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35046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提纲o急救体系的概念o完整急救体系的建立o急诊的运行与管理2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一、急诊急救体系的概念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o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治疗,少数危重病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室救治的过程。这一体系包括院前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和加强监护病室或专科病房,它们既有独立的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院 前前 急急 救救院院 内内 急急 诊诊危重病监护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的急诊发展模式急诊发展模式急诊发展模式急诊发展模式4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o二、完整急救体系的建立5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院前急救6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1.1.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3.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4.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5.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7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需需需需 求求求求院前急救需求院前急救需求院前急救需求院前急救需求 时时时时 间间间间效效效效 果果果果 急救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 现场抢救时间现场抢救时间现场抢救时间现场抢救时间 急救转运时间急救转运时间急救转运时间急救转运时间 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效果 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8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 o o 医 院 急 诊9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医 院 急 诊(hospitalemergency)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最重要、最复杂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的中心环节医院急诊的能力及质量是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10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医学的定位o急诊医学是伴随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一级学科。它浓缩了大量的医学现代高科技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专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急诊医学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11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因此急诊医学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12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1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医学内涵治治 疗疗评评 估估处处 理理预预 防防判断、救治判断、救治判断、救治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创伤急危重症、创伤急危重症、创伤急危重症、创伤急诊医学核心急诊医学核心急诊医学核心急诊医学核心诊诊 断断14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救任务内容内容内容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技术技术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培训培训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15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critical patient)(acute patient)(emergencypatient)(non-emergency patient)5 510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0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3030分钟至分钟至分钟至分钟至1 1小时予急诊处理小时予急诊处理小时予急诊处理小时予急诊处理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适当延时给予诊治(fatal patient)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生命垂危患者生命垂危患者有致命危险危重者有致命危险危重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普通急诊患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16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特点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急诊危重症急诊危重症患者特点患者特点17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救任务内容内容内容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技术技术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培训培训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18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多采取分诊和专科支多采取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解决临床急诊援方式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的医疗问题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支持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19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治病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病情多变病情多变且复杂且复杂很难明确很难明确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救救 人人治治 病病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20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救人治病”原则病因治疗病因治疗确定诊断确定诊断抢抢 救救黄金时间黄金时间繁杂的检查和繁杂的检查和诊断过程是时诊断过程是时间的浪费,要间的浪费,要在医疗制度和在医疗制度和抢救流程规定抢救流程规定救人优先原则救人优先原则21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侧重功能侧重功能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时限紧迫时限紧迫 急诊医学探急诊医学探急诊医学探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讨当多个器讨当多个器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官功能共同官功能共同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发生障碍时发生障碍时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机体反应的机体反应的机体反应的新规律新规律新规律新规律急诊医学将急诊医学将急诊医学将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机体分为若机体分为若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干功能组成干功能组成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部分,可能部分,可能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与器官相关与器官相关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也可能跨越也可能跨越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解剖器官解剖器官解剖器官急诊考虑问题急诊考虑问题急诊考虑问题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顺序:生命危顺序:生命危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险吗?可能的险吗?可能的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原因?原发病原因?原发病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性质和部位?性质和部位?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注重对急症判注重对急症判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断和紧急处理断和紧急处理断和紧急处理 急诊医学强急诊医学强急诊医学强急诊医学强调调调调“时间窗时间窗时间窗时间窗”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22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遵循的流程判判 断断评评评评 估估估估抢抢 救救再评估再评估 评估评估评估评估 A A 气道气道气道气道 BB呼吸呼吸呼吸呼吸 CC循环循环循环循环如有生命危险立如有生命危险立如有生命危险立如有生命危险立即抢救即抢救即抢救即抢救无论是否能即无论是否能即无论是否能即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刻做出临床的刻做出临床的刻做出临床的诊断诊断诊断诊断最重要的是评最重要的是评最重要的是评最重要的是评估病情严重程估病情严重程估病情严重程估病情严重程度度度度根据病情采取根据病情采取根据病情采取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相应的救治措相应的救治措相应的救治措施施施施救治中继续观救治中继续观救治中继续观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察病情变化、察病情变化、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重复评估治疗重复评估治疗重复评估治疗效果效果效果效果 2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危重病监护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有效支持24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25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26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27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28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29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o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31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科室管理部分oo第二十二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第二十三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o第四十二条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还应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设备和装置,按院前急救有关规定管理。32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二十四条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应当立即实施抢救。第二十五条急诊科要设立针对不同病情急诊病人的停留区域,保证抢救室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使其保持足够空间便于应对突来的其他危重病人急救。3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二十六条急诊科内常备的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第二十七条急诊科应当对抢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合理摆放,有序管理。34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二十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急诊病历,要记录诊疗的全过程和患者去向。第二十九条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隔离。35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三十条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第三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36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医院管理部分oo第三十二条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帮助协调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作,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第三十三条医院应当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37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三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第三十五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38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o第三十六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第三十七条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39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40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o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41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抢救室急救药品o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42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oo(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43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o(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44急救体系建设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