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要点培训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60787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要点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肺脑复苏要点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肺脑复苏要点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临床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外科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因此学习难度较大。根据以上特点,本节课以讲授讲授和模拟人示范操作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穿插病例、图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辅以启发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知识、技能、思想三方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设计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思想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技术的适用对象熟悉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一般诊断方法掌握心跳呼吸骤停的快速诊断及现场抢救的ABC步骤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在模拟人上进行正规操作。急救意识+正确方法=挽救生命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学会在模拟人上进行初期ABC的正规操作正规操作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快速诊快速诊断断依据,能深刻体会时间对急症病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课前准备检查复习急症的定义,特点?急症病人处理的一般步骤?准备教学用具(模拟人)清点人数,吸引注意力,准备上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以交通事故为例,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5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约1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5%,排在死亡原因的第7位,每年因交通事故伤残约30万人。国外的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国,如日本0.9%,美国1.3%,我国位27.3%,这里面关键的问题在于急救急救,交通事故伤员在30分钟之内死亡的占85%!这意味着在30分钟之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够挽救大部分伤员的生命。导入新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使呼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之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ion CPCR)简称复苏。目的是保护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尽快恢复机体的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新课讲授概述概述适应征心肺复苏对病人来讲是极不舒服的操作,适应征一定要明确,否则不仅抢救不了病人,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加重其损伤。呼吸心跳骤停注意定义死亡等于?等于?脑死亡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心源性:常见于老年人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约约70%死于院外死于院外。非心源性:常见于意外事故如触电、溺水,药物中毒或过敏,脑血管病,手术及麻醉意外等病因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心心脏心音,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肺肺脏自主呼吸停止,口唇紫绀脑脑功能意识突然丧失或者伴有短暂抽搐,瞳孔散大、反射消失。心电图检查:心室颤动心室颤动 最常见。心电机械分离 心脏停搏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诊断诊断一般方法:病因(健康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关键是争取时间,要求在4-6分分钟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复苏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所以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应争分夺秒,动作迅速,抓住要点,在10秒秒内作出判断,并立即进行复苏。快速诊断快速诊断的依据:的依据:意识丧失:神志意识判断的简单方法?意识丧失:神志意识判断的简单方法?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的位置?颈动脉的位置?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整个复苏过程包括三个时期九个步骤,为便于记忆,用英文字母A-I代表这9个步骤。(1)、初期复苏:或现场抢救,又称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是整个复苏过程中最关键最关键的一步,主要包括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急救急救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中期复苏:或院内复苏,又称进一步生命支持(Adve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主要包括D(Drugs)药物治疗E(ECG)心电监护F(Fibrillation)电击除颤(3)后期复苏:或脑复苏,又称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主要包括 G(Gauge)病情估计H(Human Mentation)脑复苏 I(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由于心肺脑复苏是一个连续和系统的急救技术,以上三期不能截然分开,须密切衔接并不间断进行。其中现场抢救是关键现场抢救是关键,特别是在缺少急救药品和器械的情况下,要求大家学会徒手抢救徒手抢救的基本技能,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病因病理操作步骤常见错误现场急救ABC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A(Airway)(Airway):开放气道:开放气道舌根后坠:昏迷病人的下颌肌肉松弛所致 仰面举颌法:病人平卧,救护者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压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手指放于颌部的下颌骨的下方,使颌部上举,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仰面抬颈法(略)双手抬颌法(略)病因解决方法气道堵塞: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痰液、义齿等手指清除、拍背、压腹;(有条件时)使用吸引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操作对比操作对比VSPK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B(breathing):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气道通畅后,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用手法或者机械的方法使气体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肺脏,以保障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口对口人工呼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即时、吸是最简单、即时、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方法。抢救者用压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将口唇张开,深吸气后紧贴住病人口部用力向内吹气,看到病人胸廓抬起胸廓抬起方为有效。随后松开鼻孔,侧头吸气,病人可自行排气。吹气频率成人一般14-16次/分,吹气量800-1200毫升。缺点是易疲劳,尽早改为机械通气。病理操作要点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口对口人工呼吸演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C(circulation)人工循环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挤胸外心脏挤压压机制机制心脏处于胸骨后和脊柱之间,肋软骨有一定的弹性在压迫胸骨下12部位可能直接挤压心脏,驱动血流。按压胸骨时,胸腔内产生压力改变,使血液流动。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技术技术 按压前准备:空心拳连续捶击心前区1-2次,机械刺激促进心脏复跳。体位:病人仰卧在硬板床硬板床或者地上,下肢抬高,有利静脉血回流。按压部位按压部位:掌跟置于胸骨中下胸骨中下1/3交界处交界处,另一手掌跟重叠。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按压时,肘部伸直,用上半身体重,垂直下压胸骨4。然后松弛,但手不离开原来的位置。按压频率:80-100次/分。按压有效标志按压有效标志: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胸外心脏按压示例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单人操作时的比例,呼吸:按压单人操作时的比例,呼吸:按压=2:15 双人操作时的比例,呼吸:按压双人操作时的比例,呼吸:按压=1:5最新标准(最新标准(2005年):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呼年):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呼吸:按压吸:按压=2:30单人复苏双人复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初期复苏成功的标志(参考临床表现)心心脏肺肺脏脑脑功能 大动脉出现搏动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自主呼吸恢复,发绀程度减轻或消失瞳孔缩小,神志恢复等评价评价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死亡征象 1、触诊及听诊无颈动脉、股动脉或其它动脉搏动,无心跳,无血压。2、无胸廓运动,听诊无呼吸音,干净玻璃置于口鼻前无气雾形成。3、对疼痛刺激无反应。4、瞳孔散大、固定;角膜反射及深反射完全消失。5、皮肤苍白或呈青灰色。6、体温下降,低于环境温度。7、心电图呈直线。当出现死亡征象,经全力复苏抢救后仍无改变时即判断为死亡。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对于确定死亡时应注意:对于确定死亡时应注意:1、抢救持续时间:视病人和当时环境而定,但不少于30分钟 2、死亡记录的科学性,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3、必须要有一段死亡心电图纸 4、死亡记录中不要出现“抢救无效临床死亡”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脑功能完全恢复,病人可恢复心跳停搏前的生活。2脑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有不同程度致残。3病人呈持续植物状态,大脑皮层功能丧失,意识、情感、语言能力消失;但保留脑干功能,维持正常呼吸、循环。自主循环恢复后3天至2周可作出植物状态的诊断。4脑死亡(BrainDeath);指整个大脑(皮层及脑干)的功能丧失,病人处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四肢各种反射消失;循环难以维持。结局预后结局预后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护理评估评价实施计划制定计划诊断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快速诊断(10秒秒)现场急救成功的指标初期复苏ABC(46分钟分钟)教学小结(板书)护理程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情景模拟发现病人,快速发现病人,快速诊断,呼救等待。诊断,呼救等待。按压定位按压定位C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呼吸道开放呼吸道B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重复以上步骤,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直至病人病人复苏复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心肺脑复苏视频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效的方法是()A、听心音、听心音 B、观察心尖搏动、观察心尖搏动 C、测血压、测血压 D、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 E、触摸颈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搏动2.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A、心尖区、心尖区 B、胸骨上端、胸骨上端 C、胸骨中下、胸骨中下1/3交界处交界处 D、胸骨下端、胸骨下端 E、胸骨中上段、胸骨中上段3.心肺复苏过程中,呼吸和按压的比例为()心肺复苏过程中,呼吸和按压的比例为()A、2:30 B、1:5 C、2:15 D、1:15 E、2:54.初期复苏的最佳时间是在伤后()初期复苏的最佳时间是在伤后()A、46分钟分钟 B、15分钟分钟 C、20分钟分钟 D、30分钟分钟 E、一小时以、一小时以后后5、根据提示预习二三期复苏,并思考三个时期的相互联系?、根据提示预习二三期复苏,并思考三个时期的相互联系?练习巩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模拟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室颤:分粗颤和细颤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心电机械分离及心室停搏(直线)。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3秒钟时病人感到头晕,1020秒钟即可发生晕厥或者抽搐,3060秒钟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46分钟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成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小。切记:切记: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要求上述临床表现完全具备才确立诊断,切不可因反复测量血压,听心音,观察瞳孔及等待心电图的检查而延误抢救时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舌后坠示意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解除舌后坠方法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心脏按压机制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胸外心脏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