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911-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59795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91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91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91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新教师的学习重点:教学、管理、目标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活动学生培养目标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学生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庖丁解牛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视角2 儿童的认知发展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4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视角1.1 发展的定义、原因与目标1.2 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1.3 教育是优化发展1.1 发展的定义、原因与目标发展(development):个体生命全程中的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连续性(continuities):个体自身保持跨时间的稳定性。毕生发展:life-span development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旨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发展的原因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发展心理学家的目标描述发展、解释发展、优化发展常态发展(normative development):发展的典型方式。特殊发展(ideographic development):个体在发展的速度、程度或方向上的差异。发展的特点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整体观(holistic perspective):发展过程是统一的。生理发展:身体的变化和运动技能发展认知发展:知觉、语言、学习和思维的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自我和道德推理的发展可塑性(plasticity):发展的状态可以被经验塑造。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家庭来产生影响。1.2 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天性与教养主动与被动连续性与阶段性1.3 教育是优化发展利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达到优化发展的目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儿童帮助缺乏社交技巧的儿童2 儿童的认知发展2.1 常态发展(一):皮亚杰与维果斯基2.2 常态发展(二):信息加工的观点2.3 个体发展:智力2.1 常态发展(一):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对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智力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机能。认知平衡皮亚杰用来描述个体思维过程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平衡、和谐关系的术语。建构者个体通过活动或者操纵物体和事件以发现其特点,来获取知识。图式也称认知结构,指个体所构建的有关思维和动作的组织化的模式,用来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19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的例证20皮亚杰的概念皮亚杰的概念定义定义举例举例开始开始结束结束平衡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状态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状态只见过鸟的学步儿会认为所有会飞只见过鸟的学步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的东西都是鸟同化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解释新的经验从而根据已有的图式解释新的经验从而适应新经验适应新经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小鸟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小鸟顺应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的经验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的经验当学步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当学步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他得出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他得出结论这不是鸟,并给它起一个新名结论这不是鸟,并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或询问:字(或询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至少在当时他能够成功地通过顺应至少在当时他能够成功地通过顺应达到平衡达到平衡组织组织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复杂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复杂的结构的结构形成一个等级图式,包括一个上位形成一个等级图式,包括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鸟和飞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3岁之前的记忆哪儿去了?前运算阶段(2-7岁)和符号思维的出现符号功能:使用(如表象和词汇)去表征事物和经验的能力。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的大量涌现狄洛奇等(1987等)学前儿童将模型和图片作为符号使用的能力呈现模型,藏玩具真实房间找玩具(提取1)回到模型中找玩具(提取2)3岁儿童的表现都很好2.5岁儿童在提取1中表现很差,缺乏双重表征能力双重表征:一事物既代表自身又表征其他事物的能力。模型为何各国的学龄儿童都是6、7岁?22具体运算阶段(7-11岁)23概念概念前运算思维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儿童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观儿童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观点点。儿童有时也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但此儿童有时也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但此时他们能意识到他人与自己可能具有时他们能意识到他人与自己可能具有不同的观不同的观点点。泛灵论泛灵论儿童认为他们不熟悉的、能够自己动儿童认为他们不熟悉的、能够自己动的物体具有生命特的物体具有生命特性性。儿童更多地意识到生命的生物学基础,儿童更多地意识到生命的生物学基础,并不在将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特并不在将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特性性。因果论因果论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儿童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儿童有时也会表现出转换推理能力,认为有时也会表现出转换推理能力,认为两个相关联的事件必然是其中一个对两个相关联的事件必然是其中一个对另一个有影另一个有影响响。儿童对因果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尽儿童对因果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尽管青春期以后对这种因果关系的认知管青春期以后对这种因果关系的认知仍会持续发展仍会持续发展)。局限于感知的思维局限于感知的思维/中心性中心性儿童以知觉到的现象为基础进行判断,儿童以知觉到的现象为基础进行判断,并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问题的单一方并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问题的单一方面面。儿童能忽略错误表象并在解决问题时儿童能忽略错误表象并在解决问题时考虑问题情境的多个方面(去中心化考虑问题情境的多个方面(去中心化)。不可逆性不可逆性/可逆性可逆性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子。儿童能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变化并进儿童能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变化并进行前后比较,思考这种变化时如何发行前后比较,思考这种变化时如何发生生的的。在皮亚杰逻辑推理中的表现在皮亚杰逻辑推理中的表现儿童的自我中心和局限于感知的中心儿童的自我中心和局限于感知的中心化推理意味着他们不能完成守恒任务,化推理意味着他们不能完成守恒任务,也很难把事物归入个等级中的类和子也很难把事物归入个等级中的类和子类,还不能根据高度、长度等量化维类,还不能根据高度、长度等量化维度在心里对事物排度在心里对事物排序序。自我中心化的降低及可逆性认知操作自我中心化的降低及可逆性认知操作能力的获得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达能力的获得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达到守恒。能正确按不同维度分类,并到守恒。能正确按不同维度分类,并按量化维度对物体进行排序。能够基按量化维度对物体进行排序。能够基于逻辑而非表面现象得出结于逻辑而非表面现象得出结论论。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假设演绎推理:基于假设进行思维的一种形式运算能力。假如给你第三只眼睛,你会把它放在身体哪个部位。9岁儿童:放在两眼中间;11-12岁儿童:各种各样。归纳推理:科学家在实验中产生假设然后进行系统验证的一种思维能力。英海德和皮亚杰(1958):钟摆问题(长度、重量、推力、高度)理想主义:代沟产生的根本原因。假想观众:自我中心意识的觉醒。24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文化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发生发展微观发生发展种系发生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在个体的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及技术等历史背景中所发生的变化。智力适应工具维果斯基用于说明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术语。25近期的研究证据26p语言在数字命名系统上的差异对个体早期数字能力的影响语言在数字命名系统上的差异对个体早期数字能力的影响(Miller 等,等,1995)n美国和中国的美国和中国的3-5岁儿童岁儿童n英语:英语: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n汉语:汉语:11(ten one)、)、12(ten two)n3岁儿童没有表现出文化差异,从岁儿童没有表现出文化差异,从4岁开始,中国儿童开始显示出岁开始,中国儿童开始显示出数数优势数数优势n数到数到20:美国(:美国(48%)、中国()、中国(74%)早期认知能力的社会起源和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个体无法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他人的指导和鼓励下可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支架(脚手架)专家在指导初学者时,根据他在学习情境中的行为做出相应的指导的过程,这会逐渐提高初学者对问题的理解。指导性参与:思维中的学徒关系是指成人和儿童间的互动,在儿童参加或观察成人从事有关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27维果斯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28维果斯维果斯基基的的社社会文化理论会文化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不同文化下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文化下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认知发展在不同文化中大多是一致的认知发展在不同文化中大多是一致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起源于社会性合作(儿童和同伴在起源于社会性合作(儿童和同伴在构建知识时,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构建知识时,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指导性的学习)指导性的学习)认知发展主要来源于儿童自己构建知识时的认知发展主要来源于儿童自己构建知识时的独立探索活动独立探索活动社会社会过程变成个体心理的过程(如社会语言过程变成个体心理的过程(如社会语言变成自我语言,最终成为内部言语)变成自我语言,最终成为内部言语)个体(自我中心的)过程变成社会化过程个体(自我中心的)过程变成社会化过程(如自我中心言语从多方面调整已适应更为(如自我中心言语从多方面调整已适应更为有效地交流)有效地交流)成人成人作为变化的施动者作为变化的施动者,其其作作用尤其重要用尤其重要(把儿童要内化的智力适应的文化工具传给(把儿童要内化的智力适应的文化工具传给他们)他们)同伴作为变化施动者特别重要(因为同伴交同伴作为变化施动者特别重要(因为同伴交往促进了社会性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我们往促进了社会性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我们将在第将在第12章详细论述)章详细论述)2.2 常态发展(二):信息加工的观点多重存储模型多重存储模型的发展信息加工的观点:将人的认知加工与计算机相类比多重记忆模型核心思想:人们在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里,通过使用不同的认知操纵或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加工感觉记忆:缓存短时记忆:内存长时记忆:硬盘执行控制过程:CPU(调控注意、选择策略、监控过程)中国诗词大会多重记忆模型感觉登记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过程:人类信息加工与电脑操作的主要区别;人类必须主动发起、组织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调控注意,选择策略,组织解决问题的程序等)多重记忆模型的发展“硬件”:记忆的容量和信息加工的速度“软件”:策略的使用和对思维的了解“硬件”上的发展性变化信息加工能力:短时记忆,加工速度“软件”的的发展变化策略和关于思维的知识:策略发展、策略的产生与使用、多重策略选择多重策略的使用儿童在解决问题时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他们会自行选择使用哪些策略幼儿学习加法时,使用的策略数数策略(5+3,从1数到8)、小数策略(从5开始数)、记忆提取;儿童在任一阶段都会使用这些策略,每一种策略使用频率会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年龄较大的儿童倾向于使用更复杂的策略认知发展的常态视角小结皮亚杰:积极建构世界的独立科学家维果斯基: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社会文化成员信息加工:硬件和软件同时更新的计算机2.3 个体发展:智力什么是智力智力测验能够预测什么什么是智力?你觉得什么是智力?你觉得什么是智力?“与别人相比,一个人聪明的程度。与别人相比,一个人聪明的程度。”“人的学习能力或问题解决的能力人的学习能力或问题解决的能力”想一想:皮亚杰?维果斯基?信息加工观点?想一想:皮亚杰?维果斯基?信息加工观点?“适应性的思维或行为适应性的思维或行为”“每种文化都给儿童提供了智力适应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的运用每种文化都给儿童提供了智力适应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的运用自己基本的心理机能自己基本的心理机能”“信息加工的能力,软件和硬件信息加工的能力,软件和硬件”抽象思维能力或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或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心理测量的智力观智力:是使个体彼此不同的一个或一系列特质。心理测量学的目的在于准确的确认这些品质,并对其进行测量,从而描述不同个体在智力上 差异。比奈的单因素说、智力的多因素说(早期多成分理论、后期的智力多成分理论、近期的层次模型)现代信息加工的智力观智力: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已经知道的知识。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形拼凑言语智力、操作智力一般因素、特殊因素智商现代信息加工的智力观斯滕伯格三元理论超越IQ:情境、经验、信息加工三个成分,从现实的外部世界、主体的内部世界、联系内外世界的主体经验世界三个维度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结构:人类个体的智力至少包括9种能力:言语智力、空间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身份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能力、自然感知能力、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智力测量能够预测什么?预测学业成就:整体上适度相关,具体到个人,智商分数并没有多大的预测作用,学习态度、兴趣、成就动机等。以往的学业成绩预测效果更大。预测职业成就:整体上适度相关,但是以往的工作绩效、人际交往能力、成就动机等实践智力的作用更大。预测幸福生活(健康、适应性、生活满意度):相关不大,斯滕伯格的“生活智慧”影响更大。休息一下!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1 自我:自我认识及其发展3.2 他人:道德发展3.1 自我:自我认识及其发展自我概念与自尊成就动机与学业自我概念自我同一性自我概念的起源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独特属性和特质的知觉。2-3个月,练习反射图式,吸手指,挥手臂自我感念的基础: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识别。自我意识是何时出现的?5个月,镜像反应:熟悉自己,同龄个体是新颖刺激9个月,区分自我与他人,将他人看做交往对象9-24个月,红点实验。我是谁?学前儿童的回答许多发展心理学家主张: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具体的、物理性的,几乎没有任何心理方面的自我意识。而又有一些研究表明学期儿童是有关于心理自我的最初概念的。“我是快乐的”童年中期和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从生理、行为和外表特征-转向恒定的内在品质:人格特质、价值和意识形态认知发展:形式运算从儿童到青少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心理化、更抽象,连贯、整合的自我描述更多。自尊:自我评价的成分自我概念:儿童对自己各种品质的认知和对自我的感知。自尊:儿童对构成自我感知的这些品质的满意度。儿童对他们自己及其能力的评价是自我最重要的方面,这会影响到儿童行为的所有其他方面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儿童期自尊的等级模型,儿童的整体自我价值由五个方面构成:学习能力、社会接纳、运动能力、身体外貌、行为举止成就动机与学业自我概念成就动机: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达到较高的成就标准的意愿。成就动机的起源:阶段一:享受掌控,阶段二:寻求赞许,阶段三:标准应用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把自己当做客体,对自己学业方面的主观认识。它包括对自己的学业现状、学习能力与潜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归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作出的整体的认识与评价。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对的主要发展障碍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一种关于自己是谁,要朝哪个方向发展,以及社会上何处适合自己等稳固且连贯的认识。自我认同危机:我是谁?获得、混乱、早闭、延迟3.2 他人:道德发展道德的成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的成分:情感、认知和行为成分大学生眼中的道德明辨是非根据是非判断做出相应的行为道德感:自豪与内疚道德的成分情感成分:与是非行为相关的情感,激发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情感。认知成分:界定是非的方式,如何做出判断决策。行为成分:接受诱惑,违背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孟子曰:恻隐之心“良心”的发展相互回应的关系约束性顺从:合作的渴望,特点?情境性顺从:强力控制道德认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前道德时期他律的道德(5-10岁)自律的道德(10或11岁之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两难问题遵守规则、法律或权威人物为满足个体需求而采取违反规则的行为海因斯的故事三阶段六水平如何培育道德成熟的儿童三种惩罚技术的比较撤销关爱权力压制说服引导儿童眼中的管教:说服引导(偶尔的权力压制)4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逆反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考试成绩的正确归因学生管理中的道德发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