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写作导论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29480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写作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等写作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等写作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1高等写作导论课件2目录2163457891011导论:走向非构思文体思维的艺术境界诗歌的写作散文的写作小说的写作学术述评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写作文艺批评的写作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深度报道的写作 新闻评论的写作1213 求职文书的写作 申论文的写作目录2163457891011导论:走向非构思文体思维的艺术3导论走向非构思文体思维的艺术境界导论走向非构思文体思维的艺术境界4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形成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形成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5在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中,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对一般的写作思维操作原理的揭示和一般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在那里,我们知道了写作行为中,文章主题、立意的产生主要运用的是因果思维和相似思维的种种思维操作技术模型,而在主题、立意的展开的过程中,首先运用的是赋形思维的两种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或者说“渲染”与“反衬”;其次运用的是路径思维的5种思维类型因果思维、空间思维、时间思维、数量思维和相似思维的18种路径思维操作模型;最后运用的是策略思维的两种思维操作模型“协调”或“对抗”。这里可以看出,一般写作思维操作的核心是文章主题的确立,以及对文章主题、立意的展开的思维操作技术的问题。写者正是依靠着这种立意、行文的思维模型的建构操作技术的获得,进入非构思写作过程的艺术思维状态的。在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中,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对一般的写作思6但是,具体的写作行为是要面对具体的文体写作处境下的具体问题的,要正确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只具有一般的写作思维能力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具体化的文体写作思维或称文体思维的能力。本教材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具体文体思维能力,走向非构思主义的文体思维的写作艺术境界。但是,具体的写作行为是要面对具体的文体写作处境下的具体问题的7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8一、文体思维的概念与构成因此,文体思维就是写者面对具体的文体写作处境对文章写作的思维对象(写什么)和思维技术(怎么写)的取向、选择和写作思维操作的完成。文体思维,即文体写作思维的简称,它是一般写作思维在具体文体写作环境下的落实化、特征化、个性化,即写者面对具体文体写作处境时对一般写作思维的思维意向、指向、侧重、选择、操作。(一)文体思维的概念一、文体思维的概念与构成文体思维,即文体写作思维的简称,(一9(二)文体思维的构成文体思维如果仔细对文体思维的内部要素进行共时性分析,文体思维的内涵应该包含:()写作对象的思维取向、选择、决策;()写作操作思维取向、选择、决策,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具体化。这两种取向和选择,其实都是一种写作的思维意向,因此,文体思维又可称为文体思维意向。1.文体思维的共时性分析(二)文体思维的构成文体思维如果仔细对文体思维的内部要素进行10写作对象思维意向第二,写作操作思维意向。写作操作思维意向是指在具体的文体写作中对主题、立意的生成和表达(重复、对比)结构的生成、材料的吸附、文章语言的生成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选择倾向和使用习惯。第一,写作对象思维意向:(1)该文章体裁所表达、渲染的对象,即文章的写作主题、立意;(2)生成文章结构,渲染文章主题、立意的文章材料。就主题、立意而言,各种体裁的主题、立意的侧重和取向是不同的。写作对象思维意向第二,写作操作思维意向。第一,写作对象思维意11例如,在文学文体写作中,诗歌文体的主题、立意,主要是情感、意境或哲理等“诗情”;散文文体的主题、立意则主要是一种自由的心态、自由的感知、自由的情感;小说文体的主题更多的是类和个体的生存状态、命运等人生体验、感悟;在新闻文体写作中,消息文体的主题、立意主要是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通讯的主题、立意主要是人物内心世界、事件的关联性,而深度报道的主题、立意主要是新闻事件的背景、本质等深层信息,新闻评论的主题、立意主要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议论,如此等等。这样,各种文体写作的文章主题、立意的特征性、具体性、个性化就充分凸显出来了。因此,所谓主题选择上的文体思维,就是面对各种具体的文体写作时,能直觉地、下意识地想到该文体的主题特征、类型的能力。例如,在文学文体写作中,这样,各种文体写作的文章主题、立意的12就材料而言,各种文体写作中,材料选择的侧重点也显然是不同的。记叙文文体思维中材料选择的侧重点有:一是人物的自我(行为、性格、情节、活动、外貌、语言、心理、事迹)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即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或用人物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来反衬其中一种精神;二是人物之间的重复与对比;三是从景物、环境上进行重复与对比;四是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五是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上进行重复和对比。通过这些材料的吸附,达到了对文章立意、主题进行渲染重复的目的。在抒情文的文体思维中,其材料吸附选择的侧重点则体现在:1.选择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展开“重复对比”(如朱自清的给亡妇)2.选择具有相同品质的细节展开“重复对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3.抓住某种独特的感觉、气息、韵律展开“重复对比”(如苏轼的前赤壁赋)4.抓住某种具有张力的情绪展开“重复对比”(如秦牧的土地)抒情文特别重视材料性质的渲染功能,主要依据相似思维分析,来实施“重复对比”思维的展开。有时也通过景物、人物、行动描写或者议论进行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而这时分别运用空间构成分析、过程分析、因果分析进行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就材料而言,各种文体写作中,材料选择的侧重点也显然是不同的。13欣赏前赤壁赋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欣赏前赤壁赋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14在说明文行文的文体思维中,其材料吸附选择的侧重点体现在:1.根据事物的方位顺序展开重复;2.根据事物的距离远近展开重复;3.根据事物的内外差异展开重复;4.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展开重复;5.根据说明方法的抽象或具体程度展开重复。由这五条路径可以发现,说明文为了达到清晰完整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目的,写作时必须突出事物或事理本身存在的某种秩序,才能产生清晰性。在议论文的文体思维中,其材料吸附选择的侧重点体现在:1.选择内涵相同的事实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实证明);2.选择内涵相同的理论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理证明);3.通过因果思维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展开“重复对比”;4.通过过程辩证分析展开“重复对比”。议论文为了保证观点的正确、深刻,论证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要么建基于相似思维模型,要么建基于因果思维模型,要么从空间角度切入,做到个别与一般、点与面的有机结合,要么从时间角度切入,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层层掘进。在说明文行文的文体思维中,其材料吸附选择的侧重点体现在:在15(二)文体思维的构成文体思维的内部要素如果对文体思维的内部要素进行历时性分析,文体思维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环节:()立意思维意向。立意思维意向就是立意文体思维,即在文体写作的立意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文体思维特征、思维习惯。它包括主题特征的把握和立意思维模型技术取向、侧重。()行文思维意向。行文思维意向就是行文文体思维,即行文材料特征的把握及赋形思维对象思维取向和路径思维对象思维取向。2.文体思维的历时性分析(二)文体思维的构成文体思维的如果对文体思维的内部要素进行历16从写作主题、立意的产生的思维操作技术方面来看,各种文体写作的文体思维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文学写作的主题、立意的生成主要运用的是相似思维的操作模型自相似分析与综合、他相似分析与综合来进行思维操作;而实用写作的主题、立意,主要运用的是因果思维中的种种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进行思维操作的。而实用写作中的说明性文章的立意有时主要通过特征比较的方法进行操作。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文学写作的主题、立意是以形象思维来进行的,而实用写作的主题、立意则是靠抽象思维来进行的。在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的运用方面,虽然所有的文体写作都存在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的一体化的状态,但是,在具体的文体思维操作过程中,其各种文体写作的文体思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说来,文学写作文体思维是以赋形思维作为写作思维的显性思维,而以路径思维作为隐性思维的。同样,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文学写作的行文操作是以形象思维来进行的,而实用写作的行文操作则是以抽象思维来进行的。其实,当我们这样对“写作思维操作意向”的内涵进行分析的时候,无疑已经是对“文体思维”进行历时性的过程分析了。从写作主题、立意的产生的思维操作技术方面来看,各种文体写作的17二、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对于写作来讲,仅仅具有文体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文体感较强的人,具有较强的语言理想和目标,但是,不一定能够把这种语言目标表达出来。如果他不具备文体思维的话,他只是一个会阅读、鉴赏的人,而不一定是一个会写作和会写好文章的人。因为,文体思维是关于实现文章文体感的全部思维操作技术的特征、倾向、选择、实现的意识行为。与文体思维的概念相关的概念是文艺学和语言学中的“文体”和“文体感”。文体在英文中为style,它既可翻译为“文体”,也可翻译为“风格”。因此,文体可理解为语言表达上显示出来的体裁风格的集合体。而文体感则是人们对语言表达上显示出来的体裁风格的一种敏感和素质,它是一种语言直觉、一种语言经验。(一)文体、文体感与文体思维二、文体思维与文体思维学与文体思维的概念相关的概念是文艺学和18从表面上来看,文体是一个对象,文体感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东西,而文体思维则是理性的东西。但是,从深层上来看,当文体思维熟悉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一种写作的无意识操作的时候,文体思维也是一个感性的东西。但是这两种感性是本质上不同的感性,文体、体感是材料化、媒体化的感性,而文体思维则是一种思维的理性化感性、一种操作感性、技术和艺术行为的感性。而这时候的文体思维和写作艺术、写作能力则几乎是一回事了。从表面上来看,文体是一个对象,19(二)文体学与文体思维学因此,文体是一个语言学、文艺学(文学批评学)的概念,而文体思维学则是写作学的概念。二者的显著差异在于: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是话语或文本、作品,而文体思维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写作者的写作行为、写作思维、写作心理。当然,对作者的作品进行文体思维学的分析,是无法离开作者的作品、文本来进行的。这就是说,文体学的研究和文体思维学的研究都可在文本上面进行,但是,文体学研究关注的是文章语言表达的体裁特征规律,而文体思维学研究关注的则是实现这些语言表达体裁特征的思维特征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体思维学就是写作思维学。(二)文体学与文体思维学因此,文体是一个语言学、文艺学(文学20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形成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形成21一、非构思文体思维的概念关于“非构思写作”和“非构思写作学”,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定义: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非构思写作学就是关于这种写作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因此,强调写作行为的自觉性(写作思维操作和写作文化、写作禁忌、写作审美控制),强调写作过程自组织生长性的写作学就是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所谓“非构思文体思维”,就是“非构思写作”的体裁化、具体化形态。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东西都是一回事,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一般的“非构思写作”行为,它只是写作学研究中的概括、抽象,世界上存在的只有一个一个的具体的非构思文体写作行为,这种行为写出了一篇一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作品。“非构思”是“非构思写作”的简称。因此,所谓非构思文体思维,就是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具体文章体的立意、结构、材料、语言的自组织生长化的写作思维艺术过程。而所谓非构思文体思维学是关于这种体裁化、具体化(自觉化、自组织生长化)的写作思维艺术原理规律的研究和学问。一、非构思文体思维的概念关于“非构思写作”和“非构思写作学”22二、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内在机制写作者的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形成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是三个因素的互动:首先是作者的文体意识形成;其次是文体写作主体性的形成;最后是文体思维特征的自觉。在一般的情况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文体意识,即文体规范、文体感的形成,因为它是文体写作的最终目标、理想,所有的写作行为都是为它服务的。这样,文体意识、文体规范一方面对文体写作的主体性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文体写作思维特征施加影响、产生作用。但是,写作主体也不是绝对被动的,在一些时候,在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写作家那里,写作主体又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时代文化精神创造着、憧憬着新的文体意识和文体理想、目标,这时,文体写作主体就影响着文体规范的重塑。二、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内在机制写作者的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23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文体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文章体裁的图样,即文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和外在形式的规范特征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文体意识也是一种文体规范、文体感。文体意识的形成,一般说来,主要是靠大量的阅读、分析的理解和感受来实现的,但有时,也可以靠写作者新的文体的设计和创造获得。在文体规范的归纳和研究方面,传统写作学和现代写作学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应该是过去写作学的强项和优势。可以认为,传统写作学和现代写作学主要是关于文体规范的描述概括的知识体系。(一)文体意识的建构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一)文体意识的建构24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写作主体性的本质,是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对写作行为和效果产生理想性控制和操作的精神主动性和导向性。文体写作主体性就是写作主体性在主体写作活动中的具体化、语境化。文体写作的主体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体写作主体性,是指成熟地进行某种文体写作的主体素养和能力的心理力量。它主要包含三大要素:一是关于写作内容的真善美的心灵背景;二是关于文体规范的写作意识;三是实现对写作主题立意进行表达赋形的写作思维、写作智慧。由于中者是文体感的问题,后者实际是文体思维的内涵,因此,狭义的文体写作主体性就主要是指前者。(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文体写作主体性的概念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写作主体性的本质,是写作主体所具25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2文体写作主体性的建构(1)文体写作动力的建构。文体写作动力是指对某种文体写作的兴趣、热情和持久的写作意志,即文体写作的事业心。它的培养建构主要是对自己所爱好的文体的表现价值、功能的深切认识、理解,从而产生对某种文体的强烈亲和、热情和长期沉浸其中的阅读欣赏和模仿,以及对国内外著名的文体写作的写作者的崇拜、关注、见贤思齐,乃至批评、超越。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勃发旺盛的写作兴趣、意志和事业心,才能产生强大的写作动力。(2)文体写作人格的建构。文体写作人格又称文体人格。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的人格是有明显差异的,前者是超功利的审美化、理想化的人格心灵背景,而后者则基本上是功利的现实的人格心灵背景。再进一步,在文学写作中,诗人人格心灵背景和小说家的人格心灵背景也是有差异的。王国维所谓:“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就讲的是这个道理。各种文体的写作主体在对真善美的理解上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根据各种文体的审美规范和时代需要去理解其文体写作人格、写作伦理,建构起得体理想的文体写作人格心灵背景。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1)文26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2文体写作主体性的建构(3)文体写作文化的建构。所谓文体写作文化,有的写作学者称为“文体文化”。它是作者对某个时代社会关于某种具体写作体裁的时空情绪、价值取向等写作规范、写作精神、写作理想的感受和体会。它是社会、时代与作者写作行为的中介,实际上就是一种文体写作规范的时尚感、价值感、流行色。文体写作文化的培养与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对当代某种文体的广泛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解读这种文体新的写作主题、体裁、结构、语言等写作现象,分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时空情绪、价值取向,并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主体心灵、主体精神的敏感;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新的时代、社会、新的地域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文化趋势来开创某种文体的新的写作规范、时空情绪、价值取向的写作精神、写作理想,甚至可以从其他艺术创作的新的人文追求、生命感受中来创造新的文体写作文化精神和规范。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3)文27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2文体写作主体性的建构(4)文体写作美感的建构。与上述几种文体写作主体性因素一样,各种文体的写作美感、文章美感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文体写作美感必须强化、显化这种美感差异,从而获得各种文体写作的审美自觉性。我们曾经指出,美的本质最终是人的生命、生存的自由,心灵的超越、解放的问题。这种自由的表征物、体现者只能是人的空间与时间的感觉,即时空的无限感和永恒感。在文章写作中,就是文章境界感和语言的节奏感。因此,各种文体写作的文章境界感、节奏感的差异和表现差异,就是文体写作美感最为核心的问题。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28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2文体写作主体性的建构因此,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悉心体会各种体裁中的文章境界感的有无和高低,要认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自己的写作境界的。同样,要体会理解各种文章体裁的语言节奏感差异及其是怎样表现这些写作节奏的。此外,更要明确各种文体的语体风格和语言理想。例如,诗歌的语言和小说的语言就极为不同。小说是日常的生活化语言,越生活化越好;而诗歌的语言要求陌生化、感性化、修辞化,达到用修辞破坏逻辑和语法的境界,形成所谓的“诗家语”。在实用文体写作中,科研写作的语言不同于新闻写作,诉讼写作的语言不同于文秘写作和经济写作。我们只有把握这文体的语言特色、语体风格才能产生理想的得体的文体语言来。文体美感的形成没有别的办法,一方面靠大量的阅读,并通过分析鉴赏来逐渐形成,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艺术素养和提高哲学思维水平,通过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艺术修养来形成文体美感的心灵背景。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二)文体写作主体性建构因此,在29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三)文体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文体写作思维,即文体思维。其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体写作思维就是指广义的文体写作主体性;而狭义的文体思维是指写作的立意思维、行文思维(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和写作智慧策略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等。其语境差异在于后者着重于写作者的写作操作性、能力性,前者着重于写作者的主体状态性和素养性。狭义文体思维建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一般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学习、理解、实践;二是模仿老师的文体写作思维技术分析,对具体文章进行文体思维学分析、鉴赏;三是模仿老师对文体写作思维模型(技术)的操作演示,进行文体写作思维操作的练笔、实践。通过这几条科学的训练途径,成熟的真正的文体写作思维的技术能力是可以很快建构起来的。三、非构思文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三)文体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30高等写作导论课件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