒌、半夏、枳壳、郁金、菖蒲、苦参、川芎、丹参、元胡、五灵脂。川芎、丹参、元胡、五灵脂。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1 2.痰瘀阻滞型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1v3.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v诊断要点:心悸、心烦、气短、胸闷、自汗或盗汗,舌色暗诊断要点:心悸、心烦、气短、胸闷、自汗或盗汗,舌色暗红或红,苔少或无,脉细弱或结代。红或红,苔少或无,脉细弱或结代。v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治法:益气养阴活血v主要药物: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天冬、五味子、主要药物: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天冬、五味子、当归、丹参、赤芍、枣仁。当归、丹参、赤芍、枣仁。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23.气阴两虚型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2v5用法:水煎服。每日1付,泡1小时,煮两次,每次30分钟,约500毫升,分2-3次服。v连服1个月,改丸剂,服1-2个月。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35用法:水煎服。每日1付,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3脑梗塞梗塞中医中医诊断与治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4脑梗塞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4v脑梗塞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所以治法主要是脑梗塞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所以治法主要是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虫类药物,如全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水蛭、穿山甲、土鳖虫等。蝎、蜈蚣、水蛭、穿山甲、土鳖虫等。v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夜交藤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夜交藤等;头晕者加生龙牡、菊花、钩藤等;耳鸣者加等;头晕者加生龙牡、菊花、钩藤等;耳鸣者加磁石、山萸肉等;痰鸣者,加胆南星、半夏、石磁石、山萸肉等;痰鸣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等;肢冷者加桂枝、附子等;肢痛者加羌活、菖蒲等;肢冷者加桂枝、附子等;肢痛者加羌活、独活、川乌等。独活、川乌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5脑梗塞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所以治法主要是益气活血,代表方补v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以活血的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以活血的药,两者都是两者都是川芎出现率最高川芎出现率最高,虫类药虫类药,前者多用水蛭前者多用水蛭,后者后者多用全蝎多用全蝎 蜈蚣蜈蚣 地龙地龙v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用补气的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用补气的药,前者以人前者以人参参(强心强心)为主为主,后者以黄芪后者以黄芪(升阳升阳)为主。为主。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6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以活血的药,两者都是川芎出现率最高,虫类高血高血压病病中医中医诊断与治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7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7v高血压病发病高v上世纪上世纪80年代,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为年代,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为7.7%;到了本;到了本世纪初,迅速上升到世纪初,迅速上升到 18.8%;而近;而近10年,年,高血压高血压的的患病率增长了患病率增长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估计已。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估计已超过超过2亿亿。v高血压病危害性大v影响心、脑、肾影响心、脑、肾,引发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引发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猝死等。肾病、猝死等。v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意义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减少并发症,预防危急情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减少并发症,预防危急情况的发生况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8高血压病发病高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8 v高血压病辨证论治体会 1.高血压病的辨证要点 肝阳偏盛型:肝阳偏盛型: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头痛、眩晕、于足心热、腰膝无力、舌红苔少、脉细弦。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眩晕,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不耐寒热,舌淡苔白,脉沉弦细。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9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体会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192.高血压病的论治要点调肝: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调肝: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补肾:包括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补肾:包括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3.高血压病的常用方剂 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汤 杞菊地黄汤杞菊地黄汤 益肾降压汤:桑寄生益肾降压汤:桑寄生30 30 女贞子女贞子15 15 怀牛膝怀牛膝3030炒杜炒杜仲仲15 15 泽泻泽泻30 30 仙灵脾仙灵脾30 30 头胀痛加钩藤、菊花,便秘加生熟地、何首乌、头胀痛加钩藤、菊花,便秘加生熟地、何首乌、心烦口渴加知母、黄柏,畏寒肢冷加附子、仙茅。心烦口渴加知母、黄柏,畏寒肢冷加附子、仙茅。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0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0 v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 v钩藤:量大,后入,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钩藤:量大,后入,各种类型的高血压。v益母草:通过活血、利尿而降压,量大。益母草:通过活血、利尿而降压,量大。v泽泻:利尿祛痰湿而降压,湿热者最宜。泽泻:利尿祛痰湿而降压,湿热者最宜。v决明子、山楂:降血脂而降压,血脂高者最宜。决明子、山楂:降血脂而降压,血脂高者最宜。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1 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1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v水蛭、丹参:活血而降压。血瘀者最宜。v夏枯草、菊花:清热平肝而降压,肝火旺者最宜。v桑寄生、杜仲:补肝肾而降压,肝肾虚者最宜。v石决明、代赭石、磁石:镇肝降压,血压明显高者。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2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水蛭、丹参:活血而降压。血瘀者最宜。心脑4.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 (1)中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效果明显。(2)没有用过西药的患者中药的效果更好。(3)长期服用降压药而血压不降者,应加中药。(4)服用降压药而肝肾受损者,应改用中药。(5)一般10付中药血压可将5-10毫米汞柱,连服1个月,血压可控制在理想范围,开始减降压西药,有的可以停用西药。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34.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3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24 谢谢大家!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和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