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瘀血原课件

上传人:9** 文档编号:24092586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痰饮瘀血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痰饮瘀血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痰饮瘀血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病理产物病因 1.病理病理产物物类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病理病理产物物类致病因素是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于其他病理过程而程而产生生的致病因素,又称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程中,由于外感病因、内由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失调、脏腑腑经络等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可化,可产生痰生痰饮、瘀血、瘀血、结石等病理石等病理产物。物。这些病些病理理产物一物一经产生,又可引生,又可引发机体更机体更为复复杂的病理的病理变化而成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理新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物类致病因素既是致病因素既是病理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2.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2.概念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产生的致病因素,故又称为继发性病因 痰饮 瘀血 双重特点 结石 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3.概念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产生的致病因素,故又一、痰一、痰饮(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二)(二)形成形成(三)(三)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四)病(四)病证特点特点(五)常(五)常见病病证4.一、痰饮4.稠稠浊者者为痰痰 清稀者清稀者为饮 更清者更清者为水水 湿湿是水液弥散浸是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于人体组织中的状中的状态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水湿痰饮水湿痰水湿痰饮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水液代水液代谢障碍障碍 病理病理变化化 病理性病理性产物物水液代谢失常 异名同类 5.稠浊者为痰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水湿痰饮水湿痰饮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水液代谢障碍脏腑气血6.(一)基本概念 痰饮水液代谢障碍脏腑气血6.(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病理产物 致病因素 双重性痰饮有形无形7.(一)基本概念 双重性痰饮有形无形7.(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痰痰 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 及有形质的痰液。如咳出 之痰液,喉间 痰 鸣,体 表可触之瘰疬痰核等。有形可见,易被察觉有形 无形之痰: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 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无形质可察,通过症状和体征确定 无 形 如梅核气用审证求因法获得。如头晕目眩、心悸、神昏 舌苔腻 脉滑8.(一)基本概念 1、痰痰痰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实质性痰性痰浊和水和水饮。可视、触、闻之如咳痰、喘息痰鸣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痰是痰饮导致的特殊的病致的特殊的病理理变化和症状体征,用化和症状体征,用审证求因法求因法获得。得。如如头晕目眩、心悸、神昏 舌苔腻 脉滑9.痰有形之痰:实质性痰浊和水饮。无形之痰:是痰饮导致的特殊的病2、饮 多停留在人体的脏腑组织的间隙或疏松组织,性质轻稀,流动性较大。痰饮-肠胃 四饮 悬饮-胸胁 溢饮-四肢 支饮-胸膈10.2、饮 多停留在人体的脏腑组织的间隙或疏松组织,性质轻稀,流 痰饮(一)痰饮的概念 (湿 水 饮 痰)11.痰饮11.(二)、形成因素(二)、形成因素 初始病因 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中心中心环节 肺、脾、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 的生理功能失的生理功能失 常。常。病理基病理基础 水液代水液代谢失常失常12.(二)、形成因素 初始病因 12.形成形成饮食不食不节 七情内七情内伤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 其他其他 肺、脾、肾、三焦、膀胱及肝、心等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13.形成饮食不节 肺、脾、肾、三焦、膀胱及肝、心等脏腑功能失常水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生理:肺气宣发对水液的作用 肺气肃降对水液的作用 病理:肺失宣降对水液代谢的影响肺: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聚生痰肺: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聚生痰饮水液14.肺失宣降 生理:肺气宣发对水液的作用水液14.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生理:脾主运化对水液的作用 病理:脾失健运对水液代谢的影响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水液15.脾失健运 生理:脾主运化对水液的作用水液15.肾气化失常气化失常 生理:肾主水的作用机制 病理:肾气化失常对水液代谢的影响肾肾:肾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水液16.肾气化失常 生理:肾主水的作用机制水液16.三焦水道不利三焦水道不利 生理:三焦对水液代谢的作用病理:对水液代谢的影响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水液17.三焦水道不利 生理:三焦对水液代谢的作用水液17.(二)痰(二)痰饮的形成的形成肺不行水肺不行水脾失运化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肝失疏泄 肾不主水不主水 心阳不振心阳不振三焦水道失司三焦水道失司膀胱气化失常膀胱气化失常饮食不食不节七情内七情内伤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五五脏亏虚虚脏腑气化失司腑气化失司水湿停聚水湿停聚痰痰饮肺脾肺脾肾为要要18.(二)痰饮的形成肺不行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 肾不主水(三)致病特点(三)致病特点 1.易阻气机易阻气机 壅塞壅塞经络气血气血 2.影响水液代影响水液代谢 3.易易扰心神心神 19.(三)致病特点 1.易阻气机 壅塞经络气血19.1.阻碍阻碍经络气血气血痰饮多为有形的病理产物,或无形之痰亦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痰饮停滞,易于阻滞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异常;经络为气血运行之通道,痰饮作祟,易于导致经络壅塞,气血运行受阻。20.1.阻碍经络气血痰饮多为有形的病理产物,或无形之痰亦为脏腑功1.1.阻碍气血运行阻碍气血运行痰留于肺:肺失宣痰留于肺:肺失宣痰留于肺:肺失宣痰留于肺:肺失宣肃肃(胸(胸(胸(胸闷闷、咳喘、咳痰)、咳喘、咳痰)、咳喘、咳痰)、咳喘、咳痰)水湿困阻中焦:脘腹水湿困阻中焦:脘腹水湿困阻中焦:脘腹水湿困阻中焦:脘腹胀满胀满、恶恶心呕吐、大便心呕吐、大便心呕吐、大便心呕吐、大便 溏泻溏泻溏泻溏泻流注流注流注流注经络经络、经络经络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痰痰痰痰饮结饮结于局部:痰核瘰于局部:痰核瘰于局部:痰核瘰于局部:痰核瘰疬疬、阴疽、阴疽、阴疽、阴疽痰饮可随气流窜全身,产生多种病变。故有“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之说。部位不同 症状各异21.1.阻碍气血运行痰留于肺:肺失宣肃(胸闷、咳喘、咳痰)部位不2.2.影响水液代影响水液代谢上、中、下三焦气机不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升降出入机关不利、升清降升降出入机关不利、升清降浊功能紊乱功能紊乱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液水液积聚、泛聚、泛滥肌腠:水肌腠:水肿肺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肺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脾脾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22.2.影响水液代谢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22.3.易易扰心神心神 痰浊内扰,影响及心,扰乱神明,一系 列神志异常的病证。痰浊上蒙清窍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癫证。痰火扰心神昏谵语发狂。23.3.易扰心神 痰浊内扰,影响及心,扰乱神明,一系 列神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痰饮血脉脏腑组织脾肺肾肝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心易于蒙蔽神明百病多由痰作祟妨碍血行痰瘀互结24.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痰血脉脏腑脾肺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心易于蒙1.病病证复复杂,变幻多端幻多端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故有“怪病多痰”痰病多表现为胸部痞闷、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腹泻、心悸。眩晕、癫狂、皮肤麻木。关节疼痛或肿胀、皮下肿块,或流脓,久而不愈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饮之为害,多表现为咳喘、水肿、疼痛、泄泻 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四)痰(四)痰(四)痰(四)痰饮饮的病的病的病的病证证特点特点特点特点25.1.病证复杂,变幻多端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病理变化多种多样1.1.致病广泛、致病广泛、变化多端化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怪病多痰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咽喉:梅核气咽喉:梅核气 胸部胸部:胸胸闷、咳喘、心悸、神昏、咳喘、心悸、神昏、癫狂狂 肝肝 :头晕、目眩、抽搐、目眩、抽搐 肺肺 :咳嗽、痰多、气喘咳嗽、痰多、气喘 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肺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肺 胃胃肠:脘腹脘腹胀痛、痛、肠鸣有声、呕吐清稀痰涎有声、呕吐清稀痰涎 腹部腹部:腹腹胀如鼓、尿少、腹壁青筋暴露如鼓、尿少、腹壁青筋暴露 肌肤肌肤:水水肿、尿少、身重、无汗、尿少、身重、无汗26.1.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26.痰饮为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湿邪类似,具有粘滞的特性,致病缠绵,病程较长,难以速愈。2.病病势缠绵 病程病程较长痰饮水湿相似27.2.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痰饮水湿相似27.3.舌象与脉象典型舌象:腻苔或滑苔典型脉象:滑脉或弦脉28.3.舌象与脉象典型舌象:腻苔或滑苔28.肺肺咳喘,痰多心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肝肝面青,眩晕,动风脾脾腹胀,身重,肢倦肾腰膝痹痛,足冷胃胃脘痞,呕恶头眩晕,昏不知人咽喉咽喉喉中梗阻(梅核气)胸胸胁胸胁胀满疼痛四肢四肢麻木,疼痛经脉筋骨脉筋骨瘰疠、痰核、阴疽、流注、瘫痪等痰痰饮肌肤肌肤(溢溢饮)肢体水肿,身重无汗胸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胸膈胸膈(支支饮)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肠间(痰痰饮)肠鸣,腹满,口干,食少痰痰饮的的病病证特特点点风痰痰因痰而动风者热痰痰痰热互结者寒痰寒痰阴寒津凝者燥痰燥痰燥伤肺津者湿痰湿痰脾虚湿聚者分分类29.肺咳喘,痰多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肝面青,眩晕,二、瘀血二、瘀血(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二)(二)形成形成(三)(三)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四)(四)常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30.二、瘀血(一)基本概念30.()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离经之血停积体内;阻滞于脏腑经络内 运行不畅的血液。31.()基本概念3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瘀血与血瘀的关系: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瘀血是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但瘀血阻滞于血脉或脏腑之中,可致血瘀;血液运行不畅,久之发展为瘀血。瘀血病因学概血瘀病机学概念 病理学状态病理产物32.()基本概念 (二)形成(二)形成 因素因素 初始病因初始病因 各种致病因素各种致病因素 病理基病理基础 气血运行失气血运行失调 中心中心环节 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 33.(二)形成 因素33.瘀血的初始病因瘀血的初始病因 内伤病因痰饮结石外感病因34.瘀血的初始病因 内伤病因痰饮结石外感病因形成瘀血的中心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 -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 心阳气不足,行血无力 肺气虚,助心行血无力 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35.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 -脏腑主司血瘀血的病理基瘀血的病理基础 气血运行失气血运行失调 气虚:气虚:行血无力;内出血不消散行血无力;内出血不消散 气滞气滞: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 血寒:血寒:血得温血得温则行,得寒行,得寒则凝凝 血血热:血血变粘稠;内出血不消散粘稠;内出血不消散 津津亏:血血变粘稠,血行瘀阻粘稠,血行瘀阻36.瘀血的病理基础 气血运(二)瘀血的形成 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1血出致瘀 各种外伤,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2气滞致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37.(二)瘀血的形成37.3因虚致瘀 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4血寒致瘀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38.3因虚致瘀38.5血热致瘀 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内出血而成瘀血。39.5血热致瘀39.瘀血形成示意图血出致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各种外伤脾不统血肝不藏血 流产等出血 情志不畅痰饮阻滞气虚失运阳虚失温阴虚失柔 津液失充 寒客血脉热入血脉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运动力减退血脉舒缩失常血液容量减少血脉挛缩 血液凝涩 血热互结 血液黏稠 迫血妄行 血瘀发展瘀血40.瘀血形成示意图血出气滞因虚血寒血热各种外伤情志不畅气虚失运寒(三)(三)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病机特征病机特征1.1.易于阻滞气机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青紫、肿胀、疼痛等症。、疼痛等症。瘀血阻心,胸痹心痛瘀血阻心,胸痹心痛 瘀血阻肝,肝瘀血阻肝,肝络阻滞阻滞 2.2.影响血脉运行影响血脉运行 阻滞脉道,血溢脉外阻滞脉道,血溢脉外 阻滞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脉,气血运行不利41.(三)瘀血的致病特点病机特征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 3.影响新血生成 瘀血日久不散,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瘀血致病具有病位相对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42.3.影响新血生成42.瘀血的致病特点示意图瘀血血脉心肝脏腑血脉脏腑失养影响血行阻滞气机新血不生脏腑 组织 病位固定 病证繁多 胸痹心痛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肿胀疼痛肌肤甲错毛发不荣 局部刺痛固定不移 癥积肿块 43.瘀血的致病特点示意图瘀血血脉脏腑脏腑影响阻滞新血脏腑病位固定肿块脉脉诊望望诊出血出血多多为刺痛,痛刺痛,痛处不移,拒按,不移,拒按,昼昼轻夜重,反复夜重,反复发作作疼痛疼痛体表体表脉脉涩涩、迟、弦、弦、结、代、代舌舌质紫暗或瘀血、瘀斑紫暗或瘀血、瘀斑面唇爪甲青紫面唇爪甲青紫青紫瘀斑青紫瘀斑皮下紫斑,肌肤甲皮下紫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面色黧黑癥癥积体内体内青紫青紫肿胀血色紫暗,血色紫暗,夹有血有血块,大便色黑如漆大便色黑如漆(四)、瘀血的病(四)、瘀血的病证特点特点一一般般特特点点44.肿块脉诊望诊出血多为刺痛,痛处不移,拒按,昼轻夜重,反复发作临床上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凡有瘀血特征者发病有外伤、出血、月经史、胎产史者瘀血征象虽不太明显,但屡治无效,或无瘀血之前久治不愈者根据“初病在经,久病人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滞必血瘀”等理论,疾病久治不愈 45.临床上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凡有瘀血特征者45.(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 按病因分按病因分类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或见心胸闷痛,或头痛健忘,或半身不遂,或腹中积块等,脉多沉细而涩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常见症状有心胸胁肋胀痛、憋闷不舒,或腹部胀满疼痛、腹中积块、肢体肿胀,常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或沉涩 46.(五)常见的瘀血病证 按病因分类 46.(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按病因分按病因分类 寒凝血瘀寒凝血瘀:心胸憋闷、时有刺痛、痛引肩背、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或见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脉多沉迟 痰痰热互互结:身热、头痛、烦躁、舌红绿、苔黄、脉数,或见神昏谵语、其人如狂,或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或少腹硬满急痛、大便秘结,或肌肤斑疹、咳血、吐血、尿血,或因血败肉腐而化脓成痈。47.(五)常见的瘀血病证按病因分类 47.(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按病因分按病因分类 津津亏血瘀血瘀:咽干口燥、潮热颧红、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悸心痛、消瘦、皮肤干燥、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湿滞血瘀湿滞血瘀:胸闷胸痛、口粘、恶心、纳差、倦怠、腹满、泄泻,或肢体肿胀、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舌淡苔腻、脉滑 48.(五)常见的瘀血病证按病因分类 津亏血瘀:咽干口燥(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按部位分按部位分类 血瘀于血瘀于脑:如头部发生血瘀,气血不能充养于脑,则可造成灵机混乱,神志失养,发为癫狂。血瘀于心血瘀于心: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甲青紫、汗出肢冷。49.(五)常见的瘀血病证按部位分类 血瘀于脑:如头部发生血瘀,血瘀于肺血瘀于肺: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血瘀于肝血瘀于肝:胁肋刺痛、腹胀纳呆。若脉络滞塞,则见面色紫暗。胆汁受阻,还可出现黄疽。(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 按部位分按部位分类50.血瘀于肺: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五)常(五)常见的瘀血病的瘀血病证按部位分按部位分类 血瘀胃脘血瘀胃脘:胃脘刺痛、拒按。痛处固定,或见呕血、便血,或大便色黑如漆。瘀阻胞瘀阻胞宫:小腹疼痛拒按,或有癥积,月经不调,或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下血。肢体局部瘀血肢体局部瘀血:因致瘀原因不同,则症状表现各异。51.(五)常见的瘀血病证按部位分类 血瘀胃脘:胃脘刺痛、拒按。三、三、结石石(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二)(二)形成形成(三)(三)致病特点致病特点52.三、结石52.结 石石一、一、结石的概念石的概念结石:石:身休的某一部位形成的坚硬如石的物质,为有腔器官或某导管内分泌物液的某种成分超过饱和度而出现沉淀,并形成坚硬如石的物质。一般以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结石为多见。53.结 石一、结石的概念结石:身休的某一部位形成的坚硬如石(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湿热浊邪砂石样病理产物 蕴结不散 或久经煎熬结 石石54.(一)基本概念 湿热浊邪砂石样病理产物 蕴结 有形质的病理产物 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结石 肝 胆、肾、膀 胱 胃 特点55.结石 特点55.(二)、形成(二)、形成饮食失宜食失宜 情志内情志内伤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 服服药不当不当 体质差异 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 砂石样病理产物 56.(二)、形成饮食失宜 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 砂石样病理产 1饮食失宜食失宜 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淤而肝胆,久淤而为胆胆结石。石。空腹吃柿子空腹吃柿子影响胃的受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和通降胃胃结石。石。饮用硬水等用硬水等肾结石。石。(二)、形成因素(二)、形成因素57.(二)、形成因素57.2情志内情志内伤 情志所伤,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胆汁疏泄不利,郁滞化热,煎熬日久,可形成肝胆结石。58.2情志内伤 58.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 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尤其是蛔虫,在我国已被公认为引起胆结石的主因。由于蛔虫侵入胆道,不可避免地引起感染及不同程度的梗阻,胆汁疏泄不利,也能促进结石的形成。59.3寄生虫感染 59.4服服药不当不当 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常见有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钙、镁、铋类药物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存体内,诱发结石形成,例如肾结石、胃结石等。(长期腹用期腹用钙、镁、铋等等药物物胃胃结石石长期服用碱性期服用碱性药物,某些磺胺物,某些磺胺类药物物肾及膀胱及膀胱结石)石)5.体体质差异差异先天禀先天禀赋差异,以至某些物差异,以至某些物质的代的代谢失常,形成失常,形成结石体石体质。60.4服药不当 60.(三)(三)结石的致病特点石的致病特点1 多多发六腑和肝六腑和肝肾 空腔空腔脏器,易致器,易致结石。石。胆胆结石最多石最多2 阻滞气机、阻滞气机、损伤脉脉络l 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易致出血、易致出血61.(三)结石的致病特点1 多发六腑和肝肾61.胆汁、食物、尿液等 疏通排泄不畅 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肝胆 胃 肾 膀胱)62.脏腑的生理功能失 1.结石性疼痛的特点性质:局部胀痛、钝痛、酸、隐痛,甚则导致通道梗阻、结石嵌顿,则出现剧烈的绞痛,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部位 常固定不移,或放射至邻近部位,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时间 以阵发性、间歇性为多,发作时剧痛 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四)(四)结石的病石的病证特点特点63.1.结石性疼痛的特点(四)结石2.2.病程病程较长,病情,病情轻重不一重不一 结石石多多由由湿湿热气气血血淤淤阻阻,日日久久煎煎熬熬而而成。成。症状由症状由结石的大小和停留部位不同而石的大小和停留部位不同而不同。不同。64.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64.其他病因(自学内容)其他病因(自学内容)65.其他病因(自学内容)65.第四第四节 其他病因其他病因 1、外伤 2、寄生虫 3、药邪 4、医源因素 5、先天因素等 66.1、外伤 66.1、外伤 定义 因机械暴力导致的损伤,主要伤及皮肤、肌肉、筋骨等的致病因素。跌打损伤、持重努伤、枪弹伤、利器损伤、化学伤 种类 电击伤 烧烫伤 冻伤 虫兽咬伤 67.1、外伤 6 2、寄生虫寄生虫 寄生虫是动物性寄生物的统称。寄居部位:人体的肠道、肝脏、血液等处发育繁殖,损害人体,导致疾病。种类:原虫病的寄生虫,如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等;引起蠕虫病的寄生虫,如血吸虫、绦虫、囊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等。68.2、寄生虫 寄生虫寄生虫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又有“湿热生虫”之说。所谓“湿热生虫”,是指脾胃湿热为引起肠寄生虫病的内在因素之一,而某些肠寄生虫病亦往往 以“脾胃湿热”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69.寄生虫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诸虫虫 蛔虫蛔虫虫卵随虫卵随饮食入口所致,食入口所致,脐周疼痛,周疼痛,时轻时重,重,寐寐时磨牙,蛔入胆道,磨牙,蛔入胆道,恶心吐蛔。心吐蛔。蛲虫虫饮食不食不洁所致,肛所致,肛门奇痒、夜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尤甚、睡眠不安、身体消瘦。安、身体消瘦。绦虫虫饮食不食不洁的猪肉、牛肉所致,腹痛腹泻,食欲的猪肉、牛肉所致,腹痛腹泻,食欲亢亢进,形体消瘦,大便中有虫体,形体消瘦,大便中有虫体节片。片。钩虫虫手足皮肤直接接触所感染,初起局部皮肤痒痛手足皮肤直接接触所感染,初起局部皮肤痒痛红肿,继而腹部而腹部隐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神疲乏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甚或肢体浮力、心悸气短,甚或肢体浮肿。血吸虫血吸虫血吸虫幼虫从皮肤侵入人体,初起血吸虫幼虫从皮肤侵入人体,初起恶寒寒发热,咳嗽胸痛,日久咳嗽胸痛,日久则以以胁下癥下癥块、臌胀腹水腹水为特征特征70.诸虫 蛔虫虫卵随饮食入口所致,脐周疼痛,时轻时重,寐时磨3、药邪邪 概念:药邪是指用药不当而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形成:医生不熟悉药物的性味、功效、常用剂量、毒副作用、配伍禁忌而使用不当,病人不在医生指导下盲目用药,反而会导致疾病,甚至发生药物中毒。71.3、药邪 概念:药邪是指用药不当而导致疾病的致病因(一)(一)药邪的形成邪的形成 滥用用补药 用用药过量量炮制不当炮制不当 配伍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不当用法不当72.(一)药邪的形成 滥用补药 用药过量炮制不当 配伍 (二)药邪的致病特点 1药物中毒物中毒2药物物过敏敏3剂量不当量不当4加重病情,加重病情,导致新病致新病 73.(二)药邪的致病特点 1药物中毒73.4、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 医源因素医源因素是指由于医生的过失,造成贻误病情或致生它疾的致病因素,又称“医医过”。74.4、医源性因素 医源因素是指由于医生的过失,造成贻误病情或 五、先天因素五、先天因素 先先天天因因素素,指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胎传因素。75.五、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指 (一)一)遗传因素因素定定义:是指:是指亲代与子代之代与子代之间,通,通过遗传信息信息传递所形成的致病因素。所形成的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因素由父母由父母亲的的遗传信息信息传递而形成,而形成,导致致遗传性疾病性疾病。主主要要特特点点:患患者者在在亲祖祖代代和和子子孙代代中中有有一一定定的的数数量量比比例例关关系系,近近亲婚婚配配所所生生育育的的子子代代中中遗传病病的的发病病率率较高高,单卵双生卵双生比异卵双生患病的机会多。比异卵双生患病的机会多。76.(一)遗传因素76.(二)胎传因素胎胎传因素因素包括精神刺激、用药不当、起居不慎、饮食所伤等,通过母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形成。特点:所致胎传性疾病多在婴儿出生时就已显示出症状和体征,也有一些在出生时并无症状,随着个体不断发育,逐渐显现出来。77.(二)胎传因素胎传因素包括精神刺激78.再见!78.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79.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79.感感谢您的您的观看和下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80.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