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36216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1主讲内容主讲内容第一讲第一讲总论第二讲第二讲第三讲第三讲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寄生虫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讲内容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病毒性传染病2学习内容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掌握复发与再燃的概念、个人防护、护理评估的几个方面、4、掌握其传播途径、隔离与消毒 5、熟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预防、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学习内容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3概概 述述一、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是指各种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病原体在寄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环境病原体人体概述一、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环境病原体人体4二、传染病感染的表现形式二、传染病感染的表现形式 病原体被清除:正 邪 病原体人体病原体消灭或排除体外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胃酸、天然屏障(皮肤)特异性免疫:主动: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 被动:母体或人工注射抗体二、传染病感染的表现形式5 隐性感染:正 邪 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最常见 后果:可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被清除 少数转为病原携带状态健康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可排出病原体作为传染源,如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6显性感染:正邪临床感染或传染病发作,最少后果: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得巩固免疫,不易再受感染(伤寒)有些传染病的感染者患病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菌痢)小部分转变成病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恢复期携带者者7病原携带状态:正=邪不显出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机体不能获得免疫。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时期不同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潜伏性感染:正=邪不显出临床症状,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8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特异病原体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3.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散发(发病率在一般水平)流行(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如SARS、禽流 感)暴发(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历)(2)季节性(3)地方性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94.有感染后免疫:自动免疫病毒性疾病感染后免疫一般持续时间长(如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但有例外(如流感)细菌、螺旋体、原虫感染后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菌痢),但有例外(如伤寒)蠕虫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容易重复感染(蛔虫病)4.有感染后免疫:自动免疫10(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1)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开始出现临床症状(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此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传染性强)(3)症状明显期: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体征。(最易出现并发症,传染性极强)(4)恢复期: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体症基本消失。(5)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 疟疾 菌痢等(6)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1(三)临床类型 根据病程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 根据病情轻重: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 根据临床特征:典型、非典型(三)临床类型12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预防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预防(一)流行过程1.基本环节(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预防(一)流行过程13(2)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飞沫、尘埃,呼吸道(麻疹)2)经水传播:分泌物、排泄物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而引起,(肠道传染病)3)经食物传播:(菌痢)4)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5)虫媒传播:乙脑6)经血液体液传播:乙肝、丙肝、HIV7)土壤传播:破伤风、钩虫病8)母婴传播:乙肝(2)传播途径14(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2.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2)自然因素3.疫源地: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所波及的范围。疫点:单个或者小范围的疫源地疫区:多个疫点或范围较大的疫源地(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15(二)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一)对病人的管理监测制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五早(二)传染病的预防16疫情报告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霍乱、鼠疫)6小时内上报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12小时内上报丙类监测管理传染病24小时内上报疫情报告172.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重要行业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特殊岗位调离其工作。2.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18隔离与治疗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场所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播散。隔离方式因时、因地、因病而定。隔离期限根据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隔离与治疗193.对接触者的管理对传染病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叫检疫检疫期的概念检疫的措施分为: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3.对接触者的管理20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无经济价值、危害性大的杀灭焚烧有经济价值而又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分群饲养并予治疗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21(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消化道传染病三管一灭呼吸道传播病加强空气消毒,提倡外出戴口罩(2)切断传播途径22(3)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3、药物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23五消毒与隔离l消毒(一)定义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二)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2、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五消毒与隔离消毒24(三)、消毒的方法物理消毒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消毒法化学消毒法:(三)、消毒的方法25l 隔离(一)定义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防止传染和扩散。隔离26(二)隔离的种类和措施要求隔离分类分为三大系统 A系统:以类别为特点的隔离 B系统:以疾病分类的隔离方法 C系统:体内物质隔离法(二)隔离的种类和措施要求隔离分类分为三大系统27(三)传染病的区域划分病区布局划分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隔离单位要求隔离制度(三)传染病的区域划分28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一)分级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291、一级防护适用于门急诊医护人员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洗手和消毒1、一级防护30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区或留观室的医务人员进入此区的医务人员着装齐全,戴12层以上的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潮湿后随时更换接触病人后及时洗手和消毒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2、二级防护313、三级防护主要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或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如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护人员除二级防护外,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3、三级防护32(二)个人防护 洗手带手套、穿隔离衣、口罩、护目镜、面罩污染物品的处理针刺伤的防护疫苗的接种(二)个人防护33洗手接触病人前后和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后进出隔离病房,穿脱防护用品后在同一病人身上由污染转为清洁操作戴脱手套前后手及其他部位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洗34戴手套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手套由破损立即更换,脱手套后洗手在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持血液标本时均须戴手套对于特殊病人戴双层手套根据手套使用目的分为清洁手套、消毒过的外科手套、橡胶手套病人治疗时间长手套1小时更换1次戴手35穿隔离衣在可能接触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或进入隔离室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穿隔离衣,穿好隔离衣只能在指定的区域活动隔离衣潮湿立即更换,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水隔离衣脱隔离衣时污染面向内,然后放在污衣袋中,做上隔离标志穿隔离36污染物品、标本、和废物的处理锐器物品用后放在专门的容器,不要徒手处理血标本戴手套,带盖的试管,密封容器送检血渍清理消毒液浸润后戴手套擦拭医疗废物黄色袋装送往指定地点焚烧污染物品、标本、和废物的处理37针刺伤的防护严禁双手回套针头帽若发生针刺伤:挤出血液流水冲洗消毒监测随访,必要时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针刺伤的防护38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无抗体时的接种方法抗体滴度很低的接种方法半年后检测有无抗体产生疫苗接39六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及体征护理护理评估(一)病史1、流行病学史是重要的参看资料年龄、职业、生活史、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接种史、旅游、家庭单位情况、手术输血史六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及体征护理402、临床资料发热:发热的起始时间、发热前的症状、发热持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发疹:是许多传染病的特征之一。发疹分为皮疹(外疹)和粘膜疹(内疹)2、临床资料41发疹时间水痘第1天,猩红热第2天天花第3天,麻疹第4天斑疹伤寒第5天,伤寒第6天(1水2猩3天花,4麻5斑6伤寒)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42发疹顺序麻疹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自上而下延至全身,最后达手足心水痘先见于躯干,逐渐至面部,最后达四肢发疹顺序43皮疹种类斑丘疹麻疹、风疹出血疹流脑、败血症疱疹或脓疱疹水痘、单纯疱疹荨麻疹血清病皮疹种类44皮疹分布水痘的皮疹集中于躯干,呈向心性分布伤寒的玫瑰疹见于胸部及上腹部皮疹分布45(二)身体评估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 T、P、R、BP的变化,神志有无改变、营养状况如何、皮肤粘膜是否完整等 各系统检查 心脏、呼吸、消化、神经、皮肤、生殖系统等,对阳性体征作重点描述(二)身体评估46(三)实验室及其它检查u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u生化检查u病原学检查u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三)实验室及其它检查47(四)心理社会资料 了解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心理反应对住院隔离的认识及心理反应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爱好,患病后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观察有无不良情绪造成的生理反应及应对能力评估社会系统可能提供的帮助(四)心理社会资料48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一)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引起毒血症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有关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除有关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49(二)护理目标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配合处理发热,体温得到控制病人了解导致发疹的相关因素、受损的皮肤粘膜恢复正常病人能自觉遵守隔离制度,减少传播感染的危险(二)护理目标50(三)护理措施1、体温过高一般护理环境与休息、饮食病情观察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物理降温用药护理退热药、亚冬眠疗法健康指导(三)护理措施51发热的健康指导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指导休息与饮食发热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病人自我护理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及时就诊发热的健康指导522、皮肤完整性受损u一般护理u病情观察u皮肤护理u口腔护理u眼部护理u健康指导2、皮肤完整性受损53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建立有效的隔离 准确及时报告疫情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配合病原学治疗 教育病人和家属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54人工主动免疫: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菌苗接种到人体,于14周产生抗体人工被动免疫:将制备好的含抗体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体内,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免疫持续时间23周,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人工主动免疫:55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进行的消毒措施,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性消毒56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中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57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病室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天,房间每天至少通风3次病员外出戴口罩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消毒再弃去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58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同种病人同住一室,不同病种病人也可同住一室,病人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穿隔离衣,不同病种更换隔离衣,护理完病人严格消毒双手病人的食具,便器专用,用后消毒吐泻物随时消毒弃去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59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住单人房间,房内物品专用传染期间禁止探视入室者必须戴口罩、帽子、隔离衣、裤及鞋、戴手套,护理病人后应洗手分泌物、吐泻物、污染物品消毒处理病室每日消毒,出院或死亡终末消毒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60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接触病人时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接触病人后洗手污染敷料严格消毒或焚烧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61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戴手套、穿隔离衣,手碰了血液/体液立即清洗工作中避免损伤皮肤,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消毒,毁型处理污染物品装袋贴标签后送出销毁血液/体液污染室内物品表面时,立即用消毒液消毒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626、脓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给病人换药时戴口罩及帽子、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的脓液、分泌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前要洗手污染的敷料及其它物品消毒或焚烧6、脓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637、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病室应有通风设施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痰液应消毒后再弃去7、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648、保护性隔离高度易感者如白血病、再障、器官移植、全身化疗等患者把他们隔离起来,免遭外界微生物的感染,隔离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8、保护性隔离65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66谢谢!谢谢!谢谢!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