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ppt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300039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ppt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汉语ppt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汉语ppt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古汉语课件第四章第五讲被动句一、被动句与主动句概说一、被动句与主动句概说 被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类型,它被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类型,它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被动句和主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区别,就在于主语是受事者还是施事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语是受事者还是施事者。主语是动词谓语的施事者则为主动句;主主语是动词谓语的施事者则为主动句;主语是动词谓语的受事者,则为被动句。例语是动词谓语的受事者,则为被动句。例如:如:6/16/20242一、被动句与主动句概说 8/9/2023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句子有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这个句子有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主语主语“劳心者劳心者”是动词谓语是动词谓语“治治”的施事的施事者,则为主动句;后一个分句,主语者,则为主动句;后一个分句,主语“劳劳力者力者”是动词谓语是动词谓语“治治”的受事者,则为的受事者,则为被动句。又如:被动句。又如: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耶!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耶!6/16/2024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8/9/20233二、被动句的类型及句式二、被动句的类型及句式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例),被动句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型:语例),被动句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型: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形式被动句形式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意念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只能靠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来辨别。例只能靠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来辨别。例如:如:6/16/20244二、被动句的类型及句式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治。(论语。(论语泰伯)泰伯)2、屈原、屈原放逐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任安书)3 3、十三年,晋侯、十三年,晋侯弑弑。(国语。(国语周语)周语)4 4、(逢丑父)、(逢丑父)伤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及。(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5 5、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6/16/20245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8/9/20235 以上句子都是意念被动句,其谓语(加以上句子都是意念被动句,其谓语(加横线的动词)都不是主语发出的,相反,主横线的动词)都不是主语发出的,相反,主语都是它们的涉及对象,这种被动关系只能语都是它们的涉及对象,这种被动关系只能从句意上来体会。从句意上来体会。形式被动句也叫结构被动句或标志被动形式被动句也叫结构被动句或标志被动句,就是通过某些虚词来组成各种被动句式,句,就是通过某些虚词来组成各种被动句式,以表示与主动句的区别。现代汉语的形式被以表示与主动句的区别。现代汉语的形式被动句一般都用动句一般都用“被被”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古代汉语的形式被动句则比现代汉语者。而古代汉语的形式被动句则比现代汉语复杂得多,归纳有以下几种常用类型:复杂得多,归纳有以下几种常用类型:6/16/20246 以上句子都是意念被动句,其谓语(加横线的动词)都(一)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一)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主动者。如:、卻克伤、卻克伤于于矢,流血及履。左传矢,流血及履。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陈侯杀、陈侯杀于于夏氏。(国语夏氏。(国语周语)周语)3、魏往年大破于齐。史记魏往年大破于齐。史记 以上各句的主动者都是介词以上各句的主动者都是介词“于于”引进的宾语引进的宾语,而各句的主语都是谓语的受事者。这种,而各句的主语都是谓语的受事者。这种“于于”字字式被动句,式被动句,“于于”字介宾短语都在谓语后作补语,字介宾短语都在谓语后作补语,而翻译时,而翻译时,“于于”都译成都译成“被被”,且整个介宾短语,且整个介宾短语要提到动词前作状语。要提到动词前作状语。6/16/20247(一)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8/(二)在动词谓语前加助词(二)在动词谓语前加助词“见见”表示被动表示被动关系。例如:关系。例如:、盆成括见杀。(孟子、盆成括见杀。(孟子盡心下)盡心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 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墨子兼爱天下)兼爱天下)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6/16/20248(二)在动词谓语前加助词“见”表示被动关系。例如:8/9/2 此类句中的此类句中的“见见”字是表被动意义的字是表被动意义的助动词,一般皆可译成助动词,一般皆可译成“被被”。注意:这。注意:这种种“主语见动词主语见动词”的句子,有时候的句子,有时候“见见”是表称代的副词。二者的区别在于看是表称代的副词。二者的区别在于看主语是受事者还是施事者。主语若是受事主语是受事者还是施事者。主语若是受事者,则者,则“见见”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主语若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主语若是施事者,如是施事者,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则则“见见”就表称代的副词。又如:就表称代的副词。又如:“府吏见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丁宁,结誓不别离”(乐府诗);现代汉(乐府诗);现代汉语的语的“见谅、见笑见谅、见笑”等。等。6/16/20249 此类句中的“见”字是表被动意义的助动词,(三)在动词谓语前用(三)在动词谓语前用“见见”字表被动,字表被动,在动词谓语后用在动词谓语后用“于于”字引出主动者,使字引出主动者,使被动句的结构更加严密完备。如:被动句的结构更加严密完备。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此类被动句的翻译,一般是将此类被动句的翻译,一般是将“于于”字介宾短语换成字介宾短语换成“被被”字介宾短语,且提字介宾短语,且提到动词谓语的前面作状语,而到动词谓语的前面作状语,而“见见”字则字则省去。省去。6/16/202410(三)在动词谓语前用“见”字表被动,在动词谓语后用“于”字引(四)用介词(四)用介词“为为”或或“为为所所”,“为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短语,置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短语,置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所所”助词,后跟动助词,后跟动词。如:词。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止,将为三军获。、止,将为三军获。3、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4、羸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羸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5、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擒灭。、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擒灭。6/16/202411(四)用介词“为”或“为所”,“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候,有时候,“为为”字后边不出现主动者,字后边不出现主动者,“为为”和谓语动词紧靠,那么,和谓语动词紧靠,那么,“为为”就是就是同同“见见”一样的助动词。如:一样的助动词。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这种句式,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有的可以这种句式,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有的可以在在“为为”后加上主动者。后加上主动者。6/16/202412 有时候,“为”字后边不出现主动者,“为”和谓语动词(四)用(四)用“被被”表示表示 “被被”字从汉代已经发展为表被动的词,字从汉代已经发展为表被动的词,在文言文中偶有所见,但直到晚期文言文在文言文中偶有所见,但直到晚期文言文也不多见,那是文言文脱离口语的必然结也不多见,那是文言文脱离口语的必然结果。如:果。如:1、(晁)错卒以被戮。(史记、(晁)错卒以被戮。(史记酷吏列传)酷吏列传)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3、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 被被 围于赵。(史记围于赵。(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4、庾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庾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方正)6/16/202413(四)用“被”表示8/9/202313 在先秦古籍中,在先秦古籍中,“被被字一般是动字一般是动词,后代文言文中也常用为动词,相当于词,后代文言文中也常用为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现代汉语的“受受,常用作谓语动词,常用作谓语动词,不是被动句。如:不是被动句。如:1、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韩非子韩非子奸奸劫弑臣劫弑臣)2、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论积贮疏)6/16/202414 在先秦古籍中,“被字一般是动词,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