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1866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8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辨析和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辨析和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2、进一步掌握古文中的一些特殊、进一步掌握古文中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文言句式。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古、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4、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词中蕴含的节奏美。词中蕴含的节奏美。复习目标1、辨析和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节选自节选自 孟子孟子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宋朝朱熹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宋朝朱熹把把孟子孟子和和 、合为合为“四书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者初学必读,成为儒家学者初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的书籍。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论语论语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孟子,名孟子,名 ,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人,中国古代著名 家、家、家,战国时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之称,与孔子合称为“”。轲轲战国战国思想思想教育教育亚圣亚圣孔孟孔孟文学常识孟子告子上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名 根据考点确定复根据考点确定复习内容:内容:1 1、字(通假字)、字(通假字)2 2、词词(一一词词多多义义、古古今今异异义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3 3、句子翻译、句子翻译4 4、内容理解、内容理解根据考点确定复习内容:1、字(通假字)文言词语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故患有所不辟辟也也2、万钟则不、万钟则不辩辩礼义而受之礼义而受之3、乡乡为身死而不受为身死而不受4、所识穷乏者、所识穷乏者得得我我与与通通“避避”,躲避,躲避通通“辨辨”,辨别,辨别通通“向向”,从前,从前通通“德德”,恩惠,恩惠,这里是,这里是感激感激的意思。的意思。通通“欤欤”,文言词语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通“德”,一词多义一词多义1 1、而而 蹴尔蹴尔而而与之。与之。由是则生由是则生而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2 2、于于所欲有甚所欲有甚于于生者。生者。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3 3、是是非独贤者有非独贤者有是是心也,心也,是是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4 4、得得 二者不可二者不可得得兼兼 所识穷乏所识穷乏者者得得我与。我与。5 5、为、为 乡乡为为身死而不受。身死而不受。今今为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为为之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转折连词,却转折连词,却 比比 对对 这种这种 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得到,拥有得到,拥有通通通通“德德德德”,恩惠,恩惠,恩惠,恩惠,这里是,这里是,这里是,这里是感激感激感激感激的意思。的意思。的意思。的意思。情愿情愿第一个第一个“为为”:为了,表目的。:为了,表目的。第二个第二个“为为”:接受。接受。一词多义1、而 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6、之、之人人之之所欲所欲 皆有皆有之之 得得之之与与之之受受之之为为之之此此之之谓失其本心谓失其本心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的 代词代词 它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代词代词 它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代词代词 它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乞人代词代词 它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代词代词 它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代词代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7、生、生舍舍生生而取义者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由是则生生而有不用也而有不用也 生命生命 获得生命获得生命6、之人之所欲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代词 它8、与、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呼尔而与与之9、加、加万钟于我何加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加也而山不加加增,何苦而不平10、莫、莫使人之所恶莫莫甚于死者宫妇左右莫莫不私王与通“欤”,语气词 给给增加,这里指带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来的好处 虚报虚报 增加增加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没有谁没有谁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10、莫使人之所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得生存的手段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钟钟 古义:一种量器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是是 古义:代词,这种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今义:判断动词,是 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其它重要实词意义其它重要实词意义1、鱼,我所、鱼,我所欲欲也也2、熊掌,、熊掌,亦亦我所欲也我所欲也3、二者不可、二者不可得兼得兼4、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而取熊掌者也5、义义,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6、所欲有、所欲有甚甚于于生者生者想要想要也也同时得到同时得到舍弃舍弃正义正义比比其它重要实词意义1、鱼,我所欲也想要7、故不为、故不为苟得苟得也也8、死亦我所、死亦我所恶恶也也9、故、故患患有所不辟也有所不辟也10、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1、由是由是则生而有不用则生而有不用12、是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苟且取得,指苟且取得,指“苟且苟且偷生偷生”讨厌讨厌祸患,灾难祸患,灾难假如,假使假如,假使由于由于 这这因此因此7、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指“苟且13、独贤者有、独贤者有是心是心14、贤者能、贤者能勿丧勿丧耳耳15、呼呼尔而尔而与与之之16、蹴蹴尔而与之尔而与之17、乞人、乞人不屑不屑18、万钟万钟于我于我何加何加焉焉这种本性这种本性不丢失不丢失吆喝吆喝 给给用脚踢用脚踢因轻视而不接受因轻视而不接受高官厚禄高官厚禄 什么好处什么好处13、独贤者有是心这种本性19、妻妾之、妻妾之奉奉20、今、今为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为为之之21、是亦不可以、是亦不可以已已乎乎22、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侍奉侍奉为了为了 做做停止停止天性,天良天性,天良19、妻妾之奉侍奉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判断句、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例句:鱼,我所欲也。“也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礼义”,“受受”后面省略了宾语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全句省略了主语“我我”。译文:从前我为了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只好舍弃生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命而选取正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重点语句翻译鱼,是我所想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所不辟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生者何不用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胜过死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胜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可以采用呢?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干呢?以干呢?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能不丧失罢了。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会饿死。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乞人不屑也。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接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接受;用脚踢着给他,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受;用脚踢着给他,乞丐也不愿意接受。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见了高官厚禄就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见了高官厚禄就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熟识的穷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人感激我吗?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3、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先前宁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先前宁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接受了。1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丧失了人的天性。13、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文言断句文言断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文言断句/找出本文成语找出本文成语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嗟来之食补充对联补充对联 1、贫贱不移、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威武不屈2、鱼与熊掌鱼与熊掌 ,依口味取舍,依口味取舍 生同大义生同大义 ,据良心抉择,据良心抉择颜回有丈夫之志颜回有丈夫之志天祥存英雄之举天祥存英雄之举不可兼得不可兼得 非能共存非能共存 找出本文成语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补充对联 1 2概括段意概括段意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应舍生取义。第二段:运用例证阐明第二段:运用例证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应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阐述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阐述人为了人为了功名利禄而舍弃礼义,见利忘义,功名利禄而舍弃礼义,见利忘义,失其本心。失其本心。2概括段意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作作用用:以以鱼鱼和和熊熊掌掌设设喻喻,深深入入浅浅出出地地区区别别出出“生生”和和“义义”的的价价值值高高下下,引引出出了了中中心论点心论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论证方法(2(2)举例论证举例论证 作用作用1: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要不食嗟来: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要不食嗟来之食,不要丧失人的之食,不要丧失人的“本心本心”,从而有,从而有力论证力论证“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的论的论点。点。(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事例)(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事例)作用作用2:从反面阐明丰厚的俸禄不应接:从反面阐明丰厚的俸禄不应接受,再次深刻有力论证舍生取义的中心受,再次深刻有力论证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点。(接受万钟的反面事例)(接受万钟的反面事例)(2)举例论证 (3)对比论证)对比论证 作作用用:从从正正反反两两方方面面强强调调人人不不能能失失去去本本心心,从从而而鲜鲜明明地地论论证证了了中中心心论论点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3)对比论证 理解文意理解文意复习重点复习重点一、原文填空一、原文填空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2、以、以“鱼鱼”与与“熊掌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的句子是:3、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理解文意复习重点一、原文填空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文章开头文章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者也。”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1)说明熊掌比鱼珍贵,应舍鱼而取)说明熊掌比鱼珍贵,应舍鱼而取熊掌;熊掌;(2)设喻类比,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设喻类比,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充当本文立论的依据。)充当本文立论的依据。文章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4、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的句子是:5、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6、强调、强调“一箪食,一豆羹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关乎生死的句子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是故所7、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8、结尾、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照应开头哪句话?话?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礼仪而受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贤者能勿丧耳。7、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理解文意理解文意复习重点复习重点1、文中的、文中的“鱼鱼”与与“熊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分别比喻什么?作者开篇以作者开篇以“鱼鱼”和和“熊掌熊掌”来设喻有什么来设喻有什么目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目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鱼”比喻比喻“生命生命”,“熊掌熊掌”比喻比喻“道义道义”。作者以这个比喻开篇的目的是。作者以这个比喻开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为了引出“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论题,并形象的论题,并形象地暗示了地暗示了“生命生命”与与“道义道义”到底哪个到底哪个更重要的关系。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更重要的关系。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象为具体,深入浅出。二、问答题:二、问答题:理解文意复习重点1、文中的“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作者2、本文以、本文以“鱼鱼”和和“熊掌熊掌”为喻,说明了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么道理?3、从孟子的观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从孟子的观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处是什么?在人生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在人生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们应以“义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舍生取义生取义”。要敏于思考,善于选择,道义比要敏于思考,善于选择,道义比生命更重要。生命更重要。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2、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5、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6、写、写“鱼鱼”和和“熊掌熊掌”“不可得兼不可得兼”时?取时?取“熊掌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的用意是什么?7、能概括本文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能概括本文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抉择;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用向与对待一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用向与对待一箪食一事烦不烦的不同作法进行对比论证;道理箪食一事烦不烦的不同作法进行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情来比喻”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道理。的道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取义者也。5、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述一个这样的例子。2、本文主要阐述了、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重要性,作为的重要性,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义”字?字?3、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结合本文的学习,、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择坚定信念。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的事等,社会上的哥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三、简答题: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4、文中对、文中对“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食羹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食羹”的作法,你有何评价?说出理由。的作法,你有何评价?说出理由。我赞同乞人的做法为促使人格和尊严即为了义宁可我赞同乞人的做法为促使人格和尊严即为了义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蹴尔而与之的食物;饿死也不接受蹴尔而与之的食物;我不赞同乞人的作法,大丈夫做事以屈能伸,如越我不赞同乞人的作法,大丈夫做事以屈能伸,如越王勾践背负亡国之耻,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王勾践背负亡国之耻,卧薪尝胆,终成霸业。4、文中对“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食羹”的作法,你有何评价?说5、孟子的、孟子的“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主张是的主张是否与当前我党史领导人民勤劳致富、提高人否与当前我党史领导人民勤劳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法相违背?试简述理由。民生活水平的作法相违背?试简述理由。6、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本文却提出了、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本文却提出了“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题的?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前提是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前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提,提倡的是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在利益与正义冲突时要以义倡的是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在利益与正义冲突时要以义为重,讲的是不能违背礼义云获取高官厚禄,并不反对在为重,讲的是不能违背礼义云获取高官厚禄,并不反对在不违背礼义的条件下获取物质财富。我党领导人民勤劳致不违背礼义的条件下获取物质财富。我党领导人民勤劳致富,提高生活水玉也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取得物质财富,富,提高生活水玉也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取得物质财富,所以不矛盾所以不矛盾。“生虽可贵,义却更高,为义而死,虽死犹荣生虽可贵,义却更高,为义而死,虽死犹荣”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5、孟子的“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主张是否与当前我党史领导人7、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你认为岳飞、文、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你认为岳飞、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都称得上舍生取义的英雄吗?请抓住他天祥、董存瑞、邱少云都称得上舍生取义的英雄吗?请抓住他们的共同特点,概括说明理由。们的共同特点,概括说明理由。8、水浒传水浒传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中,有许多人为了所塑造的人物中,有许多人为了信仰和大义(气节)而舍弃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如宋江、柴进、信仰和大义(气节)而舍弃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如宋江、柴进、戴宗、关羽、陈宫等,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用三、四句话再戴宗、关羽、陈宫等,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用三、四句话再介绍一例。介绍一例。例:魏将庞德兵败被关羽所俘,他宁死不降。(见例:魏将庞德兵败被关羽所俘,他宁死不降。(见三国演三国演义义)称得上,因为他们能在生死抉择时为了自己信仰毅然献称得上,因为他们能在生死抉择时为了自己信仰毅然献出生命。出生命。宋江为了救晃盖等义士,不怕丢掉官职,连累家人。宋江为了救晃盖等义士,不怕丢掉官职,连累家人。诸葛亮不为强权和地位所诱惑,誓死效忠刘备。诸葛亮不为强权和地位所诱惑,誓死效忠刘备。关羽后被吕蒙所摛,他宁死不降。在羽不受曹丞相的关羽后被吕蒙所摛,他宁死不降。在羽不受曹丞相的高官厚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困境中的义高官厚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困境中的义史义弟。史义弟。7、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你认为岳飞、文天祥、9、人生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健的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人生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健的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择呢?10、孟子提倡的、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重新,最近教育部重新修改的修改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除了就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应该选取大义,从有利于义的发扬光大的方面进行选应该选取大义,从有利于义的发扬光大的方面进行选择,舍弃不义,同不义的行为作斗争。择,舍弃不义,同不义的行为作斗争。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还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还要斗志,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要斗志,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9、人生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健的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1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12、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在?因为因为“义义”的价值高于的价值高于“生生”,所以,即使出于用,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义”的前提,用的前提,用“不辩礼不辩礼义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贫乏者”“得我得我”的个人目的。的个人目的。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11、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13、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14、文中说、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够表明“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的原因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证明了人宁证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典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13、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15、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16、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17、文章阐述了、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生”、“义重于利义重于利”的观点,读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义义”的重要,在的重要,在“生生”、“利利”、“义义”的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利”、“生生”之上的人生态度。之上的人生态度。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径是不可取的。15、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义”18、孟子、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明“行道之人行道之人”和和“乞人乞人”的行为?的行为?1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观点。“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文天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18、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2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的一句中的“是心是心”指什么?作者说这指什么?作者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句话是什么意思?21、我们该如何评价、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一文的思想内容?“是心是心”即指即指“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之心。这句话意在强调人本之心。这句话意在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之心,能帮助人们在来就有羞耻之心,能帮助人们在“义义”与与“不义不义”间间取舍。只是有的人受利欲诱惑丧失了这种羞耻心,而取舍。只是有的人受利欲诱惑丧失了这种羞耻心,而那些坚守正义的那些坚守正义的“贤者贤者”,只是因为他们能自觉保护,只是因为他们能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羞耻之心罢了。和发扬这种固有的羞耻之心罢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的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的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本心”,有明显的局,有明显的局限性。限性。2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的“是心”指什么?作者说这句2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提出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义”超过了超过了“生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既使在饥饿时仍有羞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既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先前为了“义义”可以可以“舍生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万钟”则失掉了则失掉了“本心本心”,这种,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2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文章评价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2、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大量使用排比对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善于比喻说理,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文章评价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这这一道理的理解?一道理的理解?(1)(1)孟子提倡的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为国捐躯。(2 2)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义”放在放在首位,必要时应做到首位,必要时应做到“舍生取义舍生取义”。(3)“(3)“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这一道理的理解?(1)孟孟子提倡的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就删掉了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1)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2)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1)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2本文主要阐述了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道理。的道理。作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义”字?字?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1)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是一种刚正结、友好、互助的精神,是一种刚正之气,忠孝之气,如诚信、真诚、守之气,忠孝之气,如诚信、真诚、守信等;信等;(2)我们中学生要做充满正义和正气)我们中学生要做充满正义和正气的人,能见义勇为,能为正义事业而的人,能见义勇为,能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3)社会上的所谓)社会上的所谓“哥们义气哥们义气”和和“江湖义气江湖义气”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的,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的,结果是害人害己,这是不可取的。结果是害人害己,这是不可取的。(1)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是一“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与与“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是否矛盾,为什么?“舍生取义”与“珍惜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1)不矛盾;)不矛盾;(2)“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是从人格尊是从人格尊严的角度来教育人们不能见利忘严的角度来教育人们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屈服于邪恶的势力;义,不能屈服于邪恶的势力;(3)“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从人生态是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来告诉人们要热爱生命,度的角度来告诉人们要热爱生命,不能虚度光阴,不能浪费生命,不能虚度光阴,不能浪费生命,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1)不矛盾;精要练习1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为苟得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为宫室之美 一箪食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wi,动词,做,干。W,动词,厌恶。wi,介词,为了。d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c 动词 用脚踢。xe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精要练习1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3、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分)答答:4、儒家认为、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性”差距变大,有人变差距变大,有人变“恶恶”了。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课文第一课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分)5、陋室铭陋室铭、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情趣和态度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情趣和态度的?人在人在“生生”与与“义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分),比,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答到任意2点即可,点即可,2分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孟子表明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孟子表明了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了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3、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患:(2)蹴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蹴:蹴:(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乡:(4)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已: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用也?翻译:翻译:(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翻译: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他山之石他山之石祸患,灾难祸患,灾难 用脚踢用脚踢 通通“向向”,从,从前前 停止停止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够不丧失罢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课堂练习:他山之石祸精要练习2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选C精要练习2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精要练习34、翻译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精要练习34、翻译句子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精要练习45、简要回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精要练习45、简要回答精要练习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精要练习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