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分型-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26372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骨折分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颈椎骨折分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颈椎骨折分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一)脊柱二科脊柱二科 吴彦生吴彦生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一)脊柱二科 吴彦生1 1基础解剖基础解剖颈椎有颈椎有3个特殊椎体分别是:个特殊椎体分别是:C1 C2 C7颈椎的生理前凸是颈椎的生理前凸是21-22颈椎手术时前路手术切除椎体时,深度不超过颈椎手术时前路手术切除椎体时,深度不超过15-20mm,宽度不超过,宽度不超过16-22mm。颈椎的生理曲度最高点位于颈颈椎的生理曲度最高点位于颈4-6,是应力和运动,是应力和运动最大的部位。最大的部位。颈椎干燥骨性矢状径平均为颈椎干燥骨性矢状径平均为16MM,横径,横径24mm。基础解剖颈椎有3个特殊椎体分别是:C1 C2 C72 2Landell分型法:分型法:I I I I 孤立的前弓或后弓骨折孤立的前弓或后弓骨折孤立的前弓或后弓骨折孤立的前弓或后弓骨折 前、后弓双骨折包括典型的前、后弓双骨折包括典型的前、后弓双骨折包括典型的前、后弓双骨折包括典型的JeffersonJefferson骨折骨折骨折骨折 为侧块骨折,骨折线可以延及前弓或后弓但不是同时累及。为侧块骨折,骨折线可以延及前弓或后弓但不是同时累及。为侧块骨折,骨折线可以延及前弓或后弓但不是同时累及。为侧块骨折,骨折线可以延及前弓或后弓但不是同时累及。Levine分型法分型法:I I I I 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2 2椎体或齿突骨折椎体或齿突骨折椎体或齿突骨折椎体或齿突骨折并发并发并发并发 寰椎骨折分型寰椎骨折分型Landell分型法:寰椎骨折分型3 3Levine分型法分型法:I I 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2椎体或齿突骨折并发椎体或齿突骨折并发寰椎侧块块的骨折,有时可波及椎动脉孔寰椎侧块块的骨折,有时可波及椎动脉孔寰椎前后弓双骨折,也就是典型的寰椎前后弓双骨折,也就是典型的Jefferson骨折还有一种Scharn骨折分型法:孤立前弓骨折、后弓骨折、前后复合骨折、孤立侧块骨折和横突骨折五型Levine分型法:I 寰椎后弓骨折也可以与颈2椎体或齿突骨4 4又称寰椎前后弓骨折。由于头部受垂直暴力致使枕骨髁撞击寰椎引起寰椎侧块与前后弓交界处发生骨折。经典经典Jefferson骨折又称寰椎前后弓骨折。由于头部受垂直暴力致使枕骨髁撞击寰椎5 5经典Jefferson骨折经典Jefferson骨折6 6Jefferson骨折的受伤机制Jefferson骨折的受伤机制7 7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横韧带断裂分型如下横韧带断裂分型如下型为韧带本身断裂,分型为韧带本身断裂,分2个亚型个亚型A为横韧带中部为横韧带中部断裂断裂B为韧带附着部断裂为韧带附着部断裂型为韧带附着部的骨性断裂型为韧带附着部的骨性断裂A有侧块粉碎性骨有侧块粉碎性骨折折 B不伴有侧块的粉碎性骨折不伴有侧块的粉碎性骨折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横韧带断裂分型如下8 8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寰椎骨折伴横韧带断裂9 9如何通过如何通过X片判断横韧带断裂与否?片判断横韧带断裂与否?1寰椎侧块移位之和大于寰椎侧块移位之和大于6.9mm2寰齿间隙大于寰齿间隙大于5mm如何通过X片判断横韧带断裂与否?1寰椎侧块移位之和大于6.91010寰寰椎椎骨骨折折的的诊诊疗疗流流程程寰椎骨折的诊疗流程11111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牵引或石膏、支局牵引或石膏、支局2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总之治疗孤立的寰椎骨折应遵循总之治疗孤立的寰椎骨折应遵循SpenceSpence的的原则原则寰椎骨折的治疗寰椎骨折的治疗1保守治疗-牵引或石膏、支局寰椎骨折的治疗1212SpenceSpence的原则的原则就是所说的知情同意原则就是所说的知情同意原则是医学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医学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讲。一般来讲,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应具备五个要素应具备五个要素:(1)信息披露信息披露(disclosure),(2)表意表意 能力能力(competency),(3)充分理解充分理解(understanding),(4)自愿自愿(vol2 1 untariness)和和(5)同意决定同意决定(decision)。Spence的原则就是所说的知情同意原则1313颈椎运动学和临床不稳颈椎运动学和临床不稳颈椎运动学和临床不稳1414一一 颈椎运动学颈椎运动学(一)枕(一)枕寰寰枢复合体枢复合体1活动幅度活动幅度 枕寰的平均屈伸范围约为枕寰的平均屈伸范围约为13.4,寰枢,寰枢约为约为10。两者结合使枕一寰一枢复合体的总屈伸。两者结合使枕一寰一枢复合体的总屈伸范围为范围为23.4。寰枢问的轴性旋转范围相当于颈椎全。寰枢问的轴性旋转范围相当于颈椎全部轴性旋转度的部轴性旋转度的4050,其余的,其余的5060由下颈段提供。带来的问题:颈部扭转由下颈段提供。带来的问题:颈部扭转30对侧椎对侧椎动脉首先受累,至动脉首先受累,至45同侧椎动脉也开始扭曲,将同侧椎动脉也开始扭曲,将诱发后颅凹血流减少的征象,可见子体操、颈部牵诱发后颅凹血流减少的征象,可见子体操、颈部牵引和推拿时。引和推拿时。一 颈椎运动学(一)枕寰枢复合体15152共轭特征共轭特征共轭现象是指同时发生在同一轴上的平移和旋转活共轭现象是指同时发生在同一轴上的平移和旋转活动,或指在一个轴上的旋转或平移必然同时伴有另动,或指在一个轴上的旋转或平移必然同时伴有另一轴的旋转或平移运动的现象,例如脊柱的侧属必一轴的旋转或平移运动的现象,例如脊柱的侧属必然伴有脊柱的旋转。然伴有脊柱的旋转。2共轭特征共轭现象是指同时发生在同一轴上的平移和旋转活动,或16163瞬间旋转轴瞬间旋转轴远在远在1个世纪以前,个世纪以前,Henke即确定枕寰关节在矢状即确定枕寰关节在矢状面上活动的瞬时旋转轴(面上活动的瞬时旋转轴(JAR)位于齿突顶端以上)位于齿突顶端以上23cm处。由于枕寰关节的轴性旋转很小或不存处。由于枕寰关节的轴性旋转很小或不存在,因此也就不存在该活动的在,因此也就不存在该活动的IAR问题。问题。对于寰枢关节,矢状面屈伸运动的对于寰枢关节,矢状面屈伸运动的IAR位于齿突的位于齿突的中中13处,而轴性旋转的处,而轴性旋转的IAR位于枢稚的中部。位于枢稚的中部。3瞬间旋转轴远在1个世纪以前,Henke即确定枕寰关节在矢状1717(二)下颈椎(二)下颈椎颈颈37在解剖学和运动学上与枕在解剖学和运动学上与枕-寰寰-枢复合体有明枢复合体有明显不同。显不同。下颈椎屈伸活动主要是在中段,颈下颈椎屈伸活动主要是在中段,颈5-6活动度最大,活动度最大,特别是在矢状面上。侧屈与旋转活动则是愈往特别是在矢状面上。侧屈与旋转活动则是愈往下愈小。颈下愈小。颈5-6和颈和颈6-7在半屈在半屈-中立中立-半伸范围内的半伸范围内的活动度明显大于颈活动度明显大于颈3-4和颈和颈4-5,而这一活动范围恰,而这一活动范围恰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二)下颈椎颈37在解剖学和运动学上与枕-寰-枢复合体有1818下颈椎稳定性评定下颈椎稳定性评定下颈椎前后方向上的平移上限,直接测量为下颈椎前后方向上的平移上限,直接测量为2.7mm,放射学测量为,放射学测量为3.5mm。因此,如在侧位。因此,如在侧位线中测线中测量到下颈椎前后方向的椎间平移大于量到下颈椎前后方向的椎间平移大于3.5mm,即可,即可认为该段颈椎失稳。认为该段颈椎失稳。White等采用牵伸试验来测量等采用牵伸试验来测量轴性位移,牵引力为轴性位移,牵引力为13体重时如椎间隙增加体重时如椎间隙增加1.7mm以上者为阳性。但在牵引中应严密观察神经以上者为阳性。但在牵引中应严密观察神经症状,以免发生意外。症状,以免发生意外。下颈椎稳定性评定下颈椎前后方向上的平移上限,直接测量为2.719192共轭特征共轭特征在下颈椎,侧屈时棘突转向凸侧,例如作头向左的在下颈椎,侧屈时棘突转向凸侧,例如作头向左的侧屈活动时,棘突必然同时转向右侧。这种共轭现侧屈活动时,棘突必然同时转向右侧。这种共轭现象对了解颈椎小关节脱位有重要意义。象对了解颈椎小关节脱位有重要意义。不同平面侧屈时所伴随的轴性旋转角度如下:颈不同平面侧屈时所伴随的轴性旋转角度如下:颈3每侧屈每侧屈3,伴有,伴有2旋转;颈旋转;颈7每侧屈每侧屈7.5,伴,伴1轴性轴性旋转。从颈旋转。从颈3到颈到颈7,伴随侧屈的轴性旋转度越来越,伴随侧屈的轴性旋转度越来越小,这与小关节面的倾斜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有关。小,这与小关节面的倾斜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有关。2共轭特征在下颈椎,侧屈时棘突转向凸侧,例如作头向左的侧屈活20203瞬时旋转轴瞬时旋转轴虽有不少研究报道,但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等原因,虽有不少研究报道,但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等原因,结果很不一致结果很不一致 3瞬时旋转轴虽有不少研究报道,但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等原因,结果2121二、上颈帷不稳定二、上颈帷不稳定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解剖结构的完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评价不稳定首先应仔细的回顾患者的主诉和整性。评价不稳定首先应仔细的回顾患者的主诉和病史。高质量的颈椎放射学检查包括侧位病史。高质量的颈椎放射学检查包括侧位X线片、线片、开口齿突位置摄像、侧位过伸过屈位和(或)开口齿突位置摄像、侧位过伸过屈位和(或)CT扫扫描和重建对确定临床不稳定是十分必要的。描和重建对确定临床不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上颈椎不稳定的情况包括枕颈脱位、颅底凹陷以及上颈椎不稳定的情况包括枕颈脱位、颅底凹陷以及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旋转和前后位不稳定。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旋转和前后位不稳定。二、上颈帷不稳定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解剖结构的2222上颈椎不稳定诊断标准上颈椎不稳定诊断标准8 8 枕骨枕骨枕骨枕骨-寰椎向一侧轴向旋转寰椎向一侧轴向旋转寰椎向一侧轴向旋转寰椎向一侧轴向旋转 1mm 1mm 枕骨一寰推前后移位枕骨一寰推前后移位枕骨一寰推前后移位枕骨一寰推前后移位 7mm 7mm 寰椎寰椎寰椎寰椎-枢椎过牵(总向右和向枢椎过牵(总向右和向枢椎过牵(总向右和向枢椎过牵(总向右和向左)左)左)左)45 45 45 45 寰椎寰椎寰椎寰椎-枢推向一侧轴向旋转枢推向一侧轴向旋转枢推向一侧轴向旋转枢推向一侧轴向旋转4mm4mm寰椎寰椎寰椎寰椎-枢椎前寰齿间距枢椎前寰齿间距枢椎前寰齿间距枢椎前寰齿间距 13mm 13mm 寰椎寰椎寰椎寰椎-枢椎后寰齿间距枢椎后寰齿间距枢椎后寰齿间距枢椎后寰齿间距 上颈椎不稳定诊断标准8 枕骨-寰椎向一侧轴向旋转 12323寰枕脱位寰枕脱位包括轴向、向前或向后脱位包括轴向、向前或向后脱位确定寰枕关节脱位通常测量齿突确定寰枕关节脱位通常测量齿突-颅穴(枕骨大孔前颅穴(枕骨大孔前缘中心点)间距和缘中心点)间距和Polvel比率比率 正常情况下齿突尖到颅穴的距离在成人小于正常情况下齿突尖到颅穴的距离在成人小于5mm,儿童小于儿童小于10mm。如果增加提示可能存在轴向脱位。如果增加提示可能存在轴向脱位。寰枕脱位包括轴向、向前或向后脱位2424Powel比率比率 Powel比率是:颅穴到寰椎后弓的距离除以颅后点比率是:颅穴到寰椎后弓的距离除以颅后点到寰推前弓的距离到寰推前弓的距离 Powel比率是用来确定寰枕关节有无前后脱位,比比率是用来确定寰枕关节有无前后脱位,比值大于值大于l.0提示前脱位,如果除外后脱位的情况,比提示前脱位,如果除外后脱位的情况,比值小于值小于l.0是正常的,比值最小达到是正常的,比值最小达到0.7包可以是正包可以是正常的;同时在病理情况下,齿突或寰椎前弓骨折和常的;同时在病理情况下,齿突或寰椎前弓骨折和枕骨大孔先天性狭窄比值也可小于枕骨大孔先天性狭窄比值也可小于l.0。其他诊断不。其他诊断不稳定的标准包括在伸屈位片上齿突尖到顾穴的前后稳定的标准包括在伸屈位片上齿突尖到顾穴的前后移劫超过移劫超过1 0mm,CT图像上向一侧旋转超过图像上向一侧旋转超过8等等 Powel比率 Powel比率是:颅穴到寰椎后弓的距离除以颅2525Powel比率比率Powel比率2626寰枢椎不稳定包括前后位和旋转不稳定,寰枢椎不稳定包括前后位和旋转不稳定,寰枢椎不稳定包括前后位和旋转不稳定,寰枢椎不稳定包括前后位和旋转不稳定,AADIAADI成人超过成人超过成人超过成人超过3mm3mm,儿童超过,儿童超过,儿童超过,儿童超过4mm4mm提示限制前移位的结构损伤,后寰提示限制前移位的结构损伤,后寰提示限制前移位的结构损伤,后寰提示限制前移位的结构损伤,后寰齿间距小于齿间距小于齿间距小于齿间距小于13mm13mm也代表前方向的不稳定。后移位是少见也代表前方向的不稳定。后移位是少见也代表前方向的不稳定。后移位是少见也代表前方向的不稳定。后移位是少见的,但齿突骨折和先天性畸形可引起,也可为寰椎前弓缺的,但齿突骨折和先天性畸形可引起,也可为寰椎前弓缺的,但齿突骨折和先天性畸形可引起,也可为寰椎前弓缺的,但齿突骨折和先天性畸形可引起,也可为寰椎前弓缺陷或者齿突被肿瘤或感染破坏引起。陷或者齿突被肿瘤或感染破坏引起。陷或者齿突被肿瘤或感染破坏引起。陷或者齿突被肿瘤或感染破坏引起。寰枢椎旋转脱位可能是单侧向前、单侧向后或单侧联合向寰枢椎旋转脱位可能是单侧向前、单侧向后或单侧联合向寰枢椎旋转脱位可能是单侧向前、单侧向后或单侧联合向寰枢椎旋转脱位可能是单侧向前、单侧向后或单侧联合向前或向后,寰椎旋转以及缺乏解剖学限制决定了旋转脱位前或向后,寰椎旋转以及缺乏解剖学限制决定了旋转脱位前或向后,寰椎旋转以及缺乏解剖学限制决定了旋转脱位前或向后,寰椎旋转以及缺乏解剖学限制决定了旋转脱位的类型,单侧向前或向后的寰枢椎脱位,旋转轴总是在围的类型,单侧向前或向后的寰枢椎脱位,旋转轴总是在围的类型,单侧向前或向后的寰枢椎脱位,旋转轴总是在围的类型,单侧向前或向后的寰枢椎脱位,旋转轴总是在围绕以对侧关节突关节为中心轴的旋转。绕以对侧关节突关节为中心轴的旋转。绕以对侧关节突关节为中心轴的旋转。绕以对侧关节突关节为中心轴的旋转。前脱位比后脱位更常见,这通常是关节炎或感染削弱或破前脱位比后脱位更常见,这通常是关节炎或感染削弱或破前脱位比后脱位更常见,这通常是关节炎或感染削弱或破前脱位比后脱位更常见,这通常是关节炎或感染削弱或破坏了横韧带和关节囊的结果,后脱位通常是齿突先天性或坏了横韧带和关节囊的结果,后脱位通常是齿突先天性或坏了横韧带和关节囊的结果,后脱位通常是齿突先天性或坏了横韧带和关节囊的结果,后脱位通常是齿突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的结果。单侧向前和后脱位出现时一侧侧块向获得性缺陷的结果。单侧向前和后脱位出现时一侧侧块向获得性缺陷的结果。单侧向前和后脱位出现时一侧侧块向获得性缺陷的结果。单侧向前和后脱位出现时一侧侧块向前或向后移动,由于关节囊韧带双侧破坏,齿突成为旋转前或向后移动,由于关节囊韧带双侧破坏,齿突成为旋转前或向后移动,由于关节囊韧带双侧破坏,齿突成为旋转前或向后移动,由于关节囊韧带双侧破坏,齿突成为旋转轴。如果齿突、覆膜和横韧带完好关节仍能保持稳定。轴。如果齿突、覆膜和横韧带完好关节仍能保持稳定。轴。如果齿突、覆膜和横韧带完好关节仍能保持稳定。轴。如果齿突、覆膜和横韧带完好关节仍能保持稳定。寰枢椎不稳定包括前后位和旋转不稳定,AADI成人超过3mm,272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2828颈椎骨折分型-课件2929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二)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二)3030寰椎脱位和半脱位寰椎脱位和半脱位分类分类(一)根据致伤原因分类一)根据致伤原因分类 1外伤性脱位外伤性脱位(1)合并齿合并齿状突骨折(状突骨折(2)单纯的寰椎前脱位)单纯的寰椎前脱位 2发育性畸形脱发育性畸形脱位位 3自发性脱位自发性脱位 4病理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二)治疗手段分类(二)治疗手段分类1可复性脱位可复性脱位 2不可复性脱不可复性脱位位寰椎脱位和半脱位分类3131颈椎骨折分型-课件3232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二)颈椎骨折脱位分型及治疗(二)3333 神经皮节的支配区分布神经皮节的支配区分布 神经皮节的支配区分布 3434C5 三角肌三角肌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肌腱反射(肱二头肌肌腱反射(BTR)C6 伸腕肌伸腕肌 肱挠反射肱挠反射C7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TTR)神经根病变相应的肌节和腱反射神经根病变相应的肌节和腱反射(上肢上肢)C5 三角肌 肱二头肌神经根病变相应的肌节和腱反射3535提提 问问颈神经根损害表现颈神经根损害表现?提 问颈神经根损害表现?3636 上肢神经系统检查上肢神经系统检查神经根神经根神经根神经根反射反射反射反射感觉感觉感觉感觉肌肉肌肉肌肉肌肉C C4 4无无无无颈后、肩胛颈后、肩胛颈后、肩胛颈后、肩胛无无无无C C5 5二头肌二头肌二头肌二头肌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三角肌、二头肌三角肌、二头肌三角肌、二头肌三角肌、二头肌C C6 6肱桡肌肱桡肌肱桡肌肱桡肌前臂外侧、拇指、示指前臂外侧、拇指、示指前臂外侧、拇指、示指前臂外侧、拇指、示指腕伸肌腕伸肌腕伸肌腕伸肌 、二头肌、二头肌、二头肌、二头肌C C7 7三头肌三头肌三头肌三头肌中指中指中指中指三头肌、腕屈肌、三头肌、腕屈肌、三头肌、腕屈肌、三头肌、腕屈肌、指伸肌指伸肌指伸肌指伸肌C C8 8无无无无环指、小指环指、小指环指、小指环指、小指指屈肌、手内在肌指屈肌、手内在肌指屈肌、手内在肌指屈肌、手内在肌T T1 1无无无无上臂内侧、前臂内侧上臂内侧、前臂内侧上臂内侧、前臂内侧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内在肌手内在肌手内在肌手内在肌 上肢神经系统检查神经根反射感觉肌肉C4无颈后、肩胛无C53737 颈椎间盘相应节段神经根颈椎间盘相应节段神经根神经根神经根神经根神经根反射反射反射反射感觉感觉感觉感觉肌肉肌肉肌肉肌肉C4/5C4/5C5C5BTRBTR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三角肌三角肌三角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 C5/6C5/6C6C6BTRBTR拇指、示指拇指、示指拇指、示指拇指、示指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 C6/7C6/7C7C7TTR TTR 中指中指中指中指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 C7/T1C7/T1C8C8TTR TTR 环指、小指环指、小指环指、小指环指、小指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手内在肌、手内在肌、手内在肌、手内在肌 颈椎间盘相应节段神经根神经根反射感觉肌肉C4/5C5BT3838椎体束征阳性椎体束征阳性 共济失调步态共济失调步态 病理征阳性病理征阳性 肌张力增加肌张力增加 生理反射活跃生理反射活跃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主要特点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主要特点椎体束征阳性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主要特点3939 颈椎的生理弯曲颈椎的生理弯曲 颈椎的生理弯曲4040颈椎骨折分型-课件4141 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上颈椎C1、C2;下颈椎C3-7 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4242 颈椎的生物力学颈椎的生物力学寰枕寰枕 50%屈伸屈伸寰枢寰枢 50%旋转旋转 其余其余 C4-C7屈伸活动屈伸活动 C2-C5 侧方屈曲活动侧方屈曲活动 颈椎的生物力学寰枕 50%屈伸4343 颈椎节段稳定性颈椎节段稳定性平移性不稳:矢状位上移位大于平移性不稳:矢状位上移位大于3mm3mm角度活动不稳:节段性成角大于角度活动不稳:节段性成角大于1111颈椎整体颈椎整体颈椎整体颈椎整体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椎体前后滑移椎体前后滑移椎体前后滑移椎体前后滑移测量测量测量测量相邻椎体相邻椎体相邻椎体相邻椎体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活动度测量 颈椎节段稳定性平移性不稳:矢状位上移位大于3mm颈椎整体4444 颈椎管和颈椎椎体矢状径测定颈椎管和颈椎椎体矢状径测定Pavlov比值比值ab若比值若比值0.75则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则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矢状径 b颈椎体矢状径颈椎体矢状径 a=颈椎管和颈椎椎体矢状径测定Pavlov比值ab若比值04545 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1.发育性发育性2.退变性退变性3.继发性:继发性:OPLL 颈椎管狭窄1.发育性4646颈椎骨折分型-课件474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4848 颈椎病定义颈椎病定义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称之为颈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称之为颈椎病。椎病。颈椎病定义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49491.神经根型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发病率最高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一一一一)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感觉障碍、感觉减弱和感觉过敏等;感觉障碍、感觉减弱和感觉过敏等;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50502.脊髓型脊髓型 占占10%-15%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二二二二)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2.脊髓型 占10%-15%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51513.椎动脉型椎动脉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三三三三)机械压迫机械压迫/节段性不稳节段性不稳 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眩晕眩晕/耳鸣耳鸣 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植物神经症状:心悸/心律紊乱心律紊乱/胃肠功能减退胃肠功能减退3.椎动脉型 颈椎病5252.交感型交感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四四四四)中年妇女多见中年妇女多见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长期低头、伏案工作 主诉多、体征少主诉多、体征少 交感兴奋症状:头部眼心血管耳其它交感兴奋症状:头部眼心血管耳其它 交感抑制症状:少见交感抑制症状:少见 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下降 诊断:排除其它颈椎不稳颈部制动和高位硬诊断:排除其它颈椎不稳颈部制动和高位硬 膜外封闭有效膜外封闭有效.交感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四)中年53535.颈型颈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五五五五)中年人多见中年人多见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长期低头、伏案工作 体征主要以颈肩部的疼痛为主,有时疼痛表现在肩体征主要以颈肩部的疼痛为主,有时疼痛表现在肩胛骨的周围胛骨的周围 诊断:排除其它颈椎不稳颈部制动和局部软组诊断:排除其它颈椎不稳颈部制动和局部软组织封闭有效,常见保守治疗效果佳。织封闭有效,常见保守治疗效果佳。5.颈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五)中年人54546.混合型混合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六六六六)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6.混合型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 (六)有以上5555.X线平片线平片颈椎曲度生理前凸颈椎曲度生理前凸椎间隙椎间孔椎间隙椎间孔骨赘韧带骨化骨赘韧带骨化颈椎管测量颈椎管测量稳定性测量稳定性测量其它:骨质等其它:骨质等.MRI.CT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颈椎曲度生理前凸 影像学检查5656颈椎骨折分型-课件575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5858颈椎骨折分型-课件5959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度与高度的分辨率,能够使椎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度与高度的分辨率,能够使椎间盘、神经根、韧带及椎间孔清楚显示间盘、神经根、韧带及椎间孔清楚显示T2加权正常椎间盘呈高信号,出现等信号或低信号,加权正常椎间盘呈高信号,出现等信号或低信号,意味严重退变意味严重退变矢状位矢状位T2加权可产生脊髓造影的效果加权可产生脊髓造影的效果颈椎疾病术前的必备检查颈椎疾病术前的必备检查磁共振成像MRI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度与高度的分辨率,能够使椎6060MRI提示C3、4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MRI提示C3、4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6161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262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363EMG+NCV SEP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EMG+NCV 电生理检查6464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1.脊髓型脊髓型(上运动神经元疾病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下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共存共存,因而患者四肢症状可有不同因而患者四肢症状可有不同表现。表现。2.物理检查的特点是病变平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物理检查的特点是病变平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病变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诊断与鉴别诊断1.脊髓型(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可与神经根6565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666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76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868颈椎骨折分型-课件6969颈椎骨折分型-课件7070 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以手内肌为主肌萎缩以手内肌为主 由远向近端发展由远向近端发展 EMG:胸锁乳突肌和舌肌出现自发电位胸锁乳突肌和舌肌出现自发电位 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感觉分离感觉分离MRI:脊髓内与脑脊液相同之异常信号区脊髓内与脑脊液相同之异常信号区 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7171 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7272 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梅尼尔综合征梅尼尔综合征眼肌疾患眼肌疾患动力位平片椎动脉造影动力位平片椎动脉造影MRA/CTA 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梅尼尔综合征7373 交感型颈椎病鉴别诊断交感型颈椎病鉴别诊断除外心脑血管疾病除外心脑血管疾病 交感型颈椎病鉴别诊断除外心脑血管疾病7474 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除外神经内科疾病及耳鼻喉科疾病除外神经内科疾病及耳鼻喉科疾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诊断除外神经内科疾病及耳鼻喉科疾病7575 混合型颈椎病鉴别诊断混合型颈椎病鉴别诊断尽量不下神经官能症的诊断,尽量不下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但也要和精神科、内分泌科室但也要和精神科、内分泌科室的医师及时沟通的医师及时沟通 混合型颈椎病鉴别诊断尽量不下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但也要和7676 治疗(一)治疗(一)保守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保守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理疗理疗颌枕带颈椎牵引颌枕带颈椎牵引封闭疗法封闭疗法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治疗(一)保守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7777 治疗(二)治疗(二)外科手术治疗目的外科手术治疗目的1.解除脊髓神经压迫解除脊髓神经压迫2.稳定颈椎稳定颈椎3.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治疗(二)外科手术治疗目的7878 治疗(三)治疗(三)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入路:前路后路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路手术目的: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前路手术目的: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稳定颈椎。稳定颈椎。后路手术目的: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后路手术目的: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治疗(三)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7979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8080颈椎骨折分型-课件8181颈椎前路减压颈椎前路减压颈椎前路减压8282内固定内固定8383 治疗(四)治疗(四)前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前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适应症:适应症:椎间盘突出、后骨赘等压迫神经根椎间盘突出、后骨赘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或脊髓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造成节段性不稳定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造成节段性不稳定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椎退变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导致脊髓腹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性后凸畸形,导致脊髓腹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校正后凸畸形者。需要校正后凸畸形者。治疗(四)前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8484颈椎骨折分型-课件8585颈椎骨折分型-课件8686 治疗(四)治疗(四)2、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融椎体间大块植骨融合术合术 适应症:适应症:严重的后骨赘造成节段性退变性椎管严重的后骨赘造成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狭窄,压迫脊髓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孤立型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局部受压;纵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局部受压;严重的节段性退严重的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后凸,需要减压同时校正变性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后凸,需要减压同时校正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者。治疗(四)2、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878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8888颈椎骨折分型-课件8989 治疗(四)治疗(四)3、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适应症: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适应症: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明显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治疗(四)3、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9090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1914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切除+Zero-p 适应症: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适应症: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明显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治疗(四)治疗(四)4椎间盘切除+Zero-p 治疗(四)9292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393 治疗(五)治疗(五)后路手术术式以后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及适应症:1、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适应症:适应症: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腹背受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腹背受压;连续型或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连续型或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治疗(五)后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9494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595 治疗(五)治疗(五)2、后路椎板成形术、后路椎板成形术+侧块(椎弓根)钛板螺钉内固定、侧块(椎弓根)钛板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椎板间植骨融合术 适应症:具有前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适应症:具有前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明明显的节段性不稳定;显的节段性不稳定;轻度后凸畸形,术前过屈过轻度后凸畸形,术前过屈过伸伸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在后伸位时可以自行矫正。线片显示后凸畸形在后伸位时可以自行矫正。治疗(五)2、后路椎板成形术+侧块(椎弓根)钛板螺钉内9696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797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898颈椎骨折分型-课件9999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0100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1101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2102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3103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4104 治疗(六)治疗(六)3 3、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神经根管扩大术神经根管扩大术神经根管扩大术神经根管扩大术 适应症:具有第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适应症:具有第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适应症:具有第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适应症:具有第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比较明确比较明确比较明确比较明确的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的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的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的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椎管狭窄特别严重,例如椎管狭窄特别严重,例如椎管狭窄特别严重,例如椎管狭窄特别严重,例如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严重的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严重的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严重的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严重的OPLLOPLL造成椎管有效容造成椎管有效容造成椎管有效容造成椎管有效容积明显减少,特别是神经根管入口也明显狭窄时,为了防积明显减少,特别是神经根管入口也明显狭窄时,为了防积明显减少,特别是神经根管入口也明显狭窄时,为了防积明显减少,特别是神经根管入口也明显狭窄时,为了防止开门后脊髓后移造成神经根过度牵拉而出现神经根损害止开门后脊髓后移造成神经根过度牵拉而出现神经根损害止开门后脊髓后移造成神经根过度牵拉而出现神经根损害止开门后脊髓后移造成神经根过度牵拉而出现神经根损害的症状,例如颈的症状,例如颈的症状,例如颈的症状,例如颈5 5神经根麻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神经根神经根麻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神经根神经根麻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神经根神经根麻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神经根管减压。管减压。管减压。管减压。治疗(六)3、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神经根105105 治疗(七)治疗(七)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适应症:适应症: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骨刺形成、孤立型巨大椎间盘突出、骨刺形成、孤立型OPLL导致脊导致脊髓腹背受压同时脊髓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脊髓髓腹背受压同时脊髓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脊髓型颈椎病,椎管侵占率型颈椎病,椎管侵占率50%;存在发育性或退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减压,同时伴有明显的颈变性颈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减压,同时伴有明显的颈椎后凸畸形,术前颈椎过屈过伸位椎后凸畸形,术前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颈椎线片显示颈椎后凸在过伸位不能自行矫正而要前路手术矫正者。后凸在过伸位不能自行矫正而要前路手术矫正者。治疗(七)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106106颈椎骨折分型-课件107107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问题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问题1、充分减压与颈椎功能的保护、充分减压与颈椎功能的保护2、内固定、椎间植骨与植骨替代物、内固定、椎间植骨与植骨替代物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问题1、充分减压与颈椎功能的保护108108 小结小结1.1.颈神经根支配区域颈神经根支配区域颈神经根支配区域颈神经根支配区域-定位诊断定位诊断定位诊断定位诊断2.2.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杂性(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杂性(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杂性(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杂性(上下运动神经元)3.3.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肌电图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肌电图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肌电图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肌电图4.4.诊断相对容易,具体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复杂。诊断相对容易,具体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复杂。诊断相对容易,具体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复杂。诊断相对容易,具体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复杂。小结109109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1)1.1 颈椎间关节成形术颈椎间关节成形术 颈椎间关节成形术正在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与融合术进行随机颈椎间关节成形术正在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与融合术进行随机颈椎间关节成形术正在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与融合术进行随机颈椎间关节成形术正在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与融合术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完整报告尚未完成。但多个研究中心已经报告了对照研究,完整报告尚未完成。但多个研究中心已经报告了对照研究,完整报告尚未完成。但多个研究中心已经报告了对照研究,完整报告尚未完成。但多个研究中心已经报告了3 3种假体种假体种假体种假体的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均显示,成形术与融合术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的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均显示,成形术与融合术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的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均显示,成形术与融合术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的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均显示,成形术与融合术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成形术可使颈椎运动范围平均增加症状,而成形术可使颈椎运动范围平均增加症状,而成形术可使颈椎运动范围平均增加症状,而成形术可使颈椎运动范围平均增加1b2b1b2b。来自欧洲的。来自欧洲的。来自欧洲的。来自欧洲的6 6年年年年随访研究结果令人鼓舞。随访研究结果令人鼓舞。随访研究结果令人鼓舞。随访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保留运动功能,邻近节段病变的进展也有所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保留运动功能,邻近节段病变的进展也有所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保留运动功能,邻近节段病变的进展也有所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保留运动功能,邻近节段病变的进展也有所控制。当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早期功能恢复是该手术的优势制。当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早期功能恢复是该手术的优势制。当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早期功能恢复是该手术的优势制。当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早期功能恢复是该手术的优势之一。成形术无需患者制动,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之一。成形术无需患者制动,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之一。成形术无需患者制动,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之一。成形术无需患者制动,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融合术。融合术。融合术。融合术。颈椎间关节成形术的并发症包括骨赘形成后继发椎管狭窄、置入过颈椎间关节成形术的并发症包括骨赘形成后继发椎管狭窄、置入过颈椎间关节成形术的并发症包括骨赘形成后继发椎管狭窄、置入过颈椎间关节成形术的并发症包括骨赘形成后继发椎管狭窄、置入过程中椎体骨折、自发融合、假体脱出、后凸成角畸形等。程中椎体骨折、自发融合、假体脱出、后凸成角畸形等。程中椎体骨折、自发融合、假体脱出、后凸成角畸形等。程中椎体骨折、自发融合、假体脱出、后凸成角畸形等。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1)1.1 颈椎间关节成形术 颈椎110110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2)1.2 1.2 并发症研究并发症研究并发症研究并发症研究有医师报告退变性颈椎疾病术后有医师报告退变性颈椎疾病术后有医师报告退变性颈椎疾病术后有医师报告退变性颈椎疾病术后1010年随访研究,总并发症年随访研究,总并发症年随访研究,总并发症年随访研究,总并发症率为率为率为率为31.9%31.9%,死亡率为,死亡率为,死亡率为,死亡率为11.4%11.4%。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龄龄龄(超过超过超过超过7474岁岁岁岁),脊髓病的诊断、仅行后路融合、或前后联,脊髓病的诊断、仅行后路融合、或前后联,脊髓病的诊断、仅行后路融合、或前后联,脊髓病的诊断、仅行后路融合、或前后联合融合。合融合。合融合。合融合。发现颈椎前路术后发现颈椎前路术后发现颈椎前路术后发现颈椎前路术后1 1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超过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超过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超过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超过50%50%,术,术,术,术后后后后2 2年为年为年为年为15%15%。相关因素包括女性、翻修手术、多节段手。相关因素包括女性、翻修手术、多节段手。相关因素包括女性、翻修手术、多节段手。相关因素包括女性、翻修手术、多节段手术。使用软组织拉钩引起食管上括约肌黏膜缺血可能是导术。使用软组织拉钩引起食管上括约肌黏膜缺血可能是导术。使用软组织拉钩引起食管上括约肌黏膜缺血可能是导术。使用软组织拉钩引起食管上括约肌黏膜缺血可能是导致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应措施包致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应措施包致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应措施包致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应措施包括将气管内球囊气压维持在括将气管内球囊气压维持在括将气管内球囊气压维持在括将气管内球囊气压维持在2020以下,间断放松拉钩,以及以下,间断放松拉钩,以及以下,间断放松拉钩,以及以下,间断放松拉钩,以及再次撑开拉钩后使用套囊等。再次撑开拉钩后使用套囊等。再次撑开拉钩后使用套囊等。再次撑开拉钩后使用套囊等。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2)1.2 并发症研究111111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3)1.3 1.3 颈椎病颈椎病颈椎病颈椎病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病行减压术的患者,扩大椎板成形术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病行减压术的患者,扩大椎板成形术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病行减压术的患者,扩大椎板成形术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病行减压术的患者,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与前路减压融合术近似。椎板成形术避免了融合术相关的临床效果与前路减压融合术近似。椎板成形术避免了融合术相关的临床效果与前路减压融合术近似。椎板成形术避免了融合术相关的临床效果与前路减压融合术近似。椎板成形术避免了融合术相关的问题,却会引起后凸畸形和慢性颈痛。有多种对策避免这类情况的问题,却会引起后凸畸形和慢性颈痛。有多种对策避免这类情况的问题,却会引起后凸畸形和慢性颈痛。有多种对策避免这类情况的问题,却会引起后凸畸形和慢性颈痛。有多种对策避免这类情况发生。等通过棘突基底部截骨保留棘突发生。等通过棘突基底部截骨保留棘突发生。等通过棘突基底部截骨保留棘突发生。等通过棘突基底部截骨保留棘突-韧带韧带韧带韧带-肌肉复合体,以钢丝固肌肉复合体,以钢丝固肌肉复合体,以钢丝固肌肉复合体,以钢丝固定重建。定重建。定重建。定重建。3030名患者前凸角度平均增加名患者前凸角度平均增加名患者前凸角度平均增加名患者前凸角度平均增加9b9b,而无后凸形成。其他减少,而无后凸形成。其他减少,而无后凸形成。其他减少,而无后凸形成。其他减少颈痛的方法还包括避免颈痛的方法还包括避免颈痛的方法还包括避免颈痛的方法还包括避免7 7行椎板成形术,以及于行椎板成形术,以及于行椎板成形术,以及于行椎板成形术,以及于3 3行椎板切除术而不行椎板切除术而不行椎板切除术而不行椎板切除术而不是椎板成形术,以此为是椎板成形术,以此为是椎板成形术,以此为是椎板成形术,以此为2 2保留更多的肌肉组织连接。这一技术可减少保留更多的肌肉组织连接。这一技术可减少保留更多的肌肉组织连接。这一技术可减少保留更多的肌肉组织连接。这一技术可减少轴向疼痛,但还需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轴向疼痛,但还需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轴向疼痛,但还需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轴向疼痛,但还需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对对对4040例行椎板成形术后发生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例行椎板成形术后发生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例行椎板成形术后发生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例行椎板成形术后发生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现脊髓向后移位而减压充分,由此再次证实后方减压允许脊髓向后现脊髓向后移位而减压充分,由此再次证实后方减压允许脊髓向后现脊髓向后移位而减压充分,由此再次证实后方减压允许脊髓向后现脊髓向后移位而减压充分,由此再次证实后方减压允许脊髓向后移位。尽管进行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大多数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后移位。尽管进行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大多数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后移位。尽管进行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大多数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后移位。尽管进行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大多数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后继续进展,甚至复发。至今尚无有效方法,融合术是否会加重或减继续进展,甚至复发。至今尚无有效方法,融合术是否会加重或减继续进展,甚至复发。至今尚无有效方法,融合术是否会加重或减继续进展,甚至复发。至今尚无有效方法,融合术是否会加重或减缓这一现象也不得而知。缓这一现象也不得而知。缓这一现象也不得而知。缓这一现象也不得而知。如何治疗以及劝告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存有争议。颈椎研究学如何治疗以及劝告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存有争议。颈椎研究学如何治疗以及劝告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存有争议。颈椎研究学如何治疗以及劝告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存有争议。颈椎研究学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会的最新报告显示,30%30%颈椎管狭窄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其中一颈椎管狭窄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其中一颈椎管狭窄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其中一颈椎管狭窄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其中一半出现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将着眼于外科治疗能否阻止神经损害。半出现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将着眼于外科治疗能否阻止神经损害。半出现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将着眼于外科治疗能否阻止神经损害。半出现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将着眼于外科治疗能否阻止神经损害。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3)1.3 颈椎病112112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3)1.4 脊髓监护脊髓监护颈椎手术术中神经生理监护并不增加手术安全性或颈椎手术术中神经生理监护并不增加手术安全性或具有经济效益。等复习具有经济效益。等复习1039例减压术中行体感诱发例减压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患者,所有体感诱发电位改变均可经血压电位监护患者,所有体感诱发电位改变均可经血压规整纠正,仅有规整纠正,仅有1例神经损伤未被发现,结果发现例神经损伤未被发现,结果发现使用与不使用诱发电位监护并不存在差异,经颅运使用与不使用诱发电位监护并不存在差异,经颅运动诱发电位似乎可以识别动诱发电位似乎可以识别5神经根损害,但不能有神经根损害,但不能有效预防神经根损伤。效预防神经根损伤。颈椎外科治疗新进展(3)1.4 脊髓监护113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