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35679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层限时跟踪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45分钟)1(2016四川广元二模)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同B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C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解析】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产物是乳酸,A错误;静息电位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B正确;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错误。【答案】B2(2016云南师大附中质检)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H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解析】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项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项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项错误;H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D项错误。【答案】A3(2016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解析】感受器受到高于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才会产生兴奋,A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外侧,B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正确。【答案】B4(2016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神经细胞只有接受外界刺激才能产生兴奋【解析】非条件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项错误;突触部位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B项错误;神经细胞也可以接受内部刺激(如血糖浓度、渗透压等的变化)或其他神经元传递的兴奋,D项错误。【答案】C5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大脑皮层 小脑下丘脑脑干垂体ACC D【解析】“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正常体温,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此外,垂体还可以调节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来调节生命活动。但“植物人”丧失了意识和运动能力,因此大脑皮层和小脑不再发挥调节作用。【答案】C6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同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和分解,A、B、C项正确;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启,大量钠离子内流,D项错误。【答案】D7(2016烟台质检)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解析】根据所在的神经上有神经节,可判断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若切断处,刺激处,处有反应,但此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是反射活动,A项错误;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为感受器,因此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B项错误;所在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元,其轴突末梢可作为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项正确;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D项错误。【答案】C8(2016浙江丽水一模)已知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合成量减少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C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一个小电位D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结合题干信息:“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Ca2浓度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无关,A错误;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导致突触前膜内负电荷消除,加快突触前膜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因而引起的效应是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打开,从而使后膜产生一个小电位,C错误;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过程是接受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后产生兴奋(电信号)的过程,D正确。【答案】D9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解析】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答案】A10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填序号),效应器由_组成。(2)若在甲图中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_,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是_(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_的跨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局部电流的是_(填标号)。(4)若丙图中释放的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填“兴奋”或“抑制”)。(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解析】(1)传入神经的始端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的末端和它所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效应器。判断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有两种方法:一看突触:在突触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只能从前往后传,所以前面的是感受器,后面的是效应器,二找神经节:的细胞体在中枢以外,且有神经节,这条神经就是传入神经,连着它的是感受器。(2)当在处刺激时,电流计A上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下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所以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向上);当电流计A下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上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同理,在电流表B中也全出现同样的偏转情况。当在处刺激时,由于在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仅有B的下端出现负电荷,故只能出现一次偏转,而兴奋不能传到A,故A不偏转。(3)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的原因是K外流,当受到刺激时兴奋处的电位会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局部电流。(4)丙图中的为神经递质,如果能促进Cl进入细胞,则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状态,不能兴奋,即受到了抑制。(5)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产生没有影响,即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突触前膜和突触小体都没有受影响,但是给予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被阻断,所以是突触前膜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将兴奋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答案】(1)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关的肌肉、腺体(2)两次偏转,方向相反两次偏转,方向相反A不偏转,B偏转一次(3)K(4)抑制(5)11(2016北京丰台一模)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多巴胺的释放量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3)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增强,不能产生兴奋;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由于不能产生兴奋,因此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多巴胺释放量增加。【答案】(1)突触小泡受体(2)增加减弱(3)内流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增加12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是()图甲图乙乙图显示的是膜外电位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A至B段为静息电位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 BC D【解析】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 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逆转,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是钠离子外流造成的。【答案】B13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 cm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甲乙A BC D【解析】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图甲知a处先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后b处兴奋,指针向右偏转一次,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符合题意。【答案】D14将电极插入下图示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内,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A点后,检测到的结果应是()ABCD【解析】刺激A点后,兴奋将先传递到C点,再传递到D点,所以先是C点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然后是D点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传递至C点时电流左进右出(记录仪显示正电位),然后恢复静息电位(记录仪显示零电位),兴奋通过突触后,当传递至D点时电流右进左出(记录仪显示负电位),最后又恢复至静息电位(记录仪显示零电位)。【答案】C15(2016山西大同三模)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1)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步骤1:刺激_,观察_。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1。如果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2)回答问题:步骤1的目的是_。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开放/关闭)。【解析】在正式探究前,要先确认该反射弧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具有正常的反射功能,这是确保该实验能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步骤1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观察效应器是否发生反应,即肌肉是否收缩。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若该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即药物作用于a,则用该药物处理a,刺激皮肤,肌肉不收缩,用该药物处理b,刺激皮肤,肌肉收缩。【答案】(1)皮肤肌肉是否收缩处理a,肌肉不收缩,处理b,肌肉收缩(2)检验该反射弧是否具有正常的反射功能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