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29507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PD现状与概述“剂末现象”的现状与诊断“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总结典型病理:典型病理:黑质变性,黑质变性,以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为甚以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为甚显著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使显著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使黑质致密部的神经色素显著减少黑质致密部的神经色素显著减少神经细胞胞浆包涵体,神经细胞胞浆包涵体,又称又称“路易体路易体”Boska et al.J Neurosci.2005;25:1691-1700.Olanow et al.Neurology.2009;72(21 suppl 4):S1-S136.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运动症状:运动迟缓运动迟缓肌强直肌强直震颤震颤姿势障碍姿势障碍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潜伏期”起病起病诊断诊断早期非运动性症状特征性表现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程图:显著的病理改变发生于运动症状之前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剩余多巴胺能神经元剩余多巴胺能神经元%时间(年)时间(年)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2009;6:128-140.2007;68:948-952.2008;63:167-173.睡眠睡眠嗅觉嗅觉情绪情绪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纹状体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70-80%患病率约为100-300/10万人1,我国65岁的患病率约为1.7%21.().2016;172(1):14-26.2.2005;365:595-73.20161;73(8):981-9.一项基于人群(30年,1976-2005)观察发病率的研究表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70岁)3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患者先后或同时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震颤嗅觉减退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便秘抑郁睡眠行为异常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3(6):428-433.的临床分期与临床表现H&Y分期Braak分期症状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抑郁立体视觉障碍I单侧震颤肌强直运动不能II双侧肢体疾病III平衡障碍IV跌倒部分依赖性认知功能下降V活动受限完全依赖痴呆0+10y+20y-10y-20y123456病理肠道神经丛嗅球舌咽迷走运动神经背核受累蓝斑中缝核尾端大细胞网状结构延髓受累脑黑质扁桃体桥脑被盖受累颞叶皮层神经原纤维CA-2丛丘脑髓板内核前额皮质第三感觉联合区初级、第二运动和感觉区临床发病520年前驱症状1520年临床阶段.2010;16(2):79-84.2003;24(2):197-211.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1期2期3期4期5期6期临床前期: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等临床期:四主征: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姿势步态障碍临床中晚期:症状波动,包括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视幻觉、痴呆等精神症状剂末现象于早中晚期都有发生,但中晚期发生率更高.2010;16(2):79-84.2003;24(2):197-211.的疾病进展(分期)与临床表现目录PD现状与概述“剂末现象”的现状与诊断“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总结左旋多巴是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常与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卡比多巴、苄丝肼).2016;1391:325-337.然而,左旋多巴“蜜月期”短,疗效随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退,临床常发生症状波动和异动左旋多巴应用血浆浓度临床反应左旋多巴起始治疗剂末运动不能运动障碍“开”期“关”期蜜月期1-3年年4-6年年6-10年年左旋多巴治疗“蜜月期”短运动并发症 F,15,1(2009)S9S15K.,(2010)12:186199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剂末现象”“开”期延迟无“开”期“开-关”现象异动症剂峰异动双向异动传统左旋多巴时间(“关”期)传统左旋多巴症状波动的发生(剂末现象经典图示)(“开”期)第一次服药第二次服药第三次服药症状再现症状减轻药物起效M,.2005;20(6):726-33.剂末现象:指在下一次预定剂量的抗帕金森药物服用之前,出现可预测的一种或多种帕金森病征兆或症状,剂末现象是左旋多巴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症状控制症状再现剂末现象左旋多巴治疗-多巴胺缓冲机制破坏早期:可以储存、缓冲外源性,多巴胺浓度相对稳定中晚期:缓冲机制减退,多巴胺浓度不稳定剂末现象的发生原因M,.2005;20(6):726-33.左旋多巴治疗-多巴胺缓冲机制破坏纹状体多巴胺浓度随血药浓度波动早期:虽然外源性重复补充导致血浆浓度波动,但纹状体突触的多巴胺浓度保持稳定晚期:外源性重复补充导致血浆浓度波动,纹状体突触的多巴胺浓度也随之波动剂末现象的发生原因M,.2005;20(6):726-33.既往观念既往观念2014中国治中国治疗疗指南指南现有证据提示早期应用小剂量(400)左旋多巴不会加速疾病进展,并不增加异动症发生2014年年 指南指南 早期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不会加速疾病进展异动症的风险随左旋多巴剂量呈依赖性增加(日剂量大于600异动症发生率高达55.8%),不随使用时机而有所变化,异动症的发生取决于疾病的病程。.2013;28(8):1064-71.运动并发症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研究纳入研究纳入352352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在研究终点,观察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决定是否应用左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在研究终点,观察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决定是否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在随后的旋多巴治疗。在随后的1818个月期间,评估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个月期间,评估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S,.2008;64256-64.运运动并并发症症发生率生率(%)(%)治治疗时间(月月)剂末现象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服用左旋多巴1年内,出现剂末现象的患者已接近30%;服用左旋多巴5年以上,出现剂末现象的患者比例高于60%。1年1-1.5年2-2.5年5-10年10+年020406080剂末现象患者比例患者比例(%)W,.20145;3(1)26.M,.2006;29(6)_312-21.剂末现象的出现是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早期识别显得异常重要!管理可控因素,防治运动并发症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发病年龄发病年龄发病年龄早的患者更易发生运动并发症病程病程病程越长,发生运动并发症风险越高病情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疾病越严重,越易发生运动并发症初始治疗药物选择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早发型左旋多巴需注意尽可能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左旋多巴治疗时间越长发生运动并发症风险越高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剂量越大发生运动并发症风险越高9(9)汇集9种最为重要的临床症状1,3,运动障碍学会()推荐其可用于患者剂末现象的诊断筛查21.M,.2006;29(6)_312-21.2A,.2011;26(12):2169-753.,.2008;14(3):205-12.症状第一栏出现症状第二栏通常在下一次服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1.震颤(如手、臂、腿等)2.任何动作迟缓(如步行、进食、穿衣等)3.情绪变化4.身体任何部位的僵硬5.疼痛/酸痛6.灵活性减退(如系扣、书写困难等)7.思维混乱/迟钝8.惊恐发作/焦虑9.肌痉挛(如臂、腿、足等)9量表可用于剂末现象早期筛查9量表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1.M,.2006;29(6)_312-21.2.,.2008;14(3):205-12.症状第一栏出现症状第二栏通常在下一次服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1.震颤(如手、臂、腿等)2.任何动作迟缓(如步行、进食、穿衣等)3.情绪变化4.身体任何部位的僵硬5.疼痛/酸痛6.灵活性减退(如系扣、书写困难等)7.思维混乱/迟钝8.惊恐发作/焦虑9.肌痉挛(如臂、腿、足等)示例中的患者存在剂末现象结果判断:如果有一项或以上的症状出现,并在下次服药后得到改善或消失(同一症状,在第一栏和第二栏均有“”),则说明“剂末现象”已经存在9对剂末现象有较高的敏感性1.,.2008;14(3):205-122.A,.2011;113(7)538-40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216例经9量表诊断为的患者,结合内科医生诊断标准,评估9量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一项验证性研究纳入101例患者,评估9量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敏感性特异性0.0%30.0%60.0%90.0%120.0%96.2%40.9%横断面研究敏感性特异性0.0%30.0%60.0%90.0%120.0%87.0%69.0%验证研究目录PD现状与概述“剂末现象”的现状与诊断“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总结的主要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作用靶点主要包括恩他卡朋、托卡朋主要包括司来吉兰、雷沙吉兰抑制剂抑制剂非麦角类主要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及阿朴吗啡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甲基天冬氨酸阻滞剂.2016;1391:325-337.左旋多巴国内最新治疗专家共识未伴有认知能力下降的早发PD患者经济负担否年轻患者老年患者步态障碍DAsMAO-B抑制剂需显著改善症状是震颤症状为主伴有认知能力下降的早发PD患者晚发PD患者强直症状为主抗胆碱能类药物金刚烷胺左旋多巴联合脱羧酶抑制剂达灵复或改善不明显改善不明显步态障碍震颤/抑郁震颤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剂末现象加COMT抑制剂加多巴胺激动剂加MAO-B抑制剂加MAO-B抑制剂加多巴胺激动剂疾病进展有症状改善需要加左旋多巴联合脱羧酶抑制剂/达灵复震颤/抑郁步态障碍加多巴胺激动剂加MAO-B抑制剂评估患者特点诊断为PD决定治疗是S,.201630;512.运动并发症的处理以调整左旋多巴用法和加用其他药物为主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6):1-6.症状波动症状波动处理处理原则原则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总量不变总量不变增加服药增加服药次数次数换用换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控释剂控释剂加用加用DR激动剂激动剂加用加用COMT抑制剂抑制剂加用加用MAO-BMAO-B抑制剂抑制剂换用换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水溶剂水溶剂手术手术治疗治疗(DBS)国内外指南推荐抑制剂治疗伴症状波动的患者研究药物与推荐等级抑制剂抑制剂激动剂恩他卡朋托卡朋*雷沙吉兰*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20061ABAC20062AAA20103AAA20134AA2014中国5ABAC2016中国6ABAC1R,,2006;66(7):983-95.2.S(2006)3.s:A(2010).4,.j,2013;20(1):5-15.5.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3(6):428-433.6.201630;512.*托卡朋使用时应注意其肝脏毒性*雷沙吉兰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而左旋多巴是的底物,所以其可以通过抑制而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分解代谢A,.2005;4(6):366-70.多巴脱羧酶()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抑制剂)抑制剂(抑制剂)抑制剂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剂可显著提高左旋多巴生物利用度一项开放交叉试验,纳入基线服用左旋多巴标准片/控释片治疗患者,加用200恩他卡朋至第10天,第11天开始交换左旋多巴剂型,保持恩他卡朋治疗至第20天S,.J.1995;2(4):341-7.标准片控释片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恩他卡朋显著提高标准片、控释片左旋多巴平均两组左旋多巴与基线值比较与基线相比,0.001,*P0.001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纳入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接受恩他卡朋或安慰剂联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两组不同时间间隔内左旋多巴谷浓度变化0-4小时4-8小时8-12小时 12-16小时0100200300400500600安慰剂恩他卡朋()4-8小时4-16小时00.10.20.30.40.50.6安慰剂恩他卡朋+*左旋多巴血药浓度变化()与安慰剂相比,0.0097,*0.0011两组患者左旋多巴血浆浓度日波动值O,.2005;28(3):115-9.抑制剂有效提高左旋多巴谷浓度并能显著降低左旋多巴浓度波动等回顾并分析了恩他卡朋治疗伴剂末现象患者的期随机双盲试验,分析研究包括北美帕金森研究组研究、研究、研究和2003年等进行的研究共808例伴剂末现象的患者,其中475例患者接受恩他卡朋治疗,33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无论是否服用多巴胺激动剂或司来吉兰,恩他卡朋治疗均显著增加开期时间(P0.0001)或减少关期时间(P0.0001)M,.2014;130(4):239-47.基线第2周第6-8周第16周第24周“关”期时间变化(平均值95,h)基线第2周第6-8周第16周第24周“开”期时间变化(平均值95%CI,h)恩他卡朋组与安慰剂组患者治疗期间“开-关”期时间变化恩他卡朋安慰剂汇总期分析显示联用抑制剂可增加“开”期,减少“关”期研究: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171例出现剂末效应的症状波动患者,入组患者均接受左旋多巴普通制剂联用(卡比多巴/苄丝肼),每日4-10次,随机分为恩他卡朋组(200)和安慰剂组,疗程24周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患者总体评分及各亚项得到显著改善.1998;51(5):1309-14.1999;58(1)159-77.1234-6-226自基线UPDRS评分各部分与总体评分变化*p0.05;*p0.01vs安慰剂 恩他卡朋组自基线无变化总体UPDRS各项评分*UPDRS评分变化 安慰剂(n=86)恩他卡朋(n=85)联用抑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评分国外权威指南推荐恩他卡朋联用左旋多巴治疗症状波动患者1R,,2006;66(7):983-95.2,.j,2013;20(1):5-15.3.s:A(2010).4,.2011;263S2-41.症状波动的患者,恩他卡朋降低“关”期,具有长期疗效I级证据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FNS)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N)症状波动的PD患者,恩他卡朋可降低“关”期A级推荐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晚期PD患者的症状波动,COMT抑制剂可降低“关”期,且与托卡朋相比,恩他卡朋为优选药物A级推荐运动障碍协会(MDS)对于PD波动症患者,左旋多巴可联合恩他卡朋进行治疗干预,证据级别:有效(最高级别推荐)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推荐抑制剂联用左旋多巴治疗伴症状波动患者早发型PD患者,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为治疗首选之一晚发型或伴智能减退患者,疗效减退时可添加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中晚期PD剂峰异动症,适当减少单用复方左旋多巴剂量,同时加用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中晚期PD症状波动患者,加用COMT抑制剂,其中恩他卡朋为A级证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3(6):428-433.目录目录PD现状与概述“剂末现象”的现状与诊断“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总结总结左旋多巴是的主要治疗药物,但因其半衰期短、血药浓度波动而常发生剂末现象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出现剂末现象的患者,可使用左旋多巴联合抑制剂(恩他卡朋均为A级推荐)、抑制剂及激动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左旋多巴联合抑制剂可增加患者“开”期,减少“关”期;改善运动功能及降低左旋多巴用量等作用,临床上常作为中晚期患者症状波动治疗药物的首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