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电子教学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2448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电子教学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药学电子教学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药学学电子教学子教学2中药学电子教学总总 论论3中药学电子教学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基本理论之间,具有承先启在中医基本理论之间,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后的作用。4中药学电子教学 中药学是全国中医、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学是全国中医、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者的中药基本理论、知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者的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而设置的基础课程。识和应用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在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诊断等专在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诊断等专业基础后,再通过中药学系统学习,可以为业基础后,再通过中药学系统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中医各临床专业课程奠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中医各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必要基础。定必要基础。本课程除总论外,各论收载中药本课程除总论外,各论收载中药416味,味,总论及各论共总论及各论共28章。各论按主要功效分章介章。各论按主要功效分章介绍,于每章后附有学习指导、自测练习等内绍,于每章后附有学习指导、自测练习等内容。并配有药材彩图。容。并配有药材彩图。5中药学电子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医理通,药性熟药性熟”,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的地位。6中药学电子教学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我国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我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掌握了多种多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掌握了多种多样防病治病的手段。但中医用以治疗样防病治病的手段。但中医用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则是药物。这些药疾病的主要武器,则是药物。这些药物,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物,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忽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对世界人民的历史功绩视的作用,其对世界人民的历史功绩亦为世人所公认。亦为世人所公认。7中药学电子教学 中药与中药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中药与中药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悠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可贵的经验,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可贵的经验,广泛信赖的民众,巨大的市场潜力。广泛信赖的民众,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在21世纪随着世纪随着“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世界潮的世界潮流,中药学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流,中药学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8中药学电子教学课程要求课程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药的产了解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收等知识;熟悉中药的炮制、地与采收等知识;熟悉中药的炮制、用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中药的性能用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理论。9中药学电子教学 本教材收载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包本教材收载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包括附药)括附药)416味。其中了解味。其中了解80味药的分类归味药的分类归属,功效及特殊用法、使用注意;熟悉属,功效及特殊用法、使用注意;熟悉100味药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使用味药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使用注意及主治;掌握注意及主治;掌握140味药的分类归属,功味药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使用注意,主治,配伍效,特殊用法、使用注意,主治,配伍(基本规律及有特殊意义者),性能及部(基本规律及有特殊意义者),性能及部分药物的特殊用量;其他药物(包括附药)分药物的特殊用量;其他药物(包括附药)均为参考药:为将来学习方剂学及其他相均为参考药:为将来学习方剂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基础。关学科打下基础。10中药学电子教学第一章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2 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应当熟悉各个时期学展概况,其中应当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11中药学电子教学 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近和矿物,近1280012800多种。这些宝贵的多种。这些宝贵的资源的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它资源的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已经发挥了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巨大的作用。12中药学电子教学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13中药学电子教学一、有关概念一、有关概念 (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具有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是出产于中国。2 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3 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14中药学电子教学(二)本草的含义:(二)本草的含义:古人谓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药学称为“本草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中药学药学”。15中药学电子教学(三)中药学的概念:(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16中药学电子教学二、中药的起源二、中药的起源1 1、中药起源于原始人生活、生产劳动实践。、中药起源于原始人生活、生产劳动实践。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的药物知识。17中药学电子教学2 2、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百药之长之长”。18中药学电子教学三、中药学的发展三、中药学的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代表作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它简称本经,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充实和完善过程。历了较长时期的充实和完善过程。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载药数目:载药数目:365365种。种。19中药学电子教学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1 1其其“序例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即后世所称的称的“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2 2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地等内容。3 3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4 4本经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中药学电子教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代代 表表 作作: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作者:梁作者:梁陶弘景所辑。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成书年代:公元500500年左右。年左右。载药数目:载药数目:730730种。种。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一一1 1“序例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水平。2 2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3 3增列了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4 4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730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21中药学电子教学【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代表作: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659年。年。载药数目:载药数目:844844种。种。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1 1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2 2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也有深远的影响。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 1 1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年代:开元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年代:开元年间(公元年间(公元713713741741年)。年)。22中药学电子教学【宋代】【宋代】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例以国家规模进行。1 1、宋代的官修本草有:、宋代的官修本草有: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图经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附900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草图谱。23中药学电子教学2 2、宋代个人著名本草著作:、宋代个人著名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备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作者:作者:唐慎微。唐慎微。成书年代:成书年代:1082108210831083年。年。载药数目:载药数目:15001500余种。余种。学术价值:学术价值: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24中药学电子教学【金元时期】【金元时期】1 1、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合本草。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张元素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汤液本草王好古汤液本草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25中药学电子教学2 2、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1 1)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2 2)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了一些消极后果。26中药学电子教学3 3、食疗专著:、食疗专著: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4 4、中外医药交流、中外医药交流 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交流。27中药学电子教学【明代】【明代】代表作:代表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作者:作者:李时珍李时珍。成书年代:初稿成书年代:初稿15781578年,定稿年,定稿15921592年,出版年,出版15961596年。年。载药数目:载药数目:18921892种种(新增(新增374374种)。种)。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5252卷,约卷,约200200万言,附图万言,附图11001100多幅,附多幅,附方方1100011000余首。各论分余首。各论分1616部、部、60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绍。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我国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我国16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越贡献。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编成本草品汇精要,收药编成本草品汇精要,收药18151815种。本书绘有种。本书绘有13851385幅精美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28中药学电子教学【清代】【清代】1 1、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1 1)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2 2)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3 3)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璐本经逢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璐本经逢原、邹澍本经疏证等。原、邹澍本经疏证等。(4 4)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5 5)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29中药学电子教学【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1935年),为近代第年),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30中药学电子教学【当代的本草成就】【当代的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并制定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随着现代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草自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草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31中药学电子教学1 1、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从从1954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草(残卷残卷)、证类本草、滇南本草、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的辑复也取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的辑复也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32中药学电子教学要点:要点: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新修本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 34中药学电子教学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怎样学习中药易混淆,不易记住。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学谈几点学习方法:35中药学电子教学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的关键。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落到实处。36中药学电子教学 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37中药学电子教学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面,含义狭。面,含义狭。38中药学电子教学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脾胃气虚者为宜。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肺等等。39中药学电子教学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 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40中药学电子教学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30克左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因有毒,只可用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因有毒,只可用0.31.5克。克。槟榔的一般用量在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41中药学电子教学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运用上,因为这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运用上,因为这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方剂学有所区别。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方剂学有所区别。42中药学电子教学 总之,学习时应区别内容是属于普总之,学习时应区别内容是属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的,而予以分别对待。遍性还是特殊性的,而予以分别对待。对普遍性的内容可予总的掌握,对特殊对普遍性的内容可予总的掌握,对特殊的内容则须重点记忆。因此,既不要毫的内容则须重点记忆。因此,既不要毫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作一般普遍性对待而轻易滑过。而特别作一般普遍性对待而轻易滑过。而特别要注意掌握其特殊性。要注意掌握其特殊性。43中药学电子教学三、归纳分析、明辨异同三、归纳分析、明辨异同 中药为数众多,而一味药常有数种中药为数众多,而一味药常有数种功效,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其实药功效,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其实药物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学习时可物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学习时可以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以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比较其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中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和掌握所学中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等内容。证等内容。44中药学电子教学1、将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将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半夏与南星等。通过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半夏与南星等。通过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便于理解掌握。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便于理解掌握。2、将主治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有利于全面理解功、将主治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有利于全面理解功效,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效,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主治有别。同样的如均治咳喘的麻黄、黄芩、北沙主治有别。同样的如均治咳喘的麻黄、黄芩、北沙参、五味子;均治呕吐的生姜、半夏、竹茹、藿香参、五味子;均治呕吐的生姜、半夏、竹茹、藿香等。等。3、同一药物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同一药物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区别,避性味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区别,避免混淆。如川贝母与浙贝母,生地与熟地,生大黄免混淆。如川贝母与浙贝母,生地与熟地,生大黄与制大黄,附子与乌头等。与制大黄,附子与乌头等。45中药学电子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应用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应用以上学习方法,可以综观教材全貌,上学习方法,可以综观教材全貌,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好中药学。好中药学。46中药学电子教学【课后思考题】【课后思考题】1、何谓中药、中药学何谓中药、中药学?2、历代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本草学历代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本草学著作有哪些?著作有哪些?47中药学电子教学 返回返回48中药学电子教学49中药学电子教学返回返回50中药学电子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