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疾病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0913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疾病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乳腺癌疾病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乳腺癌疾病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乳腺癌疾病知识1乳腺癌疾病知识2 2全球新增乳腺癌病例138万例GLOBOCAN 20082全球新增乳腺癌病例138万例GLOBOCAN 20083 3中国女性第二位杀手近近1717万万/年新增病例年新增病例3中国女性第二位杀手近17万/年新增病例4 4病因学 病因:确切病因仍不清楚病因: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激素长期刺激,主要为雌激素月经初潮早(早于12岁)绝经晚(晚于50岁)未育良性不典型增生病史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房曾有癌症史其他危险因子高脂饮食、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曾长期或一次大剂量接受电离辐射4病因学病因:确切病因仍不清楚激素长期刺激,主要为雌激素5 5乳腺肿瘤的病理分类上皮组织来源上皮组织来源 非浸润性(原位癌)非浸润性(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 早期浸润性早期浸润性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早期浸润性小叶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浸润性 非特殊型非特殊型 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腺癌 特殊型特殊型 乳头状癌、粘液腺癌、乳头乳头状癌、粘液腺癌、乳头pagetpaget病、腺管样癌病、腺管样癌 罕见型罕见型 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类癌、未分化癌、分泌型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类癌、未分化癌、分泌型癌局限于基底膜以内,转移少,预后好5乳腺肿瘤的病理分类上皮组织来源局限于基底膜以内,转移少,预6 6乳腺的解剖结构壶腹部壶腹部coopercooper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内乳内乳淋巴结淋巴结 腺叶(1520个)腺小叶小乳管腺泡腺叶腺叶乳管窦乳管窦腺泡腺泡乳管乳管小叶小叶乳晕腺乳晕腺乳头乳头乳晕乳晕6乳腺的解剖结构壶腹部cooper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内乳7 7病程及发展 局部扩展局部扩展 淋巴道播散淋巴道播散:腋淋巴: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就诊结转移率很高。就诊时时50-70%50-70%已有腋淋已有腋淋巴结转移。巴结转移。血道播散血道播散:最常见肺,:最常见肺,其次为骨,肝,软组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等。织,脑,肾上腺等。临床确诊时月临床确诊时月5-15%5-15%已有远处转移。已有远处转移。7病程及发展局部扩展8 8T:Tumor(肿瘤最大直径)T1T1:20 mm 20 mm T1a:T1a:1mm1mm,5mm5mmT1b:T1b:5mm 5mm,10mm10mmT1c:T1c:10mm 10mm,20mm20mmT1mi:1 mm T1mi:1 mm 8T:Tumor(肿瘤最大直径)T1:20 mm 9 9T:Tumor(肿瘤最大直径)T4T4:无无论论肿肿瘤瘤大大小小,侵侵及及胸胸壁壁和和/或皮肤(破溃或皮肤结节)或皮肤(破溃或皮肤结节)T4aT4a:侵侵及及胸胸壁壁,不不含含单单独独的的胸胸大大肌侵犯肌侵犯T4bT4b:皮皮肤肤破破溃溃和和/或或同同侧侧卫卫星星结结节节和和/或或水水肿肿(包包括括橘橘皮皮样样外外观观),并且不满足炎性乳癌的诊断标准并且不满足炎性乳癌的诊断标准T4cT4c:同时具备:同时具备T4aT4a和和T4bT4bT4dT4d:炎性乳癌:炎性乳癌9T:Tumor(肿瘤最大直径)1010N0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N1:同同侧侧可可移移动动的的I I,II II级级腋腋淋淋巴巴结转移结转移N2N2:同同侧侧固固定定的的的的I I,II II级级腋腋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或移或无无腋腋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证证据据但但临临床床检检测测到内乳淋巴结转移到内乳淋巴结转移N3N3:IIIIII级级腋腋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伴伴或或不不伴伴I I,II II级淋巴结转移或级淋巴结转移或临临床床检检测测到到内内乳乳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同同时伴有时伴有I I,II II级腋淋巴结转移级腋淋巴结转移或或同同侧侧锁锁骨骨上上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伴伴或或不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受侵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受侵锁骨上淋巴结顶部腋窝III级中部腋窝II级腋窝静脉底部腋窝I级胸小肌Halsteds韧带内乳淋巴结cN:Node(区域淋巴结)10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顶部腋窝III级中1111pN0pN0:无组织学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无组织学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pN1:微微转转移移;或或转转移移至至1-31-3个个腋腋淋淋巴巴结结;和和/或或临临床床无无发发现现,通通过过前前哨哨淋淋巴巴结结活活检检发发现现的的内内乳乳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 pN1mipN1mi:微微转转移移(瘤瘤灶灶大大于于0.2mm0.2mm和和/或或多多于于200200个个细细胞,但小于或等于胞,但小于或等于2.0mm2.0mm)pN2pN2:4-94-9个腋淋巴结个腋淋巴结或或临床发现临床发现的的内乳淋巴结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没有腋淋巴结转移转移而没有腋淋巴结转移N3N3:1010个及以上个及以上的腋淋巴结转移的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或临临床床发发现现的的内内乳乳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伴伴一一个个或或以以上上的的腋腋淋淋巴结转移巴结转移或或3 3个个以以上上的的腋腋淋淋巴巴结结转转移移,伴伴临临床床无无发发现现,通通过过前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的内乳淋巴结转移哨淋巴结活检证实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Node(区域淋巴结)0.2-2mm或超过200个细胞pN1a:1-3个淋巴结(至少一个肿瘤2.0mm)pN2a:4-9个淋巴结(至少一个肿瘤直径2.0mm)pN2a:10个腋淋巴结(至少一个瘤灶2.0mm);或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11pN0:无组织学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Node1212M:Metastases(远处转移)M0M0:无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 M1M1:有远处转移:有远处转移脑转移皮肤对侧乳腺肺肝骨局部淋巴结局部浸润或播散原发灶局部浸润常见转移部位12M:Metastases(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脑转1313治疗目的和手段早期局部晚期晚期/转移治愈降低分期姑息治疗13治疗目的和手段早 期局部晚期晚期/转移治愈降低分期1414治疗目的和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基础治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姑息治疗14治疗目的和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基础治疗1515根治性和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根治性和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切口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切口腋窝淋巴结肿瘤手术治疗保乳手术肿瘤切口肿块广泛切除术肿块广泛切除术四分之一切除术四分之一切除术肿瘤切口15根治性和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切口 1616化疗的目的是根除肿瘤细胞化疗的目的是根除肿瘤细胞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较单药更有效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较单药更有效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单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单抗靶向治疗)的联合的联合化学治疗16化疗的目的是根除肿瘤细胞化学治疗1717剂量与疗效剂量强度剂量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强度 剂量强度剂量强度:治疗间歇期不变,增加每次用药剂量治疗间歇期不变,增加每次用药剂量 时间强度(剂量密集):每次用药剂量不变,缩短用药间歇时间时间强度(剂量密集):每次用药剂量不变,缩短用药间歇时间提高耐受性提高耐受性 运用耐受性好的药物,以增加剂量强度运用耐受性好的药物,以增加剂量强度 运用支持疗法减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运用支持疗法减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17剂量与疗效剂量强度/时间强度1818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机理机理:局部区域治疗后可能有微转移,而导致病变复发局部区域治疗后可能有微转移,而导致病变复发 目的目的:减少局部区域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减少局部区域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目的:目的:在在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手术)前缩减肿瘤体积前缩减肿瘤体积(减瘤减瘤)其他优点其他优点:为为“无法手术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机会的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扩散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扩散 杀死微转移肿瘤细胞杀死微转移肿瘤细胞 评估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评估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 18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1919乳腺癌有效药物单药有效率超过50%的药物紫杉醇紫杉醇多西他赛多西他赛阿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异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19乳腺癌有效药物单药有效率超过50%的药物2020常用联合化疗的方案药物 缩写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 CM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5-氟尿嘧啶 CA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 CE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强的松 CMFVP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 AC-T表柔比星,环磷酰胺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 EC-T20常用联合化疗的方案药物 2121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endocrinetherapyendocrinetherapy 又称又称激素治疗激素治疗hormonalTherapyhormonalTherapy。激。激素是由机体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素是由机体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对特定的组织或细胞(称为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特有的效用。对特定的组织或细胞(称为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特有的效用。乳腺癌对雌激素有依赖性,即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受雌激素的影响,乳腺癌对雌激素有依赖性,即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受雌激素的影响,抗雌激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抗雌激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19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来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20世纪70年代,三苯氧胺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里程碑。90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又使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1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2222ER和PR ERER可分为可分为ERER 和和ERER ErEr 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能够通过经典的能够通过经典的EREERE途径活化基途径活化基因转录。因转录。雌激素如雌二醇弥散于核中和其雌激素如雌二醇弥散于核中和其结合,雌激素结合的结合,雌激素结合的ERER异构体异构体变换空间构象导致其与变换空间构象导致其与Hsp90Hsp90的的分离,加上协同活化因子的作用分离,加上协同活化因子的作用使单体二聚化,进一步活化转录使单体二聚化,进一步活化转录机制,调控基因表达。机制,调控基因表达。ERER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雌激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雌激素受体,其生理重要性还不素受体,其生理重要性还不十分清楚十分清楚PR蛋白合成受ER所调控,因此其水平可能提示ER的功能。ER和PR共同表达常表示肿瘤对内分泌治疗有更好的反应。在所有乳腺癌中ER-/PR+的患者占5%左右,这可能是由于ER检测假阴性的存在或PR有独立于ER的调节通路。此类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与ER阳性肿瘤类似。22ER和PRER可分为ER和ERPR蛋白合成受ER所调2323激素受体测定与内分泌治疗关系 激素受体: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受体测定与疗效有明确关系受体测定与疗效有明确关系 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50-60%50-60%;阴性者低于;阴性者低于10%10%同时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可达同时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0%70%以上。以上。受体阴性的细胞常是分化较差的。受体阳性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好受体阴性的细胞常是分化较差的。受体阳性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好 用于制定治疗方案。用于制定治疗方案。23激素受体测定与内分泌治疗关系激素受体:242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按其作用机制分为三类:按其作用机制分为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sestrogenreceptors调变剂及雌激素拮抗剂调变剂及雌激素拮抗剂 雌激素衍生物:如三苯氧胺雌激素衍生物: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oxifen、托瑞米芬、托瑞米芬toremifenetoremifene 非甾体复合物:如非甾体复合物:如 雷洛昔芬雷洛昔芬raloxifeneraloxifene 甾体类复合物:具有极高抗雌激素作用甾体类复合物:具有极高抗雌激素作用如氟维司群如氟维司群fulvestrantfulvestrant 孕酮类药物孕酮类药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romataseinhibitors 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氨鲁米特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氨鲁米特 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按其结构分为:甾体类、非甾体类;按其结构分为:甾体类、非甾体类;按其作用分为:可逆性、非可逆性。按其作用分为:可逆性、非可逆性。卵巢去势:卵巢去势:手术、放疗、药物(手术、放疗、药物(LHRHLHRH类似物去势和化疗去势)类似物去势和化疗去势)2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按其作用机制分为三类:2525FSH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卵巢肾上腺雄性激素芳香化酶ACTHLH,FSH雌激素正常的靶器官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雌激素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激素生理发生芳香化的部位脂肪皮肤肝脏毛囊肌肉乳腺肿瘤脑25FSH 促卵泡激素 LH 促黄体生成素 2626FSH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卵巢肾上腺雄性激素芳香化酶ACTHLH,FSH雌激素正常的靶器官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激素生理发生芳香化的部位脂肪皮肤肝脏毛囊肌肉乳腺肿瘤脑26FSH 促卵泡激素 LH 促黄体生成素 2727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27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