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41251802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本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图1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图1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大量回流政策支持与激励肥沃的土地资源多旺盛的市场需求适宜的气候条件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 B. C. D.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图2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34题。图2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1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78题。表1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图3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910题。图3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植被覆盖度更低入海的径流更少海水的盐度更低波浪的动力更小A. B. C. D.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县)。图4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5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图4 图5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冰川刨蚀风力吹蚀流水侵蚀A. B. C. D.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图6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图6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7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8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1516题。 图7 图8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8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图9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图9(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图10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图10(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6分)(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芒硝会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图11示意仁寿牛角寨地质剖面图;图12示意2021年8月份每天等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对比。图11图12(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阶段和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参考答案试题评析一、试卷概况今年的题型结构、命题特点等均与往年广东卷风格较为一致。试题的材料部分一如既往,不仅文字总量大且加入大量地理特色图表,对于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更上一个层次,试题设置均是在紧密结合学科主干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能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以及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素材与情景,针对情景从地理学科逻辑上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设问进行深入挖掘。总体试题综合性较强,不仅对学生的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高,更考验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19题设问方式又一次有所创新。广东高考三年期间,该题每一年均有一次题型的调整。继去年使用了开放式问题之后,今年又进一步创新了设问方式,更加入跨学科的知识考查,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二、试卷内容特点1.聚焦时事、生活、学术前沿热点今年的试题依然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热门话题,十分注重搭载各种地域特色浓厚或彰显时代背景的素材进行考查。例如选择题中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集群”“古蜀国金沙遗址”、综合题中的“矿业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等,都是生活化且非常具有“家国情怀”的设问。2.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高卓越教育高考地理研究团队发现,今年的试题各种具有地理特色融合新概念的图表考查,和去年相比图文材料有所增加,图文组合丰富多样。如地质图、统计图、区域地图、流域图、等值线分布图等,审题难度较大。全卷整体对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3.强调真实情景,注重核心素养今年的题目考查的内容都突出 “在复杂的真实场景下体现学科价值”“面向人才选拔设计问题”,通过“综合性强”的命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例如:第3-4题,考查学生在热带雨林区的大气受热过程,体现了地理各知识点的交叉和融合;第19题中,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和湿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当然今年的题目也依然通过注重多维度、多角度、逐层设问,深层次考查学生各个地理核心素养。如选择题中“珠峰地区气流运动”等材料,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极地地区的温带峡湾地貌”,体现了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综合题中的“化工园生活区选址比较”,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考查。三、给学生的备考建议1、关注主干知识点,能够熟练应用和迁移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主要着眼于地理的主干知识(如:大气、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农业、工业等知识模块)。除此以外,回归广东卷以后考生们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框架,做到熟练应用和迁移,不放过任何一个“冷门”的知识点(如国家安全、大气垂直结构、地理信息技术等)。考生在现阶段学习当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法”“框架重构法”“图表总结法”“对比阅读法”等加强对知识材料的理解和记忆。2、强化图文转换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地图和各种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识图能力训练、提升图文转换和信息提取能力非常有必要。高考对知识的考查一般都搭载在一定的区域背景上,因此同学们除了要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还需要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差异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可持续开发观念。3、放宽视野,关注时事和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近几年的地理试题多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为中心,注重考查考生在真实区域、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在高三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密切关注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关注与地理原理有关的跨学科知识,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