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0405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与平衡与协调的的训练内内 容容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2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一)(一)平衡的定义与分类平衡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定义 平衡平衡(balance,equilibrium)(balance,equilibrium)是指物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力。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一)(一)平衡的定义与分类平衡的定义与分类 2.2.分类分类 (1 1)静态平衡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的状态。(2 2)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1 1)自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 2)他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4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一)(一)平衡的定义与分类平衡的定义与分类 3.3.平衡反应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运动时间。4.4.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规律:6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 7 8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 9 12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 1221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个月形成站立反应。5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一)(一)平衡的定义与分类平衡的定义与分类 5.5.特殊平衡反应特殊平衡反应 主要有哪些?主要有哪些?(1 1)保护性伸展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 (2 2)跨步及跳跃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 6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二)(二)平衡的维持机制(了解)平衡的维持机制(了解)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1.1.感觉输入感觉输入2.2.中枢整合中枢整合3.3.运动控制运动控制7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平一、平 衡衡 (三)(三)平衡的评定平衡的评定1.1.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态。2.2.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Berg平平衡量表衡量表,TinnettiTinnetti量表量表 ,以及,以及“站起站起-走走”计时计时测试。测试。3.3.平衡测试仪: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balance master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smart balance,equitestequitest等等8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二、协二、协 调调 (一)(一)定义定义协调协调(coordination)(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运动的质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协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失调(dystaxia)(dystaxia)。9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二、协二、协 调调 (二)(二)分类分类1.1.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张力和随意运动。2.2.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顶叶额叶性共济失调、顶叶性共济失调、颞叶性共济失调性共济失调、颞叶性共济失调3.3.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站立不稳深感觉障碍、站立不稳10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二、协二、协 调调 (三)(三)协调的维持机制(了解)协调的维持机制(了解)感觉输入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运动控制11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一、平衡的影响因素一、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一)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1.1.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2.2.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12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一、平衡的影响因素一、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二)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1.1.重心重心 2.2.支撑面支撑面 1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一、平衡的影响因素一、平衡的影响因素 (三)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三)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1.1.踝对策踝对策 2.2.髋对策髋对策3.3.迈步对策迈步对策 14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一)循序渐进1.1.支撑面由大到小支撑面由大到小 2.2.重心由低到高重心由低到高3.3.睁眼到闭眼睁眼到闭眼4.4.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5.5.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性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性15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二)综合训练(二)综合训练往往同时具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或步往往同时具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或步态异常。态异常。脑卒中、脑外伤的患者还可能存在认知、言语脑卒中、脑外伤的患者还可能存在认知、言语等功能障碍。等功能障碍。16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三)注意安全(三)注意安全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从前面、后面、侧面或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从前面、后面、侧面或在对角线的方向上推或拉患者,让他达到或接在对角线的方向上推或拉患者,让他达到或接近失衡点;要密切监控以防出现意外,但不能近失衡点;要密切监控以防出现意外,但不能扶牢患者,否则患者因无须作出反应而失去效扶牢患者,否则患者因无须作出反应而失去效果。果。17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三、平衡训练的方法三、平衡训练的方法 (一)训练方法分类(一)训练方法分类1.1.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仰卧位、前臂支撑下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的俯卧位、肘膝跪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坐坐位位和和站立位训练站立位训练2.2.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3.3.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他动态训练4.4.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18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三、平衡训练的方法三、平衡训练的方法 (二)训练的顺序(二)训练的顺序训练顺序:仰卧位训练顺序: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肘膝跪位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站立位1.1.偏瘫患者:仰卧位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坐位站立位站立位2.2.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肘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站立位19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三、平衡训练的方法三、平衡训练的方法 (二)训练的顺序(二)训练的顺序训练顺序:仰卧位训练顺序: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肘膝跪位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站立位1.1.偏瘫患者:仰卧位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坐位站立位站立位2.2.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肘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站立位20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二节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 仰卧位平衡训练仰卧位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1.1.桥式运动桥式运动2.2.重心转移重心转移 床上翻身、床上移动床上翻身、床上移动 21平衡与协调的训练桥式运动桥式运动 定义: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定义: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 双手交叉组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双手交叉组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指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指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桥桥式运动式运动”。双桥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双桥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 单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单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22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患者双侧髋、膝屈曲,双操作方法:患者双侧髋、膝屈曲,双上上肢肢BobathBobath握手握手伸肘,伸肘,肩上举约肩上举约9090,健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方向摆向患侧,同时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同时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干、摆膝、转头,完成肩胛带、骨盆带干、摆膝、转头,完成肩胛带、骨盆带的共同摆动,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的共同摆动,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2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患者用健足从患侧腘窝处操作方法:患者用健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然后健足上方。然后BobathBobath握手进行上举握手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24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适用于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1.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2.2.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向各个方向活动向各个方向活动 26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肘膝跪位肘膝跪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适用于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2.2.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肘膝跪位患者取肘膝跪位(1 1)整体活动:患者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整体活动:患者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也可上、下活动躯干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也可上、下活动躯干并保持平衡并保持平衡(2 2)肢体活动: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肢体活动: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再将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逐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复杂性渐增加训练复杂性 27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 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Bobath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难度 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训练,抛接球训练 28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1 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2 2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上训练上训练3 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球训练球训练 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练,都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练,都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衡板上进行,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29平衡与协调的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 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Bobath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难度 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训练,抛接球训练 30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31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 1.1.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训练,然后 进行独立站立训练。进行独立站立训练。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患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静态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静态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辅助的程度。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独立站立位。32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 2.2.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持独立站立位,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干扰训练干扰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在地面如在地面上,并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并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积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如气垫或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如气垫或软垫上软垫上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平衡板上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平衡板上 3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 3.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项目:重心转移训练、左右侧下肢交项目:重心转移训练、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太极拳云手式训练、触碰物替负重、太极拳云手式训练、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伸手拿物训练、体训练、抛接球训练、伸手拿物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等。平衡测试仪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等。注意: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注意: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意随时纠正患者的站立姿势,防止患意随时纠正患者的站立姿势,防止患膝过伸等异常姿势。膝过伸等异常姿势。34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的影响因素协调的影响因素 1.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视觉、本体感视觉、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2.2.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中枢神经系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调功能越接近正常3.3.动作的频率动作的频率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越易失去协调性4.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主动性等35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 1.1.协调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协调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2.2.协调训练基本原则协调训练基本原则 1.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2.重复性训练重复性训练 3.3.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 4.4.综合性训练综合性训练36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 上肢协调训练上肢协调训练 1.1.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2.2.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3.3.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37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 下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1.1.轮替动作轮替动作 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2.2.整体动作整体动作 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跑、跳绳、踢毽子等。跑、跳绳、踢毽子等。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先慢后快逐渐练习,训练开始时律性,先慢后快逐渐练习,训练开始时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后,将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后,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38平衡与协调的训练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1 1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2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练。3 3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4 4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训练训练39平衡与协调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