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生理反射检查有关的主要反射检查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2431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电生理反射检查有关的主要反射检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与电生理反射检查有关的主要反射检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与电生理反射检查有关的主要反射检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与电生理反射检查有关的主要反射检查1一、躯体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浅反射,它通过皮质脊髓束而加强,皮质脊髓束损伤则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角膜反射:角膜反射属于脑干反射的一个方面,当以棉花轻触一例角膜时,即引起两眼的同时闭合,此现象称为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其传导通路是: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两侧眼轮匝肌。角膜反射的反射弧可用瞬目反射(Blink Reflect,BR)检查。2(二)肛门反射 轻划或针刺肛门周围的皮肤引起缩肛反射。传入冲动由肛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经阴部神经传入S45脊髓节段,传出纤维为阴部神经的分支肛神经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效应器为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反射的反射弧可用坐骨球海绵体反射(Isohiocavernoeue Reflex,ICR)检查。(三)球海绵体反射:握捏龟头引起球海绵体肌收缩的反射,传入冲动由阴茎背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经阴部神经传入S24脊髓节段,传出纤维为阴部神经的分支阴茎背神经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效应器为球海绵体肌。球海绵体反射可直接用电生理球海绵体反射(Bulbocavernosus Reflex,BCR)检查。3二、躯体深反射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为深反射,它通过皮质脊髓束而抑制加强,皮质脊髓束损伤则深反射亢进。4(二)下颌反射:轻叩微张的下颌中部或两侧,引起下颌上举的反应。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感觉纤维,反射中枢为三叉神经中脑核及三叉神经运动核,传出神经为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所组成的咀嚼肌神经,效应器为咀嚼肌。下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可用三叉神经-颈反射(Trigemino-Cervical Reflex,TCR)检查。5(二)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挠骨膜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可用可用带触发装置的叩诊锤叩击,在相应肌肉上记录肌电反射,也称为T反射。电刺激神经干记录F反应,判断与反射弧有关的脊神经前根。跟腱反射:可用H(Hoffman)反射检查了解与S1节段反射弧有关的前、后根。6(四)排尿反射及其反射弧盆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膀胱逼尿肌收缩,兴奋时尿道内括约肌松弛 腹下神经(交感神经纤维)膀胱逼尿肌松弛,兴奋时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阴部神经(躯体神经,受意识控制)尿道外括约肌 7排尿反射的控制8球海绵体反射(BCR)通路刺激阴茎(阴帝)背神经阴部神经感觉纤维S2S4脊髓阴部神经运动纤维球海绵体肌。BCR反映部分排尿反射弧通路。9(五)交感神经及节后纤维至四肢躯干的分布10临床交感神经功能检查(1)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反应(2)发汗试验(3)心眼反射(4)卧立试验(5)心电图R-R间期11电生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12第二节F反应13F波的测量FWCV=2D/(F潜伏期-M潜伏期-1)/M潜伏期。上肢的D规定为:刺激点锁骨中点第7颈椎棘突。下肢的D规定为:刺激点股骨大转子第12胸椎棘突。14F波正常值15F波的临床应用 1.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sensory neuropathies,HMSN)又称腓骨肌萎缩症或Chareot-Marie-Tooth病,如果是十分严重的病人,下肢的M波和F波都可以消失,但上肢往往还是可以测出。这种发现正符合在临床上以下肢为重的表现。轻度者只在远端的MCV有改变而近端还保持完好。在稍严重些的病例则两段均有受累。用MCV的改变可以区别本病中两个不同的类别,即肥大型和神经元型,或称I型和II型。162.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可以在根、神经近端或远端。以往报告多见在近端异常。汤晓芙等研究则发现在恢复期或慢性迁延性病例中远端异常多见。MCV在发病最初几天,1520病人是正常的,但如为急性期在根和近端有病灶,F波可消失,而恢复期又复现。F波的延长提示近端段脱髓鞘损害。大多数患者F比值是正常的,说明近、远端的传导时间均有相当的减慢。也有报告认为脊髓至腋段比肘至腕段的异常率高。173.糖尿病性神经病(DPN)糖尿病性神经病是以肢体远端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通过F波的研究尤其是近端FWCV的研究发现神经的近端与远端段SCV、MCV同样有减慢。如果是近端肌萎缩型的神经病则有下肢F比值(F-Ratio)增大、F波延迟、FWCV减慢,说明以近端受损传导速度减慢为主。I型DPN常累及F波,II型DPN多累及远端MCV和SVC。18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早期ALS患者F波减慢不明显,但F波幅度的显著增加(F-Ratio增高),可能与侧索损害使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和神经元绝缘性降低有关。195.臂丛和根性神经病(1)脱髓鞘损害F波潜伏期延长、FWCV减慢为主,多见于晚期;(2)轴索型损害F波出现率降低为主,F-Ratio增高;(3)混合性改变居多;(4)根性损害主要累及感觉支或损害运动神经程度轻微,则F波正常;(5)胸出口综合征:以血管障碍为主,F波很少受累,但如累及神经则F波异常,并累及远端MCV、SCV。颈肋主要累及尺神经;斜角肌综合征累及所有神经。(6)趾短伸肌记录的腓深神经F波反映L5神经根受累。(7)梨状肌综合征:既累及F波,也累及远端神经传导。20神经根型颈椎病的F波21格林-巴利综合征的F波22第三节 H反射23H波变化与刺激量的关系24H反射生理基础 25H反射的临床应用 胫神经或正中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提供整个输入和输出通路的神经传导信息。酒精中毒、肾功能衰竭以及其它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潜伏期延长。S1或L5神经根损害,腓肠肌内侧头或胫前肌H波延迟、降低或消失;梨状肌综合征的腓总神经H波难以引出,胫神经H波则延迟。H反射反映S1为中心的脊髓灰质功能并涉及上下3-4个节段,脊髓中央灰质病变必然引起H反射减弱或消失。颅脑损伤或脊髓完全性横断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H波潜伏期可能缩短,幅度可能增高,并在不易引出H反射的神经上可引出H波,而在病变晚期,由于脊髓前角可能发生变性(经突触变性),H反射可能延迟或消失。脊髓损伤的脊休克期,常难以判断脊髓是否完全损伤,H反射连续观察,可及早判断损伤性质。26第四节 瞬目反射 27瞬目反射神经通路 28正常中国人瞬目反射正常值29三叉神经感觉核的位置30瞬目反射异常的基本不同类型31瞬目反射的临床应用 1.三叉神经系统损害在93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研究中,只发现4例有R1延长或消失,说明三叉神经痛第一分支的受损是很少见的。但肿瘤压迫、炎症或其它器质病损则可以出现R1延迟,而且刺激病侧时两例R2都延长。32一左侧面部感觉减退患者,粗触觉消失,痛觉存在并左右对称,脑桥MRI显示左侧脑桥背基底部异常高信号,瞬目反射为左侧R1波缺失,右侧R1和左右侧R2、R2未见异常。33患者女,35岁,因左右侧面部温度觉减退伴眩晕、头痛等20余天就诊,颅脑MRI检查未提示任何异常,查体见双侧面部触觉存在,痛觉减退。瞬目反射检查左、右侧R1波存在,潜伏期属正常范围(9.8ms),但双侧R2潜伏期延长(58.9ms和59.7ms),R2波缺失,提示三叉神经脊束核功能损害。342.Bell麻痹144例Bell麻痹研究中,全部在患病第一周出现R1延长或缺失,病侧R2延长或消失。在恢复期中可见R1或R2恢复,而直接远端反应始终存在。在Bell麻痹急性期,面神经运动传导幅度可能无明显差异。以同侧R1潜伏期与同侧DR的商(R1/DR)与对侧R1/DR比较,若患侧R1/DR键侧R/DR,提示面神经属于根性损害,反之患侧R1/DR健侧R/DR,则说明属于末梢性损害,在病变过程中,有根性损害向末梢性损害转化,说明预后良好,反之,或BR长期缺失,则预后差。35Bell面瘫面下部肌肉功能远期恢复不如上部,可能与面神经核下部仅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核支配,神经逆行变性累及神经核,且不容易恢复有关36373.半侧面肌痉挛:形成的部分原因38左侧面肌痉挛患者,电刺激左侧眶上神经,在左侧上、下部面肌均可引出BR各波,右侧面下部肌肉无任何波形。394.听神经瘤听神经瘤的临床筛查应结合充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瞬目反射、面神经传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纯音测听、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包括前庭肌源诱发电位)和影像学等,电生理的筛查改变发生较早,特别是当肿瘤较小时,影像学检查是金指标,尤其是螺旋CT对于早期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笔者多次发现,当面神经、听神经,甚至前庭神经早期同时受损时,普通MRI并未发现占位,而螺旋CT薄层扫描则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为尽早手术,防止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至关重要。因此,突发性耳聋、不明原因的面神经麻痹应采用多种电生理技术早期排查。40听神经瘤累及面神经的解剖学原因4115岁女性患者,3年前出现右侧耳听力下降,当地医院按“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未予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查,此后听力进行性减退,直至出现头痛、恶心、右侧眼睑闭合障碍、口角歪斜才到华西医院就诊。MRI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肿瘤(44cm),中脑水管梗阻。紧急入院行肿瘤摘除术,术后5月MRI复查见中脑水管扩大,眼睑闭合差,口角歪邪明显。42桥脑小脑角肿瘤术前、后MRI和术后5月肌电图表现43第五节 三叉神经-颈反射(TCR)44三叉神经-颈反射产生的神经通路三叉神经眶下分支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背侧、嘴侧核向腹内投射低位脑干的网状结构双侧副神经脊髓核双侧副神经双侧胸锁乳突肌 45平均波幅的大小与背景肌收缩程度呈线性相关,用其与刺激前测得的肌张力的平均水平之比来表示此反射的大小,用a表示,即a=刺激后测得的波幅/刺激前的波幅。对抗重力的头部屈曲的平均肌电活动的波幅为50140uV。这些记录重复多次取得一个平均范围,此反射的波幅个体差别很大。为了使这些数据转变为正态分布,取波幅比率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用A表示,正常值定义为均值加2SD46三叉神经-颈反射的临床应用1.运动神经元病延髓(球)麻痹: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真性麻痹:多见,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具有舌肌萎缩,舌肌震颤,下颌反射消失或减弱。TCR表现为不对称,潜伏期延长或反射消失。假性麻痹:少见,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无舌肌萎缩,下颌反射亢进。TCR可为正常。鉴别真性和假性麻痹,必须结合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47482.多发性硬化(MS)徐迎胜等(2002)研究70例MS,发现多发性硬化组P19、N31波潜伏期较照组显著延长,异常率为73.4%;MS组病人的听性脑干反应(BAEP)中枢段传导阻滞占60%;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者占80%;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者占56%,可见TCR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亚临床病变的检出。493.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中的一种。大多数痉挛性斜颈病因不明,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病因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吴文波等(2011)研究12例痉挛性斜颈TCR发现,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TCR为异常,提示桥脑下段、延髓腹内侧、颈髓上段传导通路异常,表明患者存在脑干功能失调及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异常。50痉挛性斜颈患者TCR原始数据51向左侧痉挛性斜颈的TCR表现52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与肉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观察(宋颖,2010)53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与肉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观察(宋颖,2010)54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与肉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观察(宋颖,2010)553.三叉神经损害患者,女,56岁,左侧面部麻木4年,多次头颅MRI检查(-)。PE:左侧额部、下颌部感觉正常,口、眼裂之间感觉减退。左、右侧眶上神经和颏神经瞬目反射均对称,潜伏期属正常范围,但电刺激左侧眶下神经的TCR潜伏期较对侧显著延长,波幅较对侧显著降低。MRI检查报告:“左侧三叉神经根处隐约可见小血管与其相贴,不排除血管挤压神经的可能”56患者瞬目反射、TCR和MRI检查结果57第六节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58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通路参与SSR发生包括感觉运动皮层,特别是运动前区、下丘脑、边缘系统、基底节和脊髓网状结构。它们共同的传出纤维组成交感-汗腺运动纤维,后者沿同侧脊柱的侧索下行,在脊髓灰质侧角内交换神经元,经过交感干和节后纤维,分布于同侧和对侧肢体神经的驱汗纤维。59电刺激正中神经手掌、足底及阴茎SSR参考值60SSR的临床应用1.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SSR潜伏期延长和幅度降低。交感皮肤反应是评估交感神经催汗功能的一种实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是一种检测交感无髓鞘C类纤维的电生理方法,在周围神经疾病中SSR具有高度敏感性,由于目前人多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评定方法都复杂,而SSR却简便易行,无创无痛,因而近年应用广泛。613.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1)阴茎勃起机理:阴茎由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阴茎海绵体的主要血供是海绵体动脉,它发出分支螺旋动脉分布到海绵体窦,而后通过白膜下小静脉回流至背深静脉。当性兴奋时,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使海绵体窦扩张,海绵体内血液充监引起压力增高,白膜伸张阻断静脉回流,导致阴茎勃起。(2)朱广友等(2002)发现神经性ED病人SSR缺失或者潜伏期延长。(3)有关阴茎勃起障碍的电生理检测还包括球海绵体反射(BCR)和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盆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62糖尿病性ED患者40岁,因持续阳痿半年在多家医院就诊,否认高血压、外伤等,阴茎血流指数(penileflowindex,PFI)为6.7(PFI6为正常),球海绵体反射(BCR)和盆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属正常范围,但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P40波潜伏期延长(66.7ms,正常范围39.15士1.58ms),足底部SSR起始潜伏期延长(2000ms),阴茎SSR不能引出,进一步的3次空腹血糖检查发现血糖增高(8.67mmol/L、7.25mmol/L、6.75mmol/L)。63糖尿病患者阴茎勃起障碍SEP(左)与SSR(右)检测图示644.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服碘131前、后SSR变化(吕如锋,2008)655.惊恐障碍惊恐障碍5-HT重摄抑制剂治疗前、后SSR变化(姜国晶,2008)惊恐障碍5-HT重摄抑制剂治疗前、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L)变化(姜国晶,2008)666.抑郁症文拉法新缩短SSR潜伏期的作用强于西酞普兰(孙继军,2011)67第七节 球海绵体反射(BCR)坐骨海绵体反射(ICR)68阴茎的神经支配 阴茎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体神经系统支配。阴茎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来自盆神经。阴茎的体神经,来自骶丛的阴部神经,发出阴茎背神经,支配阴茎感觉及尿道周围横纹肌。阴茎的非勃起状态或勃起状态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的结果。69BCR、ICR反射弧 BCR、ICR是通过阴茎背神经的刺激,经过骶2-5髓反射弧(BCR为S2-4、ICR为S4-5),引起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的电活动,反映周围神经、骶髓以及传出运动纤维等组成的反射弧的完整性。70BCR、ICR的临床应用 1.神经性阳萎:李佩华等(1999)利用BCR对127例经影像学和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异常者59例(46.5%),而临床诊断为马尾综合征者只有39例(30.7%),电生理诊断准确率高于临床诊断。邵蓓等(2002,2003)研究发现,BCR及ICR较之临床勃起功能能更早、更敏感地客观地反映骶髓反射弧的功能,显示BCR和ICR在周围性神经病变时阳性率高,在中枢性神经病变时阳性率低,而阴茎背神经SEP阳性率高,提示BCR及ICR具有定位诊断价值。Salias等(1997)认为,BCR对诊断阴部传出性的病变具有很好的特异性(85%)和敏感性(75%)。71病案患者,男,38岁,反复右侧会阴疼痛伴阳痿3年,各项生化指标及头颅影像学均未见阳性发现,按“前列腺炎”治疗无效。BCR检查发现左侧BCR属正常,而右侧BCR不能引出;右侧盆底肌MEP起始潜伏期较左侧MEP延长3.5ms(正常侧间差小于1.5ms);环状电极刺激阴茎背神经SEP的P4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正常参考值39.151.58ms)。进一步的MRI检查发现为骶管内囊肿(21cm)72骶管内囊肿所致ED的MRI和电生理检查732.神经源性膀胱 (1)损伤发生在骶髓以上时,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形成反射性排尿,表现为不能随意控制排尿,在尿液积存到一定量时出现突然的逼尿肌收,发生排尿,而这时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却不能协同松弛,即产生功能性的排尿梗阻,称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2)当脊髓圆锥或骶神经根完全性损伤后,则由于排尿中枢或其传出支受损而失去排尿反射,产生尿瀦留,74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分类 75无张力性膀胱脊髓损伤休克期中,表现为脊髓一切反射和自主性神经活动抑制,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无力,具有尿滁留和尿失禁。高张力膀胱排尿中枢(S2-S4)以上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与高级中枢分离但未受损的脊髓逐渐恢复功能,具有完整排尿反射弧,但不能主动控制膀胱括约肌,少量尿液即能触发不同强度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呈反射性尿失禁,即间歇性不自觉地反射性排尿而不能自主,以尿失禁为主。自律性膀胱脊髓休克期后,排尿中枢(S2-S4)及其以下损伤时,仍然为无张力性膀胱,经膀胱训练在膀胱壁神经丛形成原始初级反射,当尿液积蓄到一定程度,可有微弱的逼尿肌收缩,但无完整的排尿反射,不能排尽尿液,只能通过用手挤压腹部增加腹压,才能排出尿液,放松后排尿即停止。76病案患者,男,47岁,因右侧骨盆骨折术后排尿困难3月就诊。患者诉膀胱胀满疼痛,排尿起始不畅,增加腹压及手法按压后可排除一定尿液,但排尿后仍感膀胱胀满。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顺应性可,未见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MCC 260ml,未见逼尿肌收缩波形,FD 150ml。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