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ppt课件》yu伤寒菌痢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129702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教学ppt课件》yu伤寒菌痢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病理学教学ppt课件》yu伤寒菌痢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病理学教学ppt课件》yu伤寒菌痢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 n伤寒伤寒n n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伤寒1伤伤 寒寒Typhoid Fever伤 寒Typhoid Fever2基本特点基本特点n致病菌:致病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n好发季节:夏秋季多好发季节:夏秋季多n病变部位:肠道(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病变部位:肠道(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n病变特征: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急性增生性炎)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急性增生性炎)n临床特征: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精神临床特征: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精神低落、消化道症状、低落、消化道症状、WBCWBC 基本特点致病菌:伤寒杆菌3 病人病人 传染源传染源 带菌者带菌者 污染水、食物污染水、食物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生活接触生活接触 粪口粪口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终年可见普遍易感,终年可见 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 4n病原体病原体伤寒杆菌伤寒杆菌菌体裂解释放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内毒素是主要的致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病因素n其菌体其菌体O O抗原、鞭毛抗原、鞭毛H H抗原和表面抗原和表面ViVi抗原能使人体抗原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相应的抗体n肥达反应肥达反应(Widals reaction)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检测血清中抗体的增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增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病原体伤寒杆菌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5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菌落表面的多层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菌落表面的多层细胞呈纵向排列细胞呈纵向排列 金属镀膜,金属镀膜,3 0003 000。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菌落表面的多层6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的周身鞭毛(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的周身鞭毛()负染,负染,22 50022 500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的周身鞭毛()负染,22 5007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消化道消化道 伤寒杆菌伤寒杆菌 杀灭杀灭 小肠小肠 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经胸导管入血,引起菌血症(潜伏期经胸导管入血,引起菌血症(潜伏期10d10d)毒血症及败血症毒血症及败血症 肠过敏反应肠过敏反应发病机理 消化道8病理改变病理改变 病变类型:急性增生性炎(病变类型:急性增生性炎(巨噬细胞增生巨噬细胞增生)伤寒细胞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特征性病变特征性病变病理改变 病变类型:急性增生性炎(巨噬细胞增生)特征性病变9 急性增生性炎症急性增生性炎症急性增生性炎症急性增生性炎症 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伤寒细胞伤寒细胞伤寒细胞伤寒细胞 伤寒小结伤寒小结伤寒小结伤寒小结 病灶病灶病灶病灶吞噬能力强吞噬能力强吞噬能力强吞噬能力强胞浆吞噬有伤寒杆菌、胞浆吞噬有伤寒杆菌、胞浆吞噬有伤寒杆菌、胞浆吞噬有伤寒杆菌、受伤淋巴细胞、红细胞、受伤淋巴细胞、红细胞、受伤淋巴细胞、红细胞、受伤淋巴细胞、红细胞、坏死细胞碎片坏死细胞碎片坏死细胞碎片坏死细胞碎片 主要累及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变突出表现在,病变突出表现在肠道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无中性粒无中性粒细胞渗出细胞渗出 急性增生性炎症 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0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吞噬了伤寒杆菌、受损淋巴细胞、红细胞吞噬了伤寒杆菌、受损淋巴细胞、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伤寒细胞:吞噬了伤寒杆菌、受损淋巴细胞、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巨11伤寒细胞伤寒细胞伤寒细胞12伤寒小结伤寒小结伤寒细胞伤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细胞13伤寒小结伤寒小结伤寒细胞伤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细胞14n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n坏死期坏死期n溃疡期溃疡期n愈合期愈合期肠道病变肠道病变髓样肿胀期肠道病变15肉眼肉眼肉眼肉眼: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状,表面充血水肿。状,表面充血水肿。状,表面充血水肿。状,表面充血水肿。镜下镜下镜下镜下:肠粘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肠粘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肠粘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肠粘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肉眼: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状,表面16肉眼肉眼肉眼肉眼: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镜下镜下镜下镜下:淋巴组织中心坏死,周边见增生的伤寒细胞。:淋巴组织中心坏死,周边见增生的伤寒细胞。:淋巴组织中心坏死,周边见增生的伤寒细胞。:淋巴组织中心坏死,周边见增生的伤寒细胞。肉眼: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组织易17n坏死原因:局部过敏反应坏死原因:局部过敏反应 毒素直接作用毒素直接作用 伤寒细胞增生压迫毛细血管伤寒细胞增生压迫毛细血管n发病第二周,中毒症状明显发病第二周,中毒症状明显坏死原因:局部过敏反应18肉眼肉眼肉眼肉眼: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深及粘膜下层,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出血、穿孔。深及粘膜下层,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出血、穿孔。深及粘膜下层,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出血、穿孔。深及粘膜下层,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出血、穿孔。肉眼: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深及19 肠伤寒溃疡肠伤寒溃疡 肠结核溃疡肠结核溃疡 肠伤寒溃疡 肠结20愈合期(愈合期(4W)坏死组织脱落干净,肉芽组织修复溃疡,周围坏死组织脱落干净,肉芽组织修复溃疡,周围黏膜上皮增生覆盖。黏膜上皮增生覆盖。修复不绕肠周径,一般不引起狭窄。修复不绕肠周径,一般不引起狭窄。愈合期(4W)21n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变(淋巴结、肝、脾、骨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变(淋巴结、肝、脾、骨髓)n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满吞噬活跃的巨噬细胞,伤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满吞噬活跃的巨噬细胞,伤寒肉芽肿寒肉芽肿n脾:中度肿大,巨噬细胞弥漫增生,脾:中度肿大,巨噬细胞弥漫增生,伤寒肉芽肿及灶伤寒肉芽肿及灶状坏死状坏死n肝:肿大,质软,肝细胞浊肿,肝窦扩张,单核细胞、肝:肿大,质软,肝细胞浊肿,肝窦扩张,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散在伤寒肉芽肿淋巴细胞浸润,散在伤寒肉芽肿n骨髓: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培养骨髓: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培养细菌阳性细菌阳性其他病变其他病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变(淋巴结、肝、脾、骨髓)其他病变22n胆囊:胆汁中繁殖,可有轻度炎症胆囊:胆汁中繁殖,可有轻度炎症n心肌:混浊肿胀,中毒性心肌炎心肌:混浊肿胀,中毒性心肌炎相对缓脉相对缓脉n中枢神经系统:脑的小血管内膜炎,脑神经细胞变性、坏中枢神经系统:脑的小血管内膜炎,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死、胶质细胞增生。n肾:肾:混浊肿胀,免疫复合物沉积混浊肿胀,免疫复合物沉积 n皮肤: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可查出细菌皮肤: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可查出细菌n肌肉:凝固坏死,肌痛,知觉过敏肌肉:凝固坏死,肌痛,知觉过敏胆囊:胆汁中繁殖,可有轻度炎症23结局与并发症结局与并发症1 1、痊愈:痊愈:四周四周2 2、并发症:并发症:(1)(1)肠出血肠出血 (2)(2)肠穿孔肠穿孔 (3)(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3 3、主要死亡原因:、主要死亡原因:肠出血,肠穿孔,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败血症结局与并发症1、痊愈:四周24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25n致致 病病 菌菌:痢疾杆菌痢疾杆菌n好发季节好发季节:夏秋季多见:夏秋季多见n病变部位病变部位:多局限于结肠:多局限于结肠n病变特征病变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n临床特征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致 病 菌:痢疾杆菌基本特点26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原体病原体 痢疾杆菌痢疾杆菌 福氏福氏 宋内氏宋内氏 鲍氏鲍氏 志贺氏志贺氏 G-G-,短杆状,产生,短杆状,产生内毒素内毒素 致病力强致病力强 志贺氏菌还产生志贺氏菌还产生 外毒素外毒素发病机制病原体 27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患者及带菌者患者及带菌者患者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粪粪粪粪口口口口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普遍易感普遍易感传染过程传染过程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传染过程 28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胃酸胃酸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中繁殖,固有层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反应中性、单核吞噬杀伤中性、单核吞噬杀伤释放毒素释放毒素黏膜表层坏死、黏膜表层坏死、浅表溃疡形成浅表溃疡形成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发发病病机机理理痢疾杆菌胃酸肠道菌群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中繁殖,引起炎症反29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按病变特征、临床经过、全身变化的不同,菌按病变特征、临床经过、全身变化的不同,菌痢可分为:痢可分为:n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n 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n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30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卡他性炎急性卡他性炎 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加,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加,炎性渗出(中巨浸润),点状出血,糜烂炎性渗出(中巨浸润),点状出血,糜烂 假膜性炎假膜性炎 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和红细胞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和红细胞 及细菌,脱落后呈地图样溃疡。及细菌,脱落后呈地图样溃疡。修复修复坏死渗出物吸收,上皮再生坏死渗出物吸收,上皮再生 1、急性细菌性痢疾31假膜假膜假膜32菌痢肠表面假膜菌痢肠表面假膜菌痢肠表面假膜33菌痢肠假膜胆色素浸染菌痢肠假膜胆色素浸染菌痢肠假膜胆色素浸染34纤维素性渗出纤维素性渗出表层坏死伴中粒渗出表层坏死伴中粒渗出片状脱落片状脱落假假 膜膜 纤维素性渗出表层坏死伴中粒渗出片状脱落假 膜 35菌痢肠假膜菌痢肠假膜菌痢肠假膜36假膜假膜假膜37n 毒血症:毒血症:发热、疲倦、食欲减退、白细胞增高、脾肿大发热、疲倦、食欲减退、白细胞增高、脾肿大n 肠道症状:肠道症状:腹痛、腹泻腹痛、腹泻 黏液便、黏液脓血便黏液便、黏液脓血便 便意频繁、里急后重便意频繁、里急后重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 毒血症:临床病理联系382 2、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 菌痢病程菌痢病程2 2月,多由急性菌痢治疗不当转变来,月,多由急性菌痢治疗不当转变来,福氏菌感染较多见福氏菌感染较多见 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病理特点病理特点 慢性溃疡形成慢性溃疡形成 慢性炎细胞浸润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为主 肠狭窄:肠狭窄: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肠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肠壁增厚2、慢性细菌性痢疾39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改变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改变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改变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改变慢性溃疡形成:边缘不整齐,底部不平,较多肉芽慢性溃疡形成:边缘不整齐,底部不平,较多肉芽慢性溃疡形成:边缘不整齐,底部不平,较多肉芽慢性溃疡形成:边缘不整齐,底部不平,较多肉芽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改变403 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n2-7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岁儿童多见,起病急n常由福氏和宋内氏菌引起,引起微循环障碍常由福氏和宋内氏菌引起,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发生休克。而发生休克。n全身中毒症状重,肠道症状轻,早期发生中全身中毒症状重,肠道症状轻,早期发生中毒性休克和呼衰。毒性休克和呼衰。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41肠伤寒病多见于回肠的主要原因是:肠伤寒病多见于回肠的主要原因是:A A 伤寒杆菌易在回肠繁殖伤寒杆菌易在回肠繁殖 B B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最丰富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最丰富 C C 回肠粘膜层内抗体产生少回肠粘膜层内抗体产生少 D D 回肠血液供应差回肠血液供应差 E E 以上都是以上都是 肠伤寒病多见于回肠的主要原因是:42伤寒病并发肠穿孔常见于发病后哪一期:伤寒病并发肠穿孔常见于发病后哪一期:A A 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 B B 坏死期坏死期 C C 溃疡期溃疡期 D D 愈合期愈合期 E E 以上都是以上都是 形成练习 伤寒病并发肠穿孔常见于发病后哪一期:形成练习 43急性菌痢形成的肠道溃疡特点是急性菌痢形成的肠道溃疡特点是A A 火山口样火山口样 B B 烧瓶样烧瓶样 C C 地图样地图样 D D 圆或椭圆形圆或椭圆形 E E 与肠长轴垂直与肠长轴垂直形成练习 急性菌痢形成的肠道溃疡特点是A 火山口样 B44急性菌痢肠道溃疡特点有:急性菌痢肠道溃疡特点有:A A、数量多、数量多 B B、表浅、表浅 C C、易于愈合、易于愈合 D D、溃疡之间的肠粘膜正常、溃疡之间的肠粘膜正常 E E、很少引起肠狭窄、很少引起肠狭窄急性菌痢肠道溃疡特点有:45 菌痢假膜的成分有:菌痢假膜的成分有:A、纤维素、纤维素 B、中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 C、红细胞、红细胞 D、纤维组织、纤维组织 E、坏死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的肠粘膜上皮细胞 菌痢假膜的成分有:46 思考题:思考题: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病理改变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病理改变伤寒小结伤寒小结 思考题:47Thanks 48谢谢!谢谢!49谢谢!495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