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学年工程科技教育认证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091739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5学年工程科技教育认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95学年工程科技教育认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95学年工程科技教育认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所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 簡報報告代表人:張煖淡江大學淡水校園2007.10.081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所淡江大學淡水校園2007.1簡報大綱系所簡介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課程說明教學成效與評量持續改善與發展結語2簡報大綱系所簡介2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之沿革1971年 成立化學工程學系1992年 成立化工系碩士班2001年 招收博士班2003年 更改系所名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所畢業系所友已達三千人以上系所簡介3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之沿革1971年 成立化學工程系所特色提供紮實的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基礎原理之學習之同時,並提供具深度與廣度之專業應用課程,包括程序、能源、環保、材料與生物科技等應用領域。將本校資訊化、國際化與未來化之辦學理念具體落實於:強化電腦輔助教學,建立學生程式設計與程序模擬之能力。規劃符合時代潮流與未來趨勢之專業課程,以先進材料、精密分離及能源技術為重點。積極鼓勵教師從事研究,並致力於研究方向與資源的整合。目前已有精密分離技術、程序分析與模擬、能源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奈米材料研究群的成立。系所簡介4系所特色提供紮實的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基礎原理之學習之同時,並系所發展策略 持續活化課程內容,以符合時代潮流趨勢。強化師資陣容,延聘在新技術領域具有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之年輕學者至本系任教,以提昇教學內容之時代性。鼓勵優秀學生進入研究所就讀,以培育高級研究人材。致力研究能量整合,建立研究團隊,鼓勵創新研究以達到國際水準為目標。積極參與跨院-校研究計劃以拓展研究視野,並藉由跨領域合作開拓研究人力、設備及空間等資源。積極爭取政府及產業界之研究經費。促進國際學術交流,邀請國外學者蒞校訪問演講,與國際友人合作共同指導學生發表論文,招收外籍學生活化師生之教與學。加強系所友聯繫,結合系所友力量,服務社會,促進本系所發展。系所簡介5系所發展策略 持續活化課程內容,以符合時代潮流趨勢。系所簡介96學年度大學多元招生入學入學方式招生名額說明學校推薦入學25名每年3月辦理,由高中學校推薦個人申請入學25名每年3月辦理,由個人申請大學部考試分發入學130名每年7月辦理轉學生名額依實際狀況由教務處參考每年實際註冊人數核定轉系生名額依實際狀況由教務處參考每年實際註冊人數核定系所簡介696學年度大學多元招生入學入學方式招生名額說明學校推薦入學296學年度研究所招生入學入學方式招生名額說明碩士班甄試入學A組9名每年1112月辦理B組6名碩士班一般招生A組9名每年34月辦理B組8名博士班甄試入學2名每年1112月辦理博士班一般招生3名每年56月辦理系所簡介796學年度研究所招生入學入學方式招生名額說明碩士班甄試入學A化材系組織架構化材系專任教師(十七人)-教授 十人 -副教授 三人 -助理教授 四人兼任教師 八人助教 二人助理 二人技士 二人大學部人數 七三七人碩士班人數 六三人博士班人數 十五人教師評審委員會課程規劃委員會系招生委員會授課規劃委員會甄選及口試委員會實驗室規劃委員會實驗室安全衛生環保委員會工程認証推動小組募款委員會系所簡介8化材系組織架構化材系專任教師(十七人)教學實驗室場所名稱面積(坪)上課學生數化工實驗室287.6大三170180大四170180材料實驗室74.0大四170180普通化學實驗室171.2大一170180有機化學實驗室171.2大二170180物理化學實驗室153.4大三170180儀器分析實驗室130.6大四170180CAE電腦輔助工程教室169.9(E236)68.1(E238)大一 170180大四170180系所簡介9教學實驗室場所名稱面積(坪)上課學生數化工實驗室287.6大專題研究實驗室光電高分子實驗室(E114A)熱質傳實驗室(E116)分離程序實驗室(E116A)數據分析與模擬實驗室(E113)薄膜分離實驗室程序系統實驗室 E114C)應用材料研究實驗室(E114B)陶瓷材料實驗室 I(E117)高分子加工實驗室(E117A)高分子薄膜實驗室(E118)高分子實驗室(E118A)精密儀器實驗室(E119)精密分離實驗室(E121)生物可分解高分子實驗室(E119A)陶瓷材料實驗室 II(E810)程序模擬研究室(E504)製程研究室(E505)分離技術研究室(E506)電子顯微鏡室(G313)X光繞射儀實驗室(G308)太陽能工程實驗室(G108)系所簡介10專題研究實驗室光電高分子實驗室(E114A)熱質傳實驗室(實驗室分佈圖系所簡介11實驗室分佈圖系所簡介11系所經費支用類別93學年度94學年度95學年度人事費2,865萬8,000元2,997萬6,000元3,103萬4,000元圖書費(介購期刊之經費)19萬6,989元74萬9,931元38萬9,153元儀器設備費190萬元170萬元145萬元兼任助教 與工讀生 153萬8,800元154萬8,000元89萬5,500元其他費用(文具費,印刷費,審查費等)67萬2,800元72萬1,000元65萬1,000元總計3,142萬7,789元3,314萬6,931元3,352萬4,153元系所簡介12系所經費支用類別93學年度94學年度95學年度人事費2,86學習資源淡江大學化材系全球資訊網 http:/www.che.tku.edu.tw課程查詢系統 http:/esquery.tku.edu.tw/acad/教學支援平台 http:/www.tku.edu.tw/list/courselist.htm校務行政BBS站 bbs:/adm.tku.edu.tw系所簡介13學習資源淡江大學化材系全球資訊網 http:/www.ch教師之教學研究獎勵淡江大學專任教師研究獎勵申請辦法淡江大學教學優良教師獎勵辦法淡江大學教職員工在職進修辦法淡江大學獎助專任教師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規則淡江大學獎助教師論文發表規則淡江大學講座教授設置規則淡江大學研究教授設置規則系所簡介14教師之教學研究獎勵淡江大學專任教師研究獎勵申請辦法系所簡介1制定教育目標流程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草擬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系務會議制定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教育成果評量方法教師制訂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要點評量學科成效評量一般教學評鑑專業課程滿意度調查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系友問卷調查業界聘僱問卷調查分析評量結果主任通知教師評量結果並建議改進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修定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教育成果評量方法 課程委員會及系務會議提出教學課程改進計畫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5制定教育目標流程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草擬諮詢委員會系務諮詢委員會議95年9月16日化材系諮詢委員會議,由系主任提出系務報告,委員對教育目標提出建議。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6諮詢委員會議95年9月16日化材系諮詢委員會議,由系主任95學年度諮詢委員會代表孫委員瑞隆(伯馬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惠南(新鼎儀控公司總經理)張寶聰(台灣石化合成公司經理)楊致行(工研院能環所副所長)陳水田(中央研究院生化所研究員)朱勝忠(生物技術開發中心CGMP生技藥品先導工廠研究員)魏銘彥(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姚慶意(昇陽國際半導體資深協理)謝明燈(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分析部經理)陳恆毅(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教師代表 張煖、鄭東文、董崇民、賴偉淇、吳容銘、張朝欽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795學年度諮詢委員會代表孫委員瑞隆(伯馬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教育目標 學校教育目標 工學院教育目標 化材系教育目標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8教育目標 學校教育目標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8學校與工學院之教育目標學校教育目標淡江大學從創校至今,完全服膺教學、研究、服務的教育架構,並在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塑造科技與人文兼具的求知場所,建構與時俱進的教學特色和研究環境,以追求學術卓越、熱愛真理知識、培育優秀人才為目標。工學院教育目標一.大學部之教育目標以增進學生就業技能為主。二.研究所之教育目標以解決政府、產業難題為主。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9學校與工學院之教育目標學校教育目標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19化材系所教育目標一.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養學生跨領域及持續學習的能力。二.訓練學生處理問題與動手實作的能力,期能理論與實務並重。三.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並提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0化材系所教育目標一.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養學生跨領域及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1/2)一.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養學生跨領域及持續學習的能力。核心能力1:畢業生應具有運用數學、物理、化學及材料知識的能力。核心能力2:畢業生應具有運用資訊化工具來處理問題與學習新知的能力。核心能力3:畢業生應具有運用不同量級之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專業知識的能力。核心能力4:畢業生應具有瞭解科技發展脈動與培養跨領域及持續學習的能力。二.訓練學生處理問題與動手實作的能力,期能理論與實務並重。核心能力5:畢業生應具有設計與執行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及書面與口頭報告的能力。核心能力6:畢業生應具有執行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專題所需技術及使用工具的能力。核心能力7:畢業生應具有規劃及執行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系統的能力。核心能力8:畢業生應具有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1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1/2)一.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2/2)三.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並提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 國際視野。核心能力9:畢業生應具有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的能力。核心能力10:畢業生應具有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核心能力11:畢業生應具有審慎的工作態度與安全的作業意識。核心能力12:畢業生應具有認識時事議題與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核心能力13:畢業生應具有人文素養及關懷社會的情懷。核心能力14: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和寬廣的國際視野。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2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2/2)三.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之養成規劃適當的必修與選修課程藉由實驗課、實習課與設計專題等課程藉由相關核心課程、通識教育課程與演講藉由外語課程、使用英文教科書與採用英語授課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3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之養成規劃適當的必修與選修課程教育目標與核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1/2)1.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養學生跨領域及持續學習的能力。核心能力1:畢業生應具有運用數學、物理、化學及材料知識的能力。核心能力2:畢業生應具有運用資訊化工具來處理問題與學習新知的能力。核心能力3:畢業生應具有運用特定領域之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業知識的能力。二.訓練學生處理問題與動手實作的能力,期能理論與實務並重。核心能力4:畢業生應具有規劃與執行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核心能力5:畢業生應具有規劃與執行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工具的能力。核心能力6:畢業生應具有規劃及執行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系統的能力。核心能力7:畢業生應具有規劃及執行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題研究的能力。核心能力8:畢業生應具有撰寫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業論文的能力。核心能力9:畢業生應具有創新思考、完整分析及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4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1/2)奠立學生堅實專業素養,並培養學生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2/2)三.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並提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 國際視野。核心能力10:畢業生應具有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的能力。核心能力11:畢業生應具有有效溝通、團隊合作,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的能力。核心能力12:畢業生應具有負責的工作態度與安全的作業意識。核心能力13:畢業生應具有認識時事議題與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核心能力14:畢業生應具有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核心能力15: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和寬廣的國際視野。核心能力16:畢業生應具有終生自我學習成長的能力。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5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2/2)三.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之養成規劃適當的必修與選修課程規劃適當的論文內容與實驗室規範規劃適當的實作課程規劃豐富之專題演講使用英文教科書與採用英語授課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26研究所學生核心能力之養成規劃適當的必修與選修課程教育目標與核課程設計之特色著重基礎理論與專業應用之能力注重學生動手實做與設計的能力注重電腦輔助教學,強化學生程式設計與程序模擬之能力課程說明27課程設計之特色著重基礎理論與專業應用之能力課程說明27大學部課程之組成(1/2)通識課程(分四學年修習,共計31學分)專業必修(共計 83 學分)系選修 28學分(系開48學分)(可含工學院共同科6學分)一年級英文(含英聽)、三大科技革命和時空宇宙、廿一世紀全球化科技革命之衝擊 普通物理(不含實驗)、微積分、普通化學、資訊概論、材料工程概論、普通化學實驗 化工基礎二年級中國語言能力表達、憲法及生活法律學門、歷史研究學門、中國文學及經典學門、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核心後五學門:社會分析、未來學、道德與宗教、自然科學、各國文化、政治、社會與經濟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數學、質能均衡、輸送現象與單元操作(一)、無機材料、有機化學實驗 化學工業安全概論三年級電子計算機工程應用、化工熱力學、輸送現象與單元操作(二)、高分子材料、分離程序、固態物理與化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學工程實驗(一)、化學工程實驗(二)、物理化學實驗 界面科學、固體廢棄物處理、高分子物理、工業廢水處理、化學工業減廢、微生物概論 四年級程序設計、程序控制、儀器分析、材料工程實驗、化學工程實驗(三)、儀器分析實驗 特用合成樹脂概論、生醫材料工程、半導體製程概論、高分子加工、化工機械、生物化工、精密分離概論、化工程序電腦輔助設計、專題研究課程說明28大學部課程之組成(1/2)通識課程專業必修(共計 83 學分大學部課程之組成(2/2)紮實而完整之實習與實驗課程核心必修課程均安排每週1小時之實習課普通化學實驗(一上、一下)有機化學實驗(二上、二下)物理化學實驗(三上、三下)化學工程實驗(一)(三上)化學工程實驗(二)(三下)化學工程實驗(三)(四下)材料工程實驗(四上)儀器分析實驗(四下)專題研究(學士論文)課程提供實作與論文訓練電腦輔助程序設計課程提供設計能力與工程專案訓練課程說明29大學部課程之組成(2/2)紮實而完整之實習與實驗課程課程說明大學部課程開課狀況統計課程類別數學及基礎科學數學及基礎科學工程專業課程工程專業課程(包含設計實作)通識課程必修選修必修選修必修選修總學分數40841463140/4841/8731總學分數百分比 34%61%22%學位必要總學分數142必修科目:114學分,選修科目:專業課程選修(含工學院共同科)至少26學分。AC-2004+認證規範4最低要求最低總學分數3755最低百分比25%37.5%課程說明30大學部課程開課狀況統計課程類別數學及基礎科學工程專業課程(大學部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1/2)課程說明31大學部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1/2)課程說明31大學部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2/2)課程說明32大學部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2/2)課程說明32研究所課程之組成(95學年)課程類別課程類別課程名稱(代碼、名稱)課程名稱(代碼、名稱)學分數學分數備註備註數學及數學及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工程專工程專業課程業課程必修必修專題討論、論文7A組必選修必選修1.高等流體力學、高等熱量與質量傳送2.高等化工熱力學、高等化學反應工程122科至少選1科選修 陶瓷顯微結構加工、陶瓷粉末製程、膠體與粉粒體技術、高分子加工原理、薄膜分離程序、高等程序分析與模擬、材料結構與物性、高分子特論、特用化學材料、高分子流變、固液分離學、模式應用、程序最適化、程序整合、程序合成與設計、精密分離特論 41 應用統計熱力學、高分子學原理、高等高分子化學、高等物理化學、高等高分子物理、高等固態物理與化學、高等數值分析21課程總學分數課程總學分數最低畢業學分數:最低畢業學分數:31(含論文含論文)2160課程佔畢業學分數百分比68%194%課程說明33研究所課程之組成(95學年)課程類別課程名稱(代碼、名稱)學研究所課程開課狀況統計課程類別數學及基礎科學工程專業課程(包含設計實作)必修選修必修選修最低畢業學分數(含論文)312119412160佔畢業學分數百分比 68%194%學位必要總學分數31必修科目:專題討論 3學分,論文4學分A組必修科目:高等流體力學、高等熱量與質量傳送 2科至少選1科 高等化工熱力學、高等化學反應工程 2科至少選1課程說明34研究所課程開課狀況統計課程類別數學及基礎科學工程專業課程(研究所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1/2)課程說明35研究所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1/2)課程說明35研究所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2/2)課程說明36研究所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2/2)課程說明36教學成效與評量學生課業成績教師教學評鑑專業課程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實習/實驗課程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畢業生/校友學習成果問卷調查業界聘僱問卷調查教學成效與評量37教學成效與評量學生課業成績教學成效與評量37學生課業成績透過嚴格之課堂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專題報告、實驗前後之口試與筆試等要求,確保學生之學習成效。大學部每學期1/2學生人數平均達35人(統計93.195.1),退學人數每學年平均達33人(統計9395)。大學部學生考取公私立大學研究所人數約達畢業人數之28.7%(只計正取生)。教學成效與評量38學生課業成績透過嚴格之課堂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專題報告、實教師教學評鑑(1/2)教學成效與評量39教師教學評鑑(1/2)教學成效與評量39教師教學評鑑(2/2)教學成效與評量40教師教學評鑑(2/2)教學成效與評量40專業課程 學生滿意度調查教學成效與評量41專業課程 學生滿意度調查教學成效與評量41實習/實驗課程 學生滿意度調查教學成效與評量42實習/實驗課程 學生滿意度調查教學成效與評量42大學部問卷-系友就業調查產業別電子業化工業教育行政研究中心服役/待役升學其他近五年系友(%)16.0 0.0 0.0 0.0 17.3 65.3 1.3 畢業5年以上系友(%)31.9 27.7 12.8 12.8 2.1 10.6 2.1 畢業年數0-56-1011-1516-2021人數比例63.1 14.8 11.5 4.1 6.6 教學成效與評量43大學部問卷-系友就業調查產業別電子業化工業教育行政研究中心服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1/3)校友有效問卷121份 雇主有效問卷24份 教學成效與評量44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1/3)校友有效問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2/3)74%系友同意本身從事與畢業系所領域相關的工作88%雇主非常認同或認同本系畢業生整體素質 60%雇主非常認同或認同本系畢業生的整體專業素養 教學成效與評量45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2/3)74%系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3/3)校友與雇主滿意度相當一致,惟對核心能力一(運用數學、物理、化學及材料知識的能力)之差異較大:雇主之滿意度低於校友校友與雇主滿意度較高者均為核心能力十(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與十一(審慎的工作態度與安全的作業意識)校友與雇主滿意度最低者均為核心能力十四(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其他滿意度較低者維核心能力七(規劃及執行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系統的能力)、十二(認識時事議題與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與十三(人文素養及關懷社會的情懷)教學成效與評量46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大學部)(3/3)校友與雇主研究所問卷-系友就業調查統計畢業年數0-56-1011-1516-20人數比例74.5 19.1 4.3 2.1 產業別電子業化工業研究中心教育行政服役/待役升學其他近五年系友(%)27.3 18.2 3.0 0.0 24.2 21.2 6.1 畢業5年以上系友(%)35.7 21.4 0.0 21.4 7.1 7.1 7.1 教學成效與評量47研究所問卷-系友就業調查統計畢業年數0-56-1011-15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1/3)校友有效問卷44份 雇主有效問卷13份 教學成效與評量48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1/3)校友有效問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2/3)75%系友同意本身從事與畢業系所領域相關的工作77%雇主非常認同或認同本系畢業生整體素質 77%雇主非常認同或認同本系畢業生的整體專業素養教學成效與評量49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2/3)75%系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3/3)較之大學部,校友與雇主之滿意度均較高校友與雇主滿意度相當一致,惟對核心能力四(規劃與執行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八(撰寫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業論文的能力)與十五(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之差異較大:核心能力十五為雇主之滿意度高於校友就雇主而言,滿意度最低者為核心能力八(撰寫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業論文的能力)與十三(認識時事議題與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就校友而言,滿意度最低者為核心能力十五(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教學成效與評量50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成效與課程設計(研究所)(3/3)較之大學部大學部學生修習 專題研究學學年年度度9192939495學學期期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人人數數17242523232220211935教學成效與評量51大學部學生修習 專題研究學9192939495學上下上下上下大專生參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年年度度學生學生姓名姓名計畫名稱計畫名稱備註備註93 詹子欣微生物發酵生產聚羥基烷酯之結構分析與性質測定研究創作獎94 周怡婷以聚醯胺酸酯製備高折射率聚醯亞胺-二氧化鈦混成光學薄膜及其性質研究94 吳建志連續式熱擴散塔於重氫提煉效率之研究教學成效與評量52大專生參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年度學生計畫名稱備註93詹子欣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之表現 93學年度大學部學生詹子欣同學獲得國科會大專學生專題研究補助,同時由於研究成果傑出,獲得93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詹子欣同學獲得獎狀及獎金1萬元,國科會於詹同學研究所兩年期間,每月均獎助1萬元,指導教授也獲頒指導有方獎牌一面。本系學生參與台灣化學工程學會舉辦的2006-2007年度程序設計競賽從全國各大專院校菁英中脫穎而出,趙永康同學榮獲第一名,另余秋霞、陳惠雯、吳度德之隊伍獲得第三名,在本系系務會議表揚並頒發獎狀。教學成效與評量53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之表現 93學年度大學部學生詹子欣同學獲得國教師研究表現(1/5)類別類別一般計劃案一般計劃案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科學委員會合計合計件數件數金額金額件數件數金額金額件數件數金額金額93學年度2件1,094,00015件7,543,60017件11,200,80094學年度2件450,00013件10,893,00015件11,343,00095學年度12件10,737,00012件10,737,000教學成效與評量54教師研究表現(1/5)一般計劃案國家科學委員會合計件數教師研究表現(2/5)類別期刊論文發表期刊論文發表出席學術會議出席學術會議件次數國內國外合計國內兩岸及國際合計93學年度20254542135594學年度19405925497495學年度121931153348教學成效與評量55教師研究表現(2/5)類別期刊論文發表出席學術會議國內國外合教師研究表現(3/5)評鑑中心統計WOS(Web of Science,網路版本期刊文獻索引資料庫)2002年至2006年臺灣各校學術研究成果本所表現列名全國前十名教學成效與評量56教師研究表現(3/5)評鑑中心統計WOS(Web of Sc教師研究表現(4/5)化工學門2002-2006年期刊論文統計順序5年總篇數順序5年總引用次數1國立臺灣大學(607)1國立臺灣大學(1,750)2國立成功大學(508)2國立成功大學(1,565)3國立臺灣科技大學(316)3國立交通大學(1,246)4國立清華大學(294)4國立清華大學(1,107)5中原大學(228)5中原大學(978)6國立交通大學(225)6國立臺灣科技大學(906)7國立中興大學(198)7大同大學(827)8大同大學(189)8國立中興大學(768)9淡江大學(184)9國立中央大學(561)10國立中央大學(169)10元智大學(416)11元智大學(137)11淡江大學(313)12長庚大學(105)12逢甲大學(301)13南亞技術學院(94)13長庚大學(273)14逢甲大學(91)14國立中正大學(248)15國立中正大學(89)1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10)16國立臺北科技大學(82)16國立中山大學(196)化工學門涵蓋 4個WOS學科Energy&Fuels、Engineering,Chemical、Engineering,Petroleum、Polymer Science。教學成效與評量57教師研究表現(4/5)化工學門2002-2006年期刊論文統教師研究表現(5/5)化工學門2002-2006年期刊IF值權重積分統計順序學校名稱IF總積分IF平均積分1國立臺灣大學989.31.62國立成功大學811.91.63國立清華大學565.11.94國立交通大學486.82.15國立臺灣科技大學475.01.46國立中興大學376.31.97中原大學330.51.58大同大學311.41.69國立中央大學265.11.610淡江大學221.81.2教學成效與評量58教師研究表現(5/5)化工學門2002-2006年期刊IF值持續改善與發展教育目標評估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規劃師資規劃設備空間之改善行政支援與經費認證規範與作業持續改善與發展59持續改善與發展教育目標評估持續改善與發展59教育目標評估依據畢業校友之表現與雇主之評價,檢討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修改本系問卷調查表內容使其能切實反映教學成果。持續改善與發展60教育目標評估依據畢業校友之表現與雇主之評價,檢討教育目標與核教育目標評估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草擬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系務會議制定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教育成果評量方法教師制訂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要點評量學科成效評量一般教學評鑑專業課程滿意度調查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系友問卷調查業界聘僱問卷調查分析評量結果主任通知教師評量結果並建議改進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修定教育目標學生核心能力教育成果評量方法 課程委員會及系務會議提出教學課程改進計畫持續改善與發展61教育目標評估認證工作小組同仁及系務會議草擬諮詢委員會系務會議學生學習透過大一雙導師制度,加強對個別學生之輔導。加強新生之教育訓練,提升對系所之認識,並建立正確求學態度。改進實習課之實作成效。實施研究生對大學生之補救學習作法。依據學生表現分析結果,增加大學部申請入學名額。持續改善與發展62學生學習透過大一雙導師制度,加強對個別學生之輔導。持續改善與教師教學教師教學評鑑成績不佳者之處置:專任教師逐級檢討列入考評;兼任教師不予續聘。加強利用教學支援平台,以達成教材電子化與輔助教學之成效。依據個別課程之學習成效調查結果,由教師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持續改善與發展63教師教學教師教學評鑑成績不佳者之處置:專任教師逐級檢討列入考課程規劃依據畢業校友之認知與表現,檢討課程內容之調整,以及於既有課程中加強特定核心能力之教學改進作法。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規劃及執行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系統的能力撰寫化學工程或材料工程專業論文的能力認識時事議題與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人文素養及關懷社會的情懷加強延聘產業界先進之演講,提升學生對產業發展與職場能力之了解。增加工廠參觀之安排,提升學生對製程之了解。持續改善與發展64課程規劃依據畢業校友之認知與表現,檢討課程內容之調整,以及於師資規劃 97學年度擬增聘1-2名教師持續改善與發展65師資規劃持續改善與發展65設備空間改善工學院自94年起推動實驗室優質化方案,主要整併同質性之實驗室與重新規劃各系使用空間。工學院精密儀器實驗室建立計畫,主要整合全校整體功能性儀器設備。工學院CAE電腦輔助工程教室擴大與改善計畫,主要大幅增加教室空間與功能,強化電腦輔助教學。持續改善與發展66設備空間改善工學院自94年起推動實驗室優質化方案,主要整行政支援與經費持續提昇系所辦學績效爭取校內外各項學術資源加強系友募款工作 爭取系所儀器設備等軟硬體改善經費爭取認證作業所需之人力與經費等學校行政支援持續改善與發展67行政支援與經費持續提昇系所辦學績效爭取校內外各項學術資源持續系認證規範與作業(1/2)上學期(9月份1月份)與下學期(2月份6月份)開學前收集課程綱要。期末考前進行授課滿意度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調查資料和意見,發放教師參考。期末考結束後,收集學習歷程資料。期末考結束後,收集該學期學生學籍異動狀況和原因。下學期(5月份6月份)畢業考前後進行畢業同學問卷調查與資料分析。收集應屆畢業班同學研究所考試和就業資料。持續改善與發展68系認證規範與作業(1/2)上學期(9月份1月份)與下學期(系認證規範與作業(2/2)暑假(7月份8月份)進行校友和業界問卷調查與資料分析。籌備及進行各項招生事宜。籌備及進行新生訓練。各學期中召開課程委員會議檢討各學科教學成果。召開諮詢委員會議提供相關意見。持續進行召開系務會議,檢討教育成效並予改善修正,調整下學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如有必要,適度調整本系教育目標和預期學習成果。持續改善與發展69系認證規範與作業(2/2)暑假(7月份8月份)持續改善與發結語 為確保達成系所教育目標及學生學習成果,本系除了將於課程委員會、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小組會議及系務會議中進行定期評估外,並將定期召開諮詢委員會議,邀請業界及學術界、家長和其他校外公正人士,對本系教育學生之教育成果及教育目標,加以具體檢視及提供意見。本系將據以進行持續之改善。本系亦將遵照諸位委員之意見,積極進行未盡完善之處的改進。結語70結語 為確保達成系所教育目標及學生學習成果,本系謝謝各位敬請指教淡江大學淡水校園2007.10.0871謝謝各位敬請指教淡江大學淡水校園2007.10.08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