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课件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24092409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志演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第二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1本章要目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及其作者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与题旨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第五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岳麓书社岳麓书社本章要目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岳麓书社2第一节第一节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产生及其形式特点产生及其形式特点宋元话本宋元话本短篇短篇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长篇长篇章回体长篇小说章回体长篇小说长篇的讲史评话最先演化成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长篇的讲史评话最先演化成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第一节章回小说产生及其形式特点宋元话本短篇拟话本:3章回、章节、回次章节是文章的单元,表示文章的空间长度回次表示演说的时间频率,评话艺人说一次又称一回。“回次”的本义:一定量空间长度的文字在一个时间长度说完。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即为小说情节链条中相对集中完整又能引起下文的情节片断。“演义”的本义是指推演故事、详述道理;用作长篇小说的文体名称,有教化百姓之意,后来才成为长篇小说的一种专称。章回、章节、回次4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的直接三国志演义的直接源头是宋元时期关于三源头是宋元时期关于三国故事的评话。由于其国故事的评话。由于其首尾完整、故事曲折、首尾完整、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故首先人物形象鲜明,故首先被书商整理、刻印、出被书商整理、刻印、出售。从这个意义上说,售。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先整理三国评话成演最先整理三国评话成演义小说的人,要么本身义小说的人,要么本身即是书商,要么是受雇即是书商,要么是受雇于书商的文人。于书商的文人。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的直接源头是宋元时期关于5第二节第二节 三国演义成书、版本及其作者三国演义成书、版本及其作者 今存最早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志传后学罗贯中编次”。共24卷,240则。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由单句调整为双句。嘉靖至天启年间,以“三国志传”为名刊行的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整理修改、评点,成了最为流行的本子。在评点中有时径称该书为“三国演义”。第二节三国演义成书、版本及其作者今存最早刊本三国6李卓吾先生批点三国志演义插图,明万历年间建阳吴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点三国志演义插图,明万历年间建阳吴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点三国志演义插图,明万历年间建阳吴观刻本720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开始用“三国演义”作为书名深入人心的深入人心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版本20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开始用“三国演义”作为8三国志演义经历了正史撰述、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漫长。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三国志演义经历了正史撰述、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9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曾与群臣在曲水观看“水饰”,其中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刘备乘马渡檀溪”等。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宋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全相三国志评话,达8万多字。元曲中有关三国故事的约60种,剧目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三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博望烧屯等。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10罗贯中生平事迹资料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竟不知其所终。蒋大器序称其为“东原”(山东东平县)人。明人王圻稗史汇编载其“有志图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清人顾苓跋水浒图说他曾“客霸府张士诚”。录鬼簿续编还著录他名下的三部杂剧,今存为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生平事迹资料11第三节第三节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思想内容与题旨思想内容与题旨明高儒百川书志“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清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享誉书坛,被认为历史演义的典范第三节三国志演义思想内容与题旨明高儒百川书志“12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万历甲午年二十二年建安余氏双峰堂刻万历甲午年二十二年建安余氏双峰堂刻巴黎图书馆藏巴黎图书馆藏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陈陈述百年,该括万事述百年,该括万事”叙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叙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平元年(184)黄巾)黄巾起义始,至晋武帝太起义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康元年(280)三国)三国归晋九十七年间的重归晋九十七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历史事件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三国志演义“陈述百年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轮回第一三十三回,从黄巾起义到曹操平定北方第三十四五十回,三分鼎立局面形成第五十一一百十五回,穿插魏吴故事,重点叙蜀刘活动。向西逼走刘璋,刘备成为蜀地之主,积极筹划统一大业。讨伐东吴,彝陵之战大败。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北伐六出祁山不果,诸葛亮客死五丈原,姜维继承遗志北伐。第一百十六一百二十回,三家归晋,天下归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轮回14主题思想的若干种观点无主题说。何满子说;刘知渐说模糊主题说。欧阳健说有主题说。约三四十种,择要如次1、拥刘反曹说。周立波说2、天下归一说。王志武说3、忠义说。褚斌杰说4、人民愿望说。霍松林说5、封建阶级内部斗争说。李景林说6、悲剧说。黄钧说7、人才说。王基说主题思想的若干种观点15三国志演义表现旨意的特殊性作为正史的推演,不可避免地反映出正统的儒家正史意识;作为民间流传而蓄积的作品,必然浸润了民间的百姓意识。体现了平民化的儒家意识;或者是儒家思想的平民化,艺术化。体现在小说中的题旨,是老百姓对明君仁政的企盼,以及自我价值认定范畴内的建功立业理想和自我人格认定范畴内的忠、智、勇、义品格。三国志演义表现旨意的特殊性16蜀汉君主刘备是仁君的典范题旨基调刘备誓言“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人宗旨是“宁死不为负义之事”;为政方针是“爱民如子”;小说中描述的刘备,整整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远得民心”,近孚民望”。处处是君爱民、民拥君的景象。刘备饱受暴君残虐的老百姓所企盼的理想中的明君,在现实中不可遇合。于是成了小说中老百姓的一种远距离的寄托。蜀汉君主刘备是仁君的典范17小说中表达的对明君的企盼,还通过与“乱世奸雄”曹操的比照来显示曹刘如“水火相敌”、“每以相反”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行事方略“残忍”“谋诈”胸怀大志,欲治乱世三国故事瓷盘,五彩,清康熙三国故事瓷盘,五彩,清康熙曹操刺董卓曹操刺董卓小说中表达的对明君的企盼,还通过与“乱世奸雄”曹操的比照来显18“拥刘反曹”与孰为正统问题西晋陈寿,以魏为正统;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以蜀汉为正统。作为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由故事、评话而成的小说,当不为正史的立场所左右。北宋苏轼东坡志林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拥刘反曹”与孰为正统问题19三国志演义的人格价值取向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做到较好的统一集中了对建功立业的颂扬热烈歌颂忠、智、义、勇的人格精神智慧与忠诚主要通过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演绎的 义、勇人格的赞颂主要通过关羽等人物的塑造来完成赞颂忠智义勇,与对明君仁政的企盼、建功立业的理想互为表里 三国志演义的人格价值取向20第四节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线索结构:治乱治,合分合引线:汉末大动乱的标志黄巾起义中轴:魏、蜀、吴的辫状纽结结局:三国归晋主线:三国之间魏、蜀两大阵营;又以蜀汉一方为中心,辐射连接,编纽推进。其中又始终由人物笼罩:人物命运、人际关系、人物性格史中有人,人连史事。叙写人物,分清主次,蜀汉以诸葛亮为中心,曹魏以曹操为主角。主干突出,脉络清晰。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线索结构:治乱治,21一、虚实结合,据史演义成功之处是据于史而不泥于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处理史实与人物的关系:“怒鞭督邮”斩华雄草船借箭、筑坛祭风、空城退敌张飞长坂桥吓死夏侯杰关羽华容道放走曹孟德董卓火烧长乐宫董卓火烧长乐宫清初刻本清初刻本一、虚实结合,据史演义董卓火烧长乐宫22二、辫状编结,突出主干三个国家,三条线索,两两发生关系,如发辫之三股,在编结过程中,或两联斗一,或两斗一观,又有主线存在。因全书主题的需要,以蜀汉为主体:以“桃园结义”开场以代表忠智的人物诸葛亮为全书的中心人物以代表勇义的人物关羽为重要人物结构全书三股中,又以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二、辫状编结,突出主干23三战吕布三战吕布清初刻本清初刻本三、战争谋略,各尽其宜三、战争谋略,各尽其宜全景式描写战争攻战谋略的智慧全书仅赤壁一役,用了反激计、离间计、苦肉计、诈降计、骄兵计、连环计、火攻计、埋伏计等。三国间的争斗,又是人的争斗,智的争斗三战吕布三、战争谋略,各尽其宜24四、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孔明料事如神、关羽义重神勇、曹操奸雄兼能臣、刘禅懦弱而昏庸、赵云胆大心细、鲁肃纯厚笃实、周瑜机敏量仄,司马懿老奸巨滑“出场定格”的性格恒定是人物塑造的特色。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把历史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使人物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真切感。注意比照中的对比、烘托、映衬,使得人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西蜀五虎将,关羽神勇,张飞猛勇,赵云智勇,马超骁勇,黄忠壮勇。使用顺叙与倒叙,补叙与插叙,正写与侧写,实写与虚写等艺术手法,详略得当,摇曳生姿。四、人物众多,个性鲜明25“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皮影,清代皮影,清代五、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语言为浅近文言文体,雅致、洗炼,与历史氛围极为合拍。谓独树一帜。“三顾茅庐”皮影,清代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26第五节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首先是历史演义的勃兴嘉靖以后,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今存明清两代历史演义有一百余部。无论史实与虚构的把握、艺术风格,都末达到三国志演义的成就。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托名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甄伟西汉通俗演义,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无名氏英烈传清乾隆年间,杜纲北史演义南史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第五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首先是历史演义的勃兴27其次是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蒋大器序云:“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歌谣里巷之义也。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雅俗共赏,易观易入。世界性影响:明隆庆年间,三国志演义流传至朝鲜;明崇祯年间,一种明刊本的三国志传入藏英国牛津大学;康熙年间,已有日文译本。至今,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印尼、英国、法国、俄国等都有了本国的文字。其次是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28电视剧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电视剧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电视剧三国演义主要人物29思考题:(1)为什么三国故事率先成为长篇小说?(2)三国演义有怎样的艺术特色?(3)你是怎样认识诸葛亮与曹操这两位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思考题: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