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457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课件(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药学课件(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药学课件(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 药药 学学引引 言言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什么是中药学?为什么要学中药学?为什么要学中药学?如何学好中药学?如何学好中药学?2引引 言言一、中药一、中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以天然植物、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要基原,以临床治疗、动物和矿物为主要基原,以临床治疗、预防、保健为应用目的的一类药物。预防、保健为应用目的的一类药物。3中药的特点:中药的特点:上述概念表明中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上述概念表明中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如西洋如西洋参为中药、黄连素为西药参为中药、黄连素为西药).从产地看,绝大多数中药都是出产于从产地看,绝大多数中药都是出产于中国;中国;.中药是以天然动、植物和矿物为主的。中药是以天然动、植物和矿物为主的。所以,中药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所以,中药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引引 言言4 古代把治疗疾病的物质称为古代把治疗疾病的物质称为“药药”,清代,清代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不断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不断传入,为了有所区别遂有传入,为了有所区别遂有“中药中药”这一名称,这一名称,中药的应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中药的应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中中药药”这一名称却是近百年才出现的。这一名称却是近百年才出现的。二、中药学二、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是祖国医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引 言言5.本草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少量的加工品。其中植物药占多。“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几 个 概 念引引 言言6引引 言言.本草学本草学 古代把记载药物的著作多称为古代把记载药物的著作多称为“本草本草”或或“本草本草”。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害利等等。自、本草纲目、本草害利等等。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自然也就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自然也就把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把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称为播,本草学遂逐渐称为“中药学中药学”。7.草药草药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不规范的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不规范的部分中药。部分中药。.中草药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与草药、中药、本草无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与草药、中药、本草无本质区别。本质区别。引引 言言8.民族药民族药指中国少数民族所习用的药物,其基源与中药基指中国少数民族所习用的药物,其基源与中药基本相同,是在吸收中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本相同,是在吸收中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和较强地又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苗药、傣药、彝域性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苗药、傣药、彝药等。药等。.中成药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证、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应证、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的药物,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品药剂。品法规的药物,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品药剂。引引 言言9三三.为什么学习中药学为什么学习中药学v 中中药药是是中中医医用用来来治治疗疗、预预防防疾疾病病,做做为为保保健健的的重重要要工工具具之之一一,中中药药学学是是研研究究中中药药的的基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v 中中药药学学是是中中医医临临床床各各科科的的基基础础,因因此此学学好好中药学是至关重要的。中药学是至关重要的。v 本本课课程程是是中中医医药药各各专专业业的的专专业业基基础础课课,通通过过本本课课程程的的教教学学,使使学学生生掌掌握握中中药药的的基基本本理理论论和和常常用用中中药药的的性性能能、应应用用理理论论知知识识及及技技能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为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引引 言言10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掌掌握握性性味味、归归经经、升升降降浮浮沉沉、毒毒性性、炮炮制制、配配伍伍、用用药药禁禁忌忌等等中中药药学学基基本本理理论论知知识识。熟熟悉悉本本学学科科的的发发展概况。了解药物的用量、用法。展概况。了解药物的用量、用法。.掌掌握握种种最最常常用用中中药药的的分分类类、药药性性特特点点、功功效效、主主治治、炮炮制制意意义义、配配伍伍、特特殊殊用用法法及及使使用用注注意意。熟熟悉悉余余种种常常用用中中药药的的药药性性特特点点、功功效效、主主治治、炮炮制制意意义义、特特殊殊用用法法。了了解解种种较较常常用用中中药药的的分分类类、药药性性特特点点、功功效、主治。其余药物作为参考(自学)。效、主治。其余药物作为参考(自学)。.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引引 言言11四、如何学习中药学四、如何学习中药学v第一,要强记。第一,要强记。v 学学习习中中药药要要在在背背诵诵上上多多下下一一些些功功夫夫,尤尤其其是是对对于于药物功效、主治、特殊用量与用法等均就应熟记在心。药物功效、主治、特殊用量与用法等均就应熟记在心。v第二,要举一反三。第二,要举一反三。v 学学习习中中药药学学要要前前后后联联系系、融融会会贯贯通通,结结合合其其它它基基础学科的知识加以理解。础学科的知识加以理解。v 第三,要善于总结。第三,要善于总结。v 其其一一是是求求同同,即即在在不不同同药药物物中中总总结结出出共共同同之之处处;其其二二是是求求异异,即即在在同同一一类类药药物物或或相相似似药药物物中中发发现现不不同同之处。之处。引引 言言12第一章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v【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明确中药学的概念。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应当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应当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著作。13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 中药的发现(起源)中药的发现(起源)“药食同源药食同源”上溯到原始时代,发现于觅食之中,先上溯到原始时代,发现于觅食之中,先“毒毒”后后“药药”,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日而遇七十毒毒”古代医药知识的萌芽过程是人们在生活古代医药知识的萌芽过程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反复观察、探索、试验的长期的艰苦过实践中反复观察、探索、试验的长期的艰苦过程,同时也说明了医药知识起源于古人的生活程,同时也说明了医药知识起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实践。14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 中药的发现(起源)中药的发现(起源)“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据医史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据医史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先发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先发现的也是植物药。现的也是植物药。在渔猎生产和生活开始以后,人类在渔猎生产和生活开始以后,人类才有可能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才有可能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了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直至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采矿和直至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矿物药。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矿物药。15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百药之长”。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文物考古表明,在数千年前的钟鼎文中,已为文字记载。文物考古表明,在数千年前的钟鼎文中,已有有“药药”字出现。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字出现。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治病之草,从草,乐音草,乐音”。明确指出了。明确指出了“药药”即治病之物,并以即治病之物,并以“草草”(植物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类居多的客观事实。西周时已有专业的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聚毒药以供医事”。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16.最早收载药物的著作最早收载药物的著作 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多种,其中不少是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山海经载有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们的医疗用途。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个,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个,涉及药物余种,对炮制、制剂、用法、禁忌等有记述,涉及药物余种,对炮制、制剂、用法、禁忌等有记述,说明中药的复方应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说明中药的复方应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最早涉及药物炮制、制剂等内容的医药专著。最早涉及药物炮制、制剂等内容的医药专著。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17二、秦汉时期二、秦汉时期代表作: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简称本经)它是现它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存最早的(第一部)药学专著。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实充和完善过程。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实充和完善过程。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载药数目:种。载药数目:种。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各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各种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种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复而成。18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其其“序例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二、秦汉时期二、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19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代表作:本草经集注(一)代表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作者:梁陶弘景所辑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年左右成书年代:公元年左右载药数目:种载药数目:种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序例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20增列了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诸病通用药”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种药物的分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种药物的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为便于保存文献资料原貌,陶氏采用朱写本经文,墨写别为便于保存文献资料原貌,陶氏采用朱写本经文,墨写别录文,小字作注的方式(朱墨分书);对于药性,又以朱点为热,录文,小字作注的方式(朱墨分书);对于药性,又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这在全凭手抄药书的时代,不失为一种事半墨点为冷,无点为平。这在全凭手抄药书的时代,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它是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书籍。功倍的方法。它是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书籍。本书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本书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可以说是古代药物学史上的第一次整编。确立。可以说是古代药物学史上的第一次整编。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21(二)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二)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期雷斆著,收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期雷斆著,收录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录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徐之才药对。录、徐之才药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一)代表作:新修本草(一)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或称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或称第一部药典)。一部药典)。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年公元年)。载药数目:种。载药数目:种。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书中增加了药物图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二次整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二次整编。编。23(二)其他本草著作(二)其他本草著作本草拾遗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作者:陈藏器()成书年代:开元年间()成书年代:开元年间(公元年公元年)。()主要成就:()主要成就:作者深入实践,对新修本草进行增补和辨误,作者深入实践,对新修本草进行增补和辨误,不仅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而且辨识品类也极审慎。不仅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而且辨识品类也极审慎。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十剂十剂”分类法为中药分类法为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24(二)其他本草著作(二)其他本草著作食疗本草食疗本草()作者:由孟诜()原著,经张鼎改编增补而成()作者:由孟诜()原著,经张鼎改编增补而成()主要成就: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主要成就: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食疗专著。验,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食疗专著。.海药本草海药本草()作者:李珣()作者:李珣()()()主要成就: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及南药,扩充()主要成就: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及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也反映出唐代对外来药物引进的情了本草学的内容,也反映出唐代对外来药物引进的情况和认识水平,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况和认识水平,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25(二)其他本草著作(二)其他本草著作.药性论(药性本草)药性论(药性本草)()作者:甄权()作者:甄权()主要内容:有关药性理论的专著。()主要内容:有关药性理论的专著。(三)唐代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三)唐代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26五、宋代五、宋代(一)宋代官修本草(一)宋代官修本草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国家规模进行。宋代的官修本草有:宋代的官修本草有:公元年刊行的开宝本草;公元年刊行的开宝本草;年刊行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年刊行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年刊行的本草图经。本草图年刊行的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多幅药图是我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以上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三次整编。以上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三次整编。27(二)代表作(二)代表作经史政类备急本草经史政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年成书年代:年载药数目:余种载药数目:余种学术价值:学术价值: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是我国药学史上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是我国药学史上的第四次整编。的第四次整编。五、宋代五、宋代28(三)(三)国家药局的设立国家药局的设立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年,在京城开封开设由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又年,在京城开封开设由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又发展为修合药所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医药和剂局”)”)及出场药所及出场药所(后改为后改为“惠民局惠民局”)”)。药局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局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文献。文献。五、宋代五、宋代29六、金元时期六、金元时期(一)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一)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综合本草。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如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如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的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张元素的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的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东垣的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汤液本草,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等。汤液本草,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等。30(二)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有二(二)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他们在宋人基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础上,以药物形、色、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简单、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六、金元时期六、金元时期31六、金元时期六、金元时期(三)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三)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四)元代中外医药交流(四)元代中外医药交流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32七、明代七、明代(一)代表作:本草纲目(一)代表作: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初稿年,定稿年,出版年成书年代:初稿年,定稿年,出版年载药数目:种(新增种)载药数目:种(新增种)主要内容和体例: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卷,约万言,附图多幅,附方余首。全书卷,约万言,附图多幅,附方余首。各论分部、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各论分部、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附方诸项,逐一介绍。33七、明代七、明代(一)代表作:本草纲目(一)代表作: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和贡献:集我国世纪以前药学成主要成就和贡献:集我国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五次整认的卓越贡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第五次整编。编。(二)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编成本草品(二)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编成本草品汇精要,收药种。汇精要,收药种。本书绘有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本书绘有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34七、明代七、明代(三)专题本草(三)专题本草 朱橚朱橚()()撰救荒本草,选择可供灾荒撰救荒本草,选择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种,编成食疗专著。时食用之物种,编成食疗专著。兰茂的滇南本草,它是我国现存内兰茂的滇南本草,它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我国一部优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地方性本草代表作。秀的地方性本草代表作。李中立的本草原始,偏重于生药学李中立的本草原始,偏重于生药学研究。研究。缪希雍的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缪希雍的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的炮制专著。此外,卢复所辑的神农本草经卷,此外,卢复所辑的神农本草经卷,为该书现存最早的辑复本。为该书现存最早的辑复本。35八、清代八、清代(一)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一)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一是由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必要进一一是由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敏本草纲目拾遗。二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二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三是受考据之风影响,从古代文献中三是受考据之风影响,从古代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等人的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潞本经逢原、邹澍本经疏证如张潞本经逢原、邹澍本经疏证等。等。36八、清代 (一)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四是清代的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仅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就有百草镜、草药书、采药志、草宝、山海草函、李氏草秘等十余种。五是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张睿修事指南,为炮制类专著;郑肖岩伪药条辨,为优秀的辨药专书;唐容川本草问答、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的余篇药理论文,都属药理专著;章穆的调疾饮食辨、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则属较好的食疗专著。37八、清代八、清代(二)代表作(二)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年。成书年代:年载药数目:种,其中新增药物种。载药数目:种,其中新增药物种。主要成就:主要成就:补充了马尾连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补充了马尾连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太子参等临床常用药,同时收载了金鸡纳太子参等临床常用药,同时收载了金鸡纳(奎宁奎宁)、西洋参等外来药,极大地丰富、西洋参等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了本草学的内容。38八、清代八、清代(二)代表作(二)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它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它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三)本草求真(三)本草求真(年年),作者黄宫绣,作者黄宫绣,载药种。载药种。本书采用的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本书采用的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不仅较本经三品分类、陈藏器方法,不仅较本经三品分类、陈藏器“十剂十剂”分类更为先进,而且对当代临床分类更为先进,而且对当代临床中药学的功效分类亦有重要影响。中药学的功效分类亦有重要影响。39九、民国时期九、民国时期一、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一、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充实。二、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二、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辞典(年年),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的大型药学辞书。三、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三、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40十、当代本草学术成就十、当代本草学术成就v 当前涌现的中药新著,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当前涌现的中药新著,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从各个角度将本草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其中最全,从各个角度将本草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其中最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各版中华人民共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等。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等。v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制剂质量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41十、当代本草学术成就十、当代本草学术成就中华本草中华本草v 是国家组织人力编写的,于年出版,涵是国家组织人力编写的,于年出版,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总结了我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学科涉猎众多,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学科涉猎众多,资料收集宏丰,分类先进,项目齐全,载药资料收集宏丰,分类先进,项目齐全,载药种,在全面继承传统本草成就的基础上增加种,在全面继承传统本草成就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制剂、药材鉴定和临床报了化学成分、药理制剂、药材鉴定和临床报道等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以往任道等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本草文献,是一部反映世纪中药学发展水何本草文献,是一部反映世纪中药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42小小 结结v一一.中药的发现(起源)中药的发现(起源)“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原始时:原始时代代 v二二.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认识。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认识。v(一)西周时期至秦汉以前。此时药学初具雏型,(一)西周时期至秦汉以前。此时药学初具雏型,主要表现为在一些非药学专著中有不少药物知识的主要表现为在一些非药学专著中有不少药物知识的记载。记载。v(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此时中药学理论体系逐步(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此时中药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v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纲目等 v(三)近、现代,中医药学濒临灭亡和重获新生(三)近、现代,中医药学濒临灭亡和重获新生 43代表著作一览表代表著作一览表时代时代代表作代表作作者作者载药数载药数成就成就秦汉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无名氏无名氏第一部药学专著第一部药学专著魏晋南魏晋南北朝北朝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陶弘景陶弘景 标志着综合本草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确立模式的确立隋唐隋唐新修本草新修本草苏敬苏敬第一部药典第一部药典宋代宋代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唐慎微文献保存文献保存明代明代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李时珍李时珍集世纪以前药学集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成就之大成清代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赵学敏补充丰富了本草补充丰富了本草学内容学内容44课后复习题课后复习题v.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v.简述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简述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45博极医源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精勤不倦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