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362191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述o 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原因: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原因:o节令变化,气温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室内外骤变的温差,使呼吸道粘膜在大量冷空气刺激后防御机能降低;o户外活动减少,室内门窗关闭时间长,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高等病原菌提供了有力的繁殖条件;o节假日多,旅游、探亲、访友增加了人群聚集机会,给疾病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12024/6/20概述 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原因:12023/8/10概述o冬春季常见传染病既有呼吸道传染病,又有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o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o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痢疾、伤寒等。22024/6/20概述冬春季常见传染病既有呼吸道传染病,又有消化道传染病,以呼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流感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二、埃博拉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及登革热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三、其它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32024/6/20主要内容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流感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3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o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42024/6/2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是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o传播特点o1、传染源:经呼吸道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52024/6/2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传播特点52023/8/1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o2、传播途径:o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o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经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被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后,通过手-鼻-口途径传播。因此,除做好呼吸道隔离外,病人或易感者的手消毒也非常重要。62024/6/2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2、传播途径:62023/8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o3、易感人群:o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病原体持续变异易造成疾病的再次流行。72024/6/2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3、易感人群:72023/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o4、季节性:o多发生在秋冬或冬春季,这与冬春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82024/6/20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4、季节性:82023/8/二、流行性感冒(流感)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容易被轻视导致严重后果是其流行特点。92024/6/20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一个古人间百年流感史时间名称病毒类型死亡人数1918-1919西班牙流感H1N14000万-5000万1957-1958亚洲流感H2N2200万1968-1969香港流感H3N2100万1977-1978俄罗斯流感H1N11997年以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102024/6/20人间百年流感史时间名称病毒类型死亡人数1918-1919西班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二、流行性感冒(流感)o流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几次全球性爆发的惨痛教训 -病毒的变异与整合使人类缺乏免疫力 -与SARA类似的呼吸道传播途径不容易控制 -至今缺乏流感的特效药物和疫苗112024/6/20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二、流行性感冒(流感)二、流行性感冒(流感)o流感的不同类型流感的不同类型季节性流感季节性流感-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具有季节性,冬春季多发-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新型流感新型流感-由流感病毒变异毒株引起-出现时间无规律-人群缺乏特异免疫力,普遍易感-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球大流行122024/6/20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的不同类型季节性流感病原学o对人致病:1、甲、乙、丙型均致病。2、主要致病亚型:人源甲型H1N1、H2N2、H3N2 3、乙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可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不曾大流行。4、丙型致病力、传播力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o对禽致病:1、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 2、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 o对猪致病: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H1N2、H3N2 o对其它动物:马(H7N7、H3N8)、狗(H3N8)、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132024/6/20病原学对人致病:132023/8/10病原学病原学o生存条件生存条件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142024/6/20病原学生存条件142023/8/10病原学o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o由此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o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抗原漂移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抗原转换相对变化小,频相对变化小,频率高,累及效应,率高,累及效应,新的流行株新的流行株(量变)(量变)变化较大,变化较大,频率低,频率低,新的强毒株新的强毒株(质变)(质变)152024/6/20病原学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抗原漂移 临床表现o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o临床分型(流感诊疗方案2011版)o(1)单纯性流感o(2)中毒性流感o(3)胃肠型流感162024/6/20临床表现162023/8/10临床表现(1)单纯性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T39-40,伴畏寒、寒战;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痛等;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172024/6/20临床表现(1)单纯性流感:172023/8/10临床表现(2)中毒性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3)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 成人。2-3天即可恢复。182024/6/20临床表现182023/8/10临床表现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流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人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常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病死率高。192024/6/20临床表现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92023/8/10临床表现(2)肺外表现:o心脏损害:心脏损害:不常见,主要由心肌炎、心包炎。o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o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衰竭等。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死亡。202024/6/20临床表现202023/8/10流感普通感冒致病原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隐形传染性强弱发病的季节性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发热程度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发热持续时间3-5天1-2天全身症状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轻或无病程5-10天5-7天并发症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少见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212024/6/20流感普通感冒致病原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原学检测阳几种常见流感比较几种常见流感比较季节性流感季节性流感禽流感禽流感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甲型甲型H7N9流感流感病原病原H1N1,H3N2,B型流感病毒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甲型H1N1病毒病毒甲型甲型H7N9病毒病毒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患者患者病死禽病死禽患者患者尚不明确尚不明确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经呼吸道,人传人人传人消化道、呼吸道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等皮肤损伤等禽传人禽传人经呼吸道,经呼吸道,人传人人传人经呼吸道经呼吸道人群免疫力人群免疫力有一定免疫力有一定免疫力具有种属屏障具有种属屏障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病死率0.20.3%60%6.77%30%222024/6/20几种常见流感比较季节性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预防1 1、控制治疗传染源、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232024/6/20预防1、控制治疗传染源 232023/8/10预防3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疫苗预防 4 4、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242024/6/20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 242023/8/10腺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 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最初由人体最初由人体腺样组织分离得到,属于腺病腺样组织分离得到,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目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目前已经发现了前已经发现了5151个血清型能感个血清型能感染人类。染人类。252024/6/20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1、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肝脏均可感染,最常见的是17型。2、传播以粪一口为主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污染物品传播。3、疾病一般为自限性,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262024/6/20致病性和免疫性 1、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括以下4 4种不同的综合征。种不同的综合征。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2咽结膜热咽结膜热 3急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4、肺炎肺炎272024/6/20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眼部感染眼部感染 由腺病毒8、1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重型感染,具高传染性。胃肠炎胃肠炎 以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与年少(4岁以下)儿童的胃肠炎,致腹痛、腹泻。其他疾患其他疾患 腺病毒11、12型能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出现病毒。37型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常由性传播感染。临床发现37%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性腹泻是由腺病毒所致。282024/6/20临床表现眼部感染 由腺病毒8、1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预防预防o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o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o室内多通风,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292024/6/20预防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292023 三、三、“三热三热”病病o埃博拉出血热o登革(出血)热o流行性出血热o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发热、出血),又各有不同。近期暴发疫情近期暴发疫情每年均有散发病例每年均有散发病例302024/6/20 三、“三热”病埃博拉出血热近期暴发疫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o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hemorrhagic fever)(hemorrhagic 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七孔流血而死。312024/6/20埃博拉出血热312023/8/10o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 2至至2121天,但通天,但通常只有常只有5 5至至1010天。天。o发病早期,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早期,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期间接触病人不会受感染。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期间接触病人不会受感染。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人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染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322024/6/20 传播途径322023/8/10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后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后续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续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早期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病后早期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病后5757天出现严重出血。天出现严重出血。发病后发病后716716天,死亡率为天,死亡率为 50%80%50%80%。o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性休克。332024/6/20 临床特点332023/8/10防治:防治:o目前无有效疫苗。目前无有效疫苗。o防控措施:防控措施:加强对感染者的隔离以及对实验室和医护人员的保护。皮肤暴露:皮肤暴露:立即用0.5%碘伏等消毒剂处理,然后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暴露:粘膜暴露:应用大量清水或洗眼液冲洗。342024/6/20防治:342023/8/10 登革热登革热 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352024/6/20 登革热 352023/8/10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62024/6/20 传播途径:362023/8/10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起病急,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病程36天出皮疹,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372024/6/20 临床表现:372023/8/10 治疗: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降低体温、补液、降低颅内压等,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形成。382024/6/20 治疗:382023/8/10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抗病力,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登革病毒耐低温,不耐热,60 30min或100 2min即可被灭活,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甲醛等亦敏感,较易被灭活。392024/6/20 防控措施:392023/8/10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由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出血、低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402024/6/20 流行性出血热 402023/8/10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 1、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2 2、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3 3、接触传播、接触传播4 4、垂直传播、垂直传播5 5、虫媒传播、虫媒传播412024/6/20 传播途径:41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6 6-46-46天,平均天,平均2 2周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a.a.发热期发热期 b.b.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休克期 c.c.少尿期少尿期 d.d.多尿期多尿期 e.e.恢复期恢复期422024/6/20临床表现:42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1 1、早期以发热为主、早期以发热为主o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发热:发热:急起高热,短程,热退病加重三痛: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一肿一肿:球结膜水肿(水泡眼)肾损害:肾损害:早期大量蛋白尿432024/6/20临床表现:1、早期以发热为主43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 2、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1 1)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 2 2)急性肾衰)急性肾衰 3 3)出血症状加重)出血症状加重总体印象是总体印象是:“热退病加重热退病加重”442024/6/20临床表现:2、低血压休克期 44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3 3、少尿期、少尿期少尿期少尿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最凶险的阶段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 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一加重:出血加重一加重:出血加重452024/6/20临床表现:3、少尿期45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 4、多尿期、多尿期 polyrea stagepolyrea stage 本期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也易并发感染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第二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次休克。5 5、恢复期、恢复期 convalescent stageconvalescent stage一般一般1-31-3月。月。标志:标志:尿量逐渐回复到尿量逐渐回复到20002000ml/ml/日。但肾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更日。但肾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更长时间。长时间。462024/6/20临床表现:462023/8/10治疗:治疗:“三早一就三早一就”(一)发热期治疗:本期以(一)发热期治疗:本期以防休克防休克为重点为重点 1 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2 2、改善中毒症状:、改善中毒症状:3 3、减轻外渗:、减轻外渗:4 4、预防、预防DICDIC:472024/6/20治疗:472023/8/10治疗:治疗:(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1 1、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一早二快三适量一早二快三适量”2 2、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3 3、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4 4、激素:、激素:482024/6/20治疗:(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482023/8/10治疗:治疗:o(三)少尿期治疗:(三)少尿期治疗:o最关键时期,最关键时期,救治重点:防救治重点:防“三高三高”。(四)多尿期治疗四)多尿期治疗 救治的重点是救治的重点是防治水、电解质紊乱。防治水、电解质紊乱。(五)恢复期治疗(五)恢复期治疗 此期仍应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此期仍应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492024/6/20治疗:(三)少尿期治疗:492023/8/10防控措施:防控措施:o防鼠灭鼠o个人防护o预防疫苗o疫情监测502024/6/20防控措施:防鼠灭鼠502023/8/10 四、其它传染病四、其它传染病o1 1、猩红热、猩红热o是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等。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512024/6/20 四、其它传染病1、猩红热512023/流行病学流行病学o1、传染源o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o2、传播途径o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522024/6/20流行病学1、传染源522023/8/1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o 3、人群易感性:o普遍易感o4、发病季节:全年发病,冬春季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515岁高发年龄组近数十年发病趋于轻型化532024/6/20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53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特征性表现:三主症特征性表现:三主症n发热中毒症状发热中毒症状n咽峡炎咽峡炎n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542024/6/20临床表现特征性表现:三主症542023/8/10咽峡炎552024/6/20咽峡炎552023/8/10皮疹皮疹562024/6/20皮疹562023/8/10皮肤片状脱屑脱屑脱屑572024/6/20皮肤片状脱屑脱屑572023/8/10治疗治疗o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至有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菌治疗满效抗菌治疗满24小时为止),注意口腔卫生。小时为止),注意口腔卫生。o病原治疗: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霉素,林可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o并发症治疗并发症治疗 化脓性病灶在青霉素的治疗前,可加化脓性病灶在青霉素的治疗前,可加大青霉素的剂量,若发生在青霉素治疗后,则应考大青霉素的剂量,若发生在青霉素治疗后,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发风湿热者可抗风湿治疗,虑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发风湿热者可抗风湿治疗,并发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可于相应治疗。并发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可于相应治疗。582024/6/20治疗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菌治疗满2 2、麻疹、麻疹o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592024/6/202、麻疹592023/8/1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l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l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l以冬春季发病为多602024/6/20流行病学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602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此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和全身不适。o前驱期前驱期 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合膜炎、麻疹黏膜斑612024/6/20临床表现潜伏期61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622024/6/20临床表现出疹期622023/8/10632024/6/20632023/8/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恢复期恢复期 出疹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642024/6/20临床表现恢复期642023/8/10治疗治疗o无特异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o一般治疗o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充足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o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652024/6/20治疗无特异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6520治疗治疗对症治疗o高热可用小量退热剂,出疹期避免急骤退热烦躁者镇静;剧咳时镇咳祛痰。o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662024/6/20治疗662023/8/103 3、艾滋病、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和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通过血液和体液进入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从而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672024/6/203、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艾滋病的艾滋病的3 3种传播途径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血液传播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682024/6/20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82023哪些途径哪些途径不不传播?传播?692024/6/20哪些途径不传播?692023/8/1070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蚊子吸血不会吐出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病毒量非常少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艾滋病的病例从理论上讲:蚊子在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千次。回上千次。702024/6/2070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高危人群高危人群o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MSM)o静脉吸毒(IDU)o血友病患者、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oHIV/AIDS感染母亲所生婴儿712024/6/20高危人群712023/8/10感染感染HIVHIV以后以后.4.4.艾滋病期艾滋病期1.1.急性急性感染感染期期 2.2.窗口期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阳性,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2 2周周-3-3个月)个月)3.3.潜伏潜伏期期 2 2-10-10年年5.5.死亡死亡722024/6/20感染HIV以后.4.艾滋病期1.急性感染期 2.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