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章:社會心理學第十章: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研究什麼社會心理學家研究什麼?社會認知社會認知認知失諧、歸因論認知失諧、歸因論態度的行成與改變態度的行成與改變第十章: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研究什麼?1社會心理學:定義定義:瞭解及解釋個體如何被他人實際的存在(贊同態度)、想像的存在(勤勉度)或隱含的存在(他人會伸出援手)而影響其個人的思個人的思考、感覺與行動。考、感覺與行動。本書的研究結果:具誇文化性?(常過度類化)(如通姦)人們如何思考、感覺與行為有誇文化的相似性。首先探討如何思考自己與他人如何思考自己與他人。社會心理學:定義定義:瞭解及解釋個體如何被他人實際的存在(贊2社會認知?社會認知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是一種思考過程。人們知覺及解釋有關自己或他人的訊息。兩種有關連的理論包括認知一致性認知一致性理論理論與與歸因理論歸因理論。社會認知?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是一種3認知一致性認知一致性理論Festinger&Calsmith 的實驗研究:目的是研究受試者是否因為期待實驗作業,而影響作業表現。測量酬勞與最後報告出的作業感覺之間測量酬勞與最後報告出的作業感覺之間的關係。的關係。結果:僅獲一元的酬勞受試者認為作業的興趣度,遠比二十元受試者或對照組要高許多。(圖10-1)為何較少導致較多?認知一致性理論Festinger&Calsmith 的4認知失調(失諧)較少酬勞報告興趣高較少酬勞報告興趣高,因為他們經歷認知失調(失諧)-想法與行為不一致。所以必須找一理由,拉近行為與想法的差距。他們改變對作業的想法,配合自己的行為。減低不愉快感覺認知失調的條件(圖10-2)認知失調(失諧)5自我知覺自我知覺論一般人認為想法引發行為,自我知覺論認為情況相反,是從自己的行為推論自己的想法(當是從自己的行為推論自己的想法(當不確定想法時,會以旁觀者角度觀察自己的行不確定想法時,會以旁觀者角度觀察自己的行以此理論解釋Festinger 的實驗:認知失諧論是修改想法修改想法而自我知覺論是形成想形成想法法,區分-觀感清楚度與界線明確度(助選法員)自我知覺論是歸因理論的特殊情形。自我知覺論一般人認為想法引發行為,自我知覺論認為情況相6歸因理論解決認知失諧,恢復認知一致的方法是作行為歸因。自我知覺論的核心在形成歸因。解釋自解釋自己與他人的行為(為什麼我或他這麼做?)己與他人的行為(為什麼我或他這麼做?)Heider 是歸因論早期的領導者:透過歸因解釋觀察到的行為,進而指導稍後的行為進而指導稍後的行為。(如被撞倒,是人匆忙或魯莽,影響我們的反應)歸因理論解決認知失諧,恢復認知一致的方法是作行為歸因。自我7基本歸因基本歸因:個人(又稱內在或性格)歸個人(又稱內在或性格)歸因與情境歸因因與情境歸因(事件、環境、他人事件、環境、他人。作歸因時常使用心智捷徑,因而可能造成決策的扭曲或偏誤基本歸因偏誤基本歸因偏誤:過度作個人歸因,忽略情境歸因是普遍現象故稱基本歸因偏誤基本歸因基本歸因:個人(又稱內在或性格)歸因與情境歸因(事件8心智捷徑與歸因偏誤心智捷徑與歸因偏誤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普遍或非普遍效果(common and uncommon effects)個人主義(personalism)基本歸因偏誤:過度作個人歸因,忽略情境歸演員-觀眾效果(actor-observer effect)自助偏誤(self-serving biases)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心智捷徑與歸因偏誤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9態度的形成與改變態度影響個體的思想、感覺與行為。是態度影響個體的思想、感覺與行為。是一種價值觀、對某人的信念或觀點一種價值觀、對某人的信念或觀點。態度是經由學習對人、事、或理念所採取得相當穩定與持久的評價。構成的三要素構成的三要素:認知、行為與情感。你對人、事的態度是依你對它的思考、情感與行為而決定的。態度的形成與改變態度影響個體的思想、感覺與行為。是一種價值觀10態度的形成與改變態度由學習而形成:獎勵或強化、觀察學習態度的改變元素:個人特質個人特質(動機、興趣、知識或推理技能)訊息發送者特質訊息發送者特質(喜歡或信賴他)訊息本身內容(論點、片面或平衡論點)態度改變了,行為會跟著改變嗎?不一定。(尤其態度是更強烈、更特定、背後擁有更多訊息及經歷的態度)態度的形成與改變態度由學習而形成:獎勵或強化、觀察學習11什麼是喜歡、愛、及人際吸引?喜歡、愛某人或被某人吸引是重要態度。這些影響態度,也被態度影響。喜歡、愛、友誼、親密關係是重要的基喜歡、愛、友誼、親密關係是重要的基本需求。本需求。喜歡及人際吸引的理論學習論觀點學習論觀點:喜歡他人常因為被他人讚美,因此為正向強化、獲得報酬獲得報酬。什麼是喜歡、愛、及人際吸引?喜歡、愛某人或被某人吸引是重要態12喜歡及人際吸引理論學習論與認知失諧論學習論與認知失諧論結合觀點:公平或平衡理論認為公平或平衡理論認為,人們較容易被與自己有對等關係的人所吸引,即施與受施與受比例平衡的人所吸引。且會期待或努力維持關係中的獎勵與懲罰的平衡,達到認知的一致性。維持兩方等量的喜歡與不喜歡,即互惠原則。喜歡及人際吸引理論學習論與認知失諧論結合觀點:13愛的理論:愛與喜歡的區分愛與喜歡的區分:愛是一種更強烈、更深入的情緒,兩種皆源自被吸引產生。但愛比喜歡更強烈、更直覺、更情緒性、愛比喜歡更強烈、更直覺、更情緒性、更生理性的吸引更生理性的吸引。理論:演化論、依附理論、愛的三角理論。愛的理論:愛與喜歡的區分:愛是一種更強烈、更深入的情緒,兩種14演化論、依附理論演化論演化論:男性與女性在愛的關係中重視的東西不同。誇文化研究皆認同的是:年輕、健康、美麗是擇偶條件。愛的依附論愛的依附論:主張我們與他人產生愛的關係源自同童年期與父母的關係。與嬰兒期形成的三種依附情結有關。依附的三方式:安全、焦慮矛盾、及逃避。演化論、依附理論演化論:男性與女性在愛的關係中重視的東西不同15愛的三角理論(Sternburg)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即(1)親密(intimacy)緊密連結的感覺、分享(2)情慾(passion)結合的強烈慾望、(3)承諾(commitment),決定維持長期關係的想法。三種不同的組合,產生不同種類的愛。(圖10-3)圓熟的愛情慾式愛親密的愛愛的三角理論(Sternburg)基本元素即(1)親密(in16人際吸引因素人際吸引因素心理學家觀察到人際吸引的因素生理激發:實驗熟悉性:接近性:相似性:身體(外表的吸引力):常決定是否約會人際吸引因素心理學家觀察到人際吸引的因素17如何在私人關係中溝通有效的(口語)溝通對成功的人際關係,或成功的婚姻關係是重要的:傾聽、尊傾聽、尊重。重。伴侶間不良溝通因素:一方覺得被忽視、一方覺得被忽視、受傷;觀點未被重視;忽視問題;被打受傷;觀點未被重視;忽視問題;被打斷、談無關話題。斷、談無關話題。如何在私人關係中溝通有效的(口語)溝通對成功的人際關係,或成18性別溝通的差異溝通的性別差異:內容與風格女性較傾向自我揭露,建立關係、支持、女性較傾向自我揭露,建立關係、支持、認可對方。認可對方。男方溝通目的較佔上方、試圖贏得比賽。為避免錯誤解讀,必須瞭解兩性的溝通風格與差異。溝通性別溝通的差異溝通的性別差異:內容與風格溝通19如何在團體中互動?人們處在團體時會產生下面的改變:社會性助益社會性助益(social facilitation)與社會性干擾與社會性干擾(social interference)社會性助益社會性助益:一種現象,當有人場時會提升個體的表現,演員、運動員。社會性干擾社會性干擾:一種現象,當有人場時會降低個體的表現,在不熟悉缺少練習的活動,因為緊張、分心或生理過度激發如何在團體中互動?人們處在團體時會產生下面的改變:20社會性懶散社會性懶散(social loafing)社會性懶散:一種現象,當團體人數增加,每一團員反而會減少自己的努力。實驗(圖10-4)發現自己在場時比真實或假象有人在場都努力。但受到集體主義或個人主義的影響。(個人或團體利益)社會性懶散(social loafing)社會性懶散:一種21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團體決策會因新訊息及趨向團體常模的特性而變得極化一種現象,會擴張團員一開始的想法,使這些想法(或決策)變得更為極端。若團員一開始就朝向冒險的想法,則團體決策過程傾向冒險極化方向。兩個因素:新訊息的產生與移動到團體常模。但太一致性有時使決策付出代價使決策付出代價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團體決策會22群體思考(groupthinking)當關係緊密且對團體的一致性更重於客觀、理性的討論時會產身生群體思考:壓力、有偏見的領導、想法相似的團員及與外界隔離情況會使群體思考更加惡化一種群體決策過程,團員因為太急於達成一致一種群體決策過程,團員因為太急於達成一致的意見,以致無法考慮其他更可行的方案。成的意見,以致無法考慮其他更可行的方案。成員太急於取悅彼此,以致無法做出更佳的決策。員太急於取悅彼此,以致無法做出更佳的決策。(珍珠港事(珍珠港事 件)件)Janis 的群體思考(圖10-5)群體思考的背景條件、徵候、及其造成的錯誤決策。群體思考(groupthinking)當關係緊密且對團體的一23遵從、順從與服從?人們因社會壓力而遵從及順從人們因社會壓力而遵從及順從遵從、或服從而集體自殺(大衛教派,1993,1978蓋亞那900教徒)遵從(遵從(conformity)、順從()、順從(compliance)與服從(與服從(obedience)皆由某一團體的社會影)皆由某一團體的社會影響使個體的行為改變響使個體的行為改變。遵從遵從為符合團體常模、滿足他人的需求、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權威的命令,而改變行為、知覺、信仰、態度。遵從、順從與服從?人們因社會壓力而遵從及順從24遵從Asch 有關有關遵從遵從經典實驗:受試者經典實驗:受試者會選擇從眾行為,選擇錯的會選擇從眾行為,選擇錯的影響遵從的因素團體大小:團體愈大,從眾壓力愈增聚合度:社會地位:中等地位者愈傾向於遵從遵從Asch 有關遵從經典實驗:受試者會選擇從眾行為,25遵從遵從與文化關係:個人主義社會的人遵遵從從較低,集體主義遵從遵從較高一致性程度:團體常模較一致時,遵從較常發生。但僅一位異議者也可大幅度降低從眾壓力。遵從遵從與文化關係:個人主義社會的人遵從較低,集體主義遵從較26順從:遵照某人的要求引出客戶順從的技巧正當性:正當化你的要求,如(你需要它,所以要買相互性:被送物品,必須買產品以作回報低價法:先低價或優惠吸引你購買,再以高價、得寸進尺:順從:遵照某人的要求引出客戶順從的技巧27慢天要價法:還不是全部法:稀有法慢天要價法:28服從心理學家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實驗實驗:關於懲罰對學習的效果,但真實情況是對華倫先生的電擊,是一個服從的實驗是一個服從的實驗。瞭解二次大戰士兵服從大屠殺的命令。實驗結果與預測相反,即只有少數人完全服從命令,大多數只會在135伏特停止,服從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實驗:關於懲罰對29幾乎不可能執行到450伏特。但大家的但大家的預測都錯了。(圖預測都錯了。(圖10-8,10-9)Milgram 實驗告訴我們當面對權威要求實驗告訴我們當面對權威要求時,我們驚人的卑劣服從能力。時,我們驚人的卑劣服從能力。其他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即大部分的受試者會遵照指令對它人施以嚴重的電擊。幾乎不可能執行到450伏特。但大家的預測都錯了。(圖10-830產生利社會行為利社會行為的因素(prosocial behavior)利社會行為是對社會整體或社會成員助益的舉動,且對多數社會成員所讚許的。犧牲自我的權益以幫助他人犧牲自我的權益以幫助他人本節重點,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們如何反應?一些影響因素?產生利社會行為的因素(prosocial behavior)31旁觀者效應實驗:結果發現,受試者知覺到的旁觀受試者知覺到的旁觀者愈多,施以援手的比例愈低。,回應者愈多,施以援手的比例愈低。,回應援助的時間也愈長。(圖援助的時間也愈長。(圖10-10)Kitty鄰居的冷漠態度被稱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他人在場抑制他人在場抑制幫助行為。既使個人的安全被威脅時也幫助行為。既使個人的安全被威脅時也同樣會出現(圖同樣會出現(圖10-10)旁觀者效應實驗:結果發現,受試者知覺到的旁觀者愈多,施以援手32反社會行為:偏見與侵略(攻擊)Darley指出原因是:表現消極是因為尋求表現消極是因為尋求協助本身並非單純事件。(表協助本身並非單純事件。(表10-1)_它指對整體社會或成員責難及有害社會或成員的行為偏見與侵略。偏見(偏見(prejudice):指根據不足或不正確的證據,對其成員形成負面態度,針對團體而延伸到成員。反社會行為:偏見與侵略(攻擊)Darley指出原因是:表現消33社會認知社會認知:社會性的歸類與刻板印象通常我們採取兩種認知策略以瞭解周圍通常我們採取兩種認知策略以瞭解周圍的人:社會性歸類與刻板印象的人:社會性歸類與刻板印象如,性別、職業、年齡、種族、吸引力等作對人作歸類。將具有共通特性的人分為同一類。社會認知:社會性的歸類與刻板印象通常我們採取兩種認知策略以3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們也會用某一典型例子(範本)代表此社會分類中的每一個體,當此範型套用當此範型套用到其他人時,即成為到其他人時,即成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它是學來的,幫助組織對別人知覺,收集大量資訊(預期與特質)。但也造成誤解。負面訊息的提醒,會影響表現,如覺知自己所屬類別負面態度(自我實現預言)。(圖10-1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們也會用某一典型例子(範本)代表此社會分35強盜窟研究:刻板印象、偏刻板印象、偏見能改變見能改變?強盜窟研究:動機與對團體服從傾向也影響刻板印象的採取與否。偏見可以透過合作性活動而降低。侵略(侵略(aggression,攻擊攻擊):意圖對另一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分為敵意性攻擊及工具性攻擊。敵意性攻擊及工具性攻擊。大腦的下視丘與杏仁核及賀爾蒙(雄激素)影下視丘與杏仁核及賀爾蒙(雄激素)影響攻擊行為。另外是環境與文化影響(鼓勵的響攻擊行為。另外是環境與文化影響(鼓勵的文化)。文化)。環境因素如不安、痛苦、或挫敗環境因素如不安、痛苦、或挫敗強盜窟研究:刻板印象、偏見能改變?強盜窟研究:動機與對團體服36暴力暴力:社會學習與敏感遞減化暴力常因社會學習暴力常因社會學習(楷模楷模)而習得而習得 社會學習社會學習決定及攻擊的表現方式決定及攻擊的表現方式。個人主義比集體主義表現更多攻擊行為。如何阻止呢?如何阻止呢?好的楷模:電視。觀看暴力節目好的楷模:電視。觀看暴力節目太多頭造成悲劇太多頭造成悲劇敏感遞減敏感遞減(冷漠、無責任感、(冷漠、無責任感、少生理激發及認知反應)少生理激發及認知反應)暴力暴力:社會學習與敏感遞減化37去個人化去個人化:攻擊者不將受害者視為人去個人化:攻擊者不將受害者視為人。原因:去個人化現象,個體身分感的消失個體身分感的消失,導致掙拖約束,做出社會不接受的舉動。暴民通暴民通常因為隱身於民眾中產生去個人化,導致攻擊常因為隱身於民眾中產生去個人化,導致攻擊行為。行為。Zimbardo 研究(圖10-12)(圖10-13)去個人化去個人化:攻擊者不將受害者視為人。38減少攻擊行為有效方法有效降低攻擊行為方法:觀察無攻擊行觀察無攻擊行為的角色模式為的角色模式產生與侵略性互斥的反應(幽默、同情心)使用認知策略(停止思考攻擊行動)懲罰、發洩攻擊性情緒懲罰、發洩攻擊性情緒等證明無效,反等證明無效,反而增加攻擊而增加攻擊減少攻擊行為有效方法有效降低攻擊行為方法:觀察無攻擊行為的角39個案研究:快速發展的關係個案研究快速發展的關係個案解決愛的三角理論他們之間只有迷戀之愛缺乏親密個案研究:快速發展的關係個案研究40活用教材(10-1):影響態度轉變的因素下列方法能增加你的說服力,進而改變他人的態度:訊息傳達者的特性A.可信度1.專業知識2.可信賴度活用教材(10-1):影響態度轉變的因素下列方法能增加你41B.令人喜歡及吸引程度3.熟悉度4.吸引度5.與你相似度訊息本身特性A.令人喜歡及吸引程度B.令人喜歡及吸引程度426.熟悉度7.吸引度8.與你自己經驗的相似度B.資訊性9.平衡性(單面論點VS.雙單面論點)10.推理性 11.真實性 6.熟悉度43C.情感的訴求12.訴諸情緒(怕口臭引發社會拒絕)訊息接收者的特性13.興趣14.知識上述特性那一項會使廣告最有效?還有那些廣告特性會使你心動?C.情感的訴求44內容補充:減少偏見接觸假說包括四條件才能降低偏見雙方地位相等團體成員間有個人接觸有合作活動進行社會多數對此必須樂觀其成內容補充:減少偏見接觸假說45
展开阅读全文