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30章-其他病毒检验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2789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30章-其他病毒检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微生物30章-其他病毒检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微生物30章-其他病毒检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检验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检验目 录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第三节 登革病毒第四节 出血热病毒第五节 狂犬病病毒第六节 人乳头瘤病毒 目 录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重点提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重点提示(一)传染源与传播媒介传染源:家畜、家禽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伊蚊、按蚊传播环节:猪蚊猪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一、临床意义(一)传染源与传播媒介一、临床意义(二)流行特征1乙脑仅分布在亚洲,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2乙脑呈高度散发性一、临床意义(二)流行特征一、临床意义(三)致病机制一、临床意义(三)致病机制一、临床意义1单正链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 核衣壳2三种结构蛋白 E 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 M 位于包膜的内面 C 为衣壳蛋白3抗原性稳定二、生物学特性1单正链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二、生物学特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颗粒二、生物学特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颗粒二、生物学特性三、微生物学检验(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发病早期患者血液、脑脊液或尸检脑组织,蚊等(二)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测 2核酸检测 三、微生物学检验(一)标本采集与处理(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C6/36、Vero及BHK21等易感细胞,C6/36最常用(四)抗体检测 免疫荧光技术、ELISA法等检测乙脑病毒抗原或IgM和IgG抗体三、微生物学检验(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微生物学检验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重点提示森林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森林脑炎病毒临床意义重点提示森林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1森林脑炎病毒是森林脑炎的病原体2蜱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3多数感染者为隐性感染,少数经1014d潜伏期后,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昏迷等症状4病死率约20%30%5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一、临床意义1森林脑炎病毒是森林脑炎的病原体一、临床意义1森林脑炎病毒呈球形,直径2030nm,核心为单正链RNA,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2动物感染范围较广,以小鼠最为敏感3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地鼠肾细胞中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二、生物学特性1森林脑炎病毒呈球形,直径2030nm,核心为单正链RN三、微生物学检验1森林脑炎病毒检测方法与乙脑病毒相似2病毒分离只用于死亡病例的确诊3可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检测病人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或4倍以上有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1森林脑炎病毒检测方法与乙脑病毒相似第三节 登革病毒第三节 登革病毒重点提示登革病毒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登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重点提示登革病毒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一、临床意义(一)传染源与传播媒介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伊蚊 一、临床意义(一)传染源与传播媒介一、临床意义(二)流行特征1地方性 伊蚊孳生条件及人口密度2季节性 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3突然性 流行多突然发生4传播迅速 一、临床意义(二)流行特征一、临床意义(三)致病机制一、临床意义(三)致病机制一、临床意义(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1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轻型、典型、重型)2登革出血热 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3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 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一、临床意义(四)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黑斑蚊皮下出血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1登革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750nm,核心为单正链RNA,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2三种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3有4个血清型,型间抗原有交叉二、生物学特性1登革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750nm,核心为单正链RNA三、微生物学检验(一)标本采集:病人采集血清、血浆等标本;死亡患者采集肝脏、淋巴结等标本(二)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测 2核酸检测 三、微生物学检验(一)标本采集:病人采集血清、血浆等标本;死三、微生物学检验(三)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胞培养:常用白纹伊蚊C6/36、Vero细胞 动物接种:选用13日龄的小白鼠,脑内和腹腔联合接种(四)抗体检测 常用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ELISA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抗体 三、微生物学检验(三)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第四节 出血热病毒第四节 出血热病毒重点提示汉坦病毒的分类、临床意义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重点提示汉坦病毒的分类、临床意义 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 fever virus)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的一大类病毒的统称,分别属于5个病毒科。在我国已发现的有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登革病毒及基孔肯雅热病毒 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 fever vi一、汉坦病毒病毒种病毒种原始宿主原始宿主人类疾病人类疾病 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黑线姬鼠 HFRS亚洲东部、欧洲东部多不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Dobrava-黄颈姬鼠HFRS欧洲东部(巴尔干半岛)Belgrade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褐家鼠HFRS亚洲东部、世界各地海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鼠HFRS欧洲北部、东部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鹿鼠HPS美国西南部、西部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田鼠不祥美国汉坦病毒属种型别一、汉坦病毒病毒种原始宿主人类疾病地理分布汉滩病毒(Hant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经13周潜伏期,出现以高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的综合征。典型的HFRS可以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经13周潜伏期,1汉坦病毒为分节段单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120nm,核衣壳外层有双层脂质包膜2病毒可在人肺传代细胞(A549)、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及地鼠肾等细胞中生长,病毒增殖缓慢,一般不引起明显的CPE(二)生物学特性1汉坦病毒为分节段单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3动物以黑线姬鼠、小鼠、乳鼠等易感,实验感染后在鼠肺、肾等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病毒4病毒对脂溶剂乙醚、氯仿等敏感,对酸、热的抵抗力弱,在60经1h可被灭活。在420相对稳定,可较长时间维持传染性(二)生物学特性3动物以黑线姬鼠、小鼠、乳鼠等易感,实验感染后在鼠肺、肾等(三)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 无菌采集患者血液、尸体标本或疫区鼠肺标本2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测 (2)核酸检测 3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4抗体检测 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三)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 无菌采集患者血液、尸体标本或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在分类上属于布尼雅病毒 科、内罗病毒属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血清组成员。在我国因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的血液、尸体的肝、脾、肾,以及在疫区捕获的硬蜱中分离获得,故得名新疆出血热病毒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在分类上属于布尼雅病毒 科、内第五节 狂犬病病毒第五节 狂犬病病毒重点提示狂犬病病毒临床意义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重点提示狂犬病病毒临床意义 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的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动物咬伤、抓伤感染而引起狂犬病狂犬病病毒电镜照片(200 000)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1人类狂犬病大多是由病犬咬伤所致,也可因猫、狼、带毒动物咬伤而致感染2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但亦有短至一周或长达数年的。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被咬伤部位距头部的距离、伤口深浅及感染的病毒数量,伤口距头部越近、伤口越深、伤口内感染的病毒量越大,潜伏期越短 一、临床意义1人类狂犬病大多是由病犬咬伤所致,也可因猫、狼、带毒动物咬3致病机制:沿感觉神经神经轴索上行首先在伤口局部肌肉细胞内增殖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并引起损伤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及其它组织一、临床意义3致病机制:沿感觉神经神经轴索上行首先在伤口局部肌肉细胞内 一、临床意义一、临床意义1外形呈子弹状,一端圆尖,另一端平直而凹进,长约100300nm,直径为75nm。螺旋对称,有包膜及刺突2编码五种蛋白 核蛋白质(nucleoprotein,N蛋白)包膜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蛋白)病毒衣壳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2,M2)转录酶蛋白(large protein,L蛋白)二、生物学特性1外形呈子弹状,一端圆尖,另一端平直而凹进,长约1003二、生物学特性二、生物学特性人狂犬病根据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即可诊断(一)标本采集 无菌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尿沉渣、角膜印片、皮肤切片(含毛束)及血清(二)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 2抗原检测 3核酸检测(三)抗体检测(四)捕捉动物观察 三、微生物学检验人狂犬病根据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即可诊断三、微生物学检验三、微生物学检验 神经细胞中的狂犬病毒(绿色荧光)三、微生物学检验 神经细胞中的狂犬病毒(绿色荧光)Negri body三、微生物学检验 Negri body三、微生物学检验第六节 人乳头瘤病毒第六节 人乳头瘤病毒重点提示人乳头瘤病毒临床意义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重点提示人乳头瘤病毒临床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PH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属(Papillomavirus)。目前已发现100多个型别,各型之间的DNA同源性小于50%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一、临床意义1尖锐湿疣(CA),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等)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占我国性病第二位2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由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一、临床意义1尖锐湿疣(CA),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一、临床意义HPVHPV型别型别相关疾病相关疾病皮肤1、4跖疣2、4、26、27、29、54寻常疣3、10、28、41扁平疣7、40屠夫寻常疣5、8、9、12、14、15、1925、36疣状表皮增生异常黏膜6、11尖锐湿疣6、11喉乳头瘤、口腔乳头瘤16、18宫颈上皮内瘤及宫颈癌密切相关31、33、35、45、51、52、56、58宫颈上皮内瘤及宫颈癌中度相关HPV主要型别及所致人类疾病一、临床意义HPV型别相关疾病皮肤1、4跖疣2、4、26、21HPV呈球型,直径为5255nm,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2HPV的复制增殖与宿主上皮细胞分化阶段相关。这种独特的增殖方式使HPV的组织培养至今尚未成功二、生物学特性1HPV呈球型,直径为5255nm,20面体立体对称,无三、微生物学检验l根据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但对于不典型者,需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进行确诊(一)标本采集 无菌采集患者局部皮肤黏膜病变组织或血清(二)标本直接检查1抗原检测2核酸检测(三)抗体检测三、微生物学检验根据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但对于不本章小结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C6/36是最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细胞2森林脑炎病毒通过森林硬蜱传播,主要侵犯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自然疫源性疾病森林脑炎。3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引起人类登革热、登革出血热4汉坦病毒至少可以分为6个种。其中汉坦病毒、多不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汉城病毒和普马拉病毒为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特异性IgM或IgG抗体的检测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5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狂犬病,又称恐水症。狂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动物咬伤史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6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黏膜,引起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其中以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危害最大本章小结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主要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