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教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62281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LOGOLOGO三、态度的种类三、态度的种类 v1、情感性态度n由一次的情感反应的经验构成的稳定的态度 v2、理智性态度n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判断产生的稳定的态度 v3、动作定向性态度n对一个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客体产生的自然反应 v4、均衡的态度n前三者力量相当的情况下产生的态度 v5、自我防御的态度n由于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态度第一 态度概述四、态度的功能四、态度的功能 v1、态度决定着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v 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v过程: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性特征。告知录音是性特征。告知录音是1010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5 5人人用英语,用英语,5 5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5 5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v结果:(:(1 1)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v (2 2)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v结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第一 态度概述2 2、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 v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通过态度就可以预测人的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通过态度就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同样,通过行为也可以获知人的态度。行为,同样,通过行为也可以获知人的态度。v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形成新的行为改变旧行为预测人的行为购物单1购物单21 1听发酵粉听发酵粉2 2块面包、一串胡萝卜块面包、一串胡萝卜1 1磅雀巢速溶咖啡磅雀巢速溶咖啡1.51.5磅碎牛肉磅碎牛肉2 2听桃子听桃子5 5磅土豆磅土豆1 1听发酵粉听发酵粉2 2块面包、一串胡萝卜块面包、一串胡萝卜1 1磅新鲜咖啡磅新鲜咖啡1.51.5磅碎牛肉磅碎牛肉2 2听桃子听桃子5 5磅土豆磅土豆第一 态度概述第一 态度概述3 3、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 学习效率的实验v过程: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分校的文章,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分校的文章,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地写出来。力求完整地写出来。v结果: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v结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第一 态度概述4 4、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v态度作为一种行为倾向,会预定人们态度作为一种行为倾向,会预定人们的反应状况,会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的反应状况,会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第二第二 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 v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 态度的形成1 1、态度形成的阶段、态度形成的阶段 v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v认同: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v内化: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第二 态度的形成2 2、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欲望满足欲望满足 知识(信息)知识(信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其它因素其它因素第二 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理论二、态度理论(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v1、社会学习论 v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刺激反应反应模模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和不断改变的。形成的和不断改变的。刺刺 激激(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反反 应应(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注注 意意了了 解解接接 受受第二 态度的形成态度模式态度模式v19531953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的形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v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传播)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传播)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变态度,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变态度,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强调联想与强化的作用。强调联想与强化的作用。第二 态度的形成模仿对态度的影响模仿对态度的影响v班都拉(班都拉(19771977)非常强调替代性强化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此)非常强调替代性强化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此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的一个途径。的一个途径。v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v米德拉斯基(1973)等人的实验:v过程: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更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更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我的钱我的钱”的的罐中,或放入标有罐中,或放入标有“给穷孩子的钱给穷孩子的钱”的罐中。控制组面临的罐中。控制组面临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v结果: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们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们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v结论: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仿效并给予强化。起仿效并给予强化。第二 态度的形成2 2、认知协调论、认知协调论 v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统,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统,如果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就会引起如果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心理上的不适感不适感,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组,产生改变这种状态的趋势,以便改组,产生改变这种状态的趋势,以便恢复协调。恢复协调。第二 态度的形成(1 1)结构平衡理论结构平衡理论 v海德认为:海德认为:“平衡状态的概念表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平衡状态的概念表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在着,因此,不论中,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在着,因此,不论对认知组织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对认知组织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单元:单元:人们总是将事物的许多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情感:情感:知觉一个事物单元的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体验v一种认知情境中存在着单元和情感关系:一种认知情境中存在着单元和情感关系:单元关系单元关系表示在表示在特定情境中被知觉成份的统一程度,有正负两种状态。特定情境中被知觉成份的统一程度,有正负两种状态。情感情感关系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情感类关系,也有正负两种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情感类关系,也有正负两种状态。状态。v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仅取决于情感或单元关系的正负,也取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仅取决于情感或单元关系的正负,也取决于单元与情感关系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致性上占优势决于单元与情感关系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致性上占优势时为平衡状态。各种关系彼此矛盾时,是不平衡状态。认知时为平衡状态。各种关系彼此矛盾时,是不平衡状态。认知情境中的单元和情感关系都有力趋平衡的倾向,否则会引起情境中的单元和情感关系都有力趋平衡的倾向,否则会引起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v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及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结构向平衡及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v平衡理论涉及到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一个认知对象与与二个态度对象二个态度对象之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 P来表示认知的主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体,用符号O O与与X 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表示二个态度对象。O O与与X X称为处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 P对构成一体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的两对象O O与与X 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欢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欢vs.vs.厌厌恶;赞成恶;赞成vs.vs.反对。反对。v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v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v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爱屋及乌、敬而远之POXPOX+POX+POX+POX+POX+POX+POX+四种不平衡结构四种平衡结构第二 态度的形成“POX”模型模型 符号符号“+”“+”表示正的关系;符号表示正的关系;符号“-”“-”表示负的关系表示负的关系 判断三角关系是否平衡的依据:判断三角关系是否平衡的依据:三边符号相乘为正,平衡的结构;三边符号相乘为负,不平衡的结构。三边符号相乘为正,平衡的结构;三边符号相乘为负,不平衡的结构。veg:认知主体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的男朋友),X(男青年(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自愿当清洁工)。v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一种平衡状态;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一种平衡状态;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不平衡状态。v在第三种情况下,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很老实,肯干;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v由此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由此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第二 态度的形成(2 2)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v19571957年,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年,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v“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调的内驱力。协调的内驱力。”v理论假设:n1)认知要素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n2)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压力;n3)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第二 态度的形成认知要素认知要素v 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某种认识、见解或观念。可分为:某种认识、见解或观念。可分为:有关行为的有关行为的和和有关环境的有关环境的。v 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它们之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间可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关系:A)不相关:一个认知要素与另一个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或者说彼此毫不相干。B)不协调:指两个认知要素的逻辑不相符。C)协调:指两个认知要素在逻辑上彼此相符,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结果。v 费斯廷格主要考察了后两种关系,尤其是失调关系。他提费斯廷格主要考察了后两种关系,尤其是失调关系。他提出: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协调的程度是由这两个要出: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协调的程度是由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决定的。但是,不协调的程度不可能无止境地增素的重要性决定的。但是,不协调的程度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因为不协调一经产生,就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大,因为不协调一经产生,就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第二 态度的形成不协调的原因不协调的原因v逻辑上的不相容逻辑上的不相容v认知成份与文化模式不协调认知成份与文化模式不协调v某个认知成份与某一更广泛的概念系某个认知成份与某一更广泛的概念系统不协调统不协调v与过去经验不协调与过去经验不协调 失调量的测定失调量的测定v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失调量是认知要素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失调量是认知要素对个体对个体重要性重要性的函数;的函数;v两个认知要素组合体之间的失调总量是两个认知要素组合体之间的失调总量是这两个不协调的组合体之间的所有相关这两个不协调的组合体之间的所有相关的关系的加权比例的函数。的关系的加权比例的函数。第二 态度的形成第二 态度的形成失失 调调v失调的后果:n失调心理上不舒适感个体去减少失调、达到协调;n当存在失调时,个体除了失调以外,还主动避开避开促进失调增大的情况和信息。v减少失调的方式:改变认知结构中关于行为的认知要素。改变关于环境的认知要素。这同样也是观念的改造,即认知结构的重建。给认知结构中补充有助于减少失调的新的认知要素。第二 态度的形成社会不一致引起的失调社会不一致引起的失调v解决方法:vA A)改变自己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vB B)设法改变他人的意见;)设法改变他人的意见;vC C)将自己与那个和自己意见不同)将自己与那个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分开,即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的人分开,即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比性。第二 态度的形成与态度有关的问题与态度有关的问题v 被迫依从:v 指一个人迫于群体压力,去做与自己的观点相对立的事或指一个人迫于群体压力,去做与自己的观点相对立的事或者去说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话。者去说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话。v 酬赏短缺:v 报酬不足或报酬缺失会导致特殊爱好的发展。报酬不足或报酬缺失会导致特殊爱好的发展。v 预言的社会心理学:v 预言的产生依赖于下列条件:预言的产生依赖于下列条件:nA)信仰必须与行动有关,信仰者必须从事一些与其信仰有关的活动nB)行动越重要,别人对这种活动的干扰就越困难,从而也说明个体对这种信仰的承诺越大nC)该信仰必须是充分明确且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联的nD)必须有一些无可怀疑的反驳其信仰的证据存在,且为其信仰者意识到nE)信仰者必须是一个群体第三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改变的方法 v态度的改变是在旧态度上态度的改变是在旧态度上发生新变化的过程。发生新变化的过程。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一、态度改变的形式一、态度改变的形式 v1、一致性改变u方向不变,只是强度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如从稍微反对变为强烈反对。v2、不一致性改变u方向发生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如从厌恶变为喜欢。u在相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比不一致性改变容易。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v1、态度系统本身的特点 时间性一致性极端性需要性多重性价值中心一贯性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2 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 智力与知识智力与知识性格特征性格特征自我防卫自我防卫认识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3 3、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v态度改变与团体密切相关,当一态度改变与团体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对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心时,个人对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心时,要让他采取与团体规范不一致的态要让他采取与团体规范不一致的态度不容易。度不容易。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三、态度改变的方法三、态度改变的方法 v1、利用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v信息源:信息接受者对发布信息的信息源越信任,态度改变的信息接受者对发布信息的信息源越信任,态度改变的可能性越大。可能性越大。v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不仅受信息源的影响,也受宣传时所采传播效果,不仅受信息源的影响,也受宣传时所采用的媒介的影响。用的媒介的影响。v单面说明与双面说明:单面说明是在劝导时,只提出对自己观单面说明是在劝导时,只提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论据;双面说明既提对自己有利的论据,也提对自己点有利的论据;双面说明既提对自己有利的论据,也提对自己不利的论据,然后强调前者,缩小后者。不利的论据,然后强调前者,缩小后者。v激发恐惧:信息传播者,有时想利用恐惧使接受者改变态度。信息传播者,有时想利用恐惧使接受者改变态度。v提示结论:提示结论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出资料,让听众自己提示结论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出资料,让听众自己下结论;二是直接指出结论。下结论;二是直接指出结论。v传播者的动机:接受者对劝导者的动机的理解,是一重要因素。接受者对劝导者的动机的理解,是一重要因素。v反复提示:谎言重复千次就成了真理谎言重复千次就成了真理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2 2、改变个人与群体关系、改变个人与群体关系 v个人越重视自己的团体成员身份,则个人越重视自己的团体成员身份,则越不易改变其与团体一致的观点;越不易改变其与团体一致的观点;v个人在团体中地位越高,越维护团体个人在团体中地位越高,越维护团体的观点;的观点;v个体越相信所属团体的合法性,则越个体越相信所属团体的合法性,则越能接受团体规范。能接受团体规范。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3.3.规范改变规范改变 v团体公约、团体规则可以有团体公约、团体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4 4、把握目标对象的特点、把握目标对象的特点 v自我领悟:使接受者认识到他所采取的态度具使接受者认识到他所采取的态度具有不太合理的动机。有不太合理的动机。v强迫接触:强迫个体与不喜欢的对象接触,有强迫个体与不喜欢的对象接触,有助于改变其偏见。助于改变其偏见。v角色扮演: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所持态度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所持态度有很大影响。有很大影响。v改变外显行为:让人去为他并不赞成的事进行让人去为他并不赞成的事进行辩护,也容易改变其态度,这是一个自我说服辩护,也容易改变其态度,这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的过程。第四第四 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 v态度是一种无法予以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活动,态度是一种无法予以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活动,因而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测量,即从人们的因而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测量,即从人们的实际反应中推断得到。实际反应中推断得到。v有两类实际反应可以用来作为推论态度的依据:有两类实际反应可以用来作为推论态度的依据:u一是该人对该事物所表现的直接行动;一是该人对该事物所表现的直接行动;u二是该人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就其对该事物的想二是该人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就其对该事物的想法、感情及行为倾向所做出的自我陈述。法、感情及行为倾向所做出的自我陈述。测量的内容测量的内容v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客体的指人们对客体的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肯定或否定的反应;v态度的强度:指人们对客体的指人们对客体的认知、情感表现出的程度,即认知、情感表现出的程度,即态度的力量或深度,可以用尺态度的力量或深度,可以用尺度标示出来。度标示出来。第四 态度的测量一、自陈法一、自陈法 v1.1.等距法等距法瑟斯顿量表瑟斯顿量表 v此量表是瑟斯顿(此量表是瑟斯顿(L.L.ThurstoneL.L.Thurstone)首先发明的,其内容是选取一组有关首先发明的,其内容是选取一组有关某一问题的简单、直接、涉及面广的某一问题的简单、直接、涉及面广的陈述,再要求被试对其中的每一个陈陈述,再要求被试对其中的每一个陈述作出一种反应,最后总结出结果。述作出一种反应,最后总结出结果。第四 态度的测量校订标准校订标准vA A)问话应简单;)问话应简单;vB B)提出陈述的方式应该让人们明确表示赞)提出陈述的方式应该让人们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成或反对;vC C)就与问题有关;)就与问题有关;vD D)应该非常明确;)应该非常明确;vE E)应体现出对于问题可能出现的意见的整)应体现出对于问题可能出现的意见的整个范围。个范围。第四 态度的测量黑人家庭降低了其邻居的房地产价值黑人家庭降低了其邻居的房地产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第四 态度的测量2.2.累加法累加法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 v李克特(李克特(R.A.LikertR.A.Likert,19321932)的量表,)的量表,是对瑟斯顿量表的简化和发展。李凯尔特是对瑟斯顿量表的简化和发展。李凯尔特选择了对态度对象不是赞成就是反对的陈选择了对态度对象不是赞成就是反对的陈述,然后分给事先从待测的被试中选出的述,然后分给事先从待测的被试中选出的少数审定者,将其排列成五个等级。少数审定者,将其排列成五个等级。第四 态度的测量累加法累加法我永远不和一个黑人结婚 非常同意 同意 中立 不同意 坚决不同意 5 4 3 2 1第四 态度的测量3.3.社会距离尺度法社会距离尺度法布加达斯量表布加达斯量表 v这种量表是由埃里这种量表是由埃里布加达斯布加达斯(E.S.Bogardus)(E.S.Bogardus)于于19251925年设计的。年设计的。v通过定量测量人们愿意与其他群体通过定量测量人们愿意与其他群体的人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来了解其态的人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来了解其态度。度。第四 态度的测量社会距离尺度法社会距离尺度法v根据我最初的情感反应,我愿意承认黑人(作根据我最初的情感反应,我愿意承认黑人(作为一个个体,不是我所认识的最好或最坏的成员)为一个个体,不是我所认识的最好或最坏的成员)属于以下分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属于以下分类中的一种或多种。v由婚姻所缔结的亲戚关系由婚姻所缔结的亲戚关系 1 1v作为私人朋友在我所在的俱乐部中获得成员资格作为私人朋友在我所在的俱乐部中获得成员资格 2 2v街邻街邻 3 3v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中工作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中工作 4 4v我国公民我国公民 5 5v仅作为我国来宾仅作为我国来宾 6 6v应被驱逐出我国应被驱逐出我国 7 7第四 态度的测量4.4.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 v奥斯古德、苏西、塔南鲍姆的语义差异量表奥斯古德、苏西、塔南鲍姆的语义差异量表要求回答者用双极修饰词的量表评价对象,不用要求回答者用双极修饰词的量表评价对象,不用在肯定在肯定/否定评价之间选择。否定评价之间选择。情感范畴即好情感范畴即好/坏,称为坏,称为“评价评价”向量;向量;强度范畴即强强度范畴即强/弱,称为弱,称为“潜能潜能”向量;向量;修饰词如快修饰词如快/慢,构成了慢,构成了“活动活动”向量。向量。第四 态度的测量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v(从涉及到你对美国大陆上波多黎各人态度的每(从涉及到你对美国大陆上波多黎各人态度的每一行中圈一个数。)一行中圈一个数。)v评价量表评价量表 好好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坏坏v 漂亮漂亮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丑陋丑陋v 聪明聪明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愚蠢愚蠢v潜能量表潜能量表 强大强大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弱小弱小v活动量表活动量表 迅速迅速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缓慢缓慢v 积极积极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消极消极v 敏锐敏锐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迟钝迟钝第四 态度的测量二、投射法二、投射法 v在测验时,向被试提供一些刺激,让被在测验时,向被试提供一些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反应,从而不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反应,从而不知不觉露出其人格特点。即在没有控制的知不觉露出其人格特点。即在没有控制的条件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条件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出来。出来。第四 态度的测量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v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TAT):):v用几十张内容暧昧的图片,让被试看图后自由编用几十张内容暧昧的图片,让被试看图后自由编故事,但必须有四方面内容:你看到什么?促使图故事,但必须有四方面内容:你看到什么?促使图片上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后会有什么结果?片上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后会有什么结果?以画中人的体验是什么?以画中人的体验是什么?v被试在编故事时,就把内心冲突和欲望穿插在故被试在编故事时,就把内心冲突和欲望穿插在故事中,即把心理投射在故事中。事中,即把心理投射在故事中。第四 态度的测量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第四 态度的测量造句测验造句测验 v造句测验(造句测验(SCTSCT):事先准备好几个):事先准备好几个有关某一事物的未完成的句子,让被有关某一事物的未完成的句子,让被试把句子写完,从中反映被试的态度。试把句子写完,从中反映被试的态度。第四 态度的测量三、其它方法三、其它方法 v自由反应法 v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被试自由回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被试自由回答,测量者不提供任何可能的答案。答,测量者不提供任何可能的答案。第四 态度的测量情境法情境法 v根据人们在已知的情境是的态度,根据人们在已知的情境是的态度,去预测他们在另一类似情境中也将去预测他们在另一类似情境中也将持有类似的态度的原则设计的。持有类似的态度的原则设计的。v具体的办法是设置一种情境,观察具体的办法是设置一种情境,观察被测者在此情境中表现出的行为倾被测者在此情境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由此判断他对此情境的态度。向,由此判断他对此情境的态度。第四 态度的测量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 v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从而推论人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从而推论人们对待某事物态度的方法。们对待某事物态度的方法。第四 态度的测量生理反应法生理反应法 v人在产生某种态度时,其身体内部人在产生某种态度时,其身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v通过测定这些变化的生理指标,从通过测定这些变化的生理指标,从而推断其态度状况的方法。而推断其态度状况的方法。第四 态度的测量严厉严厉宽容宽容检察官检察官重罪犯重罪犯返回第三 态度改变的方法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