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免疫应答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091839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免疫应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六章免疫应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六章免疫应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5/17/20241免疫应答第六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B细胞第一节 概 述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剌激后,免疫活性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一、免疫应答的类型正免疫应答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二、免疫应答的过程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三、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记忆性放大性MHC限制性5/17/20242免疫应答第一节 概 述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剌激后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5/17/20243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指TH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细胞。1、TH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需要“双识别”和“双信号”。TH细胞通过TCR识别APC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抗原肽。TH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识别APC细胞表面提呈抗原肽的MHC-II类分子。TH细胞双识别获得第一活化信号TH细胞第一活化信号(抗原识别信号)5/17/20244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1、TH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B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 ICAM-1CD54)淋巴细胞粘附分子-1 LFA-1(CD18)淋巴细胞粘附分子-1B7(CD28配体)CD28(B7受体)CD40(CD40L受体)CD40L(CD40配体)TH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获得第二活化信号结合结合结合5/17/20245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2、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需活化的TH细胞辅助,同样 需“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天然抗原表位 BC表面BCR第一活化信号TH细胞CD40LBC表面CD40第二活化信号 除双信号外,在活化的TH细胞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L-5、IL-6等)作用下,BC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5/17/20246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5/17/20247免疫应答8/3/20237免疫应答3.5/17/20248免疫应答3.8/3/20238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效应阶段: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中和毒素与病毒调理吞噬细胞吞噬激活补体参与ADCC生物学作用浆细胞抗体5/17/20249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TI-1Ag激活激活BC:细菌脂多糖和多聚鞭毛蛋白等均为TI-1Ag.TI-1Ag TI-1Ag具有特异性抗原表位和BC丝裂原两种不同的抗原结构;BC表面的BCR识别结合TI-1Ag特异性抗原表位,产生第一活化信号;BC表面的丝裂原受体(M受体)结合TI-1Ag相应的丝裂原,产生第二活化信号激活B细胞。5/17/202410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TI-2Ag激活激活B细胞细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等为TI-2Ag,具有高密度重复排列的相同抗原决定簇,通过与BC表面的BCR广泛交联结合,即可产生活化信号,激活B细胞。TI-Ag剌激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二个特点:1、TI-Ag能直接激活BC,无需APC和TH细胞的参加;2、无需预先激活TH细胞,故在感染初期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3、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形成记忆细胞,无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5/17/202411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总量IgGIgM抗体浓度初次抗原剌激再次抗原剌激时间(天)5/17/202412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总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四、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中和作用调理作用激活补体ADCC作用免疫病理损伤5/17/202413免疫应答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四、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中和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受抗原剌激后转化为效应TC,通过杀伤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称为细胞免疫应答。只有TD-Ag能诱导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1、内源性抗原的提呈:由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靶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或肿瘤抗原为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自身的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内源性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细胞识别。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5/17/202414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受抗原剌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外源性抗原的提呈:来自细胞外的抗原经APC摄取后,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小分子抗原肽,并与APC自身的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外源性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供CD4+T细胞识别。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5/17/202415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外源性抗原的提呈: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一)T细胞活化:第一活化信号(抗原识别信号)第二活化信号(协同剌激信号)细胞因子促进作用IL-1、2、IL-6、12静止状态TC活化状态TC5/17/202416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二)T细胞增殖和分化:活化的CD4+TC增殖、分化TH0细胞IL-12定向分化效应性TH1细胞B7、IL-2活化的CD8+TC细胞毒性TC(CTL)5/17/202417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效应阶段:效应性TH1细胞IFN-.GM-CSF.TNF-CD40L.FasL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增殖增强杀伤作用分泌IL-2促进增殖TH1细胞CTL细胞分泌LT、TNF-中性粒细胞杀伤增强5/17/202418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效应阶段:效应性TH1细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效应阶段: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 5/17/202419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效应阶段:CTL释放穿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四、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1、抗感染:主要针对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及某些寄生虫)发挥抗感染作用。2、抗肿瘤:(1)CTL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2)巨噬细胞、N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3)某些细胞因子(TNF、IFN、LT)等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3、免疫损伤: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5/17/202420免疫应答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四、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自身成份自身成份免疫反应免疫反应 4-6周周4-6周周7-14天天7-14天天免疫正应答免疫正应答免疫负应答免疫负应答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自身成份自身成份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某种抗原产生的特 异性无应答状态。5/17/202421免疫应答外源性抗原 自身成份免疫反应 4-6周4-6周7-14天7-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的类型(一)免疫耐受的类型1、天然免疫耐受、天然免疫耐受u Owen于1945年发现异卵双胎小牛胎盘血管互相融合,出生后体内均存在两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即形成红细胞嵌合体(chimeras),并互不排斥。5/17/202422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的类型1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的类型(一)免疫耐受的类型2、诱导免疫耐受、诱导免疫耐受5/17/202423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的类型2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素(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素1、抗原因素:抗原因素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抗原性质颗粒性抗原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抗原剂量适当剂量抗原过高或过低剂量抗原免疫途径经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或静脉注射持续时间 适当剂量适当存在时间低剂量抗原长期存在其它因素抗原辅以佐剂单独抗原5/17/202424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素(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素2、机体因素:机体因素易建立免疫耐受难建立免疫耐受机体的免疫状态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胚胎期或新生期)免疫系统发育成熟 (成年个体)动物种属和品系大鼠、小鼠家兔、有蹄类、灵长类动物免疫抑制措施使用免疫抑制剂未使用免疫抑制剂5/17/202425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二)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三)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1建立对“自己”的免疫耐受和对“非己”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维持机体免疫稳定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和关键。2、天然自身耐受的中止或破坏可致自身免疫病;3、对病原体产生免疫耐受,易导致持续性感染;4、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深入探讨免疫耐受的机制并通过人为干预重建或中止耐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意义。5/17/202426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一、免疫耐受(三)研究免疫耐受的意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证免疫应答有效而适度,从而发挥正常的免疫效应。(一)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四)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抗体的免疫调节补体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TC的调节BC的调节NK的调节APC的调节5/17/202427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机体对某种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受遗传控制。在诸多遗传因素中,MHC是调控免疫应答质与量的关键因素。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5/17/202428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T细胞的调节5/17/202429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三)细胞水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四)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5/17/202430免疫应答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二、免疫调节 (四)整体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