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足疗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1410924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足疗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医学足疗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医学足疗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足足 疗足 疗1v第一章绪论v第二章足部疗法的机理v第三章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v第四章足部的基本结构与名称v第五章足疗的操作原则与注意事项v第六章足部疗法的操作v第七章足部反射区v第八章足部经络v第九章足部诊断v第十章常见疾病的足疗配区参考第一章绪论2第一章绪论v第一节足疗学概念v第二节足疗学发展史v第三节足部按摩的特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足疗学概念3第一节足疗学概念v足足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乃膝下至跖的总称,在人体的下部。足的本义为“脚”,秦汉往常,“足”与“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v疗疗说文解字:“疗,治也”,即疗的本义为医治。v足疗足疗,顾名思义就是从脚上治病。足疗学足疗学,就是研究从膝关节至足趾端之间部分对人体疾病防治与保健规律探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医足疗学与足部反射疗法学。第一节足疗学概念足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4v足部反射疗法学足部反射疗法学,是以生物全息与神经反射等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手部按摩,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按摩方法。v中医足疗学中医足疗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按摩、针灸、刮痧、拔罐、贴敷与浴洗等一种或多种方法,作用于人体足部经络、穴位与反射区,以调整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达到防治疾病与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足部反射疗法学,是以生物全息与神经反射等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5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学关系图足疗学足疗学中医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足部反射疗法学学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学关系图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6第二节足疗学发展史v我国是足部疗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当时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v最早的足部按摩估计源于远古时代。现代科学认为,远古时代人类都是赤脚,当人们在快乐时会有节奏的舞蹈,或在寒冷时使劲跳动,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舞蹈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甚至能够缓解疼痛。此外,当人们得了某种疾病,脚部也有痛觉,疾病好转后脚部的痛觉也随之好转,通过反复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便逐渐形成了摸脚诊病与按摩脚治病强身的方法。第二节足疗学发展史我国是足部疗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7先秦时期v依照司马迁史记记述,上古黄帝时代,有位高明医家叫俞跗,俞与愈通用,跗就是足背,意思就是摸脚治病的医生,这位应该是我国足部按摩的鼻祖了。v俞跗的诊疗水平特别高超,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在为虢太子治疗尸厥时,接待他的中庶子十分赞扬古代名医俞跗,并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一拨见病之应”,由此我们能够明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按脚治病之法,并有特别好的疗效。先秦时期依照司马迁史记记述,上古黄帝时代8秦汉时期v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其中五十二病方导引图等记载了大量按摩、导引、吐纳等内容,说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的按摩法就颇为盛行,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v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针刺涌泉穴并药敷足心,治疗济北阿母的热厥足热证得愈的事迹。秦汉时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其中五9魏晋南北朝v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按摩法用于急症治疗,其中也包括了“摩足心”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按摩法用于急症治10隋唐时期v隋唐时期是足部按摩的兴旺时期。隋朝高僧所撰摩诃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v唐天宝年间,按摩术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传入日本的足部按摩,后来发展成为今日的“足心道”。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足部按摩的兴旺时期。隋朝高僧所撰摩诃止观11宋金元明清v宋金元时期,足部按摩作为一门医术在广泛使用。该时期足部按摩发展的特点是关注按摩习惯症手法应用方式的探讨。v元朝后,足部按摩传入欧洲。v清代吴尚先,一生采纳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中药足浴法的鼻祖。v宋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常人的脚都是藏而不露的,妇女的脚更是看不到摸不得,医生大多也不大应用摸脚诊病了。因此,中医学古代应用的“三部九候”诊查法的摸脚部分(太冲候肝气,跗阳候胃气、太溪候肾气等)也已久废不用,摸脚诊病、治病这门学科也就慢慢萎缩而被排斥于正统医学之外了,致使现代中国人明白此法者甚少,而应用者就更少了。宋金元明清宋金元时期,足部按摩作为一门医术在广泛使用。该时期12国外历史v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运用按摩手部、足部的方法来治病。这种按摩疗法,从埃及传到希腊与阿拉伯国家,又经罗马帝国传入欧洲。有材料指出,古印度与美洲的印加文明也有采纳按摩足部治病的记载。v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掌握来确定反射学与穴位刺激部位的精确历史,但能够肯定的是,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各地均可找到足部按摩的史迹,如描述反射学应用的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是在埃及发现的1979年洛杉矶的爱德凯斯(EdCase)、埃伦凯斯(EllenCase)与雷因斯博士(Dr、GwedlynRaines)在埃及旅游时,发现一幅古埃及的足疗绘图,描绘的是在公元前2500年医生为病人进行手部与足部按摩治疗的情景。国外历史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运用按摩手部、足部的方法来治13近现代时期v1917年美国医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Therapy)v1938年美国人印古哈姆女士出版了著名的足的故事一书,这本书为以后的“足反射疗法”奠定了基础。v1975年,德国人马鲁卡多(HanneMarquarde)女士编著了(Reflexzonarbeitamfub)足反射疗法,并在德国出版。到1986年,该书已重印18版共10多万册,此书在15版后没有再更变其反射图,人体反射图被确定下来。v1978年后,足部反射区疗法才通过各种渠道传回祖国v1982年瑞士籍吴若石神父在台湾成立了“国际若石健康研究会”。v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法定为现代医学“足部反射区疗法”。近现代时期1917年美国医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14v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v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v1990年4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会,卫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长。v1991年7月,成为由卫生部管理的全国学术性团体。v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医院理疗科、足疗店、洗浴中心等场所进行。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而被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15第三节足部按摩的特点v1、疗效显著、疗效显著:足部保健按摩,疗效显著,为全世界尝到这足部保健按摩甜头的患者所称道,当体内有病时,在足部能够找到与病变组织器官相对应的特定区域,刺激该区域时就能使疾病减轻或消除。v2、安全可靠、安全可靠:足部保健按摩是种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的自我保健疗法,在治疗方法上无副作用,是最理想的无损伤医学。v3、经济实惠、经济实惠:足部保健按摩疗法既省时有省力,花费小,贵在能够自我治疗,患者无需负担昂贵的医学费用,是群防群治的最佳疗法。v4、简单易学、简单易学:是足部保健按摩的最大特点,特别容易被理解,掌握运用。第三节足部按摩的特点1、疗效显著:足部保健按摩,疗效显著,16第二章足部疗法的机理v一、生物全息理论v二、神经反射理论v三、血液循环理论v四、心理治疗理论v五、经络理论第二章足部疗法的机理一、生物全息理论17一、生物全息理论v“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物理学。用激光感光后的底片具有如此一个特点:它的任何一块碎片,都能够显示出原有物体的完整影像,可不能因底片的破裂而使影像残缺不全。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完整的镜子与破碎的镜片都有我们的像。v全息生物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疾病与治疗疾病。全息生物医学认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这一学说确切解释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念,包括头面诊、手诊、耳诊、眼诊、舌诊、脉诊等传统的诊疗方法,同时也为足部疗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一、生物全息理论“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物理学。用激光感光后的底18二、神经反射理论v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实质上是关于机体表面某些敏感点或敏感带所施加的一种物理刺激。依照神经反射理论,这种外来的刺激必定要引起机体有规律性的习惯性反应。而“刺激反应”这一生理现象是以神经系统固有的反射方式反反射弧来完成的射弧来完成的,即感受器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按摩足部,就是通过上述神经反射方式调动机体内各种系统保持不断的联系、合作与协调,从而使相关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得以调节,达到治疗疾病与自我保健的目的。v对人体来说,规范适度的足部按摩是一种良性刺激(除非位置力度等不当操作而伤及肌肉骨膜等),无副作用。且刺激反射区对相应器官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该器官功能低下时能够提高其功能,在功能异常高亢时又能够使其得到抑制,恢复到正常状态。二、神经反射理论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实质上是关于机体表面某些19三、血液循环理论v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套密闭而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人的双足位置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加之地心力的影像,这些有害物质就特别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日积月累,足部就成了最需要清理废代谢产物的部位,这些沉积的物质在哪个反射区,该反射区对应的器官就会受到影响。v依照文献报道,足部按摩能够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引起周围血管有节奏的进行舒张与收缩,不仅降低体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而且有助于血液回流,使足部起到“第二心脏”的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反射性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同时将体内有害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v因此,采纳足部疗法从调节血液循环着手,对人体疾病防治与养生保健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三、血液循环理论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套密闭而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20四、心理治疗理论v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中,有特别多是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中医理论的病因中有所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v由于心理原因而致病的事例多不胜举。例如,积劳成疾;睡眠不足;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精神紧绷;性格内向,郁而生病;肝火太盛,多怒而病;还有的人是处在困境逆境,忧心重重;或常处某种威胁之下,恐惧害怕这些种种都是一些心理上的致病因子。v足部按摩不仅是一种极好的物理治疗法,还具有极好的心理调节作用。它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极好机会,因足部按摩对病理症状的缓解作用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能够给患者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尚待遇,从而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良好的心态正是足部按摩给患者带来特有的战胜疾病的隐形药物。四、心理治疗理论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中,有特别多是属于精神、21五、经络理论v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沟通表里内外,联系上下左右,网络周身前后,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成统一整体的组织结构,同时又是气化单元。灵枢经脉云:“经脉者,因此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可见人体经络系统是何等重要。v人体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与脏腑等五个部分组成。人体中最重要的经络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其中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以及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10条经脉循行都经过我们的双下肢。此外,十二经脉的循行也是相互衔接的。因此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能够通过经络汇集于双下肢,使双下肢成为反射全身健康状况的最敏感地带。因此,通过足部局部治疗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五、经络理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沟通表里内外,联系上下左右,网络22第三章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v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第三章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23v脚拇趾脚拇趾v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v足底足底v足底的上部上部,相当于人体的胸腔,内有气管,以及肺脏,甲壮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v足底的中部中部,相当与人体的上腹部,内有肝胆、胰、脾、肾等反射区。v足部的下部下部,相当于人体的下腹部,内有大、小肠,膀胱,生殖器官等反射区。脚拇趾24v足的内侧足的内侧v足的内侧相当于人体的脊柱部分,从脚趾至脚根依次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椎、骶骨、尾骨等反射区。v足的外側足的外側v足的外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部分,由足趾到足跟分别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足的内侧25第四章足部的基本结构与名称v一、足部的骨骼一、足部的骨骼v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v三、足部的关节三、足部的关节v四、足的各局部名称四、足的各局部名称第四章足部的基本结构与名称一、足部的骨骼26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与趾骨3组。一、足部的骨骼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位于足的后半部部,共共7块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与趾骨3组。一、足部的骨27(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282、跖骨、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位于足的中部,共共5块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293、趾骨、趾骨 共共14块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3、趾骨共14块。包括:30(1)(1)跗骨跗骨 7(2)(2)跖骨跖骨 5(3)(3)趾骨趾骨 14足骨足骨 距骨距骨跟骨跟骨足舟骨足舟骨骰骨骰骨内侧楔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外侧楔骨近节趾骨近节趾骨跟骨跟骨距骨距骨足舟骨足舟骨骰骨骰骨中间楔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内侧楔骨跖骨底跖骨底跖骨体跖骨体跖骨头跖骨头中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楔骨外侧楔骨(1)跗骨7(2)跖骨5(3)趾骨31二二 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与第一跖骨小头。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与第五跖骨小头。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32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3、足底部33v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v5、足弓由跗骨与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与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34v三、足部的关节三、足部的关节v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v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v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三、足部的关节35v四、足的各局部名称四、足的各局部名称v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与方位。v依照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与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v足的拇趾与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称趾背,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四、足的各局部名称36第五章足疗的操作原则与注意事项v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则v第二节足疗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第五章足疗的操作原则与注意事项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37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则v一、足部按摩手法一、足部按摩手法v按摩手法的优劣直截了当影响治病的疗效,因此,治疗时必须讲究技术与动作的规范,手法娴熟,操作自如,技术应用得心应手。v足部按摩手法应做到轻而不飘、重而不滞、刚中存柔、柔中存刚、刚柔相济,节律均匀、该重则重、该轻则轻、压力柔与适中安全可靠,使手法刺激达到病所,伸展经络,开通淤塞,使患者感到得气传输、松弛舒适、乐于协作、坚持治疗。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则一、足部按摩手法38v二、足部按摩的力度与次数二、足部按摩的力度与次数v力度与次数的实质是一个刺激量的问题。v在按摩重,开始3到5次,患者无反应,按到6、7次时,就觉得酸、麻、胀、痛、热、蚁行感或触电感,这就是所谓的有效刺激(得气)。在有效刺激的同时,还要有定刺激量,次数越多,刺激量越大。假如轻力度,次数就要多一些,重力度时次数可减少些。次数究竟多少为宜,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按十几次到几十次,有的上百次都能够,依照具体情况而定。v按摩的刺激量还与年龄、性别、体型、部位与气候等因素有关。二、足部按摩的力度与次数39v(1)年龄差别年龄差别:儿童皮肤薄而敏感,刺激量要小、手法要轻;青壮年刺激量可大些,手法可重些;老年人反应敏感的刺激量小些,手法宜轻;敏感性差的刺激量可大些,手法要重些。v(2)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男性耐受强,刺激量可大些;女性刺激量可小些。v(3)体型差异体型差异:体型胖的刺激量要大,消瘦者刺激量要小;皮肤薄处手法宜轻,刺激量可小些;足后跟皮肤厚手法可重些,刺激量可大。v(4)疾病虚实疾病虚实:实证手法可重而泻之,虚证手法轻而补之。v(5)气候差异气候差异:秋冬季,按摩时刺激量要大些,手法重些;夏季时,手法可轻,刺激量可小些。v总之,按摩手法轻重、按摩次数的多少,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1)年龄差别:儿童皮肤薄而敏感,刺激量要小、手法要轻;青壮40v三、按摩时间三、按摩时间v足部按摩必须掌握好时间,依照患者的病种、病情、体质,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宜长则长,宜短则短。v一般来说,每个穴位与反射区,按摩23分钟(30次左右),但基本反射区必须按摩到5分钟,以强化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有毒物质排泄出去。若遇急性病症时,按摩时间可增加1倍乃至3倍也可不能有危险。v另外,对有病器官的反射区也要延长按摩时间。但对肝脏与脊椎反射区按摩时应小心,当肾脏功能良好时,才能够在肝脏反射区按摩5分钟以上,否则三、按摩时间41v会使大量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不能排出体外。脊椎的反射区不可按摩太久,一般只需3分钟,因为过久会使血流加强而产生暂时性的不良反应。对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对有关各个穴位与反射区仅按摩1分钟即可。v一般情况下,每次按摩时间以30到45分钟为宜,每只脚各占一半时间。但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每次按摩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会使大量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不能排出体外。脊椎的反射区不可42v四、疗程问题四、疗程问题v一般每日按摩1次,急性病可每日2次。时间安排,要在饭后1小时,上午、下午或晚上均可按摩。通常710天为1个疗程,每天按摩1次。疗程之间可休息12天。或者15天1个疗程,前3天每日2次,中间4天每日1次,后8天2天1次。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可保持每周至少23次的按摩治疗,以巩固疗效。v总之,按摩时间、间隔多长与按摩次数多少与疗程,应依照患者的病种、病情、体质,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可拘泥。四、疗程问题43第二节足疗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v一、禁忌证禁忌证v按摩不是万能的,为了幸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或延误患者的治疗,下列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足部疗法。v1、各种严重(急慢性)出血性疾病,例如呕血、吐血、便血、尿血、咯血、脑溢血、崩漏等,以及各脏器出血。v2、严重外伤、烧伤、骨折、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患者。v3、药物中毒、煤气中毒、毒虫毒蛇伤,突发性药物过敏等。第二节足疗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一、禁忌证44v4、妇女妊娠期禁用足部按摩,月经期、月经过多应慎用足部按摩。v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衰竭等。v6、患者有活动性结核性疾病,如肺结核活动期,梅毒,以及长期服用激素与意识不清或昏迷的病人。v7、各种传染病与精神失常者。v8、手术后两周内也不能做足部按摩,必须待伤口愈合后再做。4、妇女妊娠期禁用足部按摩,月经期、月经过多应慎用足部按摩。45v二、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v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幸免患者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患者双足。按摩室内不许抽烟,以免影响治疗效果。v2、按摩前,按摩师与患者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v3、如患者正处于大怒、大悲、大恐之中,或精神紧张、极度疲劳,或过饥过饱,应略事休息或进食半小时后再开始按摩。v4、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二、注意事项46v5、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v6、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v7、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幸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v8、按摩后0、5h内,嘱患者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5、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47v9、按摩结束后,术者不能用凉水洗手,一定要用温开水将手洗净,以免造成手指及关节僵硬疼痛或变形;受术者的双脚要注意保暖。v10、按摩可不能影响一般药物等治疗,只会提高患者抗病的能力。因此,药物等治疗与按摩同时进行并无矛盾,而且在疾病好转时,应视具体情况,能够减少药物的用量或不用药物。v11、在服药期间采纳足部按摩治疗时,若所用的是镇静剂,一般应停服,其它药物应遵医嘱。v12、按摩的时间,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以3045min为宜,不宜过久;特别情况要1小时或更长时间。9、按摩结束后,术者不能用凉水洗手,一定要用温开水将手洗净,48v13、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有无异常,对疼痛能否忍受,有无出汗、恶心、呕吐及虚脱休克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出现休克症状时应马上停止按摩,采取头低脚高卧位,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静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切不可惊慌失措而加剧患者的紧张情绪。v14、有些慢性疾病的按摩,未能特别快见效,要持之以恒,就如中西医治疗一样,要给患者解释。因此关于慢性病,除术者给予按摩外,应教会患者(或家人)自己按摩。v15、经过1-2个疗程治疗,穴区疼痛减轻或已无痛觉,表明病情好转,如需提高穴区敏感性,可用温盐水泡足。13、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有无异常,对疼痛能否忍受,有无出汗、49v三、足疗后的正常反应三、足疗后的正常反应v足疗后,绝大多数人的反应好,如能吃饭、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质越来越好,但也有个别人与体质有关,出现看似异常,实属正常反应。v1、睡眠增加睡眠增加:在按摩过程中人感到疲倦,想睡觉。夜里睡眠加深,多梦等。此反应表示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在进行自我调整,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中。v2、大小便变化大小便变化:大小便量与次数增多,或大便变黑,或腹泻,小便变黄或带红黑色,并伴有臭味,这是机体代谢增强,体内毒素从大小便中排出的表现。接着按摩下去,会自然恢复正常。三、足疗后的正常反应50v3、出汗增加出汗增加:经按摩后足部出汗或手心出汗。这种汗一般是冷汗,不由自主而出的汗,多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多见于体质虚弱或四肢怕冷的患者。“阳加于阴为之汗”,反过来,“阴加于阳也为之汗”。这种汗的形成多数是患者阳气虚弱,不能敷布四末而致,使淫邪浸淫寒湿久居,故患者怕冷。通过按摩使机体阴阳调节趋于平衡,阳气得于敷布四末,使浸淫淫邪得排,随汗而出,至阳加阴为汗后,手足才会变暖,这时疾病好转的征象。v4、发热发热:这时机体与病邪抗争的结果。通过按摩鼓舞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正盛邪退,说明机体功能正在恢复。3、出汗增加:经按摩后足部出汗或手心出汗。这种汗一般是冷汗,51v5、脚踝肿胀脚踝肿胀:特别是那些患有淋巴阻塞的病人尤为明显,但随着病情,好转,肿胀也会自然消失。v6、静脉曲张者肿胀更明显静脉曲张者肿胀更明显:静脉曲张病人肿胀加重,这是因为足疗使血液流动加快的缘故,一般过几次就消失了。v7、症状加重症状加重: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患者经过几次足部按摩后,疼痛反而加重,甚至一碰就痛,有病的反射区特明显,接着按摩35日,疼痛自然减轻或消失。这是按摩后气血经络疏通的表现。5、脚踝肿胀:特别是那些患有淋巴阻塞的病人尤为明显,但随着病52v8、引发病痛引发病痛:足疗几次后,可将体内潜在的病情引发出来(勾陈病),病痛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与所患病症轻重是正比,另外,假如病人同时患有多种病症,其引发的病痛估计会轮流出现,但一般可不能同时发作,病痛引发数日后可自然消退。v9、下肢有破口出水下肢有破口出水:有些患者体内毒素不能从大小便中排出,只好从皮肤汗液排出,而有时大部分汗腺闭塞,而毒素随着血液流到下肢堆积,下肢血液循环本身就不行,加之有毒,故易在下肢形成排毒出口,这种情况是好事,不用害怕,随着毒素排出病情好转,伤口也会自然随着愈合。8、引发病痛:足疗几次后,可将体内潜在的病情引发出来(勾陈病53v10、足疗按摩后出现的其它正常反应足疗按摩后出现的其它正常反应:v口渴、疲倦、屁多、流眼泪、流鼻涕、妇女白带多、脚部出现臭味、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酸麻、疼痛。v上述按摩后估计出现的反应只是短暂的,患者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对精神疲劳患者,只需适当缩短按摩时间,减少次数即可。按摩后的反应,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好征兆;若没有反应,反而估计是按摩不及所致,应调整手法或配穴方案,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10、足疗按摩后出现的其它正常反应:54感感谢您的聆听!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