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应用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89316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的应用中医传统疗法于急诊科的应用1 1.大承气汤灌肠治疗不完全性大承气汤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n适应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脓毒症患者,多患有动力性肠梗适应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脓毒症患者,多患有动力性肠梗阻,我科运用大承气汤灌肠,对解除梗阻,回复肠道正常功阻,我科运用大承气汤灌肠,对解除梗阻,回复肠道正常功能有明显效果。能有明显效果。n方药:大黄方药:大黄30g(后下),枳实(后下),枳实15g,厚朴,厚朴15g,芒硝,芒硝30g(后下)莱菔子(后下)莱菔子15g。水煎取液。水煎取液200-300ml,温度,温度30度。度。n方法:先备一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润滑,以便插方法:先备一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润滑,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一般约肛门,插入深度一般约10-30cm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灌肠筒滴入,保留液经灌肠筒滴入,保留2-3小时,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小时,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2.针灸治疗晕厥n治法 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n主穴 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n配穴 虚证者加气海、关元、百会;实证者加合谷、太冲。n操作 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2.针灸治疗晕厥治法 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33.耳穴压豆法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耳穴压豆法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血压病n适应症: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焦虑症等。适应症: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焦虑症等。n取穴:降压沟、肝、神门、交感、皮质下。取穴:降压沟、肝、神门、交感、皮质下。n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敷,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次为一个疗程。n注意事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注意事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体弱者按压宜轻。3.耳穴压豆法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适应症:高血压病合并44.耳穴压豆治疗焦虑、失眠等n操作规范:n神门、心、交感、皮质下、肝;n 操作: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一分钟左右。4.耳穴压豆治疗焦虑、失眠等操作规范:55.针灸治疗抽搐n治法 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阳明穴为主。n主穴 水沟 内关 合谷 太冲n配穴 发热者加大椎、曲池;神昏者加十宣、涌泉;痰盛者加阴陵泉、丰隆;血虚者加血海、足三里。n操作 毫针泻法。5.针灸治疗抽搐治法 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以督脉及手足厥阴、66.刮痧法治中暑n适应症:暑痧。本症多发于夏暑之季,因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所伤,而突然出现头晕、头痛、脘闷、腹痛、身热不扬,倦怠乏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晕倒。n操作方法:在背脊部(后正中线两侧),胸腹部鸠尾穴,及颈项、肘窝、腘窝处,以细瓷碗边或光边硬币沾油或水反复自上而下轻刮之,直至局部皮肤泛红或显示出紫暗色痧点为止。n注意事项:血小板低下者、病危的要谨慎刮拭;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刮痧不必强行出痧;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刮痧后饮热水一杯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刮痧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约3小时)后才可洗浴。6.刮痧法治中暑适应症:暑痧。本症多发于夏暑之季,因感受时令77.高热n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n主穴 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n配穴 风热者加鱼际、外关;肺热者加尺泽;气分热盛者加内庭;热入营血者加内关、血海、抽搐者加太冲;神昏者加水沟、内关。n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耳尖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咽喉痛配少商、商阳放血。7.高热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88.中药热腌包外敷治疗寒性腹痛中药热腌包外敷治疗寒性腹痛n适应症:以腹痛缩缩、时作时止、喜暖喜按、小便清适应症:以腹痛缩缩、时作时止、喜暖喜按、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为主症,或长、舌淡苔白脉沉紧为主症,或/和有生冷饮食、腹部和有生冷饮食、腹部受凉之诱因为辨证要点,胃肠炎、胃痉挛多见。受凉之诱因为辨证要点,胃肠炎、胃痉挛多见。n操作规范:吴茱萸操作规范:吴茱萸60g、干姜、干姜60g、小茴香、小茴香60g、粗盐、粗盐250g缝合于脉诊包大小的药包中,使用时微波炉加热,缝合于脉诊包大小的药包中,使用时微波炉加热,外再包一层可换洗的布,即可外敷患处。外再包一层可换洗的布,即可外敷患处。n禁忌症:外科急腹症、腹痛原因不明者、孕产妇、皮禁忌症:外科急腹症、腹痛原因不明者、孕产妇、皮肤破损处均禁用;热证、实证患者慎用。肤破损处均禁用;热证、实证患者慎用。8.中药热腌包外敷治疗寒性腹痛适应症:以腹痛缩缩、时作时止99.针灸治疗痛经(实证)n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n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n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n操作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9.针灸治疗痛经(实证)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10痛经(虚证)n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n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n配穴 气虚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n操作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痛经(虚证)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1110.针灸治疗内脏绞痛心绞痛n治法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n主穴 内关 阴郄 膻中n配穴 气滞血瘀者加血海、太冲。n操作 毫针泻法。10.针灸治疗内脏绞痛心绞痛治法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12内脏绞痛胆绞痛n治法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n主穴胆囊穴 阳陵泉 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n配穴 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黄疸者加至阳;发热者加曲池、大椎。n操作 毫针泻法。内脏绞痛胆绞痛治法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13内脏绞痛肾绞痛n治法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n主穴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n配穴 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委阳、合谷。n操作 毫针泻法。内脏绞痛肾绞痛治法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1411.针灸治疗牙痛n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阳明经穴为主。n主穴 合谷 颊车 下关n配穴 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n操作 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3分钟。配穴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11.针灸治疗牙痛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阳明经穴为主1512.针灸治疗呕吐n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n主穴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n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操作;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12.针灸治疗呕吐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1613.针灸治疗呃逆n呃逆,又称膈肌痉挛,系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所出现的一种症状。正常人有时也会发生呃逆,属于生理性的。但如呃逆为持续性,并与进食无关,则常为病理性。呃逆的病因分为反射性、中枢性、代谢障碍性和精神性四类,多与各种疾病有关。n针剂治疗目前国内报道较多,如分别针刺攒竹、少商穴、迎香穴、双侧膈俞穴,1次有效率可达90%以上,也可同时针刺足三里、三三阴交、配内关、太冲穴,缓解率可明显提高。n n耳针:膈、胃、肝、脾等穴为主,在穴区找压痛点、强刺激。13.针灸治疗呃逆呃逆,又称膈肌痉挛,系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