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大学之道》ppt课件统编版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3604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语文《大学之道》ppt课件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大学之道》ppt课件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大学之道》ppt课件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大 学学 之之 道道礼记礼记大 学 之 道1输入标题输入标题(新教材)高中语文大学之道ppt课件统编版壹贰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叁壹贰学 习 目 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叁输入标题输入标题作品简介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戴德85篇本被称为大戴礼记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戴德输入标题输入标题作品简介作品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弟子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1234编在一起。朱熹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作品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释】【注释】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明明德明明德:前一个:前一个“明明”作作动词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使彰明”。后一个后一个“明明”作作形容词形容词,明德即,明德即美德美德。亲民亲民:“亲亲”应为应为“新新”,即革新、去旧立新。即革新、去旧立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大学的宗旨在于使美德彰明,在于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注释】大学的宗旨在于使美德彰明,8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译文译文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译文9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真诚;心意真诚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好的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10大学之道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合作探究:“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是什么?大学之道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三三 纲纲归纳总结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三 纲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前面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八八 目目归纳总结前面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八 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身立德的一致性。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没有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统一。这就启发我们:提提 升升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一定要让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频共振,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谱写青春华章,奏响时代最强音。归纳总结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提 升 面对新时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提提 升升 归纳总结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输入标题输入标题课堂检测课堂检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释义:选贤与能()女有归()鳏寡孤独()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填空:“大道”的内涵是()()()。课堂检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释义:选贤课下作业课下作业背诵全文;预习下一课。课下作业背 诵 全 文;谢谢 谢谢 观观 看看谢 谢 观 看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19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交代了“他”的身份和家庭生活状况,也照应结尾,凸显人物品质。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工地,找不到合适的进钱门路,就捡起了破烂,为此,她常常抱怨“他”无能。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妇迫于生活压力让丈夫监守自盗与丈夫的断然拒绝为对比突出了丈夫的品质。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